信貸業務的擴張對金融的影響

時間:2022-04-09 10:02:29

導語:信貸業務的擴張對金融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信貸業務的擴張對金融的影響

信貸擴張對銀行金融系統的影響

在政府信貸擴張政策的驅使下,銀行的總的存貸規模明顯增加,與次貸危機前相比幾乎是成倍的增加。在利用五級分類指標度量體系對新增信貸資產質量的評估過程中發現,銀行信貸資產中正常類資產所占的份額在逐年增加,說明在信貸業務擴張的同時,各銀行在資產質量控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損失類的資產所占的比例也明顯上升,增加了銀行的經營風險,該問題就值得銀行管理者深思。對存貸規模、存貸質量、資本充足率、不良貸款率的研究歸根結底就是為了探究銀行的經營風險,其中以不良貸款對銀行威脅最大。本次信貸擴張以中長期投資為主,主要流入到了政府鼓勵的行業。表面上來,中國目前的經濟處于高速發展時期,不良貸款發生的可能性較低。但由于此次貸款的時間較長,而且政策項目一般金額巨大,對銀行信貸資產風險控制要求非常高,因此,貸款收益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從上面圖表中我們可以看到,大多數銀行的收益率都較差,且波動率較大,驗證了收益性不確定的事實。

信貸擴張背景下銀行信貸資產管理應對對策

信貸政策是在中國特殊的經濟背景下發展起來的,對國內的經濟的發展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而且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中國經濟的發展都會依賴于信貸擴張政策。但在此過程中,管理者應該看到信貸業務擴張的同時對金融行業所帶來的潛在的風險。因此,在信貸業務擴張背景下,銀行要要強對自身風險的控制,降低經營風險,提高信貸資產的經營效率,對此,筆者覺得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出發:信貸業務擴張最直接的影響就是通貨膨脹、投機以及部分行業過熱,會打破國家經濟失衡的局面,嚴重的甚至出現失控。因此,適當的存貸款規模防止社會投機者在高利潤和政府創造的有限社會需求下,生產能力的盲目擴張,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違背資源優化配置的原則,會阻礙我國部分產業利用次貸危機進行產業升級的發展步伐。對信貸結構實現優化的主要目的是將資本充足率、不良貸款率等指標嚴格控制在央行、銀監會等規定的范圍內。在此問題上,各商業銀行要結合央行的政策導向,合理分配信貸資金的流向,并對短期、中長期貸款的比例進行相應的控制,增加對經濟薄弱、對資金需求量大且資信可靠的行業的貸款支持,嚴格審核對過度投資、投機行業的貸款發放標準,通過貸款流向及時間的組合,優化信貸結構。從美國的次貸危機中可以看到,過度的信貸擴張是經濟泡沫發生的根源,會增加銀行的不良貸款,加劇了銀行所面臨的經營風險。因此,銀行必須加強內部風險控制,做好日常的信貸監督,盡可能的降低經營風險。此外,應賦予銀監會更大的對于銀行監管的職能,在保證銀行各項風險指標,如不良貸款率、資本充足率等嚴格控制在可測水平范圍之內以外,還應定期對所有影響其長期經營的各項指標定點抽查,全面提高銀行信貸資產質量。

綜上所述,中國政府的宏觀調控政策在解決中國經濟低靡問題的同時,也給國內的金融系統帶來了新的問題,鑒于美國次貸危機的教訓,國內商業銀行信貸業務擴展對金融系統的影響必須引起政府和銀行機構管理者足夠的重視。采用積極的態度應對信貸業務擴展是國家政府防范新一輪經濟危機的必然形式,同時也是商業銀行降低經營風險、提高經營效率,實現企業永續發展的有效手段。

本文作者:劉超舉工作單位:中國農業銀行牡丹江市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