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監管地方化探討

時間:2022-09-05 10:37:22

導語:金融監管地方化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金融監管地方化探討

摘要:目前,我國金融市場以驚人的速度發展,但在這樣高速發展的背景下也存在著諸多的問題。例如:金融市場混亂、監管力度不夠、中央集權監管與地方分權監管之的矛盾。為了構建更加和諧、發展完善的金融市場體系,使我國成為國際金融市場的重要部分,必須不斷深化金融市場體系改革,加快推進完善金融監管體系。本文將主要從我國目前金融監管現狀、金融監管地方化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如何加深金融監管地方化改革等幾方面對金融監管地方化進行探索。

關鍵詞:金融市場;地方化;監管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中國整體經濟水平迅猛發展,金融市場隨之快速發展。眾多地方性金融機構、金融行業開始出現并快速發展,因此中央將深化地方金融監管體制改革作為金融體質改革的重要任務。各省各地方政府也將地方金融產業的發展作為地區發展的強勁推動力,加強地方性金融行業發展成為地區發展的必經之路。2014年國務院的《關于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從指導思想、主要任務和基本原則等三個方面對我國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提出了總體要求和相關意見。2014年8月又出臺了《關于界定中央和地方金融監管職責和風險處置責任的意見》,該意見強調了建立地方金融監管工作協調機制的現實依據和實施必然性,并提出完善中央和地方金融監管工作協調機制的總體要求和具體實施辦法。

1我國現行的金融監管體制

1.1我國現行的金融監管體制現狀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實施改革開放政策后,我國金融市場開始高速發展。改革開放后,我國經濟發展步入快車道,在這期間,中國金融改革開放拉開大幕,中央銀行制度框架基本確立,主要國有商業銀行基本成型,資本市場上股票開始發行,保險業開始恢復,金融市場也逐漸融入國際金融格局。一個國家對于本國金融市場和金融行業的監督管理體制就是金融監管體制,金融監管體制主要決定的是金融機構、金融市場和金融業務的負責機構、該負責機構按照何種方式進行監管以及由誰來對監管效果負責和如何負責的問題。不同的國家和地區由于歷史發展、國家政體、政治經濟體制、地區發展、民族文化等方面存在差異,其推行實施的金融監管體質也存在差異。美國現行的金融監管體制是州和聯邦分管的分業監管體制,各州可以在不違背本州上位法的基礎上對第三方金融行業相關事項做出切合本州經濟、政治發展需求的監管規定。大多數歐洲資本主義強國施行的是也分業監管體制,英國分別設立金融政策委員會和審慎監管局來分管金融監管。由于我國近代資本市場起步和發展較晚,金融市場體系不完善,金融市場的發展需要多方的推動和監管,所以目前我國現行的是金融分業監管體制。對金融市場的監管權力主要集中在中央政府身上,而對金融機構的監管職能則由中央政府設立的下屬金融主管機關和相關機關分別履行。目前我國現行的金融監管體制中負責監管銀行的機構為銀監會,負責監管證券期貨市場的監管機構為證監會、負責監管保險機構以及保險市場的機構為保監會。不同的監管機構承擔不同金融行業的監管職責,負責促進各金融行業平穩快速發展。而部分國家監管職能則由中國人民銀行、審計機關、稅務機關等分別履行,其中中國人民銀行是中國金融業的最高主管機關。

1.2我國現行金融監管體制基礎

我國現階段實行的金融分業監管體制是根據我國國情以及資本市場發展情況進行制定的,是符合我國國情和經濟政治發展環境,能夠切實推進我國金融行業發展的體制。首先,目前我國金融業秩序較為混亂,金融行業又為高回報高風險的行業,我國現行的金融行業分業監管體制能夠分散和有效規避金融行業風險并規范和穩定我國混亂的金融秩序,促進整個金融業的持續、穩定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其次,分業監管體制將監管權力和職責下放,有利于各機構各部門做好行業監管,提升金融行業監管的質量和效率。職責和權力的下放,同時意味著各省各地方對金融行業的投入力度加大,有利于金融業“做大做強”并快速發展。最后是分業監管體制既有利于相關行業做深、做細,又有利于保持部門穩定,防止各監管部門的監管空缺和監管不到位。針對目前國際金融市場發展任務艱巨,我國金融市場發展不穩定的現狀,我國現行的監管體制仍然比較適應當前發展的需要。

2我國現行金融監管體制面臨的挑戰

2.1金融管理體制實施時間較短

目前我國實行的分業監管的金融監管體制實施時間較短,缺乏長期積累經驗,在監管工作的具體執行過程中缺乏具體經驗的指導。金融監管體制地方化的推進阻力較大,我國由于地大物博,歷史悠久,政治經濟環境較為復雜。各機構各部門分權監管金融行業的監管體質在推進過程中容易受地區差異、政治經濟差異、地區發展水平差異等因素限制,使金融監管地方化難以達到實施的理想效果。改革過程中產生的不良效果容易對我國金融行業帶來一定波動,甚至造成沖擊。但總的來說我國現階段實行的金融分業監管體制是符合我國國情和經濟政治發展環境,能夠切實推進我國金融行業發展的體制。因此如何推進金融監管地方化體制又好又快發展,擴大加深積極影響,避免或減少消極影響是目前促進我國金融市場又好又快發展的首要任務。由于目前國際金融發展格局嚴峻,我國金融體系處于起步且高速發展的階段,目前國家對于金融監管體系的探索也處于起步階段,且缺乏經驗,因此,如何加速推動我國金融市場體系以及金融監管體系的改革成為促進我國金融行業“大發展、大轉變”的重中之重。

2.2金融監管機構分散

目前我國金融監管機制的監管機構分散,多方監管的局面容易造成金融監管體制監管力量分散,監管不到位的現象普遍存在。多方監管同時也會造成多方推諉的局面,監管出現真空,造成中央銀行貨幣政策作用的空間縮小。有效銀行監管的基礎沒有建立起來,缺乏社會聯合防范機制。金融機構上級行對下級行缺乏科學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導致下級行經營者強化內部控制的激勵不足。缺乏一整套系統性的風險預警、處置、緩沖、補救機制。基層中央銀行缺乏一套科學嚴密的監管制度和監管方法,監管工作中信息不對稱,由于商業銀行報送數據可用性較差,中央銀行的非現場監管體系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監督措施的效能未得到充分發揮,對金融機構違規行為的處罰成本過低,違規處罰執行中缺乏嚴厲性,且當前監管部門對違規行為的處理缺乏有效性。

3關于金融監管地方化機制的對策及建議

3.1加大監管力度

首先,推進金融監管的地方化是貫徹落實國家政策方針的需要,2014年8月國務院出臺的《關于界定中央和地方金融監管職責和風險處置責任的意見》中已經深刻闡明了中央與地方分別對金融行業進行推動和監管的實施必然性。其次,推進金融監管的地方化金融行業發展新形勢的客觀要求。隨著金融全球化、自由化和金融創新的迅猛發展,金融機構業務創新與交叉融合不斷深化,新的金融業態和產品不斷涌現,新的監管盲區也越來越多。金融監管的地方化正是符合全面監管,擴大監管范圍、加深監管力度的行之有效的監管體制。最后,推進金融監管的地方化是各省各地方政府主導地方金融管理的需要。在推行金融監管分業制之前,中國實行的是金融監管混業制,各省級地方政府想要推進地方金融行業的發展往往是“有心而無力”。對地方金融行業的監管沒有實權,難以對地方金融行業做出符合當地經濟政治環境的整改,金融市場混亂不堪。金融監管的地方化,做到了中央與地方相結合,地方金融監管機構有了“實權”,能夠及時有效地對地方金融行業進行監管并做出相應的整改。

3.2推進金融監管地方化機制

關于加強金融監管地方化機制的推進,第一,應該樹立符合國情和地區發展狀況的目標和原則,在促進地區發展的同時也不違背國家的基本方針和策略;第二,在推進金融監管地方化的過程中應清晰明確監管職責的劃分,防止各監管機構和部門相互推諉,相互扯皮;第三,應做到及時整改,對推進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整改,加大對違反規定的組織或個人的處罰力度并即使上報;第四,應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并做到及時更新;最后各地方金融監管機構還應積極促成金融監管國際合作,共同維護國際金融市場的穩定環境,推動國際金融市場良性發展。

作者:沙萌 單位:商丘師范學院

參考文獻:

[1]盧勇智.對構建地方金融監管協調機制的調查與思考——以望奎縣為視角[J].黑龍江金融,2016(09):49-51.

[2]周郁.關于構建地方金融監管工作協調機制的思考和建議——以江蘇省泰州市為例[J].財政監督,2016(09):90-93.

[3]劉新榮,陳波,陶鈞.對建立完善地方金融監管工作協調機制的思考[J].西南金融,2016(04):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