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水市農村金融改革與發展論文

時間:2022-06-03 02:52:30

導語:麗水市農村金融改革與發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麗水市農村金融改革與發展論文

麗水市農村金融改革的主要成效與主要問題

麗水市是“浙江欠發達”的山區,全市總面積17298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88.42%,耕地占5.52%,溪流、道路、村莊等占6.06%,是個“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區。常住人口211.70萬,是浙江省面積最大而人口最稀少的地區。其經濟發展與其地形特點密切相關,多年來經濟水平一直屬浙江省末端。開展農村金融綜合改革試點以來,麗水市農村金融與農村經濟得到了較好的協調發展。1是貸款余額大幅提升。截至2012年底,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1475.23億元,同比增長14.04%,增速高出全省平均水平4.53個百分點,居全省第1位;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1117.86億元,同比增長16.57%,增速居全省第2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85個百分點,存貸款增速均創歷史以來最好水平。2是創造完善的農村信用體系,截至2012年一季度,全市行政村信用評價面達到100%,農戶信用評價面達到92%,共創建信用村758個、信用鄉(鎮)28個、信用社區11個,云和縣創評為全省首個“信用縣”;全市評定信用農戶32.79萬戶,已有32.01萬信用農戶獲得了金融機構94.21億元授信,并有14.35萬信用農戶獲得116.65億元信用貸款,真正實現了“信用很珍貴、證件(信用證)不浪費、農民得實惠”的目的。2010年8月,中國人民銀行等18個部委聯合在麗水召開“全國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工作現場交流會”,“麗水模式”的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走出全省、推向全國。3在金融改革中現麗水特色,麗水各金融機構創新推出茶園抵押貸款、石雕抵押貸款、香菇倉單質押貸款等金融支農特色業務,目前累計發放貸款6538筆,貸款余額11.23億元,有效拓寬了農民的融資渠道,支持廣大農民創業創新,促進城鄉統籌發展和新農村建設。推動農村保險業務創新,擴大政策性農業保險覆蓋面。2011年,全市政策性農村住房保險保費收入810.98萬元,參保率95.87%,賠款金額976.96萬元,賠付率120.47%;政策性農業保險保費收入1003.50萬元,參保率70.07%,賠款金額662.31萬元,賠付率66.00%。盡管麗水市農村金融改革效果顯著,但從農村金融與農村經濟協調發展的角度分析,存在的問題也是讓人不容忽視的。1農村金融無法滿足農村經濟多元化需求。農村金融機構提供的服務主要以滿足農民的基本存款、貸款需求,針對農業科技、農產品開發、水利設施、農產品營銷等方面的金融產品和服務較少。農業保險發展緩慢,規模小,開展范圍有限,賠付標準低,不能更上農村經濟的發展,沒能從根本意義上分散和降低農業風險。2農村金融機構運行機制不健全市場政策不完善,效率低下依舊嚴重影響了金融機構的健康發展。隨著農村金融體制的改革,信用社和農業銀行主體進行分離,信用社不再屬于農業銀行,存在產權鑒定模糊不清的情況。《村鎮銀行管理暫行規定》、《農村資金互助社管理暫行規定》、《關于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等條約對小額貸款公司股權結構控制過嚴,這對小額貸款公司的發展有非常不利的影響。

淺述麗水農村金融改革和發展的建議

農村金融供給不足是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瓶頸,一些國家實踐表明,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等小型金融機構具有信息、地緣和靈活性強的優勢,在緩解農民和農村微小企業“貸款難”方面能發揮重要的作用。麗水市農村金融組織應利用先進的信息網絡技術構建一個銀、政、企信息交流平臺,降低服務成本,提高服務效率和針對性,建立完善三者的長效對話機制,協調供需關系、借貸需求,真正使好的項目順利實施,施惠于民。明確農村金融的法制地位,加大國家的政策扶持力度。制定適合我國農村金融體系發展的整體規劃,完善相關法律與制度環境,并在資金和稅收的方面做出適當的安排使其更好的發展,首先在農村金融服務不完善的區鎮加快設立村鎮銀行,降低準入門檻。其次在稅收方面予以優惠,使所得稅和營業稅的征收標準低于其他金融機構。最后建立新型農村金融組織風險擔保與損失的財政補償機制,充分發揮財政政策的作用;完善農業保險制度,讓農民安心搞生產。擴大農業保險的范圍需要政府的引導,政策的支持,市場運作,農民自愿等各個因素。這也需要良好的信用環境作為基礎,因此還需要加快培育信用文化。

本文作者:屠佳瑩張麗紅李巧丹麻玉琴李敏姜彬工作單位:麗水學院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