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供應鏈金融模式探析
時間:2022-11-06 04:20:46
導語:互聯網+供應鏈金融模式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部分中小企業逐漸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核心力量,但由于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融資難的問題而制約著企業的發展。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廣泛運用,使互聯網+供應鏈金融成為互聯網金融和供應鏈金融有效結合成為一種新的融資方式,有效解決了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成本高的問題。互聯網供應鏈金融的迅猛發展確實為企業和我國的經濟社會帶來許多的益處,但同時存在著一定的風險與缺陷。本文通過對互聯網+供應鏈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并給出降低互聯網供應鏈風險管理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供應鏈金融;互聯網;風險管理
一、供應鏈金融的概述
(一)供應鏈金融的定義。供應鏈金融在我國學術界是指供應鏈與金融有效結合后衍生而出的一種新型的融資模式。在互聯網時代的供應鏈是指企業在生產銷售的過程中供應商連接客戶的渠道稱之為供應鏈,而連接供應鏈與客戶之間的渠道不僅是貨物的流通,其中還有與資金相關的信息、商業信息等等多方面的信息。通過供應鏈還能夠有效地實現貨物從供應商向客戶傳遞的過程中,經專業的企業對貨物進行二次加工、包裝、定制個性化的運輸方式等提高物品的價值,從而增加企業的經濟利益。金融則是通過對有效資源進行全面整合的方式以此來提高自身的價值。而供應鏈金融則是銀行或是金融機構通過有業務往來的企業相互聯系起來,以核心企業為主真實存在并能夠獲取一定的經濟收益從而為與其相合作的下游企業提供擔保,由銀行或是金融機構為供應鏈上的整體所需資金從而為核心企業提供有力的資金作為支持。供應鏈金融的特點是具有極強的靈活性的融資方式,通過提供相應的資金服務使供應鏈上的企業都能夠獲得資金的支持,從而加快了資金的流動。(二)供應鏈金融產生的背景。1.宏觀市場。隨著經濟全球化時代的到來,人們對于商品的選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小企業如果想要獨自完成商品的研發、設計、生產、推廣、銷售和配送整個流程,是具有很大的難度。因此各個企業之間為了增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更加注重企業之間的合作交流,同時也包括國際企業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供應鏈關系到相互合作的多家不同行業的企業的共同參與,而全球化的思維模式是指同一個產業鏈中的不同國家的不同行業的企業共同參與到同一個產業的生產,供應鏈將來的發展結果會是供應鏈的全球化。2.微觀背景。供應鏈金融具有核心企業與銀行或金融機構兩大重點要素。由于核心企業在生產經濟的過程中其產業結構會發生改變從而影響到銀行或金融機構對于資金的需求主;另外,在銀行與金融機構之間也存在著相當激烈的相互競爭,當銀行或是金融機構想要增加市場的競爭力,要對經營模式及業務類型進行創新,不能按照傳統的金融模式開展業務。傳統的存款、貸款業務已無法適應市場經濟及銀行或金融機構的未來發展,迫使銀行或金融機構必須轉型。在這種環境下,供應鏈金融完全能夠迎合銀行或金融機構的轉型,在供應鏈中的核心企業利用企業信譽或商業背景作為資金擔保,在降低企業的風險的同時還能得到豐厚的投資回報。
二、互聯網+供應鏈金融模式
(一)互聯網+供應鏈的發展。由于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互聯網供應鏈金融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充分發揮自身的價值和優勢。互聯網供應鏈為企業及銀行或金融機構搭建電商平臺,利用自身的資金和數據信息的優勢為企業提供融資,從而實現無縫對接。互聯網+供應鏈的核心企業可以通過共享資源降低企業的風險同時還能夠幫助中下游企業提高企業信用。互聯網供應鏈的優勢是:一方面利用互聯網技術可以公開供應鏈中企業的運營情況,還能夠對有融資需求進行批量處理從而提高處理的效率;另一方面還能夠對融資的數據進行實時監控從而降低企業、銀行或金融機構的風險。(二)互聯網+供應鏈金融的模式。互聯網+供應鏈金融模式有兩種:第一種是銀行或金融機構自己構建電商平臺金融產品,通過利用互聯網技術連接核心企業、上下游企業和物流配送公司的相關數據,以核心企業及項目優勢制定風控方案以此形成供應鏈金融圈。銀行及金融機構自建電商金融平臺能夠通過線上技術手段提高信息的傳遞速度及傳遞效率,為中小企業提供更加優質的金融服務還能降低融資成本。另外還能夠進一步優化銀行或金融機構的工作模式,在降低銀行或金融機構運營風險的同時還降低了運營成本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銀行或金融機構的競爭力。第二種是電子商務平臺企業將互聯網技術融入到供應鏈金融行業中。傳統電子商務平臺利用自身的平臺通過積累深挖交易數據,利用對信息流、商流和物流的各種優勢,以自有資金或金融機構資金為核心企業的上下流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和各類金融產品。由于電子商務企業的電商平臺具有較強的信息和先進的技術,能夠保證交易的安全性,對相關數據的監控及風險管理具有較強應對能力,通過與客戶系統的對接實現其靈活性。
三、互聯網+供應鏈金融存在的風險
(一)缺乏完善的征信體系。由于我國針對生產經營企業搭建的征信體系還不夠完善,金融行業易受國家政策調整和干預,在一定程度上給企業帶來風險,尤其是一些中規模較小的中小企業更是如此。由于我國征信體系的不完善,將會影響銀行及金融機構對供應鏈中的企業真實數據的獲取,換句說法就是征信體系的不完善無法獲取到該企業的任何數據及信息,造成投資方、銀行及金融機構有可能要面臨無法預知的風險。而對于銀行及金融機構來說,在對投資企業的真實情況不了解和不能對企業進行資金監管的情況下,投資者是不會對企業進行任何投資的。因此,缺乏完善的征信體系,容易給投資企業帶來一定的險。(二)操作失誤帶來的風險。由于互聯網+供應鏈金融的業務均是由網貸平臺進行操作處理的,包括資金往來及網絡平臺系統的維護維修工作,尤其是平臺系統的維護升級產生的操作失誤將會帶來嚴重的安全風險。大多數的網貸平臺的系統維護都交由外包公司進行負責,但與此同時,由于網貸平臺系統中儲存著眾多用戶的詳細數據和重要資料,網貸平臺對信息數據的安全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的,信息數據的泄露不僅關系到企業的經營還關系到客戶的信息及資金安全。如果由于外包公司員工在進行系統維護的同時因操作失誤或是被黑客、病毒的入侵,引發客戶信息數據的泄露,將會帶來嚴重的后果,不僅會引發客戶資金安全的風險還會因平臺的失誤追究責任,嚴重者有可能會面臨被停業的風險。(三)信用風險。互聯網+供應鏈金融中由于中下游企業的生產規模較小容易受到市場的影響產生波動。互聯網供應鏈金融模式是由銀行或金融機構的資金增加供應鏈的流動性,但如果中下游企業出現還款困難的問題時,就會對整個供應鏈的運作產生較大影響。雖然在互聯網供應鏈中有核心企業為中小型企業做擔保,但并不能真正解決中小企業還款困難的問題,再加之核心企業也需要確保本企業的正常運行,所以核心企業今后為中小企業提供擔保時會產生一定的顧慮。因此,在互聯網+供應鏈金融模式中應對中小企業的信用等級及還款能力進行全方位的評估以降低信用風險。(四)計算機硬件及系統帶來的風險。互聯網+供應鏈金融需要借助計算機和網絡平臺開展業務,由于計算機具有超強的數據處理能力,在利用計算機處理業務時能夠提高業務效率及業務質量,但是由于計算機的廣泛被使用也會給金融業務帶來一定的風險。這是由于計算機硬件設施設備容易損壞加之軟件也容易被黑客及病毒入侵造成數據的丟失或泄漏,從而給互聯網+供應鏈金融模式帶來一定的風險。
四、互聯網+供應鏈金融風險的應對措施
(一)增加第三方完善互聯網+供應鏈金融的相關制度。互聯網+供應鏈金融模式在我國起步階段,相應的法律法規及監管制度還不夠完善,尤其是在互聯網+供應鏈金融模式下廣泛利用互聯網、云計算和大數據等新型的融資手段缺乏相應管理制度及管理標準。銀行或金融機構可以利用第三方為中小企業提供擔保,第三方公司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在對中小企業提供擔保前會對企業的相關信息或是還款能力展開認真仔細的調查,對于企業能力不足的不予提供擔保,這樣就能夠有效地避免供應鏈中的核心企業為了能夠使供應鏈正常運營而為中小企業提供但擔保而引發的風險。所以說降低互聯網+供應鏈金融風險需要制定相關的制度和監管措施,才能有效地維護企業的利益。(二)建立金融信息共享平臺。由于互聯網+供應鏈內上下游中小企業對自己企業的實際財務信息很少對外披露,使得供應鏈平臺無法獲取到企業的真實信息和相關數據,這在無形之中增加了企業的信用風險。因此需要建立供應鏈行業內的信息共享平臺,通過共享平臺能夠實現各個業務環節的公開透明化,還能夠對各類交易數據進行實時有效的監督,從而避免違約的風險。(三)建立完善的征信管理體系。建立完善的征信管理體系是目前降低互聯網+供應鏈金融模式的有效途徑。我國征信數據集中在中央銀行,如果單單依靠央行來收集中小企業的相關數據是不可能實現的。可以通過建立民間征信機構并作為央行的補充,這樣有助于完善我國的征信管理體系,凡是在互聯網+供應鏈金融提供擔保的均由民間征信機構進行調查,這樣所涉及的業務范圍將會越來越大,同時還能夠有效降低企業的風險。(四)加強專業人才的培養。對于自建網貸平臺的企業不僅需要先進的設備更需要大量的專業人才,而互聯網+供應鏈金融模式則是需要大量金融專業與互聯網技術人才。在網貸平臺的系統中涉及到重要信息和數據的處理時,盡可能地由企業自己搭建自己維護,這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因外包公司的操作而泄露重要的信息和數據。對于平臺系統后期的維修維護工作由企業的專業人才來操作,還能夠節約維修維護的費用。另外,要加強互聯網+供應鏈平臺系統工作人員的培訓,既能夠有效提高工作人員的專業知識,還能夠有效地降低因操作帶來的風險。
參考文獻:
[1]尚振鋒.“互聯網+”時代的企業供應鏈管理模式創新[J].產業創新研究,2020(16):31-32.
[2]林立功.從產業鏈金融到產業鏈互聯網金融[J].人民周刊,2020(14):94-97.
[3]郭璽.新形勢下供應鏈金融的財務風險及防范[J].當代會計,2020(13):78-79.
[4]李澤寧.互聯網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J].商場現代化,2020(08):121-122.
[5]楊農.“互聯網+供應鏈金融”行業發展的思考與探索[J].當代金融家,2020(01):119-121.
[6]董玉鵬.論互聯網金融與供應鏈金融的融合發展[J].時代金融,2019(33):10-11.
作者:張召哲 蔣九 趙靜 張梨花 凌端平 單位:河南應用技術職業學院
- 上一篇:河南省科技金融發展問題分析
- 下一篇:高速公路經營企業投融資實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