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在機械制造實訓教學的作用
時間:2022-03-19 02:40:42
導語:工匠精神在機械制造實訓教學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機械制造實訓教學中弘揚新時代的工匠精神,就能幫助機械制造專業人才樹立一個精益求精的職業追求,讓學生可以對機械制造專業課程有一個更準確的認識,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也能為學生的未來職業發展建立一個良好的基礎。所以高職院校需要對工匠精神的內涵有一個深入的了解,全面發揮工匠精神的實質性作用,最終對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進行一個有效的培養和提高。
關鍵詞:工匠精神;機械制造;實訓教學;激勵作用
在高職教育當中,機械制造專業的建設意義是為了把學生培養成現代化機械制造業的專業技術人員,從而推動我國制造業的發展水平。正因為機械制造專業具有一定的職業特殊性,所以這也就決定了在機械制造實訓教學中,教師需要通過工匠精神對學生進行學習上的指導和激勵,讓學生可以積極的投入到實訓活動課程當中,并取得理想的學習成績。根據我國高職院校近幾年開展機械制造實訓活動的現狀來看,教學模式和教學評價方式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這樣不僅不利于對學生的職業技能進行培養,也無法對學生的工匠精神進行有效的培養。所以,如何在機械制造實訓教學中全面發揮工匠精神,提高機械制造專業的教學質量,就是我們接下來需要研究和解決的重要問題。
一、工匠精神在機械制造實訓教學中所起到的作用分析
(一)培養學生的尊師精神和敬業精神。機械制造專業除了需要學生具有很強的專業技術能力以外,也需要學生擁有較高的領悟力和刻苦鉆研、刻苦學習的精神,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通過工匠精神,就能對學生的刻苦學習精神、領悟力進行一個有效的培養,更重要的是還能通過工匠精神讓他們學會尊重老師、尊重技藝,這樣才能在老師的指導和幫助下更加努力、認真的學習。(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設計能力。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機械專業從業者,首先就要具備精湛的能力,而通過工匠精神就能讓機械制造專業的學生獲得更多的創造靈感,當他們獲得了精益求精的創造精神時,就能打破固定的思維模式,讓他們敢于發揮更多的想象力去體現自己的更多價值。另外,工匠精神也能讓學生的設計能力、操作能力不斷提高,讓他們可以把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融入到實際的操作環節當中,讓他們可以通過對作品的反復設計、反復修改,最終讓自己的作品呈現出更多的優勢和價值。
二、高職機械制造實訓課程教學現狀分析
(一)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模式存在誤區。高職院校主要是通過普通高考統招方式以及普通高考單招的方式來進行的招生,因為學生的構成因素比較復雜,所以當教師只通過傳統的教學模式去開展教學活動,就很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導致學生的專業技術水平比較低。另一方面,高職院校在招聘機械制造專業課程教師時主要是通過兩種途徑,一種是通過社會企業聘請一些實踐經驗豐富、知識面比較廣的高級技師來擔任機械制造專業課程的教師,而另一種是學校從畢業生中選擇優秀的碩士研究生來作為教師。然而這兩種類型的教師在開展機械制造實訓課程時,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會存在這樣幾個問題。首先,高級技工教師在授課時,往往會通過演示教學法讓學生跟著自己一步步去實踐,雖然這種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在短時間內提高自身的技術操作水平,但卻并沒有對學生的創新能力進行一個有效的培養,導致學生只能對操作過程死記硬背,也不會對書本上的專業知識進行一個靈活的應用。而博士研究生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則是會給學生重點講解專業的理論知識,并教給學生一些技術操作方法讓學生自己去操作,而他們卻無法做到親自的示范。在新時代教育背景下,如果教師在機械制造專業中使用這兩種教學模式,是無法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的。(二)學校的硬件設施不完全。機械制造類課程由于實踐操作性非常強,所以要想對學生的職業技能進行一個全面的培養和提高,首先學校就要在硬件設施上加強投入力度,這樣才能讓機械制造實訓活動可以順利的進行。但在實際教學當中,有不少院校在硬件設施上配備不完全,一個是機械專業教學設備的不完全,另一方面是無法給學生提供足夠的實踐場地,這樣都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三、在機械制造實訓課程中如何有效的應用工匠精神
(一)設計一些可以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實踐活動。在機械制造實訓課程教學中對工匠精神進行合理的應用,就能對學生起到激勵性作用,在提高學生的機械制造技術的同時,也能對他們的工匠精神進行培養,最終把他們培養成一批高素質、高技能的機械人才,為我國機械制造業發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力量。然而如何在機械制造實訓課程中融入工匠精神,首先就需要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工匠精神的內涵,去深入的設計教學活動項目,可以從技術操作的提升、創新能力的培養、追求精益求精的理念等方面著重入手,總之就是要把機械制造實訓課程當中的工匠指導思想為基礎,然后再根據機械制造企業的產品需求和人才需求去合理的設計教學活動,這樣才能在教學活動中真正的體現工匠精神。舉個例子,比如教師在講到零部件加工的實踐課程時,為了可以更好的體現精益求精的工匠理念,教師就可以設計一些可以重復訓練的教學活動項目,讓學生在對零部件加工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反復加工來提高自己的實踐操作能力,在重復操作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通過工匠精神對學生進行不斷的鼓勵,讓他們在每一次操作中都可以看到自己的進步,享受成功的樂趣。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在不違背教學內容的基礎之上,進行教學活動的延伸,可以設計一些提高學生技術能力和零部件創新能力的教學活動,為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提供有利的支持和幫助。(二)根據工匠精神改變傳統教學評價方式。只有當學生進行反復訓練才能熟能生巧,讓自己的專業技能可以不斷提高,而所創造出來的作品也會擁有較高的品質。傳統的教學評價方式都是教師根據專業評分標準對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進行一個客觀的評價,這種評價方式并不能對學生的技能、創造能力進行一個合理的檢驗,所以在教學評價方式上教師也需要通過工匠精神來進行創新,首先教師要明確教學評價目標,而教學評價上也可以分為三個環節。第一、對學生的基礎操作能力進行評價,對學生的零件加工質量進行評分;第二、對學生的零件創新能力進行評價,根據作品的完成情況進行評分;第三、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互評的方式對作品進行打分,然后再和教師的評價進行一個結合,得出最后的分數。(三)在機械制造實訓教學中設計一些工匠精神的技能比賽。在機械制造實訓教學中融入工匠精神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對學生的機械制造技能進行一個全面的培養,讓每個學生畢業以后都能成為社會企業的可用之才。所以為了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在今后順利就業,學校和教師就可以通過定期舉辦技能大賽,對學生的職業技能進行一個全面的考察和衡量,通過工匠精神發揮教育的激勵性作用,把學生培養一名高素質、高能力的機械專業人才。比如學校和教師可以根據機械制造專業的主要課程,去設置一些機械產品設計大賽、計算機比賽、現代機械工程師訓練比賽等等,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長和優勢去選擇自己比較感興趣的比賽,在技能比賽的整個過程當中,教師也要對學生的比賽過程及比賽結果進行一個客觀的評價,可以把比賽內容和實訓教學內容進行一個有效的結合,這樣就能提高學生的參與興趣,也能通過技能比賽去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讓學生可以在機械制造專業的比賽中獲益匪淺。
四、總結
綜上所述,以工匠精神為指導思想對機械制造專業教學活動進行設計和開展,就能夠全面體現職業教育的價值優勢,在成功完成新時代教育改革的同時,也能對學生的職業技能、職業素養和創新能力進行有效的培養和提高,最終推動機械制造業的整體發展水平。
參考文獻:
[1]趙德球.黃勤芳.謝俊杰.高職機械類實踐課程“工匠精神”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J].科技與創新,2017(8):151-152.
[2]劉建軍.工匠精神及其當代價值[J].思想教育研究,2016(10).
[3]韓天瑤.淺論高職院校學生工匠精神培養之現狀與方法[J].探索科學,2016(6).
[4]張玉英,韓瑞功.高職機械類專業學生的學習現狀與對策[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7(11).
作者:徐石交 單位:岳陽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法學研究生實踐教學問題及路徑
- 下一篇:甘肅財產保險業發展思考
精品范文
3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