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危機下我國外匯儲備研究論文

時間:2022-10-20 10:50:00

導語:國際金融危機下我國外匯儲備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際金融危機下我國外匯儲備研究論文

摘要:近幾年來,我國的外匯儲備持續快速增加,到2008年9月已經超過1.9萬億美元,高居世界之首。然而,從2007年開始,國際金融危機席卷全球,我國外匯儲備在這個大環境下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提出幾點建議,力圖改善我國現行外匯儲備中的問題。

關鍵詞:外匯儲備;規模;結構;制度;運用

改革開放之初,我國外匯儲備甚微,甚至個別年份出現外匯儲備為負的情況,但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和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加深,我國的國際收支連年順差,大量的外資流入,加之我國長久以來形成的“家中有糧,心中不慌”的傳統觀念,使我國的外匯儲備也呈迅速增長的趨勢。截止到2008年9月末,中國外匯儲備已經超過1.9萬億美元,高居世界之首。

然而從2007年以來,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從衍生債券市場危機到金融市場危機,使世界經濟蒙受很大的損失,美國經濟進入衰退期。而美元是我國外匯儲備的主要儲備幣種,如此龐大的外匯儲備數量,對中國將面臨嚴峻的挑戰。

1金融危機下我國外匯儲備的現狀

1.1貿易順差額的下降,導致外匯儲備增速降低

目前全球金融危機必然會進一步傳導到實體經濟,導致全球經濟出現快速衰退,從而導致中國出口需求繼續回落;由于前期人民幣升值的累積效應、出口退稅的取消等外貿政策改變、能源和環保等社會成本的不斷上漲、新勞動法的出臺等都將提高出口企業的成本,削弱出口競爭力,并將導致出口增速下降。央行2009年1月13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08年全年,國家外匯儲備增加4178億美元,但同比少增加441億美元。說明我國外匯儲備的增速在下降,但2008年12月末的外匯儲備余額為1.95萬億美元,同比增長27.34%,所以規模還是呈現上升態勢的。

1.2外匯儲備在縮水

國家外匯管理局資本項目管理司外債處負責人最近表示,目前我國外匯儲備已低于19000億美元,為2003年12月份以來首次下降。主要原因是美元貶值。中國外匯儲備以美元為主要儲備資產,占全部儲備資產的70%,還包括美國國債。現在美國金融危機必然造成消費需求的衰退,而美國政府想恢復金融市場的流動性,就要美國聯邦儲備系統通過增發貨幣向金融體系中注入更多的流動性,造成通脹的加劇,從而造成美元以及美元資產貶值。

2我國外匯儲備中存在的問題

2.1我國的外匯儲備規模過大,提高機會成本

高額外匯儲備使機會成本大大增加,降低了資本的有效使用率。外匯儲備是以存款的形式存放在外國銀行的,如果不是用于儲蓄而用于對外投資的話,可以用于進口或投資,那么收益率則要遠遠高于儲蓄收益,這樣就構成了外匯儲蓄的機會成本。由此可以看出越多的外匯儲備,就有更多的機會成本。

2.2現行的外匯管理制度,增加通貨膨脹壓力

1994年初,我國實行了單一匯率制度,在對資本與金融項目實行嚴格管制的同時,對經常項目實施強制的結售匯制度。該制度規定,除了允許部分外商投資企業開設外匯現匯賬戶外,對中資企業實行強制結匯,經常項目下的外匯收入除少數非貿易非經營性收入外,都必須賣給外匯指定銀行。而外匯指定銀行的結算周轉頭寸等都是有中國人民銀行根據實際情況核定的,也就是說,中國人民銀行是我國外匯市場最大的買入者。近年來,我國連續貿易順差,中國人民銀行只能購買超額的外匯,這就造成了基礎貨幣投放量的增大,加上貨幣乘數的作用,形成過分寬裕的貨幣供給,加劇了通貨膨脹壓力,不利于人民銀行對國內的宏觀經濟進行調控。

2.3結構相對單一,增大了儲備風險

目前,在我國外匯儲備中美元所占的比例較大,每當美元貶值或美國國內出現通貨膨脹時,我國外匯儲備都會隨之貶值,從而造成外匯儲備的損失。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由于國際資本迅速大規模地流動,金融市場的利率與匯率波動也將十分激烈,因此匯率風險增大。另外,一國大量地持有另一國的貨幣資產,勢必會帶來一定的政治風險。假使中美關系惡化,我國很可能面臨持有的美元資產被凍結的風險,使我國的外匯儲備遭受重大損失。

3對我國外匯儲備的建議

3.1外匯儲備的規模應當適度

首先需要定義何為外匯儲備適度規模,關于外匯儲備規模適度性至今也沒有各國應該保持多少合適的同一指標。就我國來看,外匯儲備的規模應當受以下幾方面因素的影響:

(1)進口用匯的需要。

鑒于人民幣不是國際硬通貨,我國只能通過持有外匯儲備來應對凈出口為負值時的情況,按照《國際金融》教材中的理論,滿足三個月的進口額是衡量一國外匯儲備適度的重要標準。雖然這次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出口行業產生一定的影響,使我國的近幾個月的順差額在不斷下降,但是中國外匯儲備的總體規模還是過于龐大,使我們要面臨很大的風險。

所以,針對現在國際經濟衰退的情況和我國人民長久形成的“防患于未然”的思想觀念,外匯儲備滿足六個月的進口需要是一個不錯的選擇。(2)干預外匯市場的需要。

為了平抑短期內的匯率波動,國家就必須要有足夠的外匯儲備入市操作,其數額的大小主要取決與市場交易吞吐量和匯率波動幅度。參考國際經驗,同時按照國內一些學者的觀點,將其比例確定為該國外匯市場交易額的15%。

(3)國際政治軍事的需要。

因為從經驗和實際上看,國際政治軍事因素對國際儲備需求的影響都是不容忽視的。如持有大量儲備的東亞國家和地區都面臨著嚴峻而緊張的國際政治、軍事局勢。日本面臨著北方四島、釣魚島領土爭端和修改教科書、小泉參拜靖國神社等軍事外交問題;中國面臨南中國海、釣魚島領土爭端、時緊時緩的中美關系等問題;韓國面臨獨島(竹島)領土之爭和緊張的朝核危機等問題等等,因此,國際政治和軍事風險應該在儲備需求決定上占有關鍵而重要的位置。國際儲備規模應該與一國發生國際政治軍事風險的概率和程度成正相關。發生的概率越大、沖擊的程度越深,則需要持有國際儲備的規模就越大。

因此,我國的外匯儲備應當在綜合考慮以上幾個因素的基礎上,確定一個適當的數量,防止在當前的金融危機的前提下我國的外匯儲備面臨成本過高,風險過大的問題。

3.2深化結售匯制度改革,加大“藏匯于民”的力度

2007年8月13日,國家外管局宣布,境內機構即日起可自行保留經常項目下的外匯收入。這意味著在中國實行了13年的強制結售匯制度正式退出了歷史舞臺。為了適當降低外匯儲備的過快增長速度,應該進一步改革結售匯制度,由強制結售匯向意愿結售匯轉變,放寬企業、商業銀行持有的外匯額度,同時,進一步放寬居民出國留學、出境旅游等用匯條件和額度限制。從而由原有的“藏匯于國”向“藏匯于民”過渡,旨在加速外匯儲備分流,減輕國家儲備外匯的壓力與成本。

3.3擴大外匯儲備的運用范圍,提高外匯儲備的使用率

(1)將部分外匯儲備轉化為黃金儲備。

隨著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黃金非貨幣化的實施,各個國家已經將黃金儲備降為二級儲備,據中國人民銀行2006年12月的有關數據,我國的黃金儲備為600噸,較前幾年幾乎未有增加,在我國國際儲備中所占的份額非常低,僅占我國國際儲備的1.2%。因此,在金融危機爆發的今天,作為硬通貨,適當的增加黃金儲備,有助于改善我國國際儲備結構,也在一定程度上,規避了匯率風險,有助于人民幣的幣值穩定。

(2)將部分外匯儲備轉化為實物儲備。

將一部分外匯儲備用于進口國內緊缺的能源物資,建立戰略物資儲備,創新外匯儲備經營管理模式。由于我國人口眾多,許多資源的人均占有量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對于一些不可再生的資源,如石油、礦產、天然氣、稀有金屬等,應當根據國際形勢變化情況,選擇價格波動的有利時機,積極擴大采購,進行戰略性儲備。進一步拓寬國家外匯儲備的用途,分散國家外匯儲備的經營風險。

(3)將部分外匯儲備應用到國內建設。

通常外匯儲備是儲存在其他國家銀行的,往往由于匯率的風險使其大受損失。我國應把一部分外匯應用于提高我國的居民生活水平或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如增加我國城鎮居民和農民的醫療保障、發展教育等社會安全保障體系,讓人民真正意義上獲得好處。也可以向商業銀行注入外匯資本金,降低銀行的不良貸款率,提高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使我國的商業銀行在這次金融危機中能夠安全度過,提高銀行的競爭力。

3.4加強外匯的結構管理

出于安全性、流動性、效益性、盈利性等因素的考慮,我國改變了原來的盯住美元的貨幣政策而實施“一籃子”的貨幣政策,靈活性大大提高,安全系數也隨之升高。但我國貨幣政策的體制仍然很不成熟,當前我國的外匯儲備中美元的比重還是非常之大。因此,我們更要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制定實施適合我國經濟現狀的外匯儲備結構。在“一籃子”的貨幣中加大歐元和日元的比重,同時,由于我國對亞太地區一些國家或地區的經濟交往密切,外匯儲備中也應當適當的增加韓元、新加坡元、港元等貨幣的比重。

參考文獻

[1]張長全,蔣少華,陳洋林.我國高額外匯儲備影響研究[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8,(8).

[2]史祥鴻.基于現行匯率制度的外匯儲備規模研究[J].國際金融研究,2008,(7).

[3]祝恩民.我國外匯儲備的現狀與對策[J].遼寧大學學報,2007,(11).

[4]魏章友.高額外匯儲備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及對策[J].當代經濟,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