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不完全下企業融資論文

時間:2022-10-21 03:59:35

導語:信息不完全下企業融資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信息不完全下企業融資論文

1我國企業融資存在的問題

1.1依賴內源融資但內源融資能力不足

我國企業58%的融資需求都依靠內源融資來解決,彰顯了我國企業融資對內源融資的依賴。而且隨著企業從業人員數量的增加,企業融資對內源融資的依賴程度在逐步降低。也就是說,企業越小,能夠從外部獲得資金的機會越小。而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張,企業可能能夠利用更多的外部融資機會,使得企業的資本結構不斷得到優化。國際經濟形勢的低迷以及各種要素價格上漲,致使企業的利潤空間不斷壓縮。而現實中的企業存在的諸多融資問題也說明企業的內源融資能力嚴重不足。

1.2金融機構缺乏向企業放貸的動力

我國銀行以及信用合作社僅向企業提供了26.5%的融資資金,顯示了銀行等金融機構缺乏向企業放貸的動力。銀行借貸占據了企業外源融資中的63.1%,顯示了企業在外源融資方式上對商業銀行和信用合作社的依賴。同時,隨著企業從業人員數量的增加,企業從商業銀行貸款途徑獲得融資的比重逐步提高,而從信用合作社貸款途徑獲得融資的比重逐步降低,顯示了信用合作社等小銀行或者小型金融機構能夠更有效改善企業融資困境。

1.3互聯網金融目前還難以發揮重要作用

互聯網金融的出現盡管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金融機構與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但是面臨著風控缺陷以及行業規范和監管法規缺失等問題,所以在解決企業融資難問題上還難以發揮重要作用。總之,我國企業融資存在的問題可以概括為融資難。

2我國企業融資難問題的成因

2.1企業對政府的相關政策和法規不完全了解

各地不同程度的調查數據顯示,企業對政府的相關優惠政策以及法律法規不完全了解。與此同時,企業自身法律人才匱乏,所以對政府制定的各種法律法規也不夠了解。企業對政府優惠政策不完全了解,直接限制了企業利用優惠政策發展壯大自己的能力。政府很多針對企業的優惠資金或者政策,都需要企業自己主動申報爭取,之后政府根據相關政策進行認定確認,然后實施優惠政策。企業在不完全了解的情況下,就沒有向政府申報爭取優惠政策的動力。同時,某些企業雖然有所了解政府政策,但是了解得仍然不夠清晰,也不知道該組織怎樣的申報材料以及申報程序。因此,企業錯失發展良機,企業獲利能力不足,內源融資受限。另一方面,企業對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規不夠了解,直接影響了企業維護自身合法經濟利益的能力。我國法制本身就不夠完善,法制觀念淡薄。小微企業如果不夠了解相關的法律法規,當出現經濟糾紛時,就會被淡薄的法律觀念所束縛。企業首先想到的不是尋求法律的保護,而是通過私人關系來解決問題,這就會導致其產生原本不必要的經濟損失,進而影響了企業利潤和資本積累能力,削弱其內源融資能力。

2.2企業對自身的信息不完全了解

企業限于管理者以及從業人員的知識水平,因而對自身的發展戰略、財務戰略和財務結構、核心競爭力和發展潛力、面臨的融資空間和環境以及管理者對融資方式的偏好等信息并不完全了解。企業對自身信息的不完全掌握,一方面導致了企業管理不規范,發展方向不明確,技術提高困難,很難突破低水平的重復階段。因此企業盈利能力的增長和規模的擴張受到了限制,進而限制了企業內源融資能力。第二方面,企業對自身信息的不完全了解也限制了其廣泛利用其它融資渠道籌集資金的能力。由于其從業人員知識水平低下,素質不高,所以不了解其它的融資渠道,或者即使略有了解,也很難突破思維慣性的束縛而不愿意利用其它融資工具。第三個方面,企業對自身信息的不完全了解客觀上限制了其向銀行等金融機構提供足夠信息的能力。因而在解決企業與金融機構之間的不對稱信息問題上,企業很可能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也進而導致其很難獲得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信賴和信貸支持。

3破解我國企業融資問題的對策建議

3.1加強企業對自身的信息挖掘

企業在融資過程中的信息不完全,不僅僅在于金融機構對需要融資的小微企業缺乏了解,甚至連企業對自己的很多信息也難以掌握。企業作為融資過程中的主體,首要的就是要充分挖掘自己企業管理層的知識水平、企業所在地域及政府政策、所處行業及政府政策、企業發展戰略、企業財務戰略和財務結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發展潛力、企業所面臨的融資空間和環境、企業管理層對融資方式的偏好等信息。所謂完全信息,是指交易雙方都知道雙方的類型、特征、偏好、付函數等信息,并且有足夠的知識水平理解掌握這些信息。無論有任何一方不了解對方或者自己的某些信息或者即使了解也難以理解掌握,那么就成為不完全信息環境。為了破解不完全信息環境,企業首先要對自己管理層的知識水平要有清醒的了解和認識,并且管理人員需要通過各種途徑提高自身的素養和知識水平,以增強對企業各種相關信息的獲取、理解和掌握能力。

3.2加強融資信息以及企業自身信息的披露

3.2.1政府應該加強融資相關信息的披露

可以考慮成立專門的政府機構促進企業的發展,職能包括制定企業發展政策,幫助企業融資和發展,為企業提供培訓等。同時,可以依托該政府機構建立“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在此平臺上,企業相關的各項政策,包括企業融資相關的信息等。平臺上的信息可以采用網絡、報刊、短信完全覆蓋的形式,全面為企業服務。

3.2.2企業應該誠實披露自身的信息

短期博弈尤其是一次性博弈,可以通過隱瞞信息或者錯誤信息等欺詐手段獲取利益。但是,企業的管理人員應該明白,企業融資,無論是直接融資還是間接融資,都不是一次性的買賣,而是貫穿在企業生命周期各個階段的長期行為。所以,企業向金融機構提交融資申請時,應該將這一行為理解為跟金融機構的長期博弈。在長期博弈中,要想獲得最大化的利益,唯一的選擇就是誠實表達自己的偏好和類型。因此,企業管理人員應該把誠信視為企業的生命,增強重合同、守信用的自我約束意識,塑造“誠實守信,規范經營”的良好形象。在向金融機構借貸時,企業應該如實披露自身的財務信息和發展前景,坦然接受金融機構的質詢和調查,主動消除金融機構對企業的信息劣勢,努力將不完全信息環境轉變為完全信息環境,進而增強金融機構對企業的放貸意愿。

3.3加強金融機構對企業信息的處理及反饋

金融機構對企業的信息獲取主要來自兩個方面:①企業自己主動披露的信息;②來自于金融機構對企業的質詢和調查。企業占據全國99%的企業數量,貢獻近60%的國內生產總值,因此,金融機構應該將企業作為利益共同體,秉持互利共贏的理念,致力于為企業服務的態度,攜手企業共同發展。金融機構掌握著更多融資方面的知識,在面對企業的信息時,應該積極給予反饋。企業在主動披露自身財務信息以及發展前景等信息后,銀行等金融機構應該將自己專業化的判斷和決策告知企業,促使其改進經營理念和提高管理水平。銀行等金融機構主動積極向企業反饋信息,為解決企業融資難問題上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企業與金融機構之間也應該保持良好的溝通與協調。

4結論

近年來,我國企業融資難問題更加凸顯。這種信息不完全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①企業對政府的相關法規以及政策不完全了解;②企業對自身的信息不完全了解;③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對企業的狀況不完全了解。對于破解我國企業融資難問題,以化解不完全信息為出發點給出了四點對策建議:①加強企業對自身的信息挖掘;②加強融資信息以及企業自身信息的披露;③加強金融機構對企業信息的處理及反饋;④加強政府對企業融資信息和行為的監管。

作者:馬吉單位:重慶鴻業實業(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