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場倫理道德風險研究
時間:2022-02-28 08:41:01
導語:金融市場倫理道德風險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距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已過去十多年,但這場危機爆發出的金融市場長期存在的倫理問題和道德淪喪問題尚未得到徹底的解決。十多年之后,我們現在處在后金融危機時代,金融活動中的倫理問題和道德風險比之以往有著更充分的條件和更復雜的表現形式。因此本文從金融倫理學的角度探討金融市場的發展,探究從業人員的道德風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金融危機;金融倫理;道德風險
一、引言
金融倫理在現代金融市場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2008年金融危機的爆發并不是突然性,而是以無限制追逐超額利潤、過度創新金融衍生品等行為導致的道德風險不斷累積、最終爆發的結果。盲目投資,資金斷裂,也映射了背后金融機構和從業人員的道德淪喪——當拋棄自律和不遵守行業自律時,公開信息的質量也就自然而然的得不到保障。由于倫理沖突和道德缺失導致的金融機構危機甚至破產的例子數不勝數,如巴林銀行、包商銀行的倒閉等。金融危機的爆發雖引發著人們對金融倫理道德問題的深思,但金融倫理道德在危機事件中發揮的作用還待進一步研究。伴隨著我國金融市場體系的多元化發展,融資環境錯綜復雜,要想金融市場長久健康發展,就必須深入分析金融市場中存在的倫理問題和道德風險問題,在探索中重建金融倫理的新秩序。
二、金融倫理的相關內涵
經濟與倫理是在企業經營活動中普遍存在又相互矛盾的存在。現階段我國市場法律制度和監管機制雖在不斷完善,但金融市場中的誠信缺失以及道德問題仍時有發生。亞里士多德曾指出,經濟不是純粹的財務工具,倫理的價值因素也應當包含在里面,交易應該建立在誠信與契約的倫理精神之上。縱觀金融發展史,不難發現,金融倫理一直在金融市場中發揮著無可比擬的作用。在貨幣早期的借貸中,人們強調還本付息的交易規則,譴責不遵守公序良俗的人們的行為,重視對金融交往過程中的禮節等,都顯示了倫理在金融活動中的重要作用。而且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在政府干預調節過程中,道德也在發揮著巨大作用。
三、金融市場中的倫理道德風險分析
(一)金融市場上內部從業人員的道德缺失誘因
備受關注的恒豐銀行蔡國華貪污涉案、安然事件與世通公司的丑聞事件等類似金融涉嫌貪污、偷盜案件,頻頻發生,這些典型案件體現了金融從業人員的道德缺失。在我國經濟運行中,有相當一部分從業者道德水平低下,尤其是高級管理者亂用權利、利欲熏心更是給金融市場帶來災難性的影響,缺乏責任感的表現形式為大額的金錢貪污,甚至與被監管者狼狽為奸,利用職務之便貪污受賄等。金融從業者的活動不僅影響到自身,還會波及影響到其他金融從業者,甚至影響金融領域的整體形象。在現實中,從業人員不僅受到內部規范規章的約束,還應自覺接受內心的束縛,在工作中凝聚倫理精神。
(二)金融市場上外部人員的道德缺失誘因
金融市場上的外部人員主要指金融從業人員以外的包括投資者在內的市場“經濟人”。眾所周知,經濟人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他們在進行債券融資時為了發行更多股份來獲得資金的融通,會通過操縱利潤報表、用做假賬等形式欺騙處于信息劣勢的投資者。這時候道德缺失問題就體現得很明顯,因為外部人員所籌集到的或所借到的資金不是自身的資產,很容易滋生出責任淡薄,逃避債務的心理。再加上市場監管約束不力、自身對金錢的追逐以及自身對道德的漠視,造就了金融行業外部人員道德缺失的根本動機與誘因。
(三)金融危機爆發之倫理原因分析
1.金融業內部治理存在問題。蘇格蘭銀行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虧損200多億英鎊,雷曼兄弟投資銀行直接破產,這些案例都從側面說明,金融機構在管理運營過程中是存在內部治理問題的。作為一個現代金融企業,尤其是銀行金融業,要優化自身的管理模式,健全相關貸款制度,并且要加強管理層的責任。在金融危機中,有很多案例表明,即使高層管理層道德淪喪,在企業瀕臨破產之際仍會拿著高額的工資跑路,也正是因為這一制度的存在,職業經理人通常在任期內投資一些高回報、收益快的項目,很容易出現負面問題導致難以治理的倫理困境。2.金融市場外部存在道德風險。金融市場之中不同的企業主體間也會存在由競爭或過度競爭導致的道德風險。在競爭中,同級別的金融機構之間存在競爭關系,為了拉攏投資者或者只是為了獲得上層的關注,用不正當手段暗地里打壓對手也是常常發生的事,它們會買通評級機構,給他們高評級,讓投資者遭受重大損失,發生道德風險。3.金融制度環境存在漏洞。一個好的制度可以讓壞人做好事,這句話可見金融制度的重要性。金融領域制度,是在長期的實踐活動中累積出來的,是金融主體對客體的基本價值判斷。在次貸危機爆發前,美國的制度一直被很多國家所推崇。然而,恰恰是最不可能發生金融危機的美國發生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究其原因,是因為美國的金融制度缺乏誠信倫理精神的加持,使得制度成為一種功利性的工具,并根據信用大規模的放債最后導致資金鏈斷裂。美國這種崇尚自由精神的金融制度,使得個體的欲望沒有節制的約束,失信和欺詐行為就會充斥整個金融市場。同時,不僅金融制度環境本身存在漏洞,更存在著策略失誤。在美國金融危機爆發之前,人們普遍相信金融巨頭公司大而不能倒。但現實卻恰恰相反,當政府政策沒有傾斜性質的保護時,危機就爆發出來了。還有一些制度上的決策失誤,比如市場和政府的過分干預,制度層面的干涉也會常常產生倫理危機。4.監管存在漏洞。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不是萬能的,市場缺陷還需要監管和法律來完善。一旦監管也失靈,那么危機就很容易發生。金融危機發生之后,可以很容易看到監管方面存在的問題。一是監管存在滯后性,而金融市場是在不斷變化的,政府政策的實施和落實有可能跟不上市場的變化,造成政府調控與市場機制不適應的情況;二是政府政策具有有限理性,在推行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偏離倫理精神的監管缺失或監管過度的現象。只有當法律與監管同根同源,以德為主,以法為輔才能有效避免金融市場上的道德風險。
四、后金融危機時代人們對金融倫理的轉變
(一)對“經濟人”與“道德人”的重新審視
在此次危機中,如果說經紀人是利己主義者,那么道德人就會考慮自己的惡行是否影響到他人,利己的同時也利他,顯然道德人更加遵守倫理道德。這是因為金融倫理中存在兩條界限,一是委托代理人不得損害委托人的利益,二是不得損害委托代理人關系外的第三方或者公眾的利益。因此在后金融危機時代,英美等國紛紛以保護消費者為理由重塑監管體制機構,無論是專家的反思還是后續政策的發布都充分考慮到了金融倫理所發揮的巨大作用。
(二)由過度自由向相對管制的轉變
以往人們很反感政府干預,認為市場會自動調節,政府干預只會影響市場效率。而次貸危機的發生之后市場上充斥的各種衍生金融產品,最終大部分風險還是轉移給投資者承擔了,過度自由顯然是不合適的。為了維護市場的有效運行,維護市場各方主體的利益,適當合理的監管就顯得很重要。
(三)開始加強對金融市場中弱勢群體的保護
因為信息不對稱以及知識避雷的提高,中小投資者和委托人很容易虧自己的錢而成為金融市場中的“韭菜”。而大企業則憑借絕對信息優勢對金融信息和產品進行誤導性、低風險性的宣傳。
(四)加強倫理與法律的雙重調節
目前金融市場上注重法律制度監管,卻沒有足夠重視倫理的調節。危機過后,人們意識到僅僅依靠法律和監管并不適合約束所有的金融活動,也難以約束那些不道德行為,因此各方呼吁應加強倫理在金融監管與法律中的調節作用。
五、我國金融市場中倫理踐行的可行性建議
(一)實現金融倫理道德從業人員價值教育
價值倫理的規范和普及,應當先行教育。重塑金融市場價值,構建金融職業倫理道德體系,必須進行教育的普及。其目的是通過教育將個人具備的道德潛移默化中形成自己的個人習慣,使個體能夠約束自己,使自己能夠成為自己的法。同時,要加大對金融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人們的市場經濟行為與道德具有千絲萬縷的關系。而金融從業人員作為現代經濟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倫理道德的教育,有利于減少市場上操作風險的發生,保證市場交易安全以及整個金融體系的良好運行。
(二)構建良好的金融倫理環境
回顧金融發展歷史,不難看出,我們的關注點主要還是聚焦于市場收益的大小、大盤走勢的波動等方面,而忽略了能夠可持續性的造福整個市場的倫理價值。對于外部環境的建設,需要體現金融倫理建設的系統性、整體性原則。從手段上來講,還需要制度與文化建設協同努力,因為制度倫理是道德在制度中的體現,在構建良好的金融倫理環境過程中,法律踐行與誠信制度應相輔相成。
(三)健全金融道德風險防控體系
在后金融危機時代背景下,防范金融道德風險時保障金融安全和長久發展的前提,為防止金融道德風險的滋生,應該不斷強化監管力度,全方位構建多方參與的監管體系。重點關注高層管理者這一金融風險高發群體,扶持中小微企業的發展,讓與其大型企業相互制衡,共同發展。
六、結論
金融倫理的踐行與職業道德的遵守對金融市場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在后金融危機時代,經濟的發展越來越需要在實踐中踐行倫理規范,而金融倫理的踐行基于整個社會的價值需求和實際需要,并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而不斷變化。因此,金融倫理的發展必須與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相契合,注重德治與法治并舉、加強從業人員的倫理道德教育,并以此為鑒防范道德風險的下一次的爆發,這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徐艷.倫理與金融[M].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7:74-79.
[2]王自力.道德風險與監管缺失:美國金融危機的深層原因.中國金融.2008(20).
[3]王曙光《金融與倫理:在沖突中尋找和諧》,M中國經濟出版社2011年12月.
[4]章蓉,蔣寒迪.論中國金融市場中的責任倫理[J].商場現代化,2007(11).
[5]梅世云.論金融道德風險[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10:98.
作者:董玉嬌
- 上一篇:國有資本投資運營核心功能要點
- 下一篇:鐵路建設投融資體制改革問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