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學教學改革觀點與建議

時間:2022-12-12 09:00:38

導語:金融學教學改革觀點與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金融學教學改革觀點與建議

一、金融學科教學現狀

金融學科教學在發展過程中經歷了不少改變。從培養目的來看,改革開放后,由原先的“服務計劃經濟”逐步轉變為“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從教學要求來看,1999年素質教育全面推進,在高校傳統的線性模式基礎上增加通識教育,使得教學更加注重知識、能力、素質的共同發展。從課堂形式來看,從大班授課轉變為小班教學,大量耗時的板書也被簡潔明了的PPT取代;等等。雖然當今的金融課堂與過去相比已經有了很大的轉變,更加貼合學生與當前社會現狀,但仍有許多不足之處。例如,課程安排不合理、書籍使用不全面、課堂效率低下、理論與實踐結合不緊密等一系列問題。為此,本文結合高校金融學科教學現狀與當前金融學科學生現狀進行分析,提出對金融學科教學的相關意見與建議

二、金融學科教學問題分析

(一)課程與課堂的缺失。1、課程問題。1)學校課程設置不合理。首先,金融課程體系的整體涉及的知識面較寬,但深度不夠,而且整個金融課程體系涉及投資學、計量經濟學、經濟法、貨幣銀行學、會計學等繁多科目,但是由于分科、分時的教學模式,大部分學生學一門丟一門,不能構建一個完整的知識鏈體系,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大打折扣。其次,對于金融領域不同方向的人才,在課程設置方面并未著重培養、因材施教。再者高校金融課程專業崗位性不強,導致高校金融課程與專業崗位的設置嚴重脫節。另外,公共課與金融專業課的課時設計不合理,公共課課時偏多,專業課課時偏少,導致金融課程與其他相關專業的課程差異不明顯。2)教材的內容偏頗與滯后,國外教材的翻譯有偏差。國內的金融教材多數是搬用西方的金融教材,理論齊全卻問題頻出。首先,西方金融市場與國內金融市場存在較大差異,許多西方的相關金融產品在國內根本不曾出現,學生無法從中國的金融市場上找到相關的金融產品,導致課程帶入感不強。其次,部分課本內容過于老舊,書中事例不具有時代性,不能及時反映最新的理論研究成果和實踐發展動態,教材的滯后性較大。再者,國內部分譯者對西方金融學的相關書籍翻譯不準確,翻譯成中文后的教科書與原作者的原意產生較大差異,還存在多處錯翻、漏翻的情況。3)考評機制單一且簡單。期中、期末結課考試多半以閉卷考試為主,這種考試形式更偏向于對學生記憶力的考核,忽視了學生的理解能力與思維辨析能力。此外考試題目多半是一些舊題,缺乏原創性,學生只要將前幾年的課程試卷多加記憶,便很容易取得高分。2、課堂問題:1)教師對教學不夠重視。部分高校教師側重個人科研、論文以及職稱考評,而忽視了教育工作。其次,他們多在社會上兼有其他工作,大學任教被他們當做其中的一項“副業”,并不在意教學的本質,只是照本宣科的完成教學任務,教學模式缺乏創新,導致學生聽課效率不高。2)課堂監管不嚴格。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創造了信息大爆發的時代,學生課堂上對手機的關注度過高,影響了正常聽講。除此之外,進入大學后學生對學習的態度產生了一些變化,部分學生變得自由散漫,加之課堂要求不嚴格等等,這些情況下導致了逃課代課情況頻發。(二)教學與社會需求的差異。1、“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現狀。多數實踐課程是在校內實驗室進行,但那些完善的模擬軟件并不具有真實性,程序化的操作避免了真實操作中可能遇到的很多問題,并且軟件更新較慢,很多案例過于久遠不能迎合時代變化的需求,而且實驗課程較少導致知識輸入與知識輸出不對等,加之理論與實踐經常不同時進行,導致理論脫離實踐。2、基本實操技能缺失。Wind資訊軟件、EVIEWs與SPSS等計量統計軟件、SQL數據庫軟件等等在經濟、金融領域廣泛應用,但在校學生對這些軟件知之甚少,即使學校開設相關課程,也只是簡單講解,未引導學生深入研究。目前金融企業大多數崗位涉及證券分析、投資分析、企業估值、合規調查等等,而大部分學生目前對這些知識涉及甚少,只會照搬理論課程中的定義,缺乏實際操作能力。

三、理想與建議

(一)預期與需求。真正有效、高效、有料的高校金融課改應以學生為中心,著眼于市場,培養社會需求的人才。1、以學生為中心。合理的課程設計、適應時展的教材以及高素質的大學教師都是基本要求。充分利用課堂時間,著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讓大學真正成為學生自我提升的平臺。2、著眼于市場。從課程到老師最后到考核均要著眼于市場。高質量的課程要滿足市場需求、順應社會發展、深受學生歡迎;一些應用型課程要求老師要有一定的市場經驗,與社會相接軌;并且科學的學生考核也不應只是一張筆試卷子,涉及到專業技能的考核應深入實踐,讓學生切身感受到社會對金融人才的要求。(二)建議與方法。為使金融專業進一步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同步,綜合上文總結如下建議。1、從學生層面進行改革。1)予學生更多的自主權。更多的自主學習機會可以讓學生根據自身需要來進行學習,教師應更加倚重于對學生的引導。在院系統一安排基礎課與公共課的情況下,應給予學生更多的課程選擇權。對于專業課程,應向學生提供廣泛的選擇空間。在學生掌握自主權的情況下,可以更好地、有針對地進行專業學習,拓寬知識面,同時增強了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學生在走出校園、走上社會后的職業選擇會因此而更加廣泛。2)加強綜合評測。金融院校(系)應更加重視學生的綜合評測。對于學生的評測不應僅局限于筆試考核模式,應將范圍拓展開來,在以往模式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學生專業素質、創新素質的培養,鼓勵學生更多參與到創新科研活動中去。一些學校實行的學生綜合素質評測辦法包括如下內容:金融企業組織領導能力、金融業務社交能力、金融業務經營能力、金融業務實踐創新能力、環境適應能力等。加強綜合評測有助于學生全面發展,并為其畢業后從事金融行業做更周全的準備。2、從市場需求的角度進行改革。1)將理論課程與實操課程相結合。進行課程設置時應考慮到市場對金融行業相關技能的要求,注重實用性課程與量化分析課程的結合,強調數理知識的運用。使學生在良好的理論基礎之上,提高自身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加強實操課程的教學,這有利于學生在畢業之后更快地進入工作角色。2)將課程設置與技能培訓在符合我國市場的前提下與國際相接軌。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有充分的理由將課程設置與技能培訓國際化,以順應時勢。應著眼于學生的國際意識,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使其適應更加開放的經濟環境。

參考文獻:

[1]黃琴.金融市場學課程新教學方法探索[J].時代金融,2015,(14):194.

[2]閆寒.關于中職學校金融專業理論課教學改革的思考[J].學周刊,2013,(16):22.

[3]張榮偉.我國基礎教育“十年課改”的反思[J].課程•教材•教法,2010,30(12):3-10.

[4]邵光華.關于教師課改認知的反思性分析與啟示[J].教師教育研究,2014,26(05):29-35.

作者:張茹琪 王櫻潮 單位:中南林業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