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國家金融監管啟示
時間:2022-12-11 04:03:55
導語:西方國家金融監管啟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世界經濟金融形勢的不斷復雜化,金融監管問題成為了世界各國廣泛關注的問題,很多國家都相繼進行金融監管體制的改革,尤其是一些西方國家對金融監管體制改革進行了廣泛的探索和實踐,希望通過科學有效的金融監管為經濟發展提供支持和動力,使國家的金融業健康穩步發展。
一、西方國家金融監管的新趨勢
(一)西方國家金融監管的宏觀趨勢。1、金融機構內部控制和行業自律機制不斷加強西方金融監管實踐證明,不管外部監管力量怎樣強大,監管如何謹慎,沒有內部控制的金融機構進行合作,這些都不一定有效。事實上,從巴林銀行的破產就可以看出,若是銀行制訂了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且嚴格實施,縱然是有別的原因引起的金融動蕩,也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和化解。作為增強金融業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的金融機構行業自律機制,也一直受到西方各國的關注。如美國的證券交易所、證券業協會進行現場和非現場監管。2、金融監管的市場導向和信息披露不斷加強上世紀80年代以來,由于微觀經濟機制在全球范圍內的調整,主要是市場替代性規制。這為金融業的市場機制高效運行提供保障。信息披露是市場約束的基礎,市場參與者在進行決策之前,必須掌握關于金融機構準確、及時、有內涵的信息,而它們的決策本身又對金融機構的行為構成市場約束。因此,信息披露、透明度是西方各國監管當局和國際金融監管機構高度重視的。如國際會計標準委員會制定對所有金融機構采取同樣的會計和披露標準,以加強對金融機構市場的約束作用。3、金融監管全球化趨勢在不斷加強隨著各國之間的金融風險轉移和擴散的趨勢日益增多,金融監管全球化也越來越迫切。特別是近年來,環球范圍、地區范圍以及雙邊范圍內各個層次上的國際銀行監管合作都得到了空前發展。如東亞金融危機后,西方各國成立了“金融穩定論壇”在東亞,中、日、韓與東盟每年也開始召開央行行長、財長會議以討論地區金融問題。所有這些努力,都是加強了各國金融監管的國際合作的表現。(二)西方國家金融監管的微觀趨勢。1、金融監管方式的新變化西方國家的金融監管方式從原來的只重視的外部監管轉為內外部監管相結合,尤其重視調整和運用金融機構本身的正面作用。從傳統監管者的角度看,只要制定好市場游戲規則,確保參與者遵守執行,就可以實現監管目標??墒请S著金融業的創新和變革,其缺點也不斷暴露,因此,實施全方位的風險監管已成為國際金融監管的一個重要的發展趨勢,一是要求金融機構建立綜合性的風險管理自控機制,二是要求對信用風險,甚至是對市場風險、利率風險、操作風險等進行全面監管。2、金融監管手段及內容的新變化在監管手段上,隨著計算機和網絡技術普及,利用計算機和計量模型對監控系統進行收集、處理、評價和預測,成為許多發達國家金融監管部門所采用的方法,不僅提高了金融機構的應變能力,也使監管手段更加現代化。在擴大了監管的范圍的同時又提高了監管效率。在金融監管內容方面,各國的金融監管內容也呈現出標準化、統一化的特征,如近年來,巴塞爾委員會己經制定和頒布的一系列文件規定和建議要求,越來越成為許多國家的監管標準和指導原則。3、金融監管范圍及監管體制的新變化在監管規模上,各國監管當局都更加看重監管的全方位和多角度,將監管范圍擴大到所有經營領域。而在國際范圍內,則對跨國金融機構實施并表監管。另外,由于金融混業經營的發展,實行分業監管的國家正在逐步縮小,各國在金融監管體制向一部分是混合監管,甚至完全分業監管模式轉型。例如,銀行從傳統的貸款業務到證券投資,證券、保險等金融公司也開始向特定客戶提供貸款。
二、西方國家金融監管新趨勢對我國的啟示
(一)建立全面審慎的金融體制。建立和深化宏觀審慎監管是金融危機以來金融監管改革的共識,這在美國和英國金融監管改革方案中也得到了充分體現。目前,我國已建立“一行三會”的金融監管模式,并積極進行金融監管的協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為順應當前國際金融監管改革的趨勢,適應我國混業經營的趨勢,我國迫切需要加強宏觀審慎監管職能,識別、應對金融系統的整體風險。(二)加強對金融消費者的保護。我國的金融監管體系,更多對宏觀層面的金融機構監管進行規制,但并沒有成立專門負責消費者保護事務的機構,也缺乏處理消費者投訴和解決糾紛的機制。因此,我國有必要將金融消費者保護列入監管目標,建議在由金融監管部門聯合消費者保護協會成立專門的金融消費者保護組織,賦予其監管金融機構行為、調查、處罰違規的權力,并執行與消費者保護相關的監管規則;同時,要建議專門接受金融消費者權益受損投訴建議的機制,逐步完善金融消費者保護法律法規建設。(三)強化系統性風險的控制?,F在不斷發展壯大的金融混業經營模式,使得金融行業的系統風險更加突出和敏感,任何金融領域的風險都有可能蔓延和擴散到整個金融行業,從而導致系統性風險的發生。因此中國應當更加明確且具體的規定央行的維護金融穩定的權力。其次應當立法賦予央行更多有效的手段和措施管理包括銀行、證券、保險、信托等各金融領域與金融穩定有關的事務。再次對于現有的金融監管協調部級聯席會議制度應當得到加強。(四)加強監管機構之間的協調。中國的監管框架和市場監管之間的不匹配,加大了監管成本,但更重要的是,導致監管范圍的重疊和空白。分業監管更注重個人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缺乏對整個金融行業的風險監管體系,當前中國金融市場缺乏一個涵蓋整個金融體系的宏觀審慎監管框架。另一方面,中國的金融體系存在結構性失衡問題,這需要一個完善的監管框架才能更好地協調各金融部門之間的行動。
三、我國金融監管制度改革的路徑選擇
(一)建立現代銀行經營管理制度。建立現代銀行經營管理制度,是建設現代安全、穩定的金融體系的關鍵。在新形勢下,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應立足科學發展,借鑒國際先進經驗,注重改革創新,發展成為資本充足、內部控制嚴密、操作安全、服務高效的現代金融體系?,F代管理方法和技術是我國銀行業科學發展的重要手段,建立一個簡單、規范、透明、綜合的管理體系,是科學決策和有效管理的前提,也是我國銀行業引入現代管理技術的重點。(二)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金融監管模式。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和金融全球化的發展趨勢,混業經營趨勢的監管遲早會對分業經營和監管體制產生沖擊和監管,混業經營將成為我國金融業的最后發展方向。金融業混業經營的趨勢必然要求我國金融監管逐步由分業監管轉向混業監管。我國現行分業經營、分業監管模式受到了挑戰,出現了重復規制的現象,因此,我們應該對我國的金融監管模式進行微調。當前,可以根據我國現行的監管體系,建立國家金融監管局實現對銀行、證券、保險業務的監管。(三)加強和完善我國金融監管的法制建設。盡管我國金融法制的外部環境在逐步改善,但從已暴露的金融風險來看,法律環境的不完善已經直接威脅到銀行業的健康穩定發展。尤其入世后,我國既享受世界貿易組織提供的最惠國待遇,享受貿易自由化的實現,也要履行相應的義務,包括在制定法律法規、遵守世界貿易組織規則、中國的一般性義務和具體承諾中的國際義務。因此,要結合我國的情況,借鑒國外立法經驗,特別是金融監管法制的經驗豐富的國家,加強和完善我國金融監管的相關立法,并使我國金融監管和法律大膽接受國際法規。同時,要建立獨立的金融執法機制和懲戒機制。有關部門對金融監管機構進行定期檢查,一旦發現有沒有嚴格執行國家金融監管機構的相關規定,必須給以相應懲罰,保證一切金融活動在公平、公開、公正的環境下進行。(四)建立和完善金融監管的科學協調機制。首先我國銀行業仍需要進一步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建立新的內部控制制度。如設立對最高權利機關負責的內審機構;建立健全金融機構內部控制審計評價體系;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建立有效的財務管理信息系統等。其次建立金融行業自律機制。我國金融業發展很快,而金融監管相對不足,迫切需要建立監管部門發揮行業自律機制作用拾遺補缺。金融監管部門應建議、鼓勵、引導和輿論宣傳,在自發、自愿的基礎上,根據不同類型的金融機構、不同地區建立不同的金融同業會,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全國金融工會連接機制和對產業的保護,金融行業協會行業協調、行業監管、行業合作與交流功能。
參考文獻:
[1]嚴思屏.西方金融監管改革的理念評述[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4):53-55,60.
[2]崔鴻雁.建國以來我國金融監管制度思想演進研究[D].上海:復旦大學,2012:37-246.
[3]禹鐘華,祁洞之.對全球金融監管的邏輯分析與歷史分析[J].國際金融研究,2013(3):41-48.
[4]張萌萌,葉耀明.金融監管進程及其關聯性判斷[J].改革,2017(2):57-67.
作者:王小艷 單位:中共湖南省委黨校
- 上一篇:金融監管新趨勢及啟示
- 下一篇:金融改革企業財務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