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金融風暴啟示企業
時間:2022-04-02 09:48:00
導語:論金融風暴啟示企業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三月份,本地掛牌企業陸續的公布其去年之業績。大部分的企業不是凈利下跌便是虧損,只有少數能取得預期的盈利業績。
分析與探討企業失利原因也許很多,但一般上來說,不外是對國內外市場無法掌握,新產品難以開發,現產品又開始過時,難以推
銷,營業成本增加;專業及敬業人才難找,員工工作紀律松弛,經營策略不當等。現今許多本地企業營業不佳,更是以受到金融風暴之打擊
,及對外投資失利者占較多數。
由于金融業最先受到金融風暴的影響。它對整個地區包括本地之經濟景氣,存著普遍不樂觀,對企業申請融資采取非常謹慎的態度,
對再融資之申請,更是少做為妙。目前商業用途房產如廠房貨倉,所
評估之價值約一年前之七成左右,而銀行貸款比例也由八成五降低至六成左右。銀行界對經濟景氣缺乏信心,采取如此謹慎態度,無形中
使企業更加難以取得資金。同時高利率,低匯率使入口成本增加。原
本中小企業期待政府能及時調低政府組屋店租及產業稅之年值,但至今依然保持一年前之市場價值水準。
因此面對不景氣,銀根緊縮,收款困難,呆帳危機重重,再加上股市與房地產市場泡沫幻滅,不少企業最終可能將面對資金周轉不靈。
這危機相信于第二,第三季會更顯著的浮現出來。
在自由經濟市場中,景氣循環原本就是一種自然的周期趨勢。不管個人或企業都無法避免受到大環境變動的影響。但這次不景氣來的
太快及沖擊太大,使得企業經營者措手不及,無力感非常重。相信關心社會之大眾,也都產生一種關切的憂郁感,也令人更想追問,為何
有些企業依然能在這困境中順利渡過,或甚至取得驕人之業績?
依筆者近月來之觀察,有以下幾個因素,令一些企業能在這困難環境中保持優勢:
一、不迷信“冒險”的精神:
其實,企業之成長速度,成功與失敗,都與經營者之價值觀有密切關系。有人將企業家精神與冒險精神掛鉤,認為企業家必須具備有
冒險之勇氣及敢下賭注之心志,才不會失去商機。因此鼓勵企業者一遇有商機,便要眼明手快的抓住機會,絕不容許錯過。事實上,一個
企業家對企業經營絕不是以賭博心態去經營,因為賭是負面的,不理性,投機及靠運氣成分太高。企業經營是以該行業之專業知識為基礎
,用理性的思維去分析并做決策,同時又努力勤奮去耕耘,才有成績。遇到任何商機,也都必須以理性去思考及分析,來評估該商機之短
、中、長期發展狀況之可行性。同時探討企業本身內部條件是否適合去開發該商機。必須在商機外在因素佳,可行性高及企業內部條件如
資金、人才及技術等充沛俱全,能配合該商機短、中、長期發展,并在開發中如遇到未預測之變化,能夠支撐進行持久戰經營時,才能做
出投資決定。那么發展該商機之成功機率必然高。反之,如前述內部條件不足,商機之可行性低,那么冒險去投資,失敗之機率則必大。
因此,不理性之冒險精神是企業經營者之盲點、缺點而絕對不是優點。
二、摒棄“貪與浮夸”之心態:
市場景氣佳時,銀行都樂意支持企業擴業并給予高融資率,間接鼓勵企業擴業或置業,以致有些企業對地產業或固定資產投資擴張太
快,而忽略本身自有資金及負擔利息能力。通過挪用企業短期經營資金去當成中,長期投資之自有資金是最常見之方法。也有以再融資方
式將增值之產業再度抵押以取得資金來進行擴業所須之資金。這種以舉債付債之方式,在市場景氣好時,尚可勉強支撐渡過,也許有利可
圖。但如不及時放手,而遇上不景氣,則必定大傷元氣,甚至有倒閉可能性。也有不少企業因內部條件不足,卻匆忙到外國進行投資,后因資金不足,不能做持久戰之經營,而須半途而廢。結果不只所投入
之資金泡湯,有時甚至損害到國內母企業之根基。
因此“貪與浮夸”的心態,是企業經營者之盲點,必須摒棄這不良心態,以踏實,謹慎的態度來經營。企業不在大,而在會賺錢,才
是企業經營之目的。
三、隨時的“變”,就是唯一的“不變”:
當今,大環境變化太快速,使得我們不得不改變以適應環境,否則就得面臨遭淘汰的命運。隨時的變,就是唯一的不變。在這變革觀
念的影響下,企業組織必須隨著環境之需要而急速改革重組。在進行企業改革或重組,或生產流程改變等等之前的優先條件,便是要改變
組織里之人,尤其是企業內高級主管。換言之,組織變革的核心工程是改變人的思想。先由改革人之思想,才能進而改變其行為態度,最
終才能改變其工作方式而達到要進行組織改革之目的。因此身為企業經營者,必須先具備能改變自己思想的心態。以變來應付萬變,使企
業能順時勢,以取得優勢。
四、推行集思廣益與團隊合作精神:
推行集思廣益與團隊合作精神,并摒棄我們根深蒂固的“權威文化”是企業避免陷入經營危機之最好方法,一個企業陷入單一威權的
領導,則企業上下人員唯上級之命是從,創意與多元思考就無法產生;而在領導者的判斷正確時,企業或許不會出大問題,但是當領導者
判斷一發生錯誤,則一步輸滿盤皆墨,整個企業可能因而走向不歸路?;萜?H.P.)之總裁路易士·普烈特(LewtsPlatt)曾說:“惠普有
13個不同之產品部門,共有2萬8000多種產品,因此一個人主導所有策略是不可能的,因為全世界沒有一個人的智慧足以應付?!庇秩缑?/p>
國億萬大富豪保羅·蓋地(PaulGatty)對企業成功之道的見解:“我寧可靠100人,每人用1%努力而成功。也不愿靠自己100%的努力而成
功?!边@些話都代表集思廣益與團隊合作精神之可貴。
管理學大師邁可·波特(MichealE.Porter)認為維持競爭優勢才是企業永續經營之道。而要使企業維持競爭優勢,則須先著手創造
共同遠景。有遠景,才有工作熱忱,才會自發性的去提高效率。有共遠景才能把企業內部緊緊凝聚一起。不管在任何惡劣之經營環境中
,仍然能維持向心力,讓員工們感受到工作富有意義,有歸屬感。我們應改變“學而優則士”,“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心態。學習先進國家“各行業崗位皆有專業”之概念,使各行各業崗位之人士
都能被尊重。這種新概念,才能使我們之創意潛能充分發揮出來,有助于提升企業之競爭力。
- 上一篇:論銀行業存在問題
- 下一篇:淺析計稅儲蓄扣稅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