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性金融風險防范研究
時間:2022-03-12 03:02:57
導語:系統性金融風險防范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近年來,中國金融風險進入到了高發階段?;ヂ摼W經濟的發展導致許多實體經濟逐步走向頹勢,整體經濟增速緩慢,大量的僵尸企業堆積。此外,杠桿率的提升,整體市場的資金流動性不足,給金融風險的發生帶來了前提條件。為此,對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防范成為當今首要的問題,也是當今調控經濟政策的目標。需在政策、市場、監管等方面共同努力攜手,防止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發生,構建一套完善的系統性金融風險防范體系。
關鍵詞:系統性金融風險;防范
從有“金融”這一詞開始到現如今經濟形勢的高速發展,各種各樣的制度的變遷,風險就一直伴隨其存在的。特別是在當今金融形勢多樣化、資產證券化、金融工具多樣化、經濟全球化、信息網絡化等形勢下,金融風險的類型、層次都變得愈發的復雜和難以防范。特別是對于系統性金融風險來說,由于其本身關系著整個金融系統內部的各個機構之間的協調、關聯等重要作用,對于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防范顯得尤為重要。此外,現如今金融交易形式的多樣化,信息化的普及使得交易成本降低、交易效率提高帶來的杠桿效應為金融風險的發生埋下了導火索。因此,對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比較研究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對其發生、衍變、發展的探究對于更好的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防范有著十分重要的借鑒作用。
一、系統性金融風險概述
(一)金融體系。在論述系統性金融風險之前,首先對金融體系進行概述。金融體系是建立在金融市場之上,以資金作為經營主體,將銀行、保險、基金等各種金融機構聯系在一起的統稱。金融體系的基本功能就是資金的支付、流通以及融通功能。一個好的金融體系的運轉對整體的金融市場繁榮和穩定有著關鍵的作用,而且對于經濟的運轉效率的提升、風險率的降低都會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另外,在金融體系內,以融資方式的不同可以劃分為直接融資體系和間接融資體系。直接融資體系是指以貨幣市場、股票、債券等為融資手段;間接融資體系主要依托銀行的貸款為主要融資手段。另外,對于不同國家來說,金融體系的構成有著不同的形式,其受制于各個國家的體制制度,但是本質上各個國家的差異性不大。(二)系統性金融風險。廣義上的系統性金融風險指的是由于經濟形式的變動或是內外部的經濟沖擊使得金融體系內的一家或是幾家的金融機構遭受損失,而后在金融體系內進行傳導,從而造成整個金融系統的功能遭受損害,進而發展成一種全局性、系統性的風險。對此,可以發現,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發生是需要條件的,一是經濟的沖擊;二是沖擊的傳染及擴散。在金融體系內部,沖擊的擴散是非常迅速的,為了避免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發生就要從沖擊及擴散兩個方面進行防范及管控。
二、系統性金融風險積累擴散機制
前文對于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概述里提到了系統性金融風險需要沖擊及傳染擴散兩個必要條件。本部分將對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積累擴散機制進行概述,其實這也是沖擊和傳染兩種形式的另一種表現機制。風險的積累及風險的擴散本身都是一種動態的過程,也都有不同的劃分維度。(一)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積累。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積累要考慮到時間的維度,而且要注重經濟周期大環境下的影響。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積累一般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金融體系內的某家金融機構會出現聚集的行為,在整體的經濟上行期間,資產價值也飛速增長,金融機構不斷擴張資產的負債獲取更高的利潤。這種擴張的背后是風險的提升以及后續大規模系統性坍塌的鋪墊和隱患;第二、金融體系內的其它金融機構看到了利潤之后,也采用相應的辦法進行資產的運作,這種順周期性為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發生積累了條件。在經濟上行時期的大環境下,相關的監管機構也會調整市場的違約率,更加順應整個的順行周期;第三、在同質化的想象越來越嚴重,金融機構間為了獲取更高的利潤,不斷地進行同質化的操作,加劇了整個金融系統的順周期性。除了時間維度的積累方面,系統性金融風險還存在著其它層面的維度積累。這種積累的方面概述為,一方面在整個金融市場中重要的、有推動性作用的金融機構往往集中在上述幾家單位手里,這些金融機構有著決定性的作用,一旦發生危機整個金融市場將會發生坍塌;另一方面,重要系統性機構危機的發生也更容易出發道德風險,道德風險的積累更加容易導致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發生和傳染,加大了系統性金融風險發生的概率。(二)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擴散機制。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擴散機制很好理解,就是導致系統性金融風險從最開始的小規模的、局部的危機演變為全局的系統性的金融風險。擴散機制本身也是系統性金融風險傳播的主要機制和重要方式之一。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擴散從金融機構的角度來看是通過該機構的資產負債表來表征的,而在投資人的角度來看是投資人心里恐慌為主要的表現形式。當局部的金融風險發生時,相關的金融機構以及非金融機構的資產會大幅度的縮水、貶值。相關機構的高層為了保證資金的流動性,被迫以低于實際價值的方式變賣資產,使得整體的市場的資產流動陷入被動狀態。此外,非金融機構企業由于其自身的資產下滑以及本身償還銀行債務的壓力增加,也會被迫轉變經營模式,以小負債、低償還壓力的方式進行。隨著金融市場不斷地發展和深化,各個企業之間的資產負債的關聯性越來越高,金融風險的擴散越來越劇烈。其次,當系統性金融風險爆發的之際,資本市場的價格已經紊亂,相應資產的持有機構不能正確的對這些資產進行合理的估值,只能按照較低的價格估值及出售使得整個的金融市場企業的資產縮水、企業的市值縮水,從而導致企業不斷地拋售不健康的資產。這種惡性循環的方式使得整個的金融市場處于更加嚴峻的環境,使得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擴散更加的迅速。最后,當真正的系統性金融風險來臨之時,人們總會出現恐慌心理,“亂投醫”的情況使得市場上出現恐慌性拋售的行為。這種極端行為使得整個市場的資金流動性進一步的減弱,進而導致投資人、資產持有人、金融機構等多方的信心不足甚至是崩潰。這種恐慌性的心理會加劇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擴散和傳播,也是整體市場動蕩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有效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措施
基于前文對于系統性金融風險的論述,筆者認為應該從改善宏觀經濟政策、強化市場紀律、改革金融監管框架三個方面來防范和應對系統性金融風險。(一)改善宏觀經濟政策。宏觀經濟政策的改善需要相關金融政策的配合才能保證整個市場穩健的發展。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發生于當今經濟政策的大環境有著十分重要的關聯。為此,在制定宏觀經濟政策上,應該更加傾向于保證貨幣的流動性,保持整體市場資金流動的文件態勢。在政策的制定和前,要避免再次陷入極度的寬松或是極度的收緊的政策上,要防控金融風險。另外,宏觀經濟政策的落實要更加符合大眾民情,要多去傾聽市場的聲音。(二)強化市場紀律。強化市場紀律要更加嚴格的控制金融市場的準入條件,避免一些僵尸企業、套牌企業或是不正規的私募企業進入金融市場,擾亂整體的金融市場秩序。另外,對于一些本身技術力量雄厚,資產規模較大的企業,但是其生產的產品已經不適用于市場形式的企業要進行整頓和改造,要對其進行市場化的轉型,避免政府直接干預,讓投資者真正做到自主決策。(三)改革金融監管框架。改革金融監管的框架應該遵從大方向的正確性,要對改革的方向進行更加獨立、專業、權威的改造。另外,要逐步移交領導的相關職能,讓市場和投資人做主,保證整體市場交易的公平性和權威性。監管部分不要與被監管部門有任何的利益關系,要從整體市場的角度出發,發揮監管的效用,保證金融市場合理、合規、合法的發展,維持其健康的流動下去。監管部門自身也要擔負起提升行業發展的責任。
參考文獻:
[1]范小云.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監管策略[J].改革,2017(08).
[2]陳守東,王寅,王婷.系統性金融風險及其防范對策研究[J].社會科學戰線,2013(12).
[3]黃益平.防控中國系統性金融風險[J].國際經濟評論,2017(05).
[4]王靖國.系統性金融風險監測與防范的國際經驗[J].中國金融,2011(08).
[5]張茜.淺析經濟轉型中的系統性金融風險及其防范[J].金融經濟,2015(12).
作者:王臻 單位:南京銀行
- 上一篇:互聯網金融風險防范探討
- 下一篇:城鄉二元金融結構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