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金融服務體系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分析
時間:2022-09-05 02:48:11
導語:農村金融服務體系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農村金融服務體系中以中國農業銀行、農村信用合作社等為代表的銀行構成了正規的金融市場,以民間借貸等為代表的非正規金融也迅速發展,極大地提高了金融機構服務“三農”的能力。但是,我國農村金融市場缺乏規范性、科學性管理,存在著一些問題。其一,農村正規金融機構在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服務的能力逐漸被削弱,服務“三農”的基本功能極大程度上造成缺失。其二,銀行缺乏穩定的融資渠道,不斷上升的融資成本與所面臨的貸款拖欠問題日益突出,大大弱化了農村金融機構的融資功能。其三,民間金融服務水平還有待加強,民間借貸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個體和私營的經濟發展等,但由于缺少規范性管理、管理不嚴,不規范經營現象層出不窮,大大增加了農村金融機構經營的風險。最后,缺乏針對性強的農業保險,現有的農業保險業務發展停滯不前,賠付率高與回報率低等矛盾使得農業保險缺位,進一步加劇了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金融供給緊張的問題,也制約了農村現代化建設和發展的速度。
1建立定位、功能與競爭并存的金融機構
要把握好每個地區“三農”的特點,就定位、功能與競爭三方面推進商業性、政策性、合作性和其他金融組織的共同發展,構建完善的、多層次的、服務功能健全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
1.1農業銀行方面
要把握好農業銀行在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作用,作為重要的國有商業銀行,要發揮它在資金、網絡和人才等方面的優勢,合理防患風險的基礎上,制定出服務“三農”的信貸管理方案,重在支持農業經濟組織的發展,對農業龍頭企業的發展等提供信貸投放,在黨組織的指導下逐漸提高農村銀行對農村涉農貸款的支持力度。
1.2農村發展銀行和農村信用社方面
一方面,應把握好農業發展銀行在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作用,利用其政策性功能準確把握政府政策的意圖,強化對自身職能的定位,提高其支農功能;另一方面,要推進農村信用社在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改革,通過管理體制、產權制度等的改革優化農村信用社的經營機制,從服務領域、服務方式、服務領域、服務品種、服務功能三方面強化農村信用社為“三農”服務的功能。
1.3郵政儲蓄銀行和小型農村金融機構方面
一方面,要發揮郵政儲蓄銀行在農村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作用,根據農村群眾的金融需求出發優化郵政儲蓄銀行的服務體系,以服務“三農”出發強化農村網點的功能與業務的充實,推進郵政儲蓄銀行與政策性銀行等其他金融機構的合作,提高郵儲儲蓄銀行資金支農力度;另一方面,確保農村小額貸款公司等的規范管理,強化村鎮銀行的發展,拓寬其融資渠道,鼓勵和吸引民間資金,適當降低準入門檻,創新業務種類,確保小型農村金融機構可以為農村小型企業、個體戶等服務。
2從政策體系方面出發推進激勵機制和保障體系的建設
2.1農村經濟發展與金融產品方面
要深入研究國家對農村經濟發展的支持政策,積極探索農村金融發展的規律和服務體系的特點,以農村經濟發展為導向,根據“三農”資金需求推進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的創新。首先,要創新農村金融產品,以農村、農戶和企業為核心,開發更多有利于農村經濟發展的安全、優質、價廉的金融產品,切實提高金融產品對農村經濟發展需求的滿足程度。其次,要優化農村金融機構業務管理的流程,從業務流程、信貸手續、信貸成本等方面出發切實提高農村金融機構風險管理能力和經濟效益,發揮綜合性服務產品的作用。
2.2激勵機制建設方面
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健全過程中要充分發揮財政杠桿的作用,利用貨幣政策、財政政策、信貸政策等為農村金融市場建立科學有效的激勵機制。一方面,要增強政策對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的扶持力度,發揮社會資金的作用,帶動金融機構密切關注農村經濟發展,采用貸款形式吸引財政資金對對“三農”的投入,簡化政府投資程序,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另一方面,深入推進農村稅收優惠,進一步強化對涉農資金的稅收減免工作,或者采用費用補貼方式激發金融機構的活力,降低營業費用,在健全的風險分散機制茁壯成長。
2.3保障體系建設方面
要確保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對農村經濟發展的推進作用,必須以農村金融為基礎落實好保障體系的建設,積極建立農業資金風險預警、分散與轉移機制,一旦遇到問題可以最大程度地分散與轉移風險。這就需要農業保險機構發揮作用,開發更多農業保險產品,從發展模式、金融產品、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等方面出發,鼓勵和積極探索更加完善的農業保險服務體系,為農村經濟發展推進服好務。
3結語
在新農村建設與精準扶貧的指導下,農村在各項事業方面勇于探索、發展迅速,農村發展所需要的資金需求也隨增加,而現有的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停滯不前,很難適應新形勢下農村經濟發展的資金需要,進一步導致貸款難、貸款成本高等問題,對農村經濟發展具有消極的作用。因此,必須把握好農村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調整和改革農村金融制度安排,重新定位促進正規金融與非正規金融共同發揮作用,共同推進商業性、政策性與合作性金融的發展,確保金融機構資金為“三農”服好務。
作者:張冬冬 單位:中共黑龍江省牡丹江穆棱市委黨校
[參考文獻]
[1]吳蘊韜,王吉恒.黑龍江省農村金融發展問題研究[B].東北農業大學,2014.
[2]羅飛,袁平.四川省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研究[B].西南財經大學,2012.
- 上一篇:中國農村金融發展途徑探析
- 下一篇:“互聯網+”時代農村金融發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