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網絡金融特征

時間:2022-04-06 05:08:00

導語:論網絡金融特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網絡金融特征

內容摘要:隨著網絡經濟的飛速發展,傳統金融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以電子支付、網絡交易為特征的網絡金融運行模式迅速崛起并逐步被市場所接受。一方面,網絡金融所具有的虛擬化、一體性與高效性的特性極大地促進了金融市場的發展進步;但另一方面,網絡金融的這些特性又帶來了新的風險,如何防范這些風險是我們在發展網絡金融過程中要面對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網絡金融特征風險防范

網絡金融(e-finance)就是計算機網絡技術與金融的相互結合。從狹義上理解,網絡金融是指以金融服務提供者的主機為基礎,以因特網或者通信網絡為媒介,通過內嵌金融數據和業務流程的軟件平臺,以用戶終端為操作界面的新型金融運作模式;從廣義上理解,網絡金融的概念還包括與其運作模式相配套的網絡金融機構、網絡金融市場以及相關的法律、監管等外部環境。

一、網絡金融的特征

網絡金融與傳統金融的最顯著區別在于其技術基礎的不同,而計算機網絡給金融業帶來的不僅僅是技術的改進和發展,更重要的是運行方式和行業理念的變化。

(一)信息化與虛擬化

從本質上說,金融市場是一個信息市場,也是一個虛擬的市場。在這個市場中,生產和流通的都是信息:貨幣是財富的信息;資產的價格是資產價值的信息;金融機構所提供的中介服務、金融咨詢顧問服務等也是信息。網絡技術的引進不但強化了金融業的信息特性,而且虛擬化了金融的實務運作。例如,經營地點虛擬化——金融機構只有虛擬化的地址即網址及其所代表的虛擬化空間;經營業務虛擬化——金融產品和金融業務,大多是電子貨幣、數字貨幣和網絡服務,全部是理念中的產品和服務;經營過程虛擬化——網絡金融業務的全過程全部采用電子數據化的運作方式,由銀行賬戶管理系統、電子貨幣、信用卡系統和網上服務系統等組成的數字網絡處理所有的業務。

(二)高效性與經濟性

與傳統金融相比,網絡技術的應用使得金融信息和業務處理的方式更加先進,系統化和自動化程度大大提高,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而且能為客戶提供更豐富多樣、自主靈活、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務,具有很高的效率。網絡金融的發展使得金融機構與客戶的聯系從柜臺式接觸改變為通過網上的交互式聯絡,這種交流方式不僅縮短了市場信息的獲取和反饋時間,而且有助于金融業實現以市場和客戶為導向的發展戰略,也有助于金融創新的不斷深入發展。

從運營成本來看,虛擬化的網絡金融在為客戶提供更高效的服務的同時,由于無需承擔經營場所、員工等費用開支,因而具有顯著的經濟性。此外,隨著信息的收集、加工和傳播日益迅速,金融市場的信息披露趨于充分和透明,金融市場供求方之間的聯系趨于緊密,可以繞過中介機構來直接進行交易,非中介化的趨勢明顯。

(三)一體化

網絡金融的出現極大地推動了金融混業經營的發展,主要原因在于:首先,在金融網絡化的過程當中,客觀上存在著系統管理客戶所有財務金融信息的需求,即客戶的銀行帳戶、證券帳戶、資金資產管理和保險管理等有融合統一管理的趨勢;其次,網絡技術的發展使得金融機構能夠快速有效地處理和傳遞大規模信息,從而使得金融企業產品創新能力大大加強,能夠向客戶提供更多量體裁衣的金融服務,金融機構同質化現象日益明顯;第三,網絡技術降低了金融市場的運行成本,金融市場透明度和非中介化程度提高,這都使得金融業競爭日趨激烈,百貨公司式的全能銀行、多元化的金融服務成為大勢所趨。

二、網絡金融的風險分析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網絡金融的興起使得金融業變得更加脆弱,網絡金融所帶來的風險大致可分為兩類:基于網絡信息技術導致的技術風險和基于網絡金融業務特征導致的經濟風險。

首先,從技術風險來看,網絡金融的發展使得金融業的安全程度越來越受制于信息技術和相應的安全技術的發展狀況。第一,信息技術的發展如果難以適應金融業網絡化需求的迅速膨脹,網絡金融的運行無法達到預想的高效率,發生運轉困難、數據丟失甚至非法獲取等問題,就會給金融業帶來安全隱患。第二,技術解決方案的選擇在客觀上造成了技術選擇失誤風險,該風險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所選擇的技術系統與客戶終端軟件不兼容,這將會降低信息傳輸效率;二是所選擇的技術方案很快被技術革新所淘汰,技術落后將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

其次,從經濟風險來說,網絡金融在兩個層面加劇了金融業的潛在風險:其一,網絡金融的出現推動了混業經營、金融創新和全球金融一體化的發展,在金融運行效率提高,金融行業融合程度加強的同時,實際上也加大了金融體系的脆弱性;其二,由于網絡金融具有高效性、一體化的特點,因而一旦出現危機,即使只是極小的問題都很容易通過網絡迅速在整個金融體系中引發連鎖反應,并迅速擴散。

綜上所述,網絡金融的經濟風險與傳統金融并無本質區別,但由于網絡金融是基于網絡信息技術,這使得網絡金融拓寬了傳統金融風險的內涵和表現形式。首先,網絡金融的技術支持系統的安全隱患成為網絡金融的基礎性風險;其次,網絡金融具有比較特殊的技術選擇風險形式;第三,由于網絡信息傳遞的快捷和不受時空限制,網絡金融會使傳統金融風險在發生程度和作用范圍上產生放大效應如何有效地防范網絡金融風險是發展網絡金融過程中的重要課題,風險控制是網絡金融市場發展中的核心問題。針對網絡金融的特征及其可能存在的種種風險隱患,筆者提出以下建議措施。

(一)技術風險的防范

1、提高技術水平

大力發展我國先進的信息技術,提高計算機系統的關鍵技術水平,一方面在硬件設備上縮小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提高關鍵設備的安全防御能力;另一方面,在軟件技術上著力開發網絡加密技術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信息技術。這是防范技術風險,提高網絡安全性能的根本性措施。

2、健全計算機網絡安全管理體系

從金融系統內部組織機構和規章制度建設兩方面著手,首先要建立專職管理和專門從事防范計算機犯罪的技術隊伍,落實相應的專職組織機構;其次是要建立健全各項計算機網絡安全管理和防范制度,重點要完善業務的操作規程、強化要害崗位管理以及內部制約機制。

3、統一規劃和技術標準

按照系統工程的理論和方法,根據管理信息系統原理,在總體規劃指導下,按一定的標準和規范,分階段逐步開發建設網絡金融系統。確立統一的發展規劃和技術標準,不但有利于增強網絡金融系統內的協調性,減少支付結算風險,而且有利于對網絡金融風險的監測與監管。

(二)經濟風險的防范

1、金融體制革新

網絡金融的發展趨勢要求金融業務向綜合化、全能化方向發展。盡管我國目前的信息化水平還不高,網絡金融業務、電子商務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但仍有必要在金融體制變革方面有所準備,特別是要做好研究、設計與中國國情相適應的全能型金融機構的模式,在保持金融系統穩定發展的前提下逐步改革專業化的金融體制。

2、配套制度建設

(1)金融制度建設

首先,隨著電子貨幣的廣泛運用,應當有效控制電子貨幣的發行主體、發行數量與種類。在確定電子貨幣發行主體時,應當首先考慮其信用等級,并據此決定獲取電子貨幣發行資格、發行電子貨幣的數量、種類和業務范圍等。其次,加快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社會信用體系是減少金融風險,促進金融業規范發展的制度保障。沒有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人們就會減少經濟行為的確定性預期,網絡金融業務的虛擬性會使這種不確定性預期得到強化,不利于網絡金融的正常發展。

(2)法律制度建設

我國目前已制定了關于網上證券交易、計算機使用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法規,但還遠不能適應網絡金融發展的要求,如在電子交易合法性、電子商務的安全保密以及禁止利用計算機犯罪等方面應加緊立法,同時應盡快修改《合同法》、《商業銀行法》以及《票據法》等有關法律條文中不適合網絡金融發展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