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藍墨云班課分層次教學研究

時間:2022-09-17 03:39:21

導語:國際金融藍墨云班課分層次教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際金融藍墨云班課分層次教學研究

摘要:民族院校因其生源多樣化和特殊性導致其在教學過程中教育公平與效率無法有效兼顧。如今,移動學習開始出現并得到推崇,這為解決民族院校課內差異化教學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路徑。本文基于藍墨云班課平臺的教學實際效果,結合民族院校“國際金融”教學現狀,對分層次教學的目的、必要性、教學方法、教學成果進行了探討,并提出進一步實施存在的問題和建議。

關鍵詞:藍墨云班課;分層次教學;民族院校;國際金融

國際金融課程目前在全國各個具有財經類專業的高等學校普遍開設。作為一門時效性和延展性強的課程,該課程不僅是財經類學生的必修課,而且也是學生就業的必備實用性課程。但目前為止,“國際金融”本科教學中還存在諸多問題。教學方法上,教師大多沿用傳統課堂講授模式,教學方法的創新和探索剛剛起步,創新方法的運用還不多見;教學內容上,單純依靠教材,不能及時將學科最新發展前沿動態補充到課堂中。除此之外,民族院校學生中民族生源占一定比例,受地域政策影響,民族地區學生自幼接受民族基礎教育,其授課語言和考試語言到上大學之前均為本民族語言,轉入高等教育階段后,普遍存在語言轉換障礙,難表達、難理解現象突顯。因此,一直以來民族院校授課過程中民族學生和非民族學生在共同上課過程中的步調難以統一,效率與公平無法有效兼顧。基于此,民族院校根據學生的水平梯度不同,進行分層次的創新性教學,并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將課程與現代國際金融前沿信息聯系起來十分重要。

1民族院校利用藍墨云班課平臺分層次教學的可行性

為了在筆者所在民族院校中更好地推進基于藍墨云班課平臺的教學改革,在正式實施教改方案之前對擬接受教學改革的學生發放了432份調查問卷,回收406份,剔除無效問卷18份,得到有效問卷388份。對388份有效調查問卷進行分析之后發現,移動互聯網平臺已經成為大學生生活的必備品。在被調查的388名學生中,全部學生均會上網,且每天消耗在移動互聯網平臺上的時間很多,有92.31%的學生每天在移動互聯網上所花費的時間超過2個小時以上,有32.16%的學生在移動互聯網上所花費的時間超過5個小時以上,這在某種程度上意味著大部分學生的課余時間幾乎全部花費在移動互聯網上。盡管被調查者每人每天都在利用移動互聯網平臺,但是真正利用移動互聯網平臺學習專業知識的學生卻為數不多,他們大多數是將時間花費在知乎、論壇、影視、微信、微博等領域。但若在必修課程中配備較為豐富的網絡學習資源,有近六成的學生青睞于網絡課堂,有近九成學生有試圖嘗試接受網絡課堂的意愿。通過前測發現,隨著“互聯網+”和移動平臺的發展,大學生的學習完全可以打破傳統教學課堂,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和方法,滿足民族院校因學生民族差異產生的效率與公平難以兼顧的訴求,實行依托于移動互聯網平臺的分層次教學。

2“國際金融”分層次教學的教學設計

“國際金融”教材理論性較強且比較抽象,在學習之前,對新知識有初步認知非常重要,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去探索未知的領域,進而從感性的認識上升到理性的認識,到課堂上就可以快速地聯系實踐。這個過程可以通過平臺中的網絡教學資源來實現,教師根據學生的興趣點,選擇案例制作教學視頻,讓學生通過平臺預習相關知識點,為課堂做準備。在課堂的教學設計上,除了傳統的講授方式以外,利用藍墨云班課平臺設置分組討論環節,引導學生帶著自己的問題在與團隊的頭腦風暴過程中,整理歸納交流過程最終給出解答,這樣既能夠鍛煉學生分析問題和表達自己想法的能力,還能夠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深入探究的積極性。這個環節中教師需要在學生討論遇到瓶頸時給予啟發,以提高課堂討論的效率。同時在課堂中要理論與實踐并重,這就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在理解理論的基礎上對現實生活中的問題進行分析,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課后通過平臺中的課后答疑環節,幫助教師與學生更充分地溝通互動,隨時隨地答疑解惑,從以往的課堂學習或網絡學習轉變為混合學習的方式。同時采用多樣的綜合考評方式,利用作業、測試、投票等多種手段,對學生有一個全方位的評價。除此之外,還針對求知需求高的學生開設了拓展環節。在拓展環節中,教師主要以推送微課的形式加深對知識點的講解和考研知識點的講授,同時推送相關科研文獻,幫助學生了解學術前沿動態,掌握科研論文寫作方法。

3“國際金融”分層次教學的實踐過程與效果評價

3.1課堂實踐與效果評價。在教改之初,選取了一個班級作為實驗組,兩個班級作為對照組。在實驗組班級的課堂上,教師職能發生了改變,不再是單純地傳授,而是變成了傾聽者和指導者。組織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完成課堂知識點傳授,對課程的難點和重點給予適當的講解和引導,傳授自主學習的經驗和方法。一個學期結束之后,實驗組班級和比照組班級的課堂表現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實驗組學生的參與度和集中度都得到了顯著提升,課堂效率遠遠高于比照組。而在課堂參與度的量化考評上,也充分利用了藍墨云班課的經驗值評價系統,將平臺中的頭腦風暴、隨機搖一搖提問、課后提問、投票等多種功能都以增加經驗值的方式對學生的平時表現進行量化考核,最終賦予一定的權重加到最終成績評定中,這樣不但減輕了學生考核的壓力,同時也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了學生創造力和個性特長的發揮。3.2考核機制實踐和效果評價。教師改變教學方式的同時,考核機制和學習效果的反饋機制也要隨之調整。在基于藍墨云班課的分層次教學改革過程中,首先教師給實驗組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水平的作業內容,這樣有針對性的考核利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更好更快地理解教學內容,同時針對同一水平的測試配備相應的考核標準,例如:A層的學生的標準為100分,B層學生的標準為90分,C層學生的標準為80分,這樣可以增加所有學生的信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而在期末考試的設定上,避免了傳統教學過程中一卷定成績的現象,而是將學生學習效果的反饋細化到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因此在最終的考核方式上也形成了階段性加總的成績判定標準,即課堂表現、課后作業、隨堂測試、期末試卷分別按照一定的權重加總,形成最終的期末成績。3.3反饋機制與效果評價。實驗組班級由于利用藍墨云班課平臺,教師加強了對學生課后自主學習的引導,幫助學生利用碎片化時間預習和復習,完成課前準備和課后作業。通過后臺監管發現,絕大多數學生能夠在規定時間內完成課前線上任務和課后線上作業,并且成效顯著。量化在最終的單純期末成績上,實驗組學生的卷面成績平均高于比照組10.5分,不及格率僅為比照組的30%,各類型試題的及格率均高于比照組。同時,實驗組學生的升學率也隨之上升了8%。由此看出,在民族院校采用這種基于藍墨云班課教學平臺的分層次教學改革成效是顯著的。因此在經過兩輪教改實驗之后,現已全部改為基于藍墨云班課的分層次教學。

當然,在教學實踐中,也發現了許多問題。例如教師使用新生科技平臺的能力不足;分層后的教學加重了教師的工作量,給教師帶來一定難度;課后環節中學生的拖延和學術不端行為等,這些都直接影響到“國際金融”分層次教學改革的實施及教學質量的效果。但是隨著分層次教學實踐的深入,通過不斷借鑒國內公共課學科的分層次教學經驗,專業課的分層次教學問題將逐步得到解決,基于藍墨云班課平臺的“國際金融”分層次教學是民族院校教學改革的探索,在解決高校學生學習水平差異的問題上具有一定的優點,對提高民族高校經濟類學科的教學質量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楊一翁,張欣瑞,尚會英.微信與藍墨云班課的應用———“互聯網+”時代下的新型市場營銷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7(1):157-158.

[2]張茵茵,牛彥敏.移動教學平臺在高等教育教學中的應用———以藍墨云班課平臺為例[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7,16(3):23-24.

[3]王光利,馬迪,王雨雪,等.分層次教學模式在微生物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4):75-77.

[4]鄭維勇.分層次立體化大學英語教學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以上海對外經貿大學為例[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7(4):68-75.

[5]單冰.應用型高校“國際金融”教學改革探析[J].教育現代化,2017,4(14):69-70,73.

[6]李佳珂.地方性本科院校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教學創新研究———以“國際金融”課程為例[J].金融理論與教學,2013(6):82-84.

作者:陳默 單位:延邊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