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美國次貸危機的根源與波及力度論文

時間:2022-12-28 03:39:00

導語:再談美國次貸危機的根源與波及力度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再談美國次貸危機的根源與波及力度論文

摘要:美國次貸危機是一場新型的金融危機,起產生的內在機理是金融產品透明度不夠,信息不對稱,金融風險被逐步放大并移至投資者,這些風險從住房市場蔓延到資本市場,從金融領域擴展到經濟領域,并通過資本渠道和貿易渠道擴展到整個世界。次貸危機不僅對美國的實體經濟和金融市場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引起美國經濟的衰退。同時通過國際貿易和全球金融市場等渠道,次貸危機轉變為全球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和各個國家都產生了重要影響。

關鍵詞:次貸危機;經濟衰退;金融市場動蕩;信用危機;世界經濟

2007年4月4日,美國新世紀金融公司由于刺激住宅抵押貸款業務出現虧損申請破產保護,次貸問題逐漸顯現出來。截止到現在,美國的次貸危機已經持續了18月,其已經發展為現在所謂的“金融海嘯”,昔日熙熙攘攘的華爾街現在卻陷入了自1929-1933年的大危機之后的最嚴重的金融危機,到2008年7月,美國的次貸危機和動蕩的國際金融市場一度出現了緩解的跡象,有經濟學家樂觀的斷言美國次貸危機最嚴重的時候已經過去。然而到了2008年9月,雷曼兄弟公司申請破產保護,美林證券被美國銀行收購,美國政府出手挽救美國保險業巨頭美國國際集團,這個由次貸危機引起的金融海嘯現在正在沖擊整個世界,其廣度和深度也都無法預測。時至今日,美國次貸危機還遠遠沒有結束,而是正在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階。至于其對美國經濟和世界經濟的影響,我將在以下淺談幾點。僅代表個人意見。

一、次貸危機的原因

為其影響,我們不得不認真的分析一下引起美國次貸危機的原因。美國次貸危機,簡單來說是美國房地產市場上的次級貸款危機及其在全球的擴散。從其表面來看,誘使其發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美國在“9.11”事件后為了刺激經濟而不斷采取降息的政策,金融衍生品的創新以及經濟全球化而帶來的金融全球化,而后房價的不斷下降,以上種種都使得次貸危機在美國發生,并迅速的影響了整個世界的金融市場。基于一些學者對美國次貸危機的研究,一致認為美國次貸危機是一種新型的危機,其產生的內在機理是金融產品透明度不夠,信息不對稱,金融風險被逐步放大并移至投資者,這些風險從住房市場蔓延到資本市場,從金融領域擴展到經濟領域,并通過資本渠道和貿易渠道擴展到整個世界。追根溯源,美國次貸危機是由于美國房地產市場泡沫破裂而引起的。究其更深層次的原因,是金融領域和實體經濟領域的長期失衡,通過與房貸相關的金融領域的危機的形式爆發出來,實質上是資產價格的泡沫破裂并釋放到真個金融領域而引起嚴重的危機。這次的次貸危機,對美國乃至整個世界的經濟都產生了及其重大的影響。

二、次貸危機對美國經濟的影響

(一)美國實體經濟低靡,處于衰退期。

美國經濟低靡,正在經歷衰退。新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10月18日接受《紐約時報》的記者采訪時稱“美國經濟正陷入嚴重衰退”。

由于受到次貸危機的影響,使得美國人尤其是持有與次級貸款相關產品的人們的資產大幅度縮水,勢必會影響到投資、消費、就業等多個方面,從而對美國的實體經濟造成影響。美聯儲已經兩次調低美國預期經濟增長速度。美聯儲曾于2007年11月了2008年美國預期經濟增長率的為1.8%-2.5%,更改了先前預測的2.5%-2.75%。而進入2008年后,由于美國的房價比預期的更低,因此美聯儲也相應的重新了美國預期經濟增長速度,于2月20日發表聲明,新的預測為08年美國經濟增長將保持在1.3至2個百分點之間。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多次下調了美國經濟增長預測。同時,受次貸危機和石油價格的上漲等原因,美國的失業率也比美聯儲所預期的失業率高。美聯儲3月份預計08年美國失業率為5.1%,但美國從進入08年開始,工作不斷減少,6月份,失業率到達了5.5%,達到了美國自2004年4月份以來的最高失業水平。最新的數據表明,2008年10月份的失業率達到了6.1%。而跟據保羅·克魯格曼的估計,接下來的幾個月中失業率將達到7%,甚至是8%。同時,次貸危機嚴重打擊了美國消費者的信心,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從2007年1月份的110一路下滑到2008年10月份的38,而9月份的消費者信心指數還處于61.4的水平。這個降幅水平出乎市場預料,已經跌至該指數創立以來的最低點。銀行由于虧損而收緊銀根,嚴格控制信貸,使得很大程度上需要進行信貸支持消費的美國消費總額下降。

(二)美國金融市場的沖擊仍在蔓延

對于美國而言,次貸危機帶來的是一種信用危機,美國的金融行業進入了嚴重的動蕩時期。

許多金融企業的賬面出現了巨額的浮虧。花旗銀行,摩根士丹利,美國銀行等大型金融企業在2008年5月既已報虧,有的出現金融困難。時至今日,美國的五大投行已成歷史。2008年3月,貝爾斯登被摩根大通收購,隨后在9月15日,美國的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宣告破產,而美國的第三大投行美林公司則被美國銀行收購。9月21日,美聯儲宣布僅剩的兩大投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也變成了銀行控股公司。

同時,美國的證券市場也出現了劇烈的波動。時至2008年10月7日,標準普爾500指數自2003年以來首次突破1000點,而道瓊斯工業指數則創下1937年以來最大的年度跌幅。同時,三大股指的下跌速度也都達到了最高紀錄。

金融市場上的信用緊縮非常嚴重,由于銀行虧損,眾多銀行紛紛收緊銀根,提高融資條件,減少了信貸規模,這使得流動性出現緊縮,同時融資成本增加,企業融資變得困難起來。同時,由于金融市場的動蕩和投資風險的增加,國際投資者的熱情受到一定抑制,投資交易量低且交易緩慢。

此外,次貸危機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美元貶值和國際原油價格一度暴漲。次貸危機使美聯儲又原來以控制通貨膨脹的貨幣政策轉為防止經濟下滑的貨幣政策,自2007年9月開始連續下調利率,將商業銀行隔夜拆借利率由07年9月的þ25%下降到現在的1%(如下圖所示)。美元與歐元、英鎊的利差增加,同時加上其他國家的銀行紛紛拋售美元,使得美元下行的壓力更大,時至今日,美元已經跌至自2002年的最低值。美元的連續貶值,加上投機炒作,使得原油價格一度暴漲。

三、次貸危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

美國經濟的衰退,將嚴重的影響全球經濟增長。其經濟總量占全球GDP的28%,同時,美國又是世界最大的消費品市場,2007年美國居民的消費支出為9.5萬億美元,占全球GDP的20%。因此,一旦美國的消費需求下降,這個嚴重的供需缺口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彌補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為,美國經濟增長率每下降一個百分點,拉美國家經濟增長率將下降0.22個百分點,而亞洲新興市場國家將平均下降0.13個百分點。2008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三次下調了全球經濟增長預測,由2007年7月份預測的5.2%降至2008年8月份預測的3.7%。同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2008年4月2日發表的《全球及地區經濟前景預測》中指出,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動蕩以令人預想不到的方式迅速蔓延,對市場及金融體系核心機構造成廣泛影響。全球經濟增長正在失去動力,全球未來兩年的經濟增長速度有可能從25%降到3%以下,這等同于全球進入蕭條狀態。同時,全球金融市場進入劇烈波動的時期。首先,大量房貸機構,特別是與美國次級貸款相關的投資銀行,對沖基金和私人股權基金陷入困境和破產。從2006年11月至2007年8月,英國、德國、法國、瑞士、荷蘭、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家的50多家銀行和對沖基金等受到嚴重影響。據日本綜合研究所的估計,次貸危機所導致的全球金融機構和投資家的損失最大將達到4636億美元。2007年十月以來,全球股市暴跌,全球股票市值損失高達7.7億元。同時,次貸危機引發了全球性的流動性不足。由于國際金融市場的動蕩和風險的增大,使得信貸緊縮,同時,次貸危機也波及到一些大銀行的杠桿業務,影響了企業的債券發行和并購。

次貸危機嚴重的影響了國際貿易和依靠出口帶動經濟增長的國家。次貸危機成為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其傳播的重要渠道之一是國際貿易。美國的經濟衰退也將會通過這一重要方式影響到全球的經濟。美國是全球最重要的進口國,伴隨著美國經濟衰退而來的必然是美國人收入的降低,消費需求的降低,這樣必將會對那些依靠出口帶動經濟增長的國家和地區產生重大的影響,使其出口減緩,同時使這些國家GDP的增長。同時,伴隨著美元的貶值,帶來的是出口國商品的競爭力的下降,以上兩種原因都會影響到依靠出口拉動經濟增長的國家。同時,美元的貶值也使得這些國家的外匯儲備資產和國際購買力大幅度的縮水。

次貸危機可能會減少全球的對外投資總額。一方面,由于次貸危機,會使得來自于西方發達國家的投資減少,尤其是發達國家之間的對外投資。另一方面,由于發達國家的金融機構為了維持自身生存,需提高資本充足率以備不時之需,因而可能會收回流入發展中國家的資金。

目前種種跡象表明,美國次貸危機還遠遠沒有結束,并且還在向全球擴散。到目前為止,美國房地產市場仍舊面臨著困境,受其影響,美國的金融市場現在依舊存在著嚴重的波動,而由于種種原因造成的人們的恐慌心理,使得美國的金融市場更加動蕩不安,同時,銀行由于虧損,收緊銀根,提高貸款的條件,企業融資更加困難,滯緩了企業兼并和收購的進程,減慢了經濟全球化的速度。對于世界經濟而言,美國的次貸危機通過國際貿易和全球的資本市場和金融市場,影響到了整個世界。隨著美國次貸危機的發生,信用遭到了質疑,使得一向以借貸為基礎進行消費的美國人不得不減少自己的消費,隨著美國人消費需求的減少,向美國出口商品的國家必然受到一定的影響。由于美國在世界經濟中的重要地位,隨著美國經濟的衰退,全球經濟的增長速度減緩。而次貸危機給全球金融市場帶來的沖擊,使得各國的與次級貸款相聯系的銀行、對沖基金、私人基金以及國家主權基金等都蒙受了巨大的虧損。同時,給各個國家的股市、債市、匯市都帶來了巨大的波動,及時是對于像中國這樣資本市場并不完全開放的國家來說,仍舊通過影響人們投資的信心而使證券市場持續下行。

參考文獻:

[1]《美國次貸危機對金融業的影響》.劉輝.杜淑一.風險管理

[2]《美國次貸危機的走向及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李若谷.馮春平.時評

[3]《美國次貸危機對全球經濟的影響》.陳雨露.龐紅.蒲延杰..全球瞭望

[4]《美國次貸危機簡顧》.杰姆斯巴茨.格倫亞戈.全球視線

[5]《美國次貸危機的深層原因及影響》.王東.當代論壇

[6]《美國次貸危機及其對東南亞的影響》.尹福生.東南亞經濟研究

[7]《美國次貸危機及其影響》.甄炳喜.亞非縱橫

[8]《美國次貸危機影響分析》.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研室研究小組.中國經貿導刊

[9]《金融危機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林毅夫.上海商報.

[10]《美國次貸危機的影響和幾點解釋》.廖鳳華.西南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