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機電一體化工匠精神培養路徑
時間:2022-01-04 11:06:33
導語:高職機電一體化工匠精神培養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對于工匠精神的傳承在學生的人才培養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高職學校必須要高度重視并折真正落實和加強在機電一體化專業與工匠精神的融合。高職院校作為高層的教育,也是人才培養的主要途徑,促進工匠精神在機電一體化專業中運用,能夠使機電一體化學生更好的發揮專業的優勢,能夠促進學生在工作方面的提升。如何在高職學校機電一體化專業學生融入工匠精神的培養路徑,構建起一整套完善有效的教育模式,是當前高職學校機電一體化專業的熱點問題。
1高職學校機電一體化專業學生工匠精神培養的重要性
“工匠精神”一出現在政府的報告中,就明確的提出了對職業教育工作者的責任與使命。從古至今,“工匠精神”一直都是人們學習的榜樣,因為他們對于技術的發明與創作是每個國家發展的源泉,在我們自己國家亦是如此。高職院校作為培養人才的主要路徑,更要注重工匠精神在校院的開展。對于高職學校機電一體化的學生來說,更要把工匠精神做為主要的學習任務,讓工匠精神的融入,是自身的專業所學技術更符合時代的要求。像這種技術性計較強的專業,需要工匠精神的加持,才能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符合企業的人才需求,最終促進機電一體化學生綜合素質提高,適應社會發展人才發展需求。
2高職學校機電一體化專業學生工匠精神培養目標
2.1培養尊師重道、品德優良的學生。在學校的教育過程中,品德教育作為教學過程培養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全面發展的前提。在高職學校中,機電一體化的教學模式一般是以學徒制進行教學,專業人士具備多不同的身份,和學生之間的感情也沒有師生之間密切,如若發生問題,學生很容易與專業學者產生矛盾。從專業的學習層面講,是不利于學生的學習的;工匠精神的開展,讓我們在品德方面有促進作用,告知我們尊師重道、品格優良的專業化人才是職業院校與社會各行各業的需求,也是社會對職業院校培養人才的基本要求。[1]2.2培養學以致用,實踐型學生。機電一體化專業就是一個學習是基礎,實踐是關鍵的專業,這一點與工匠精神一般。在機電一體化專業的學習過程中,要讓所學到的知識與技術能夠學以致用,而學學以致用是要同實踐操作來完成的。經過對實踐的操作來理解相關的理論知識,最后達成的目標就是理論與知識都能夠完全的運用,恰好正是社會人才發展的需求。[2]2.3培養革故鼎新、勇于開拓的創新型學生。創新一直都是時展的熱點,就現在的市場而言,競爭激烈產生優勝劣汰,對于一些比較陳舊觀念以及配置都是需要創新才能發展的。在我們國內,對于創新方面的教育程度還不夠深入;在配置上也沒有國外先進。這些情況讓機電一體化專業在創新能力需要大力培養,同時,我們要明白革故鼎新、勇于開拓能力也是機電一體化人才應有的品質,這也是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最高目標。
3高職學校機電一體化專業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路徑探究
3.1課程建設。高職學校機電一體化專業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必須對以往較為傳統的課程建設進行改革,應該融入工匠精神理念到學生的課程設置中,強化工匠精神的推進。為了符合社會對機電一體化專業學生的要求,學校可以引進些先進的技術,如:激光技術、微型制造技術、大數據分析技術、環保技術等方面的技術型課程。通過這些課程的學習讓高職學校機電一體化專業進行優化,實現工匠精神全面與機電一體化課程融合。[3]3.2實踐教學建設。社會對機電一體化專業學生的要求是偏向于操作型人才的。而實踐教學就是培養操作型學生重要的組成部分,這要求我們在進行實踐教學的過程中要往社會需求方向培養。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結合企業的現有設備,熟悉產品的制造流程,了解關于產品質量對產品性能的影響,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通過實踐教學,體會實際物品在操作時隱含的工匠精神,強化高職學生的創新意識與責任擔當。[4]3.3專業平臺及技能大賽體系建設。高校在對學生進行機電一體化的教學時,為學生對提供施展的平臺。相應的增強專業平臺及技能大賽體系建設,以技能大賽促進學生個人能力提升、促進機電一體化專業培養人才建設、促進企業需求與學生技能相互符合,進而使得學校、企業與學生互惠互利,相互提升。
4結語
根據以上提到的相關概述,以及一些相關的政策,我們明白到工匠精神的內容,都是符合現代社會人才的具體要求。可以見得,工匠精神對于學生培養的重要性,工匠精神完美地定義了機電一體化專業學生特有的屬性。在高職學校弘揚工匠精神,樹立工匠理念,在機電一體化的教學課程中融入工匠精神,使高職學校培養厚德型、學習型、實踐型、復合型、創新型機電一體化專業學生提供有益的幫助,有助于培養新時代需要的工匠精神型人才。
參考文獻
[1]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課題組,田慧生,曾天山等.完善先進制造業重點領域人才培養體系研究[J].教育研究,2016(1):4-16.
[2]劉建軍.工匠精神及其當代價值[J].思想教育研究,2016(10):36-40.
[3]葉美蘭,陳桂香.工匠精神的當代價值意蘊及其實現路徑的選擇[J].高教探索,2016(10):27-31.
[4]李夢卿,任寰.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培養:訴求、價值與路徑[J].教育發展研究,2016(11):66-71.
作者:代浪 單位:武漢光谷職業學院
- 上一篇: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錯誤信息
- 下一篇:機電一體化在煤礦機械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