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加工工藝教學模式研究

時間:2022-02-19 04:28:21

導語:機械加工工藝教學模式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機械加工工藝教學模式研究

摘要: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給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帶來機遇的同時,使得企業的發展面臨更加復雜的市場環境。與此同時,我國經濟發展模式開始進入轉型期,在此背景下,大部分企業為謀求更好的發展,開始注重技能型人才的引進。作為培養一線技能人才的技工院校,有責任、有義務為企業培養所需的人才。為了培養出的學生,更快進入企業工作狀態,實現學校與企業無縫對接,需要學校注重課程與實踐一體化改革。然而就目前院校機械加工工藝教學現狀而言,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暴露出眾多問題,直接影響到人才培養質量。本文在闡述一體化教學相關內容的基礎上,深入剖析了當前機械加工工藝課程傳統教學模式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最后結合機械加工工藝具體案例,對機械加工工藝“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進行了探索,旨在促進機械加工工藝教學質量的提升,培養理論豐富與實踐能力強的機械加工人才。

關鍵詞:機械加工工藝;“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迅速發展的今天,企業所面臨的市場環境十分復雜,要想市場競爭中保持優勢地位,就需要注重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實質是引進人才。換言之,企業市場競爭,實質就是人才競爭。因此,作為一線培養技能人才的院校而言,有必要結合市場需求,加強相關課程“理實一體化”的改革,為企業發展輸送大量技能應用型人才,為企業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為社會建設做出巨大貢獻。然而就目前院校機械加工工藝教學現狀而言,在眾多方面,出現了一系列問題,造成機械加工工藝教學難以培養出大量應用型人才,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機械加工行業的發展。本文主要以機械加工工藝為主題,在闡述機械加工工藝傳統教學模式弊端的基礎上,從建立“理實一體化”課程教學大綱、模塊設計及組織實施過程、課程考核過程設計等幾個方面,對機械加工工藝“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進行了更深層次的剖析,希望為機械加工工藝“理實一體化”教學實踐提供一些具有參考價值的建議。

1一體化教學相關內容概述

所謂“一體化教學”,參照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頒發的《技工院校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試點工作方案》等文件中的相關說明,可以總結出一體化教學的具體概念,主要是指以國家職業標準為依據,以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作為終極目標,借助典型工作任務,突出學生主體與中心地位,結合典型工作任務以及工作過程設計課程體系與內容,按照工作步驟及學生自主學習要求,進行教學設計并安排教學活動[1]。《技工院校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試點工作方案》頒發之后,全國各地技工院校開始了相關探索,并在國家相關部門的要求下,進行了實踐。在眾多參與人員的共同努力下,部分課程開展了“理實一體化”教學,摒棄了傳統理論與實踐相分離教學方法,完成了以職業為導向,校企合作為基礎、以培養綜合職業能力為核心,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關融合的轉變[2]。“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理實一體化”教學朝向深度方向發展,僅僅存在一些簡單課程教學中,在眾多教學計劃中,大部分課程尚未實現“理實一體化”教學。機械加工工藝與裝備課程便是當中尚未實現“理實一體化”教學的突出代表,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實施“理實一體化”教學具有一定的難度[3]。

2機械加工工藝課程傳統教學模式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機械加工工藝作為一門應用型較強的專業課程,然而在實踐教學中,由于現實要求等眾多因素的存在,促使機械加工工藝課程教學無法真正意義上摒棄傳統教學模式。然而傳統教學模式與當今時代人才培養目標具有明顯的差異性[4]。在“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大力推進的今天,傳統教學模式顯然滿足不了眾多需求,在企業、社會對學生的綜合素質不斷提高要求的情況嚇,機械加工工藝課程教學有必要進行創新。接下來,筆者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對機械加工工藝課程傳統教學模式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一一介紹。2.1教材內容與社會需求存在差異。現如今,技工院校機械加工專業課程,所使用的教材,大部分由本科院校教材內容縮減編制。然而在內容方面,本科院校教材更加側重理論與邏輯推理。更為重要的是教材內容在大量刪減之后,教材內容較為簡單,學生在面對教材時,難以將其連貫起來,個人自主理解具有一定的難度。教材在內容上,選擇的案例圖片,也是過時的圖片,更為主要的是圖片中的零部件呈現方式,主要是以二維方式展示[5]。然而部分學生在空間想象力方面,較為薄弱,面對這樣的教材,自然會表現出盲目一面,難以提升學生學習興趣,不利于培養機械加工人才。除此之外,我國機械制造工藝設備及工藝水平不斷提升,在教材案例過于陳舊的情況下,造成教師教學不符合當前學生學習需求[6]。與此同時,企業當前對畢業學生的要求不斷提高,希望與學校實現無縫對接,也就是畢業生在畢業之后,就業時能夠快速適應企業的生產環境,以此減少企業培訓費用[7]。2.2教學理念與教學手段過于落后。在“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應用深入人心的今天,部分教師,由于諸多主、客觀因素的存折,對參與到“理實一體化”教學改革中具有一定的抵觸,依舊按照個人意愿,實施純理論教學,也就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講臺下認真聽講的教師個人表演式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無法滿足全班學生個性化需求[8]。究其原因在于教師在具體的授課時,往往是對教材內容進行照搬講解,并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無法開展因材施教。除此之外,課堂教學中,缺乏先進的教學手段,難以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這樣一來,機械加工工藝教學效果勢必欠佳。2.3理論學習與技能訓練尚未有機統一。機械加工工藝課程理論教學主要以概念、原理講解為主,在課堂授課時,單純進行理論講學,勢必會影響到課堂活躍氛圍的營造,課堂將會變得枯燥乏味,影響到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學生自然而然不愿參與到教師組織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從而影響到教師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進而影響到教學效果的提升。另外,機械加工工藝課程所安排的技能訓練,僅是完成一個零件的加工工藝過程設計及工裝設計[9]。由于學生在之前的理論知識學習時,興趣低下,造成理論知識掌握不夠扎實,影響到后續的技能訓練。換言之,學生理論知識掌握不夠扎實,相應的技能訓練也僅能在紙面上完成,尚未結合企業生產實際落實到實物生產加工中去[10]。這樣一來,將難以真正意義上發揮技能訓練的作用,這對培養新時代企業所需的多元化、技能應用人才極為不利。

3機械加工工藝課程“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分析

由上述分析可知,機械加工工藝課程傳統教學模式實施中,存在眾多問題,在企業迅速發展的今天,對機械加工工藝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教學與企業需求出現了巨大矛盾。為保證企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需要積極開展機械加工工藝課程“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探索,充分發揮現有設備與教師資源,促進機械加工工藝課程的發展。3.1制定課程一體化教學大綱。一體化教學大綱的制定,需要結合企業用工的實際需求,結合人才培養方案的總體要求,深入調查與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并重視學生主體地位,教師引導作用。只有這樣,才能確保一體化教學大綱的合理性,并且在制定完成之后,需結合實際實施情況,進行適當修正。鑒于機械加工工藝“理實一體化”教學的最終目的在于為企業培養大量應用型人才,為企業輸送大量人才,并注重校企無縫對接。基于此,機械加工工藝“理實一體化”教學對象應為即將進入企業實現的學生,模塊課程時間設計為五周為一個周期的模塊一體化學習任務。關于模塊內容的選擇,通常以企業實際產品為藍本,結合教學實際設計模塊任務,在教師的有效引導下,在課堂上完成模塊內相關產品的設計、工藝、加工、裝配以及檢驗工作[11]。值得注意的是機械加工工藝教師在具體的授課時,需結合企業產品的具體零件,結合機械加工工藝,有效傳輸工藝中所涉及到的相關知識[12]。3.2課程一體化模塊設計及組織實施過程。院校需在開展機械加工工藝“理實一體化”教學之前,進行必要的企業調研工作,具體調查學生實習企業產品類型及生產情況,并收集相關信息,并涮選出符合學生實際情況、教學條件的產品。根據機械加工工藝“理實一體化”課程大綱要求,可將機械加工工藝課程分為產品三維及工程圖設計、零件加工工藝過程設計、零件加工及產品裝配四個項目。在完成上述工作的基礎上,教師需根據班級人數,進行平均分組學習,每一組設立一個小組長,主要責任是負責小組內任務的分配與協調工作,通過小組合作完成一套產品:①在項目一中,“理實一體化”教師需根據項目的具體任務,有針對性講解機械加工工藝相關的知識點及與之相應的軟件使用方法。學生在具體的操作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完成設計、裝配等工作,并且需要借助現代先進虛擬裝置完成虛擬裝配及運動仿真任務,使得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借助系統訓練鞏固機械加工理論知識,并有效提升個人實踐操作能力,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技能。②在項目二中,“理實一體化”教師需結合項目中的零件加工工藝,詳細講解機械加工工藝課程中所涉及到的機械加工工藝知識。學生在聽取教師講解之后,結合理論知識,完成項目機械加工工的編制工作。值得注意的是整個編制過程中,教師需發揮自身的指導作用,避免學生出現錯誤,以此有效提升編制效率。③在項目三中,學生主要任務就是結合編制的機械加工工藝文件,進行具體的機床加工。在此過程中,教師的主要作用在于維護整個車間的安全,即時刻關注機床運行狀況,一旦發現問題,需及時解決問題,或者是采取有效措施,例如疏散學生,保證學生安全,為學生的機械加工技能訓練奠定基礎。然而在此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安全工作中,除了做好必要的安全措施之外,還需要向學生傳授必要的安全知識,提高學生安全操作意識,規范學生實踐操作行為。④在項目四中,學生需在教師布置具體任務的情況下,結合項目裝配要求,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零件的裝配與修調工作。值得注意的是,裝配環節中,學生需要親身參與到裝配工作中,避免實踐訓練形式化,以此充分發揮技能訓練的既有作用。針對上述一體化模塊設計思路,技工院校需為機械加工工藝“理實一體化”教學配置一間專用教室。關于專用教室,需具備兩項功能,分別是理論教學功能與技能訓練功能。因此,專用教室除了配備多臺計算機、多媒體教學設備之外,還需配備具備完成各種機械加工的設備。根據具體的機械加工工藝“理實一體化”教學設計,配置機械加工工藝“理實一體化”教室,包括:數控銑/加工中心、裝配平臺、數控車床、普通車床以及講臺等。3.3設計課程考核過程為加強機械加工工藝“理實一體化”。課程教學過程性管理,有效提升學生機械加工工藝學習興趣與積極性。課程考核中,需增加技能訓練考核比重,并且需要結合機械加工工藝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考核方式,通常情況下,采用過程考核與卷面考核相結合方式,對學生進行全面評價。在項目確定之后,由小組共同完成項目,之后教師結合每組完成的整體情況,對產品進行綜合等級評定。產品綜合評價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學生分組進行互評,將互評成績計算出平均成績,將其作為總成績的30%;二是“理實一體化”教師評定成績,這部分的成績,占據更大的比重,即產品綜合評定的70%。關于過程成績與卷面成績的比重劃分,過程考核與卷面成績分別占據總成績的70%、30%。3.4機械加工工藝“理實一體化”教學改革的現實意義分析。在實際機械加工工藝教學中,教師雖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所培養出的學生,對專業課學習興趣與專業能力與機械加工專業培養目標具有一段距離,究其原因在于教師所進行的機械加工理論教學,僅僅存在課堂中,并且過于注重機械加工理論知識的系統性,忽視了理論知識與實踐訓練相結合;實踐技能訓練與教學在實訓車間開展,教師僅是單純講解機械加工操作,沒有結合理論知識進行解讀,造成學生對理論理解不夠透徹,長期以往,形成了理論-實踐-理論的反饋知識鏈體系。機械加工工藝專業課的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一旦分開,在不同的時空中完成,將會導致理論教學脫離實踐訓練,這樣直接造成的結果就是理論課游離技能實踐之外,實踐操作無法得到專業理論知識的支持。這種單一的教學方式,在機械加工工藝課堂中的應用,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直接影響到機械加工工藝教學效果。機械加工工藝“理實一體化”教學,要求教師立足于提高學生崗位職業能力的現實需求,以企業職業崗位要求完成典型工作任務為課程內容,以現實職業活動過程為組織教學的資源,將理論教學與實踐訓練有機整合起來,讓學生在掌握扎實的機械加工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借助系統的技能實踐訓練,鞏固理論知識,并切實提升實踐能力,為學生盡早進入工作狀態奠定基礎。同時,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融為一體,能夠讓學生體驗整個工作過程,讓學生在實習或者是學習期間,完成學習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轉換。

4結語

綜上,機械加工行業的迅速發展,增加了企業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基于此,作為培養一線技工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有必要重視起機械加工工藝“理實一體化”教學改革,培養出大量符合企業發展現實需求的人才。但是在開展過程中,遭遇到了眾多問題,因此有必要在改革過程中,不斷探索,尋求最佳的解決方法,推進機械加工工藝“理實一體化”課程改革與發展。

作者:雷麗竹 李治辰 單位:遼寧機電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