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金融專業人才培養分析

時間:2022-08-06 10:49:34

導語:高職金融專業人才培養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金融專業人才培養分析

[提要]本文根據金融行業轉型升級對高職人才培養提出的挑戰,提出高職金融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及定位,并據此重構高職金融專業人才培養課程體系。

關鍵詞:人才培養;高等職業教育;金融

金融專業是各高職院校普遍開設的專業之一。作為民辦高職院校的金融專業,面對著眾多公辦高職院校帶來的競爭,如何找準定位,辦出專業特色,培養出社會急需急缺的人才和受企業歡迎的人才,是擺在我們面前必須思考的一個問題。

一、金融行業轉型升級對高職人才培養提出的挑戰

目前,金融行業新業態、新舉措層出不窮,傳統業務競爭日趨激烈,企業對人才有了新的專業需求和規格要求,倒逼著金融專業高職教育轉型升級。(一)金融行業由名義分業經營向實際混業經營轉型。目前,金融行業在名義上仍然是銀行、保險、證券分業經營,但實際上,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逐漸進入混業經營,如銀行可以辦理證券、基金、保險、外匯等業務或開設相關分支機構。由于目前單項業務平均利潤降低,金融機構已很難依靠單一業務提高市場競爭力,需要開發多種業務綜合的金融創新產品。這就需要熟悉混業經營的金融人才。有研究報告顯示,目前國內大約有金融人才300萬人,但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業務都懂的人才不到10萬人。混業經營的金融企業目前緊缺金融復合人才。因此,未來金融行業人才培養要關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要開拓國際化視野,培養“通曉中外”的兩棲人才;二是要培養精通期貨、證券、銀行、基金、外匯等跨行業人才。未來的金融市場將越來越呈現出一體化特征,金融投資人才不僅要懂證券也要懂基金、期貨,更要懂經濟和金融政策。(二)金融行業由面向業務向面向客戶轉型。20世紀90年代以前,我國金融領域從業機構的數量和規模都比較小,加之政府的種種扶持性政策,使市場一直處于賣方狀態,因此也形成了那種坐等客戶上門的面向業務的傳統經營機制和盈利模式。即金融機構提供什么業務,客戶就只能選擇什么業務。隨著金融市場的深化發展和政府監管方式的轉變,市場的經營環境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隨著經營者的數量和規模迅速擴大,投資渠道和品種迅猛增加,加之資本市場尤其是股票市場連續低迷,使金融市場圍繞著相對稀少的客戶而展開的競爭愈演愈烈,經營者的日子越來越難過。嚴酷的市場環境迫使他們不得不放棄那種坐等客戶的傳統模式,轉而探索和建立一種能夠適應市場要求的新機制:面向客戶的經營機制。即客戶需要什么業務,我們就提供什么業務。例如,手機銀行的誕生,就是為滿足客戶想要利用經常使用的手機實現轉賬結算等功能而提供的新業務。這就要求我們培養的人才必須具備創新意識和服務意識,能夠根據客戶需求,設計和提供令客戶滿意的金融專業服務。(三)金融行業前臺業務和后臺業務相分離。目前,銀行、保險、證券等主要金融機構均呈現出公司業務前后臺相分離的趨勢。金融公司的全部崗位劃分為前臺和后臺兩大塊,其中前臺一線人員主要分布在公司的各營業部和營業網點,負責市場推廣和客戶服務工作;后臺只留很少人員集中于公司總部,負責研究開發、委托交易清算、電腦維護和綜合管理等工作,全力為一線的營銷工作提供業務支持和技術保障。由此可見,隨著經營模式的轉型,人才需求結構和方向也發生了巨大變化,而變化的焦點是對一線營銷人才的大量需求。據統計,目前全國100多家券商、5,000多個營業所全部實現轉型,需要20多萬一線營銷人員。加上銀行、保險、基金、信托等行業,金融營銷人才需求至少100萬人以上。因此,應重點培養既具備金融專業知識,又懂得營銷知識的復合型人才。

二、高職金融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及定位

(一)高職金融專業職業崗位分析。著名教育家俞仲文曾提出:“高職人才培養規格需要轉型升級。從培養一般的操作技能型人才到培養高級的技術技能型人才,也就是培養既有一定的技術運用和革新能力,又有很強的專業技能的‘灰領’人才?!币虼?,在重新定位金融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前,應先對金融行業的職業崗位進行“雙需求”分析,即崗位需求和技術活動全過程需求分析。金融專業的職業崗位主要包括保險從業人員、銀行從業人員和證券從業人員三大類,其崗位能力要求和技術要求分析如表1所示。(表1)以證券從業人員為例,其崗位群主要包括客戶經理、證券經紀人等,證券行業轉型升級后,要求證券從業人員不僅要具備傳統的熟練掌握證券實務操作技能等人才培養規格要求,更要求從業人員在從業過程中能靈活運用這些技能,并且能夠舉一反三。這就需要培養學生具備以下技術:能和客戶進行有效溝通的技術、信息收集和分析的技術、服務流程改進的技術等。尤其服務流程改進技術是金融從業人員服務創新的一種具體體現。具備服務流程改進技術,能在提供金融服務過程中,總結反思整套服務方案和方式,并進行流程的改進,從而提供更高效和更符合客戶需求的金融服務方案。因此,高職金融專業應該培養出具有創新能力的技術技能融合型人才。(二)高職金融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根據行業轉型升級的要求及職業崗位需求分析,金融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重新定位為:為證券公司、保險公司、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企業與部門,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掌握金融專業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市場分析能力、較強的操作技能,滿足金融領域第一線客戶服務與管理需要的,適應經濟全球化需求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專門人才。這個目標定位要求我們不僅要培養學生掌握專業技能,即銀行、證券及保險業等一線工作崗位的基本操作技能,更為迫切的是要培養學生具有創新能力,能將技能轉化為技術,也就是培養的學生能在把握全球經濟的前提下研究區域經濟,了解國內外金融業經營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并且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較強的金融事務能力、具備較強的投資理財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以及具有一定的保險經營管理能力,同時要求高職畢業生能夠掌握金融專業技術應用能力、熟悉一般金融專業技術轉移、并能夠消化吸收和再創新金融專業技術。

三、重構高職金融專業人才培養課程體系

依據高職金融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重新定位,結合崗位需求與技術活動全過程需求分析,參考職業資格考證要求,我們對高職金融專業的人才培養課程體系進行了重新設計:(一)建立涵蓋“銀行、保險、證券、營銷”的基本知識平臺。培養技術與技能融合型人才,要求教學設計從單需求模式轉變為雙需求模式,從單純的崗位需求轉變到將崗位需與具備技術消化、吸收、改良和創新能力的需求結合起來,同時還應圍繞著奠定學生可持續性發展的職業生涯基礎這一落腳點。為了學生將來的可持續發展以及培養學生的行業遷移能力,應將學生培養成“通曉”金融的混業型人才,我們的專業課程體系涵蓋了金融行業的各項基本知識,開設的課程包括《商業銀行業務》、《保險原理與實務》、《金融市場基礎知識》、《期貨交易實務》、《貴金屬》等。調研結果顯示:金融企業面向高職學生設置的一線工作崗位有客戶經理、柜員、營銷管理崗、投資顧問崗和理財顧問崗。調研顯示,這些工作崗位對技能的要求并不是很多,如點鈔、中文輸入等,但這些企業十分強調學生需要有很強的溝通能力、營銷能力和熟知各種金融產品,并且強調高職學生必須加強專業基礎知識的學習以及學習能力的培養。以往我們只是教會學生具備金融企業所需的各種技能,對如何將專業知識與營銷、專業知識與溝通、專業知識與技能相結合起來缺少教學與訓練,這最終會影響學生職業生涯的可持續發展。因此,金融專業有必要按照目前金融行業對營銷人員要具有綜合素質的要求,通過開設《金融產品營銷》、《客戶經理實務》、《市場調查與預測》、《消費者行為學》等課程,重點培養學生的營銷知識與能力。同時,增設一門《金融職業素養》課程,其內容包括市場調研、撰寫基本公文、禮儀與溝通、金融行業計算技能等,而不能僅僅滿足教會學生有關金融專業知識內容,應該結合金融保險企業的崗位與需求設計一系列的項目和任務,指導學生獨立完成目標,并且在完成目標的過程中不斷創新,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提高效率與收益。(二)針對金融崗位群需要開發“硬”課程。傳統的教育理念是將金融劃分為文科專業,只需要培養學生具備文科類的知識即可。近年來,金融行業的信息化程度越來越高,以計算機和通訊技術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已廣泛應用于金融領域。我國金融機構已基本完成了以單機和小型機為主的區域分散管理到以數據集中為代表的集中管理的轉變。因此,金融專業的學生不僅應具有文科專業的“軟知識”,還應學習且有工科專業的“硬知識”,成為“軟硬兼備”的復合型人才。1、開設工科類的專業課程。讓金融專業的學生也積極參與到一些工科專業的基本技能學習實訓,例如開設電工、信息技術安全等工科類實訓項目的訓練。除了能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品質,也是培養復合型人才的一個舉措。2、將“硬知識”融入課程教學中。例如,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將漢字輸入、快速盲打數字鍵盤內容加入課程考核,并掌握五筆輸入法。金融前臺的實際工作中,經常會遇到開戶、基礎資料輸入等問題,如果其中有冷僻字就必須查字典或請教客戶,這將影響業務辦理的速度,降低客戶滿意度。從商業銀行高等級柜員調查結果來看,五筆輸入法是她們的基本技能。此外,客戶端軟件的安裝調試、操作系統恢復、資料備份、防火墻沖突等問題,都必須在計算機課程中加以考核。在《金融產品營銷》課程中將客戶端軟件的安裝、調試與使用作為重點環節加以考核,如電話(用于電話銀行、證券委托)、手機(手機銀行、掌上炒股)、計算機(網上炒股、網上銀行等)等終端的安裝與使用。(三)構建“四融合”實踐教學體系,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實踐教學體系是高職院校課程教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職教育彰顯辦學特色、提高教學質量的重點。本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根據金融行業轉型升級的特點,從單純技能訓練向技術技能融合項目轉變,通過對金融崗位需求分析和技術活動全過程分析,圍繞專業核心技術技能,按照基本技術技能融合、專業技術技能融合、綜合技術技能融合、創新技術技能融合構建“四融合”實踐教學體系,我們設計了四個技術技能融合實訓項目,如表2所示。(表2)在專業課程學習的基礎上,該四融合實訓項目訓練分別在第二、三、四、五學期開設。訓練內容由易到難、循序漸進。以第三學期的專業技術技能融合項目“基于金融模擬對抗的客戶開發與維護”為例,是在學習《金融市場基礎知識》、《市場調研與預測》等專業課程的基礎上,在為期兩周的專項訓練中,要求學生開發其他專業的學生客戶進行金融模擬對抗比賽。學生必須在掌握金融模擬軟件操作技能和客戶開發與維護技能的基礎上去開發自己的個人客戶并對自己的客戶進行專業指導,在訓練過程中,學生同時學習掌握客戶需求分析技術和客戶信息收集技術,從而為未來從事的金融相關崗位打下基礎?!八娜诤稀睂嵺`教學體系的設計是以培養具有混業能力、營銷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高職高級技術技能型金融人才為目標,最終培養能適應企業和社會需要的復合型、發展型、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盧蕩.高職教育金融保險專業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J].才智,2017(1).

[2]張國強.高職學生團隊合作實訓創新———基于金融管理與實務專業人才培養的實踐[J].重慶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5).

作者:張錦莉 黃辰 張晶 單位:廣東嶺南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