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控股公司現狀和發展方向研究

時間:2022-07-16 11:39:19

導語:金融控股公司現狀和發展方向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金融控股公司現狀和發展方向研究

摘要:近些年隨著金融行業的快速發展,競爭壓力越來越大,金融業的業務范疇也趨向綜合化、多元化,在競爭中很多金融控股公司都在探索一條屬于自己的綜合發展之路。很多全國性的金融控股公司通過不斷地整合優質資源在資源和發展上擁有很大的優勢,與之相比地方金融機構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發展空間又呈現出很多小金融機構的特點。在不斷洗牌的金融市場中如何生存和發展成為每個地方金融控股公司首要考慮的問題,只有認識自身的發展現狀和認清自身的發展方向,才能提高自身的綜合實力和競爭力,才能破解生存危機,才能更好地為地方經濟發展和地方產業布局規劃作出貢獻。本文通過分析現階段地方金融控股公司的現狀及提出了一些地方金融控股公司發展思路,希望對地方金融控股公司的發展有所幫助。

關鍵詞:地方金融控股公司;現狀;方向

金融控股公司主要指從事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等業務的受監管的金融行業實體。從金融控股公司運營模式來看,有的實行分業經營體制,有的實行綜合經營體制。為提高企業的綜合實力,現在國際主流的金融控股公司多采用的是綜合經營體制。在我國,國有大型的金融控股企業都有了快速發展,為我國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國的地方金融控股公司也在這個浪潮中逐步發展起來,并且在地方的經濟發展中起到越來越大的作用,為了發揮地方金融優勢,整合地方金融資源,發展區域經濟,創新金融市場很多地方政府牽頭組建了地方金融控股公司,通過“換股”或股權劃撥等方式整合成具有地方特殊的地方金融控股公司,實現了地方金融的統一管理、配置和運作。地方金融控股公司有利于地方政府集中和管理地方金融資源;有利于地方金融資源的調配發展地方經濟;有利于金融資源在銀行、保險、證券業務之間合理調度,整合和盤活區域金融資產;有利于更多的金融衍生品產生豐富金融市場內容;有利于吸引各類金融資源聚集在當地區域;有利于優化金融產業鏈條,提高了地方金融行業競爭力。

1地方金融控股公司發展模式的現狀

隨著經濟全球化金融行業的發展迅速,大多數經濟體的金融機構為了發展都實行混業經營,由于我國的金融業發展比較晚,很多金融控股公司還主要實行分業經營。分業經營即專業化經營不涉及其他的行業,相對的是混合經營即經營模式多樣化,通過滲透到金融領域的各個行業或與其他行業相互協作進行跨機構、跨業務的交叉經營和服務。企業實行分業經營和混業經營是由企業的發展和規模決定的[1]。企業發展的初期由于企業的發展較為薄弱,尤其在很多國際型的大型金融控股集團的競爭下,地方金融控股公司普遍存在發展區域性局限、競爭力不強等弱勢。地方金融業發展緩慢,金融控股公司能夠提供的金融服務較少,相對比較單一,主要以輔助地方經濟建設和發展,經營范圍主要以地方銀行或者擔保等。隨著地方金融業發展,地方金融控股公司實力的增加,很多金融控股公司逐步涉及證券業、保險業等其他金融服務,逐漸形成了現在的金融混業結構。混業結構的產生有其必然性,一方面混業有利于實現金融業務的一體化,使得金融業務的服務水平提高,投資者不必再往返于各個金融機構一站式即可完成。這樣吸引更多的投資者進行投資,也與日趨激烈的金融市場競爭密切相關。地方金融控股企業想發展得更好只能從發展服務上著手,滿足投資者的服務要求。另一方面對于金融控股集團自身有利于優化組織結構,通過優化架構降低非盈利機構投入,篩選優質資源與業務,從而降低運營成本,提高效益。但是混業經營也存在著風險,由于利益的驅動金融控股公司都會更加傾向于利潤較大的業務,一旦利潤較大的業務受到沖擊極易對整個架構構成威脅,這勢必加大了金融管控的難度[2]。

2建立金融控股公司內部協同機制

地方金融控股公司混業經營給企業發展帶來很大優勢,但是也會帶來很多問題。混業經營過程中各子公司之間所發生的資源轉移會相互影響,只有加強內部協調工作才能發揮內部關聯交易的優勢,避免風險的積累和相互拖累。隨著金融市場競爭壓力的增加,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觀念勢必進一步促進多元化市場的出現,金融控股公司在專業性不斷加強的同時,各個渠道都需要不斷的創新發展。企業內部只有產生協同效應,才能有效地加強企業的競爭力。加強營銷網絡的協同,在金融體系的發展中每個分公司都積累了一定的網絡資源,如何利用這些資源是體現集團協同作用的表現。例如保險業務的推廣,單獨設置網點,業務的開展和進度都會大打折扣,這時如果發揮企業內部的協同作用,通過利用已有的網點進行鋪設勢必會出現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僅是網點和客戶資源的協同還有信息資源的協同,隨著信息資源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通過大數據可以有效的得到市場信息,這不僅對某一個業務單元有利,而且有利于整個集團公司。在人才應用方面也可以發展內部協同作用,通過人力資源共享,充分發揮人才在各個方面的作用。總的來說,通過企業內部實業與金融業的協同、金融業之間的協同,根據自身的業務范疇真正實現企業內部共同發展。

3地方金融控股公司的監管

地方金融控股公司的監管是在我國國家金融業體系監管環境中逐步變化和成熟的。從最初我國1995年頒布的《商業銀行法》來看,國家對金融控股公司的規定,根據當時的需求要求金融控股公司必須分業經營[3],奠定了金融控股公司的格局。依照這一格局國家設立了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通過銀監會監督管理銀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等各類金融機構,形成“一行三會”的金融業監管體制,銀監會保證了金融機構的穩健性。但是隨著金融業務的增多,很多非銀行機構的金融控股公司從事金融業務,原有的規則難以有效監管,給市場和投資者帶來很大的風險,暴露出很大的弊端,我國出現了很多金融機構跑路現象,給投資者帶來很大的損失,給社會造成很大的不穩定因素。針對這一問題我國在2017年11月成立了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以加強金融統一監管。2018年3月又將銀監會和保監會中職責整合[4],成立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統一行使監督各類金融機構的職責。雖然提出了具體的業務監管,但是對于金融控股公司混業層面的監管規則仍然模糊。由于具體的業務方面對資本的充足率是不同的,而現在很多地方金融控股公司多為混業經營,那么是應該分別計算各項業務的資金保有率還是以比例較大的保有率為主,這就給金融控股公司帶來困惑。由于很多金融控股公司已經形成集團,集團化公司下屬多個子公司,有的子公司還有下級子公司,各個子公司間關系錯綜復雜,很難理清資本和利潤關系,容易給重復資本計算,虛假出資、循環注資等不法行為鉆空子。其實這不僅是外部監管困難,內部監管同樣困難。對于金融控股集團的影響尤為嚴重,某一子公司的風險可能影響到整個集團的利益。地方金融控股公司應該做好內部監管工作,只有完善的公司內部控制可以防止內部相互持股、貸款互保、資金拆借等可能引發的關聯交易、財務及系統性風險。不僅要摸清家底方便監管,對各類金融類的子公司要摸清業務占比以方便監管。明確公司架構,使金融控股公司和各子公司的職能分工明確,這樣不僅使各個業務單位的信息,資金相互獨立,又能方便集團公司的統一管理協同調配,更加方便企業的監管。通過進一步完善企業的監管規則,明確審查條件建立符合自身發展和要求的監管規則,可以在每一級設立獨立的內控管理部門,強化對公司內部經營風險的常規監控管理。

4地方金融控股公司人才培養現狀與發展

隨著地方金融控股企業持續快速的發展,金融機構從數量和規模上都有了非常大的提升。在應用上更是改變了原有的分業經營模式,新的金融模式、新的金融產品層出不窮,這也對金融控股公司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隨著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業的沖擊,地方金融控股公司更加需求復合型人才。現階段地方金融控股公司的人員相對充足,具備基礎金融業技能的從業人員比比皆是,但是高層次復合型人才相對不足,尤其是具有跨國金融履歷、海外工作背景、國際金融市場經驗的高端金融人才相對不足。金融行業的人才需求發展朝著兩個方向不斷地深入,一方面隨著業務的下沉和細分,需要有更加專業的專項人才;另一方面隨著混業的需求,又需要綜合性更強的復合型人才。企業只有加強人才培養,開辟人才培養渠道才能適應金融市場發展的新形勢。新興業務的開展和運作勢必要求更多的金融業從業人員參與,只有抓住了創新與執行兩個方面才能把握人才的兩個方向。通過不斷地培訓和學習使下沉和細分的業務型人才具備更強的執行力,通過吸引人才的方式吸引更多的創新型人才開辟更多的金融產品領域。未來隨著國內市場的格局日趨穩定,企業的發展更是要放眼于世界,地方金融控股公司也是如此,只有走出去才能拼出一片天地。開拓國外市場也是地方金融控股公司發展的必由之路,在國外經營的過程中對人才的需要會更高,這就需要有既通曉國際金融法則又熟悉本土金融企業運作的國際化人才。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不僅要積極地發現和培養國際化人才,還應及早布局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5結語

金融行業的發展在地方經濟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舉足輕重的作用,抓好地方金融控股公司的發展對企業本身對地方經濟都有深遠的意義。當下金融行業的競爭壓力也越來越大,金融行業從分業經營到混業經營的趨勢要求地方金融控股公司只有發展才能生存下去。在發展過程中不但要進一步加強經營模式的多樣化,加強內部管理發展,更要結合未來金融監管的主要模式。只有這樣才能適應行業的發展,提高自身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尹榮梁,林升鸞.地方金融控股公司若干問題研究[J].甘肅金融,2018(05).

[2]王春月.我國金融控股集團發展現狀及趨勢探析[J].經濟師,2018(08).

[3]林坤森,夏文珂,陳升萌.地方金融控股公司多元化程度與經營績效相關性研究[J].財務與金融,2019(03).

[4]萬魏.我國金融控股公司發展及監管問題研究[J].西南金融,2018(06).

作者:王鈺琳 單位:嘉興市實業資產投資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