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下中小企業自主創新論文

時間:2022-02-28 11:42:00

導語:金融危機下中小企業自主創新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金融危機下中小企業自主創新論文

一、創新動力不足

據統計,中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的企業僅為萬分之三,99%的企業沒有申請專利,60%的企業沒有自己的商標。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占銷售額的比重僅為0.78%,而國外企業一般都在4%左右甚至更高。企業創新動力明顯不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1.在政策上或政策執行中還存在著所有制差別,削弱了政策應有的引導力。

2.在投資取向上,許多中小企業更愿意向投資回報率高、回收周期短的行業投資。企業投機心理較強,對自主創新的必要性認識不夠。

3.在產業定位上,大多數中小企業的優勢仍停留在勞動力和資源使用的低成本上。資本實力、技術實力雄厚且創新能力很強的中小企業很少,創新所需要的技術、資金等方面的瓶頸也壓制了企業創新的動力。

4.解決中小企業的創新動力問題

(1)政府要加大財稅扶持政策的力度,通過建立利益補償機制,使企業創新有利可圖。

(2)由政府設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以貼息貸款、無償資助或資本金投入等方式,培育和扶持技術含量高、市場前景好、最需要由政府支持的科技型中小企業項目,并將為其進入產業化和商業性資本的進入起到鋪墊和引導的作用。

(3)要強化中小企業管理局的管理指導和咨詢服務功能,及時為中小企業進行技術創新提供管理培訓、技術幫助和咨詢服務,并通過建立商業信息中心,向小企業提供最新的企業硬件、軟件和資訊方面的技術信息。例如,美國政府將集中于700多個國家實驗室的大部分技術解密,以“扶持幼小的高技術工業,擴展國家經濟基礎”,這一帶有鮮明產業政策色彩的科技政策,極大地推動了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活動。

二、創新環境不佳和創新體系不健全

1.創新環境不佳主要表現在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健全,缺乏人才流動、技術交流、產權交易等高效平臺;知識產權保護不力,挫傷企業創新積極性;市場秩序尚不規范。存在較為普遍的地方保護、惡性競爭和要素價格失真。以知識產權保護為例,由于創新產品的外部效應較強,企業創新的收益很容易被其他企業模仿、假冒而侵占,因此,在外部制度環境不完善,尤其是在知識產權和專利制度得不到有效保護的市場環境中,企業進行自主創新的動機就會減弱,而跟隨與模仿的動機則會增強。正因為這種“免費搭車者”的客觀外部環境,使許多企業懼怕投入得不到應有回報的心態普遍存在。而且,與自主創新相比,模仿的成本更低、效益更好、風險更小。

2.創新體系不健全主要表現是“產學研”結合不夠緊密,現有的科研體制對企業自主創新支撐不夠,而企業創辦技術中心又受到自身能力限制。據有關方面調研顯示,目前我國高??蒲谐晒D化率僅為10%左右;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擁有技術開發機構的比例只有25%。其次,由于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慢,投資的邊際收益率較低,而且資本市場不夠健全,風險投資業的機制不夠完善等原因,造成風險投資業發展緩慢,中小企業很難通過風險投資的渠道獲得創新融資,缺乏為企業進行自主創新的風險分擔機制。

3.要解決中小企業創新環境不佳和創新體系不健全問題。

(1)要培育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宏觀環境。用法律手段鼓勵中小企業技術創新,這在發達國家已成為一種趨勢,政府應盡早制定統一的《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法》等支持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專項法規,為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提供法律規范和保障,使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活動能夠通過法律手段得到保護。

(2)完善風險分擔機制,大力發展風險投資事業。對于中小企業而言,接受風險投資,投資家們帶給他們的不單純是錢,還常常有更重要的諸如戰略決策的制定、技術評估、市場分析、風險及回收的評估以及幫助招募管理人才等,因而會大大降低企業進行技術創新的心理壓力。從世界各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經驗看,建立完善的風險投資機制和發展創業基金是實現科技成果轉化和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必然選擇。

(3)要營造有利于企業創新的文化氛圍。文化是企業的靈魂,是企業獲取持續創新的動力源泉。要努力營造一種寬松的、開放的、柔性的文化環境,鼓勵創新、容忍失敗,促使員工開放思路,敢于嘗試,使創新成為社會習慣。

三、創新能力不足

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2008年4月12日在北京的《2008?中國企業家隊伍成長與發展十五年調查綜合報告》顯示,與發達國家的企業相比,中國企業在技術創新方面還存在明顯的瓶頸。“創新人才缺乏”是第一位的因素,有59.4%的企業經營者選擇此項。其它依次是“創新資金引進渠道不暢”(40.7%)、“缺乏鼓勵創新的社會環境”(36.8%)等。可見,人才和資金是影響創新能力的兩個關鍵要素。

1.就中國現狀來看,中小企業自主創新人才嚴重缺乏。

(1)部分中小企業缺乏創新意識和專業技術背景,急功近利的經營思想、過強的規避風險意識,使其對技術創新顧慮重重,畏縮不前,使本來就屈指可數的技術人才還不能發揮應有作用。

(2)有些企業缺乏長遠眼光,看不到技術創新人才所帶來的長遠利益。因此,由于激勵制度的不健全所帶來的人才流失問題非常嚴重,尤其是一些關鍵的技術人才和高層管理人員的忠誠度不強,“跳槽”和“自立門戶”現象頻繁發生。

2.中小企業融資困難。按現代金融理論的解釋,中小企業融資的最大特點是“信息不對稱”,由此帶來信貸市場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商業銀行為降低“道德風險”,必須加大審查監督的力度,而中小企業貸款“小、急、頻”的特點使商業銀行的審查監督成本和潛在收益不對稱,降低了它們在中小企業貸款方面的積極性。同時,中小企業也很少能從政府部門得到研究開發支持。當前,政府科技投入體制還傾向于將大部分資金投入到高等院校和政府所屬的科研院所,投入到企業的很少,而投入到中小企業的更少。因為中小企業資信差、尋保難、抵押難,從銀行獲取貸款相當困難。商業銀行為了避免承擔風險責任,寧愿貸款給有政府保護的大型國有企業,也不愿意貸款給那些有一定市場潛力和盈利能力的中小企業。因此,許多中小企業創新只能依賴內源融資,這無疑會加大技術創新的風險性。而效益差的企業則根本無從談起。致使許多中小企業自主創新“有心無力”,技術研發能力差和技術成果產業化乏力。3.解決中小企業的創新能力問題。

(1)要幫助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的問題。通過進一步改善金融政策,為中小企業的研究開發、產學研聯合提供資金支持和信貸擔保,以及為中小企業的科技產品進入國際市場提供出口信貸、貸款擔保等。同時政府應該對金融機構支持科技型、成長型的中小企業融資實行減稅、貼息、補貼等優惠政策,以調動金融機構為中小企業融資的積極性。并要針對中小企業特點,不斷創新金融服務方式,例如,增強對小企業業主的信用評估與授信、開辦保本理財業務、推廣主辦銀行制度、開辦租賃融資業務等。當然,其根本途徑還是要通過中小企業自己的努力,不斷提高自己的經營素質和信譽,靠誠信和實力在市場經濟浪潮中公平競爭。

(2)要幫助中小企業解決技術和人才問題?!叭瞬攀亲灾鲃撔碌谝毁Y源”,首先必須要在企業培養形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勞動、尊重創新”的良好風尚,形成有利于優秀人才脫穎而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優良環境,并通過建立健全有效的創新激勵機制,調動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吸引國內外各類人才到企業工作。同時,鑒于中小企業在技術開發方面能力較弱,政府應當充分發揮“生產力促進中心”、“創業服務中心”等中介機構作用,為中小企業提供技術創新服務:包括,為中小企業技術開發提供信息、實驗、中試場所,并以較低的價格租給中小企業使用。盡快建立發展技術產權交易市場,推廣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產品,努力提高中國產品質量檔次。鼓勵中小企業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多種形式的合作關系,包括合作開發、項目委托、技術轉讓,甚至可以通過項目聯姻,建立由高校和研究機構負責研究開發,由企業來負責生產和市場銷售的“產學研一體化的研發聯盟,促進產學研的有效結合。

四、結論

小企業數量眾多,是企業的主體構成,吸納了大量的勞動力,提供了數目最多的就業崗位,為中國國民經濟的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然而,受到自身資源、能力等方面的限制,中小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總體水平不高。在金融危機的今天,增強企業創新能力、研發能力,增強企業創新的積極性,是擺脫經濟困境,恢復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途徑,并對提升中國科技、經濟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總之,只有讓中小企業“愿意創新”、“踴躍創新”、“能夠創新”,中小企業自主創新的難題才能從根本上解決。

參考文獻:

[1]辜勝阻:中小企業是自主創新的生力軍[J].求是,2007,(05).

[2]陳俊:論企業科技創新投入與立法支持[J].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8,(01).

[3]陳俊:企業研發創新的立法保障[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5,(06).

[4]Christensen.C.M.TheInnovator’sDilemma.HarperBusiness,AnImprintofHarperCollinsPublishers,1997.

摘要:金融危機背景下,中小企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是應對危機的最好出路。要提升中小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需要解決創新動力不足、創新環境不佳和創新體系不健全、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只有讓中小企業“愿意創新”、“踴躍創新”、“能夠創新”,中小企業自主創新的難題才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關鍵詞:金融危機;中小企業;自主創新;瓶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