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學教學改革論文

時間:2022-03-08 10:02:30

導語:國際金融學教學改革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際金融學教學改革論文

[摘要]基于應用型金融人才的特點,通過《國際金融學》對應用型金融人才培養的重要性,以重慶工商大學融智學院為例,分析《國際金融學》教學當中存在的問題,包括教學內容既缺乏理論性同時應用性也不足、教學方法單一不能激發學生自主思考、教學效果考核難以體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等。并提出從教學設計、實踐教學以及教師自身素質等方面來改進《國際金融學》的教學方式,從而推進實現培養應用型金融人才的目標。

[關鍵詞]應用型金融人才;國際金融學;教學;改革

一、《國際金融學》對應用型金融人才培養的重要性

(一)應用型金融人才的特點。戴小平(2009)認為,應用型金融人才應具備良好的金融職業道德和職業操守,熟悉金融法規和金融政策,具有先進的經營理念和開闊的國際視野,熟悉國內外金融產業發展趨勢和金融市場狀況,熟悉金融機構運行規則以及金融業務操作流程和管理流程并且理解其運作原理等七個方面的特質。李佳頤(2013)認為,應用型金融人才大多供職于經營服務部門,他們遵循“服務創造價值”理念,金融智慧形態注重知行合一,具備理論知識和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二次創新能力,同時還擁有較強的開發能力、應用能力和市場適應性。可見,應用型金融人才的供職情況使得無論是對其專業知識還是對自身素質都有更高的要求。另外,金融行業是高風險行業,對從業者的職業道德要求相對也比較高。因此,應用型金融人才首要具備的能力和素質是專業知識要扎實、知識面要廣。其次是專業技能和創新能力要強,同時應用分析能力要強,尤其是營銷能力和適應能力要強。最后也是必須要具備的是人文素質和道德品質要好。(二)《國際金融學》在應用型金融人才培養中的重要性。《國際金融學》是金融學專業的主干課程之一,是銀行、證券和期貨等專業的專業課的先行課程。課程體系主要包括國際收支、外匯和匯率、匯率制度和內外經濟的政策調節以及國際金融危機等幾個部分。從課程模塊來看,無論是從事初級的柜員還是證券銷售,都要具備對匯率知識、外匯兌換、國際金融形勢了解和把握的能力;而且從事分析師或規劃師,更需要具備了解國際金融動態、分析國際金融事件、管理國際金融風險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能力,為客戶提供更好更全面的服務。因此,《國際金融學》課程模塊中的匯率解讀、外匯交易、政策搭配以及國際金融危機等都有極強的應用性,對培養應用型金融人才非常重要。

二、《國際金融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內容既欠缺理論性也少有應用性。一方面,《國際金融學》課程內容理論性較強,理論知識相對晦澀難懂,知識點覆蓋面較廣,需要對西方經濟學和金融學有比較好的掌握。這不僅要求學生學習好先行課程,也要求教師對理論知識有較深的造詣。另一方面,《國際金融學》的課程內容與實際聯系緊密,國際金融經典案例很多,同時國際金融時事更新較快,需要教師對國際金融形勢有比較深的了解,還需要教師能結合理論知識并應用分析國際金融案例。因此,《國際金融學》的教與學對教師和學生的要求都比較高。但實際上無論是學生的素質還是教師的教學水平都與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最終的結果可能是《國際金融學》的教學內容往往會偏向基礎知識和簡單知識,忽略理論基礎,國際金融案例也只是一筆帶過,很難進行更深入的教學。如果不能很好的將課程內各知識點融會貫通,并用來解釋國際金融現象,教和學的理論性和應用性都會比較薄弱。(二)單一的教學方法難以培養學生的主動思考及理解應用能力?!秶H金融學》的知識體系和知識點的理解性和應用性要求較高,比如國際收支平衡表的分析、匯率的計算、匯率的決定和影響、國際金融危機的解析等,都要學生首先理解原理然后進行應用分析,因此需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具有較好的專注力并能主動思考。目前以講授為主的灌輸式課堂教學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首先是被動的接受知識難以激發學生主動思考,很難將知識點關聯起來,原理理解不了;其次是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的單一容易導致講授內容以及講授過程過于枯燥乏味難以使學生集中注意力,在畏難的情況下喪失興趣甚至放棄學習;最后,學生本身的自學能力不足且沒有良好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使得課外的學習既沒有主動性也沒有效率,學生一般沒有提前預習和課后復習的習慣,而一周才上一次課,不預習也不復習不僅使學習知識點沒有連貫性,還可能導致每次都重頭再來。因此,在整個學期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沒有發揮主觀能動性,對所學知識都是零碎的認知,無法融會貫通,不僅難以理解并應用所學知識,更加無法系統的掌握本門課程,對課程體系沒有什么概念,到最后可能學生只知道學了這樣一門課程,對于學了些什么、如何學以致用基本不清楚,能記住某些概念或者對某些知識點有些印象就算是不錯的了。(三)教學效果考核難以體現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教學效果考核應該是多方位的體現學生的成長,既能體現學生從基礎知識記憶到案例分析以及金融時事的解釋能力也能體現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目前主要采用70%考試成績加30%的平時成績的考核方式。這種考核方式以考試為主,易導致學生大多通過考前劃重點、臨時抱佛腳的方式應對考試爭取及格,對知識點只是機械的記憶,不利于學生對整個課程體系的理解和應用,難以促使學生真正的獲得知識。同時也無法科學的衡量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包括學生課堂內的表現和課堂外的自主學習情況,學生的應用分析能力,比如學生對案例的分析能力、課堂發言的語言表達能力等。在教師教學方面主要以教學評價的方式體現教學效果,更多的使教師完全適應學生的口味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導致教學內容簡單化趣味化,而很少同時兼顧課程教學目的和學生要求來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因為后者對教師各方面的要求較高。

三、《國際金融學》適應應用型金融人才培養的教學改革措施

要讓《國際金融學》教學適應應用型金融人才培養的目標,不僅需要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上進行改革,還需要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以使用應用型金融人才教學的需要。同時還要通過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思考創新能力并提升綜合素質,最終為培養應用型金融人才打好基礎。(一)通過教學設計對課堂教學進行改革。教學設計包括從教材選用、教學大綱的編寫、教學形式的多樣化、教學方法的創新以及習題集和案例集的編寫更新等一系列課堂內外教學的準備和過程及其效果檢驗。1.教材應選用最新及應用型教材教材應該選用適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本科教材,當然,教材在教與學的過程中主要起到一個框架的作用,給學生一個思路和藍本,還需要輔助教材和輔助資料來進行參考。最好是可以由課程組編寫一本教材以適應獨立學院培養應用型金融人才的需要。2.教學大綱的編寫和修訂要注重應用性一方面教學內容以及重難點設置時應強調匯率解讀、外匯交易、風險管理、危機解讀等應用性知識的教和學,在相應的章節加上案例分析課、小組討論課以及專題延伸等課時;另一方面修訂考核方式,將平時成績比重提高,比如考試成績和平時成績各占比50%,但必須明確平時成績的考核內容和考核方法,比如將課堂提問、課內討論、小組發表、課后作業甚至課程論文等納入到平時成績的考核范疇,再賦予相應的權重,綜合考察學生的學習情況,科學的衡量學生在整門課的學習過程中的參與程度和學習能力,以體現其理解應用分析和創新的能力。3.教學形式應多樣化在PPT的制作和設計當中,首先要考慮PPT的頁面設計,字體的選擇、重點內容的突出、版面的設計包括動畫和藝術字等;其次應更多插入圖片以及適宜的短視頻,一方面幫助學生直觀的理解,深入淺出,另一方面能吸引和集中學生注意力,使教學過程更生動。4.教學方法的創新一堂課除了講授以外,盡可能的多采用課堂提問導入教學、課堂討論加深理解、反轉教學等方式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應變能力以及協作能力和應用分析能力。在實際授課過程當中,由于一般采用合班授課方式,人數比較多,課堂把控相對比較復雜,在教學方法和手段創新中尤其要注意提問的難易程度、提問的時間、課堂討論的分組等各方面的問題。比如課堂提問主要的目的是引導學生思考,以便引入正題,因此提問要清晰易懂,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比如反轉教學可以是一些非重點難點的知識點,但又要求掌握的一些常識性問題,可以采用反轉教學,給學生機會自主學習并以其所理解的方式分享給大家,教師只需適時的補充和糾正即可,這樣往往在學生接受知識上會有更好的效果。案例討論一般需要提前計劃和布置,需要學生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比如對人民幣國際化、次貸危機、歐債危機等某一個主題或者案例進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之后轉化為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既能幫助學生全方位的了解國際金融時事,又能將所學知識應用到案例分析當中去,是最能培養和鍛煉學生應用分析能力的教學方法。但無論是哪種方法,都能非常有效的鍛煉學生的勇氣、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等提高其綜合素質水平。5.編寫習題集和案例集編寫習題集目的是為學生提供課外學習的配套資料,幫助理解重難點知識點,但仍應以培養學生的理解應用分析能力為主,所以題型應多有客觀題和案例分析題,而減少名詞解釋和簡答題之類的主觀題;案例集應以經典案例和國際金融時事為主,并及時更新相關知識內容,不僅為教師提供教學素材,也能為學生提供更多思考和應用的素材,以促進更好的教與學。(二)通過實踐教學輔助教學。將外匯交易、風險管理以及國際金融時事案例分析等以外匯軟件操作、專家講座以及小組討論等方式開設實踐教學,增強學生國際金融實踐操作能力,既鞏固和深化課堂理論教學內容,更重要的使學生會解讀外匯行情、利用外匯軟件分析和判斷外匯走勢并能模擬交易。同時通過講座和討論,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組織和協作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資料查找、案例分析、報告攥寫以及語言表達等各方面的能力。(三)提高教師自身素質。任課教師除了認真備課,做好課堂教學設計之外,還應該多參加培訓進行學習交流,參加名師講座,多學習國際金融前沿,參與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以及國際金融相關主題的科研項目,參與外匯實踐交易等。最終提高教師自身的理論知識水平和業務操作水平,以提高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的能力,共同致力于培養應用型金融人才。

[參考文獻]

[1]戴小平.應用型金融人才的特質與培養模式探討[J].江西金融職工大學學報,2009(3).

[2]李佳頤.應用型金融人才培養頂層設計[J].中國金融,2013(10).

[3]吳燕.國際金融學教學改革研究[J].教育在線,2016(4).

[4]李丹捷,白煒瑋.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國際金融學課程改革的路徑選擇[J].對外經貿,2017(8).

作者:趙朝霞 單位:重慶工商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