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應對分析論文

時間:2022-03-29 08:02:00

導語:金融危機應對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金融危機應對分析論文

第三個影響則是潛在的危險,因為我們持有的國際外匯儲備對外公布的數字是18000多億,其中美國國債大概5、6千億的樣子,而金融危機的發生對我們持有的美國債券實際上應該還是有一些影響。

第四個影響則是由于國外資金流出導致的股市房地產市場的疲軟加劇。此次美國金融危機涉及的都是一些大的投行、老牌銀行、大的投資中介商等重要金融機構。尤其是像剛剛破產的雷曼兄弟已經有158年的歷史。而全美500家銀行中,到現在已經有117家面臨破產。

在這種情況下,受到牽連的企業數量多范圍廣,資金困難的美國企業為了解決本國金融危機的困難,在中國的有些資金就不得不套現,比如在房地產市場的套現,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我們的股市和房地產。陳東琪認為,這種影響隨著美國金融危機的加劇還將進一步放大。

美國金融危機對中國的最重要的一個影響就是市場信心層面了。美國畢竟是一個金融體系比較發達的國家。各種監管機制發展比較完好,在這種情況下還是出現問題,難免讓人擔心本國的金融體系。中國的銀行體系在國有流通股的條件下應該不會有很大的沖擊,但是心理影響還是存在的,各國都有自己的金融擔心,尤其是對資本投資者的心理影響不可小覷。

所以陳東琪認為,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要做全面的評估。對于美國金融危機的不斷蔓延和深化,我們要做好防范準備。

應對

美國金融危機既然對中國經濟領域帶來這樣廣泛的影響,那么有什么措施可以應對呢?

首先,美國銀行面臨破產的時候,一定會有并購的需求,“我們應該看到這是我們銀行的一個機會”,陳東琪指出:“以前美國不愿意讓我們介入這一領域,現在他們面臨破產愿意讓我們進去了。但這里有一個時間的問題,我個人認為一定要謹慎,千萬不要著急,要把財務狀況、業務情況等一些真實的情況摸清楚再做決定。

另外,陳東琪認為應該防止熱錢集中大量撤離。因為美國以及國際上的資本熱錢為了解決自己的燃眉之急,撤資一定不是個別現象,“我們要加以密切跟蹤、監管,看看這個資本是什么樣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防止大幅度撤離現象”。在信心層面,陳東琪認為要從宏觀的總量政策上面、特別是貨幣政策上面有一些微調動作,提振或者穩定市場的信心,以防市場信心層面對國內市場打擊太大。

再就是美國資本市場對我國產業市場的影響,特別是制造業市場的影響,陳東琪認為要采取一些相應的支持和保護措施。防止影響的深化帶來制造業的過快下降。防止出現一個滑坡現象引起的就業下降以及企業大規模的虧損。當然更重要的是政府方面要有一些基本的措施。還要治本,立足制度建設,加快相關制度的改革,包括新股發行制度、IPO制度、上市公司的分紅再融資制度、市場的投資者管理制度、相關的政策信息披露制度等。在銀行層面來講,應該加強金融風險防范機制的建立,“我們要預見、了解、監管銀行大的金融活動”,陳東琪強調。

不過,雖然應對是必須的,但也沒必要過度緊張,陳東琪指出,此次調整與前三次調整還是不一樣。1985、1988、1996年的三次調整都要比這次強烈?!氨据喺{整的經濟增長速度和調整率都比前三次要明顯的低,所以經濟過熱的程度和通貨膨脹的程度也要比以前的低”,陳東琪認為,經濟向下調整應當說比前幾次要溫和一些。另外我們現在有三個盈余做支撐。第一是財政盈余,我們的財政收入增長很快。第二是貿易盈余,我們1-8月的順差比上半年的順差雖然是減少的,但是我們畢竟還有盈余,數據表明:七月貿易順差為253億,八月為286億。

“我們全年的順差可能在2300-2500億之間”,陳東琪預測。而第三個盈余就是我們現在有比較大的外匯儲備,“前三次調整期間我們基本沒有外匯儲備”,陳東琪介紹。另外,我們現在的財政儲蓄、企業儲蓄和國民儲蓄,三個儲蓄加在一起超過45萬億。我們的儲蓄資源還是很充足的。

這些[Www_LunWenNet_Com]決定著我們這次的宏觀調控帶來的經濟增長的減速,應當是和前三次有區別的,“我認為,如果調整得好,有可能實現比較溫和的調整。但是調整的時間可能兩年時間左右,總體來講,兩年時間讓經濟從原來的12%左右調減到9%左右是比較理想的。我認為如果政策操作得當有可能實現這個目標”。陳東琪認為,這樣就能夠在國際環境壓力很大的情況下,使我們的國民經濟保持穩定增長,并且能夠不影響就業機會。

機遇

“短期來講是有一定的壓力”,陳東琪認為這次的經濟下調如果做一個總體的判斷,企業也許會有一定的陣痛,特別是那些耗能多、環境破壞嚴重、資源吸納多、工資比較低的企業受到的影響比較大,但長期來講是機遇?!鞍褖毫D變成促進結構調整、經濟轉型的動力,讓短期的平衡為長期的可持續增長做出犧牲,短期經濟的降溫為我們長期的經濟繁榮做準備”。

至于具體的機遇,陳東琪認為體現在以下幾點:

首先價格體制的改革,尤其是資源品的價格機制改革是好時機?!拔翌A計,這一輪國際油價的下降可能會時間比較長,而且下降幅度會比較大,70美元以下都有可能”。這對我們的成品油的價格改革無疑是一個機遇,今后的定價權可以從此逐步企業化,讓企業說了算,這樣就可以使政府補貼減少。要不然既補高又補低,油價高了要補消費者,油價低了補企業。當我們把價格放開了以后,我們只有非常規性補貼了。既可以減輕企業負擔,同時又可以使我們的油價體制市場化。

另一個要注意的是糧食價格。據農業部統計,今年糧食有可能超過5.1億噸,菜仔油、豬牛羊肉也會增產,國際上的糧食下半年也在不停地增加,所以全國今年下半年到明年糧食的供給關系可能會出現供大于求的局面。這種情況下,我們如何穩定農民生產糧食的積極性,保護糧農的利益?要早做防備,防止糧食價格大幅下降對農民帶來沖擊。

而對油、氣、電、水、糧食等方面的價格改革,陳東琪給出三個詞:分類、分布、漸進,也就是要講策略不能一刀切。因為要逐步推進。

當然還有其他方面的很多改革也可以在這段時間進行,比如可以加快利率市場化,“逐漸的試驗,讓不同的商業銀行之間有比較大的自我選擇權,確定自己的貸款利率,從而加快他們的競爭能力,”陳東琪說。

匯率制度改革,稅制改革,國有產權、企業制度的改革也都可以在這一階段實現。“總之經濟調整時期應該說是價格改革非常好的時機,我們不要錯過這個時機”。

在這個階段,陳東琪認為政府還應該做好兩件事,一是減稅加薪,政府給企業減稅,企業給工人加薪。擴大內需,有力提高我們的大眾消費購買力。所以減稅是未來我們財政對經濟增長一個很重要的措施。

第二是與其留著很多的外匯儲備,還不如搞更多的基礎設施建設。因為從長遠來講是一定需要的。而外匯儲備實際上我們總在受國際資本市場帶來的風險壓力。這讓我們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把更多的國家盈余用于長遠的基礎設施建設,不僅可以規避金融風險,對我們的長期發展來講是一個巨大的動力和后勁儲備”,陳東琪認為:“我們一定要看得遠一些,有一個長遠的視野,長遠的謀劃和打算,這樣的話,即使我們在經濟調整時期下降二三個點,但是我們可以有很多收獲,為下一輪經濟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