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機械制圖教學改革探索

時間:2022-08-13 04:56:35

導語:高職機械制圖教學改革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機械制圖教學改革探索

摘要:“機械制圖”屬于高職院校教學中機械類專業必修的基礎性課程之一,該課程設置的主要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繪圖、讀圖及空間思維想象能力,同時該課程也是學生后續學習其他專業課程與今后從事相關工作的根本保障。目前來看,高職機械制圖課程教學質量很大程度決定學生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效果,同時也是影響學生今后實踐操作能力的重要因素。為進一步提升高職機械制圖課程的教學效果,文章對該課程的教學現狀進行簡要分析,重點闡述該課程的教學改革實踐與探索

關鍵詞:高職;機械制圖;教學改革;實踐;探索

機械專業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同時也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迎來了新的機遇。相關企業對機械專業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多,高職院校屬于機械行業人才的重要產出機構,但是近些年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的數量和質量不成正比。產教融合能夠推動職業教育持續發展,促進學校與企業之間的溝通合作,屬于目前職業教育的重要發展方向。進行高職機械制圖課程教學改革實踐與探索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1高職機械制圖課程教學現狀

1.1學生基礎較差

從教育體系來看,高職學生大多數基礎較差,學生的積極性較低,自主學習能力較弱,特別是學生空間邏輯思維能力存在一定的滯后性[1]。在機械制圖課程教學方面,教學重點在于讓學生的讀圖、繪圖能力得到持續提高,并在教學期間完成學生空間想象能力的培養。因為高職學生基礎相對薄弱,再加上空間邏輯思維能力發展較弱,導致整體教學難度較高。在教學期間采用教師為主的單純教育模式,學生會處于一個被動狀態,此時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相對較差,學生認為機械制圖課程內容枯燥,所以厭學情緒嚴重,長時間這樣會產生一系列問題,會對后續專業課程教學造成一定障礙,課程知識目標與能力目標無法達到。

1.2教學內容改革力度不足

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認為機械制圖課程傳授問題不大。但是從教學現狀來看,教學內容仍有比較多的改進與完善空間,例如傳統的機械制圖課程中涉及到畫法幾何、制圖基礎及機械制圖三個方面,畫法幾何的知識很少會使用,其單純是鍛煉學生空間思維能力。從課堂教學過程來看,高職院校往往會將“公差配合與測量”“計算機繪圖”“機械制圖”等單獨進行教學。上述三門課程之間的教學目標是相互關聯的,同時知識點也帶有一定的共性,教學期間采用單獨教學方式必然會導致知識點不連貫,從而造成教學效果較差。因此,可以肯定的是教學內容改革力度不足,整體教學效果較差。

1.3教學方式單一

當前絕大多數高職院校的機械制圖課程還是以循規蹈矩的教學方式為主,教師往往習慣性地采用手工繪圖方式來進行教學。然而這樣的教學方式,其效率相對較低且教學節奏相對緩慢,這直接導致了學生所獲取的知識信息量存在很大局限性。學生只能較為被動地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習新知識,習慣了記憶教師所講解的理論知識或書本上現有的答案,從而忽略理論與實踐的關聯,使得學生嚴重缺乏強烈的自我表達欲望與創新意識,從而無法激發創新成果。除此之外,對于機械制圖課程而言,在教學手段方面,比較缺乏現場實踐、案例講解及討論等教學措施,使得學生主體主觀能動性無法得到有效發揮,整體操作能力無法得到有效體現,從而導致整體教學效果不理想。

2高職機械制圖課程教學改革實踐與探索

2.1注重能力為主的教學策略

在高職機械制圖課程教學期間,需要正確理解學生的基礎能力表現,并積極轉變教學理念,教學策略需要從以教師為核心轉變為以學生為核心,教師在教學期間的作用應當突出展現在引導方面。在教學前需要提前做好教學情境及教學過程的合理設計,將學生放在教學主體地位上,并精心設計課程,逐漸引導學生去思考并探索,從而強化學生的創新欲望及自我表現意識,在實踐過程中不斷提高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促使學生逐漸從被動轉變為主動學習,從而達到學生掌握知識與技能的理想目的。

2.2強化課程整合

在高職院校教學期間,其教學目標在于培養有動手能力、能夠參與實踐操作的專業性、技能型人才,在教學內容方面應當堅持實用、夠用的基礎原則。從這一目標著手,需要對教學內容與教學結構中不合理的現象,針對性強化教學內容的改革創新。在機械制圖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應用畫法結合模塊方式,對不實用且過于復雜的內容進行刪除,對于“公差配合與測量”“計算機輔助繪圖”等作為單獨課程所呈現出的知識點不連貫問題,需要針對性地進行不同課程之間的有效整合,并將內容與結構統籌考慮,融合到一起并分清主次與先后順序,使課堂教學以綜合能力培養為核心,包括提高學生的識圖、繪圖等能力。

2.3創新教學方式

“機械制圖”是一門實踐性要求較高的課程,因此在教學期間應打破傳統的教學方式,特別是單純黑板、粉筆的教學方式,而是需要不斷創新與改進教學方法,滿足課程改革的教學需求,在教學期間需要不斷地創新教學方式并改進教學手段。注重實踐性內容并提升實踐性教學的時間比例,在實踐過程中激發和培養學生對作圖的興趣與積極性。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嘗試采用討論式方法進行教學,以問題為主的形式進行引導。另外,在課堂教學期間教師可以應用教具、多媒體手段及AR技術實現對教學過程的形象化,提升直觀性并豐富教學內容,幫助學生形成積極想象力,不僅可以實現對學生表現力的提升,還可以實現對課堂氛圍的改善,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利于學生全面準確地獲取知識,促使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提升教學效果。

2.4注重校企銜接

在產教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學校與企業之間應當保持良好的銜接,確保校內教學與企業培訓之間有效對接,從而為深化校企合作奠定基礎。為了更好地拓展教學資源,需要有意識地強化實踐教學,全面開展產教深度融合[3]。對于高職機械制圖課程而言,需要注重校內課程的優化,課程內容應當隨時根據企業的業務變化情況進行改進,基于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深度探究校企合作,并在實踐過程中突出教學模型、學習者模型及領域知識模型等多方面的建設,遵循開放生態、重塑機構、職能服務、尊重個性等原則進行教學,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針對機械制圖課程教學而言,教師可以將企業中一些常用及具有代表性的繪圖任務發放給學生,對于部分難度較高的任務可以讓學生以小組方式討論交流,并總結繪圖過程及操作經驗,促使學生可以最終準確繪圖,提高學生的綜合繪圖能力,強化學生在畢業后參與工作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實踐工作能力。

2.5強化頂崗實習管理工作

企業的頂崗實習屬于產教深度融合的根本,同時也是持續發展與改進的重要環節,屬于校企合作的重要途徑。在頂崗實習期間,需要積極打破傳統理念,強化創新思路。在頂崗培訓期間需要企業作為主體構建崗位技能的培訓教育模式,采用現代學徒制教育制度,促使學生的個人職業能力持續發展。在教學期間可以應用校企合作的管理模式促使學校與企業之間的情境可以有效銜接并快速轉換,有效地融合兩個體系并將頂崗實習的要求融入其中,實現對學生的有效培養。及時制定頂崗培訓計劃,對學生落實監督管理,做好對學生的考核。學生在進入企業之后可以基于企業的基礎要求,開展相關的學習和工作。借助這樣的方式可以打破傳統教育教學模式,規避傳統教學中過場式的問題,真正將學生的培訓和頂崗實習高度融合,例如機械制圖崗位的實訓,不僅需要掌握基本的繪圖知識與技巧,還需要掌握新繪圖軟件使用技巧,提高機械制圖綜合水平。

3總結

機械制圖課程的改革,需要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創新教學方式與手段,正確理解并處理教學方面的關聯性問題,持續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幫助學生構建知識框架體系,讓學生更加容易理解并積極參與課程學習,同時加強校企合作,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應用,最終使學生的專業知識學習能力得以提高,達到最佳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劉衛東.高職《機械制圖與CAD》課程教學有效路徑的探索與實踐[J].商情,2019(30):232-233.

[2]王芝蘭.高職院校《機械制圖》課程教學改革方略談[J].才智,2020(4):94.

[3]楊瓊,崔歡歡.《機械制圖》課程的信息化教學改革與應用[J].內燃機與配件,2020(22):225-226.

作者:杜宇 單位:天津機電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