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發展政策思考
時間:2022-04-01 10:15:14
導語: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發展政策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必須堅持服務實體經濟這個本質要求。小微企業是最具活力的市場主體,在創造就業崗位、社會財富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金融對小微企業生存發展的支持責無旁貸。因此,加強對小微企業發展的金融支持政策研究,是更好發揮金融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功能的有效途徑,具有較強的現實指導意義和實用價值。
關鍵詞:金融;小微企業;政策
一、H市小微企業基本情況
(一)H市小微企業截至2019年三季度,H市共有小微企業16.27萬戶,同比增長15.5%。其中擁有規模以上工業的小微企業共有1391家。截至2019年三季度,H市新獲評1家國家級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2家企業入選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6家企業入選2019年廣東省高成長中小企業(排全省第三),累計56家。5家民營企業被認定為“國家綠色工廠”,成功申報國家級“大中小型企業融通型”雙創升級平臺,獲得國家財政5000萬元資金扶持;2家中小微企業獲得國家級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32家中小微企業獲得國家級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企業,43家中小微企業建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二)小微企業經營總體平穩,但向弱方向發展明顯小微企業經營及融資狀況調查中,選擇“經營勢頭好”和“經營基本持平”的小微企業占比25.5%和62.3%,這表明當前我市小微企業經營總體平穩,但是在我市仍面臨著工業重大企業的產能外遷的負面影響,小微企業向弱方向發展明顯。
二、當前金融支持H市小微企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融資服務供需仍顯錯位盡管小微型企業貸款比年初增加42.08億元,增長7.12%,但仍小微企業資金需求量與信貸供給之間存在缺口。根據測算,一季度,新增小微企業的資金需求是112.73億元,而同期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僅增長42.08億元。新增貸款尚難以覆蓋同期初創小微企業的資金需求,更遑論求生存、擴張和成熟期小微企業的資金需求。(二)有效融資渠道仍然較為狹窄幾乎全部被訪企業都認為銀行是融資唯一渠道,很難從其他渠道獲得融資支持。一是企業引入股權投資、風險投資等直接融資的渠道不夠暢通,或者引入的成本較高。有企業反映,引進風投機構過程中,可能存在對賭協議,成本高、不確定性大。二是我國的資本市場發展不夠完善,資本市場融資功能不強,受訪的上市公司、新三板掛牌企業均反映通過資本市場直接融資能力不強、手段不多、動力不強。調查顯示,140家小微企業從銀行融入的資金在融資總額中的占比約90%。過度依賴銀行的融資體系,阻礙了小微企業融資的順暢進行。(三)融資方式單一企業獲得銀行貸款,主要是通過資產抵押的方式,而且主要是房產和土地抵押,除了極少數企業,很少有企業能獲得銀行信用貸款支持。本次調研的企業中有多家高新技術企業,擁有一定數量的知識產權資產,但企業都反映,由于評估難等問題,企業很難通過知識產權質押等方式獲取銀行貸款。(四)融資擔保支持力度不足“擔保難”是小微企業獲取信貸服務的瓶頸。調查顯示,分別有43.2%和30.5%的小微企業認為擔保服務在其獲取貸款的過程中“有用”和“很有用”,且有超過七成的小微企業認為其在獲取擔保服務的過程中面臨困難,其中分別有60.6%、32.7%和28.5%的小微企業認為擔保難的主因是“貸款額度小”,“擔保費用過于高”和“獲得擔保的條件過于嚴格,反擔保要求過高”。(五)融資利率與小微企業承受能力之間存在問題對140家小微企業調查顯示,貸款利率都在基準利率的基礎上有一定的上浮,平均融資成本為8.52%,甚至有些企業年利率達到了14.5%。小微企業貸款利率偏高與經營利潤下降之間形成矛盾,這也是超六成小微企業反映融資利率偏高的重要原因。
三、金融支持H市小微企業發展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企業實力整體偏弱這次調研中反映出的情況是,H市相關企業總體實力仍然偏弱、核心競爭力不強、在行業競爭中都處于較為不利的地位,對企業的融資也產生了不利影響。企業融資難的重要原因在于企業實體業務的薄弱,融資貴的重要原因是企業偏低的利潤率。實體業務是實體企業經營的根本,實體企業要發展,主要還是要依靠企業經營水平的提高、技術實力的積累、產品質量的提升和市場認可度的增加。融資作為支持企業發展的工具,對企業發展只能起到補充支持作用。(二)企業發展營商環境有待優化一是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企業生產經營面臨的壓力進一步增加。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面臨的不確定性增大,企業融資發展的意愿、能力都會受到影響。二是拖欠貨款現象普遍,增加了企業成本。調研中,多數企業都反映,貨款主要是通過被動接受上游企業開具的銀行承兌匯票等方式結算,導致企業資金流動性差,增加了企業貼現的成本和經營風險,對企業經營發展影響較大,而且這一現象在國內各行業均普遍存在。三是信用體系不完善,信息不對稱現象仍然較為突出。銀行獲取小微企業信用信息的渠道有限。由于小微企業,尤其是初創期、求生存期小微企業與銀行業務往來少,征信系統對小微企業的歷史信用信息的記錄相對缺乏。受小微企業自身實力較弱、經營不穩定、財務管理不健全等因素影響,加上信用信息的缺位,銀行出于風險控制的考慮,往往選擇拒絕小微企業的貸款申請,這會使得原本有良好發展潛力的小微企業難以獲得銀行融資。
四、金融支持H市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建議
(一)大力實施強企行動,提升小微企業綜合實力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契機,結合H市“2+1”產業發展布局,實施強企行動,市和縣(區)兩級政府和相關部門共同行動,加大對實體經濟企業的培育力度,推進我市企業落實創新驅動戰略,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培育一批在行業內具有較強綜合競爭力的中小微型實體企業,打好企業基礎。有技術優勢、有發展項目、產品有競爭力的企業必然能獲得金融支持。(二)完善H市縣級綜合征信中心,破解中小企業信息不對稱難題據調研,H市已建立縣級綜合征信中心,但存在數據滯后、數據不全等問題,無法給金融機構提供可靠信息支持。因此,加強H市小微企業信用信息采集和服務,推動H市各級政府依托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強化公共信用信息的歸集、共享、公開和開發利用,加快H市信用信息系統的提質增效,讓相關數據能更加全面真實地反映企業經營狀況,為金融機構開展企業業務提供更加可靠的信息支持,從而破解中小企業信息不對稱難題。(三)加大中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補償機制,破解金融機構不敢貸不愿貸的問題目前H市中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補償基金企業數據庫內中小微企業已有613家,合作銀行累計對庫內587家中小微企業累計發放貸款總額51.39億元,累計為企業減少貸款成本4888.53萬元。通過風險補償、稅收優惠、物質獎勵等多種方式加大激勵力度,提高金融機構對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認識和重視程度,切實提升商業銀行主動開展小微企業信貸的意愿,積極引導銀行提高小微企業金融供給水平。建議政府原有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對小微企業信貸風險的補償、分擔力度。在政府財力可承受的范圍內,完善H市目前正在執行的我市中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補償基金、并擴至更大風險補償范圍以及基金的風險補償比例提高至50%。同時,建議加強并進一步落實小微企業貸款業務的稅收優惠政策,提高金融機構開展小微企業信貸業務的動力。此外,在現有激勵政策的基礎上,可考慮進一步加大對小微企業信貸業務開展情況較好的金融機構的物質獎勵力度。(四)擴大政策性擔保機構擔保范圍,破解融資擔保覆蓋率不足的問題。目前組建中小微企業政策性擔保機構,專門為中小微企業融資信貸提供政策性擔保業務,擔保費率年化率不超過2%,不收取貸款保證金。截止目前,已和11家銀行簽訂合作協議,總授信額度合計15.65億元;累計承保項目111戶167筆,總金額3.38億元。完善H市中小微企業政策性擔保機構職能,擴大擔保范圍,特別是新增小微企業的擔保范圍,解決初創小微企業的資金需求,破解融資擔保覆蓋率不足的問題。
參考文獻:
[1]董才生.美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經驗教訓對我國的啟示[J].北亞論壇,2008.
[2]林越.試論各地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的探索和創新[J].經濟師,2011.
作者:王宏道 林暹亮 伍李華 單位:惠州經濟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罪空白罪狀論析
- 下一篇:房地產投資企業財務風險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