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金融經濟與信用體系
時間:2022-06-03 03:09:04
導語:淺析金融經濟與信用體系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建設社會信用體系,是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客觀需要,是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的治本之策。信用是一個經濟體系正常運行的基本保證,信用問題的存在會阻礙信用行為的發生、阻礙市場規模的擴大,進而限制社會分工,導致經濟運行的低效率。1.建立信用體系是金融經濟穩定的需要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日益擴展和復雜化的市場關系逐步構建起彼此相聯、互相制約的信用關系。這種信用關系作為一種獨立的經濟關系得到充分發展,并維系著錯綜復雜的市場交換關系,支持并促成規范的市場秩序。可見,沒有信用,就沒有市場存在的基礎。同時,信用具有貨幣屬性,能夠實現一定的經濟政策功能,成為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工具。2.建立社會信用體系是保持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需要企業是社會信用活動中最活躍的層次,是巨大的信用需求者和供給者。企業進行轉產改制和科技創新,需要通過銀行信貸、證券市場操作和債券的發行等方式籌集大量的生產發展和技術改造資金。但由于信用缺失行為大量存在,使銀行不敢輕易放貸,企業難以通過正常的信用渠道獲取生產發展資金。因此,要擴大市場消費需求,拉動經濟增長,就必須加快建立社會信用體系。3.建立社會信用體系是防范金融風險和深化金融改革的需要防范金融風險,必須加強信用制度建設,金融安全是國家經濟安全的核心,而信用風險是目前我國最大金融風險。我國的金融風險主要是在經濟轉型過程中,銀行信用規模快速擴張,信用制度不規范、不健全造成的。加強信用制度建設,通過增強借款人償還能力和提高償還意愿,促進借款人提高履約水平,能夠降低銀行業信用風險,從而維護金融安全,保證國家經濟安全。
如何推進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1.培育現代信用服務體系,形成完整、技術密集、專業化程度高、承擔著信用信息收集、加工、處理和傳遞的功能,在防范信用風險、促進信用交易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要加大誠實守信的宣傳教育力度,培育全社會的信用意識,樹立良好的社會信用風尚。要鼓勵擴大信用產品使用范圍,培育信用服務市場需求,支持信用服務市場發展。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培育和發展種類齊全、功能互補、依法經營、有市場公信力的信用服務機構,依法提供信用信息,鼓勵信用產品的開發和創新,滿足全社會多層次、多樣化、專業化的信用服務需求。2.要完善法律法規,加強組織領導。完備的法律法規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制度保障信息公開是信用信息服務業即征信業發展的重要基礎。可按照信息共享,公平競爭,有利于公共服務和監管,維護國家信息安全的要求,完善有關法律法規。在這過程中,要注意處理好四個關系:一是規范與發展的關系。既要規范信用機構和征信行為,還要適應經濟金融形勢的發展需要,促進信用業健康發展。二是征信與保護隱私的關系。發展征信業務必須建立在依法保護個人隱私和企業商業秘密的基礎上,注意平衡信息披露和信息保護的關系。企業信用和個人信用在隱私保護、信用征集等許多方面要區別對待,各有側重。三是信用活動與其監管的關系。必須明確哪些機構或行為需要監管、誰來監管以及如何監管等問題。四是注意銜接配套,注意與現行法律法規相互銜接配套。3.要加快信貸征信體系建設要以信貸征信體系建設為切入點,進一步健全證券業、保險業及外匯管理的信用管理系統,加強金融部門的協調和合作,逐步建立金融業統一征信平臺,促進金融業信用信息整合和共享,穩步推進金融業信用體系建設。各地區、各部門要積極支持信貸征信體系的建設和發展,充分利用其信用信息資源,加強信用建設和管理。
本文作者:梁志華工作單位:阜新銀行
- 上一篇:略論金融檢察制度的社會基礎
- 下一篇:農村金融的區域差異及影響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