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行業客戶資金存管及監控思考
時間:2022-09-29 09:18:01
導語:金融行業客戶資金存管及監控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資金問題是互聯網金融亂象頻發的普遍性、根本性因素,管住資金是防范互聯網金融風險的關鍵。本文通過分析互聯網金融風險事件的共同特征以及客戶資金存管現狀,對互聯網金融行業客戶資金存管及監控機制建設進行深入思考,提出建立互聯網金融行業客戶資金有效存管的主要原則,提示互聯網金融平臺賬戶及資金支付監控的異常識別點,以期最大限度地降低互聯網金融平臺侵占挪用客戶資金的可能性,從根本上防范互聯網金融風險。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資金存管;資金監控
近年來,借助互聯網技術和信息通信技術實現資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服務的互聯網金融,全面突破時空限制和傳統金融的體制、機制、監管約束,在我國迅速發展,促進了金融創新,提高了我國金融服務普惠性,也提升了金融資源配置效率。與此同時,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良莠不齊,魚龍混雜,民間資本不計風險的逐利投機特性在互聯網金融領域充分釋放,一些機構“野蠻生長”,跑路、倒閉、停止兌付等傳聞不絕于耳,互聯網金融亂象和風險事件頻發,往往摻雜著非法集資、傳銷等違法犯罪活動,給投資人造成嚴重損失,擾亂金融秩序,危害社會穩定。以投資人廣泛參與的P2P網絡借貸為例,據“網貸之家”數據統計,截至2018年4月末,我國P2P網絡借貸平臺累計數量6114家,累計問題平臺(停業、跑路、提現困難)數量4237家,問題平臺占比高達69.3%。而且,依托網絡信息技術發展的互聯網金融,天然具有門檻低、滲透廣、傳播快的特點,涉及金額和人群數量龐大,投資人地域分布廣泛,一旦爆發風險事件,往往就是涉眾型金融不穩定問題,容易引發群體性事件,造成巨大的社會影響。例如,我國第一家被法院判處為非法集資的P2P網貸平臺——“東方創投”P2P網貸平臺,在2013年6~10月短短四個月時間,通過虛假借款標的、承諾高額回報吸引全國各地1300余名投資者在該平臺投資達1.2億元。又如,2015年爆發的“e租寶”金融風險事件,打著“網絡金融”的旗號,從2014年7月“e租寶”上線至2015年12月被查封短短一年半左右的時間,實際吸收非法公眾資金500余億元,涉及投資人約115萬名,遍布31個省,未兌付資金380億元左右。再如,2017年末爆發的“錢寶網”風險事件,以完成廣告任務獲取40%~60%左右的高額收益為誘餌,采用“借新還舊”的方式,向社會不特定對象非法吸收資金,未兌付資金300億元左右,涉及投資人上百萬人。
一、互聯網金融風險事件的共同特征
從近年頻發的互聯網金融風險事件來看,出險原因多種多樣,但出險的互聯網金融平臺在資金方面無一例外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問題?;ヂ摼W金融平臺普遍設立資金池,客戶資金未實行第三方存管,平臺資金與客戶資金混賬管理,資金流向缺乏有效監控,侵占挪用客戶資金的情況相當普遍。(一)未實行客戶資金第三方存管。發生風險的互聯網金融平臺,通常利用個人賬戶或平臺賬戶吸收客戶投資資金,平臺自有資金與客戶資金混賬管理。而且,客戶資金均未在銀行機構實現第三方有效存管,完全無保護地處于互聯網金融平臺的控制之下,平臺能夠輕松接觸并動用客戶資金,為平臺侵占挪用客戶資金提供了可乘之機。在沒有有效的第三方資金存管下,投資資金流向得不到有效監控,投資者不知道錢投給了誰、投了什么項目、投了多少,投資者資金一旦進入互聯網金融平臺,就處于失控狀態,安全與否只能寄希望于互聯網金融平臺的自我道德約束。(二)普遍設立資金池。發生風險的互聯網金融平臺在吸收客戶投資資金后,通常將不同時點投資、不同投資期限的客戶資金歸集起來,形成一個或多個資金池,然后再利用資金池的資金去投資。在資金池運作模式下,客戶投資資金與投資項目之間沒有清晰的對應關系,投資資金與投資項目間的期限錯配問題被掩蓋,投資項目出現風險無法兌付投資收益時則由資金池資金承接,剛性兌付下投資項目的實質風險狀況根本無從知曉。例如,“東方創投”P2P網貸平臺、“e租寶”“錢寶網”等爆發風險的互聯網金融平臺,都存在設立資金池的現象。(三)普遍侵占挪用客戶資金。大量資金沉淀在互聯網金融平臺內部,形式隱蔽,控制權完全在平臺手中不受約束,極易發生道德風險。高風險的互聯網金融平臺通過虛構項目自融侵占挪用客戶資金,演變成用新投資人資金兌付償還舊投資人本息、拆東墻補西墻的龐氏騙局,當資金鏈瀕臨斷裂、難以為繼時,平臺停止兌付甚至攜款跑路。例如,警方查證“e租寶”平臺上的207家承租公司中,僅有1家與“e租寶”的控制關聯公司有真實業務發生,“e租寶”平臺通過虛構投資項目大肆侵占挪用客戶資金,不斷通過借新還舊,以便支付向投資者承諾的高額回報。
二、互聯網金融行業客戶資金第三方存管現狀
許多互聯網金融公司開辦的初衷是為客戶提供互聯網金融服務、把企業做大做好,但是由于自有資金和客戶交易資金沒有嚴格分開管理,動用客戶交易資金不受約束,使得一些小問題也可能引發攜款跑路等大風險。鑒于資金問題是互聯網金融亂象頻發的普遍性、根本性因素,中國人民銀行等十部委聯合出臺《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銀發〔2015〕221號)明確要求,互聯網金融從業機構應當選擇符合條件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作為資金存管機構,對客戶資金進行管理和監督,建立客戶資金第三方存管制度。2016年4月以來全國范圍內啟動的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進一步要求互聯網金融從業機構落實客戶資金第三方存管。以P2P網貸行業為例,據“網貸之家”數據統計,截至2018年5月16日,全國共有769家P2P網貸平臺與55家銀行合作上線了銀行資金存管系統,約占同期P2P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臺總數量的40.97%,合作銀行主要以股份制銀行、地方性銀行等中小銀行為主。總體來看,互聯網金融客戶資金第三方存管進展緩慢,效果不盡如人意。例如,銀行機構擔心因承擔隱性擔保責任及風險而對開展互聯網金融行業客戶資金存管的意愿不強,互聯網金融平臺認為銀行機構收取的資金存管費用高、系統使用不方便,地方性互聯網金融監管實施細則出臺進度及要求不一致,異地存管占有相當比重不利于風險管理,存管銀行監督管理責任不嚴等等。
三、對互聯網金融行業客戶資金存管及監控機制的思考
一切投融資活動均以資金流動來實現,資金安全是開展投融資活動的前提,管住資金是防范風險的關鍵。資金是互聯網金融的“血脈”,資金風險是互聯網金融最大的風險,監督管理好互聯網金融平臺的客戶資金,是防范互聯網金融風險的關鍵。因此,應積極借鑒證券行業客戶交易資金第三方存管制度,遵循“平臺是中介、銀行管資金”的思路,加快構建完善以客戶資金第三方存管為基礎、賬戶資金支付監控為核心的互聯網金融監管框架,深入推進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互聯網金融平臺侵占挪用客戶資金的可能性,從根本上規范發展互聯網金融,保障投資者合法權益,維護金融穩定和社會穩定。(一)互聯網金融行業客戶資金存管的主要原則。1.強制性原則。應將客戶資金銀行第三方存管作為互聯網金融行業準入的必要條件,成為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基礎性制度安排。任何組織和個人從事互聯網金融業務,必須制定客戶資金第三方存管制度并報相關有權部門備案,同時接受相關有權部門對其對接上線客戶資金銀行存管系統的實施情況進行核查驗收。對于未制定客戶資金第三方存管制度,未報相關有權部門備案,未選擇符合條件的銀行機構作為資金存管機構對客戶資金進行管理和監督,未實現客戶資金與自身資金分賬管理的任何組織或個人,不予批準或備案從事互聯網金融業務。2.封閉性原則。應實現投資端與融資端之間資金流轉的封閉運行,杜絕互聯網金融平臺接觸并歸集客戶資金,排除設立資金池、侵占挪用客戶資金的可能性。投資者或融資者在互聯網金融平臺注冊會員、開立會員賬戶時,必須在存管銀行開設一個與之相應的資金賬戶,這一賬戶與投資者或融資者在互聯網金融平臺的會員賬戶是相互映射的,兩個賬戶所反映的資金金額和資金變動完全一致。投融資行為實際發生時,投資者的資金賬戶與融資者的資金賬戶直接發生資金往來,二者在互聯網金融平臺開立的會員賬戶并不發生實際資金劃撥,只是用于數據核對、查詢、統計等功能。且資金賬戶上資金的轉入劃出只能是與投資者或融資者完全實名對應的銀行儲蓄賬戶,互聯網金融平臺不辦理任何形式的客戶資金存取業務,投資者回收的投資資金或融資者融入的資金只能回到完全實名對應的銀行儲蓄賬戶。3.屬地化原則。地方政府是本地區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第一責任人,負責組織本地區的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地方政府在實際工作中,需要資金存管機構提供有關資金賬戶信息,協助了解互聯網金融平臺的資金流向,還需要資金存管機構配合開展互聯網金融平臺風險處置,做好資金清退,防止發生群體性事件。存管銀行如果不在本地區經營,將嚴重影響互聯網金融監管效率及風險處置。因此,出于控制風險、便利管理的考慮,應要求互聯網金融行業客戶資金存管銀行屬地化,即互聯網金融從業機構應當在注冊經營所在地的銀行機構建立客戶資金存管,不得實行異地存管。4.標準化原則。目前,主要是銀行機構基于自身條件提供互聯網金融行業客戶資金存管服務,不同銀行間的資金存管技術系統、業務制度、監督能力等存在差異,缺乏統一標準,資金存管的實質監督約束效果不一。建議可選取若干家經營相對規范的互聯網金融從業機構和技術實力較強的銀行機構,指導它們合作建立符合行業特點、資金監控有效的互聯網金融行業客戶資金第三方存管模式,在此基礎上制定互聯網金融行業客戶資金第三方存管業務規則、技術指引等實施細則,為互聯網金融從業機構和意向開展存管業務的銀行機構統一業務標準,以保證資金存管能夠起到實質效果,避免名不符實。5.共贏性原則。當前銀行機構與互聯網金融從業機構在客戶資金存管的職責厘定、費用水平、系統便利性等方面存在分歧,應為銀行機構與互聯網金融從業機構之間的資金存管合作積極營造共贏環境。這需要繼續深入開展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加強互聯網金融監管,大幅提高互聯網金融從業機構的違法違規成本,加快清退劣質互聯網金融平臺,以便提升銀行機構開展互聯網金融客戶資金存管的積極性,投入更多資源開發運營資金存管系統,適度降低資金存管費用。6.強約束原則。按照“誰獲收益、誰擔風險”的原則,互聯網金融投資者應自行承擔項目投資責任和風險,存管銀行不為投資行為提供保證或擔保,不承擔資金運用風險。但在客戶資金第三方存管模式下,所有的客戶資金存取劃撥都是通過銀行完成,資金存管銀行能夠掌握資金金額變動、資金流向等關鍵信息。應避免存管銀行部分存管、存而不管等現象,強化存管銀行的監督管理責任,特別是在互聯網金融草根性強、監管力有不逮的現實情況下,督導存管銀行加強互聯網金融可疑交易監測,依托支付體系通過適時觀察賬戶開立、賬戶間支付往來等情況,提升事前識別、預警、介入防范互聯網金融風險的能力。(二)互聯網金融平臺賬戶及資金支付監控參考?;ヂ摼W金融可疑交易在賬戶開立、資金交易方面具有一定的特點,應依托第三方存管制度,指導存管銀行加強賬戶資金支付監控,積極參考以下識別點,對互聯網金融平臺涉嫌挪用客戶資金、洗錢、非法集資及其他違法違規行為開展有效監測。1.賬戶開立方面的異常識別點(1)客戶賬戶開立:同歷史比較,開立賬戶數量突然增多或者突然減少,開立賬戶中出現平臺、平臺高管或者其他關聯方的名稱,表現為異常。(2)賬戶信息:賬戶留存信息不詳,多個賬戶留存手機、電話相同,地址相似,或者多個賬戶留存電話無法接通,表現為異常。(3)賬戶人群特征:根據互聯網金融用戶人群分析,男性用戶因風險偏好和科技熱愛偏好,用戶數明顯多于女性,如女性賬戶明顯多于男性賬戶,表現為異常;在年齡分布方面,互聯網金融人群呈現出明顯的80后、90后、70后、60后人群數量占比依次遞減的效應,若賬戶開立方面不符合上述特征,表現為異常。(4)賬戶地域特征:投資人端,若區域性平臺客戶分散不集中于區域以內表現為異常,若全國性平臺客戶集中于某幾個特別區域表現為異常;融資人端,因平臺盡職調查和客戶發展的實際,表現為融資人在平臺或者其合作商、商所在區域居多,否則表現為異常。融資人大量集中于北京、上海、廣東、浙江、江蘇、福建等經濟發達地區,否則表現為異常。(5)賬戶行業特征:主要從事某一或幾個行業投融資的平臺,短期內突然集中涌入其他行業的投融資項目,融資人賬戶行業分布突然產生集中性變化,表現為異常。2.資金交易方面的異常識別點(1)賬務核對特征:每日日終交易結束后,存管銀行根據委托平臺發送的日終清算數據,進行賬務核對,若雙方賬戶不一致表現為異常。(2)單筆金額特征:互聯網金融平臺一般會呈現出單筆金額“小額分散”占比較高的穩定特征,單筆金額的高低與平臺的影響力、信譽度和投資標的金額密切相關,存管銀行可選取歷史單筆交易金額數據作區間劃分形成甄別指標,出現與“小額單筆”特征不符時可考慮為異常。(3)交易密度特征:期間內突然出現交易筆數突然增大或者縮小,交易金額突然放大,表現為異常。(4)資金流向特征:存管賬戶資金流向平臺、平臺高管、員工或者其他關聯方的賬戶,表現為異常。期限內籌資人返款賬戶資金轉出相對于原接收資金畸高,表現為異常。(5)總額特征:存管賬戶余額突然迅速縮小,表現為異常;通常情況下,期限內筆均投資款和人均投資款金額相近,如果存在差別較大的情況,平臺可能存在金額拆分或多次融資的異常。存管賬戶流向規模前十大賬戶在整體資金流向規模中占比過高,表現為異常。(5)試探性交易:虛假平臺項目賬戶開通后,通常有小額的試探交易,表現為異常。
參考文獻
[1]甘肅證監局課題組,沈天佑.第三方存管制度下的證券監管[J].甘肅金融,2008(9):10-12.
[2]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分析小組.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4[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14.
[3]李有星,陳飛,金幼芳.互聯網金融監管的探析[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44(4):87-97.
[4]王茜.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大額資金監測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5(6):344-345.
[5]張承惠.關于互聯網金融風險的思考與建議[J].經濟縱橫,2016(4):93-96.
作者:方森華 單位:中國人民銀行東莞市中心支行
- 上一篇:探析特色小鎮的特色文化發展
- 下一篇:長沙現代金融服務產業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