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產品三維模型設計實施方法

時間:2022-10-21 10:42:12

導語:機械產品三維模型設計實施方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機械產品三維模型設計實施方法

摘要:以機械產品三維模型設計課程為例,從1+X證書制度內涵、書證融通的原則和要求、1+X證書制度與專業課程融合的模式與方法等方面探討書證融通的實施方法

關鍵詞:1+X證書制度;書證融通;機械產品三維模型設計;智能制造;人才培養

機械產品三維模型設計是進行產品創新、技術創新、企業創新的重要手段,是智能制造的關鍵基礎。企業要適應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的發展趨勢,就必須最大化發揮機械產品三維模型設計技術對制造業人才提升的效能。因此,機械產品三維模型設計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應用,既是推動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發展的基礎,也是制造企業進行智能化制造的核心技能之一。加快實施“學歷+專業能力”的1+X證書制度,培養具有機械產品三維模型設計技術效能的制造業人才,優化書證融通的人才培養方案,將對加快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強化就業競爭力,滿足先進制造領域人才的需求發揮積極的作用。

一、1+X證書制度的內涵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啟動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鼓勵職業院校學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積極取得各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拓展就業創業本領,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1〕。

(一)1與X之間的關系

1與X是相互補充又各自獨立的關系。1+X證書制度中的“1”指學歷證書,代表的是專業。“X”為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是指與本專業相關的某一部分技術技能。“1”是職業教育的主體和基石,培養職業對應的技術技能人才;“X”是從當前企業崗位能力需求出發,對“1”進行知識、技術和技能要求的補充〔2〕。在沒有“1”的情況下,職業院校可以單獨開展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試點培訓,經具有法定資質的第三方獨立評價機構測評認證后,對合格學員頒發“X”證書。同樣,在沒有“X”的情況下,職業院校可以依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完成“1”的學歷教育過程。“1”和“X”并不一定是一一對應的關系。“1”的實施主體是職業院校,專業培養目標是面向行業、職業群,面向崗位或者崗位群。“X”證書既面向職業院校學生,也面向社會學習群體,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試點是由教育部審核批準,職業院校依據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完成培訓過程。證書的考核則是由行業企業指定具有法定資質的第三方評價機構實施。所以,某一個“X”能對應多個“1”,即一個證書有可能涵蓋1個甚至幾個專業的核心能力,或者一個證書有可能涵蓋1門乃至幾門課程的主要能力。同樣,“1”也能對應多個“X”,在“1”的學歷教育中,專業培養也需要“X”個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來支撐。“1”和“X”是一個有機整體,兩者是相互支撐、相互提升、相互促進的關系。“X”是對在“1”的方案中沒有及時反映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和新要求的完善。在“1”的范圍內針對某一職業崗位關鍵工作領域的典型工作任務,進行職業知識、技能和核心素養的強化〔3〕。同時,依據職業技能等級標準要求,在“1”的教學內容之外,學習與本專業相近或其他領域有良好就業機會的職業技能培訓課程,拓展就業渠道,擴大就業機會。因此,面向在校學生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是學生職業技能水平的憑證,也是一種學習結果的憑證,根植在學歷教育基礎上,是學歷證書的補充、強化和拓展。

(二)1+X證書制度的內涵理解

1+X證書制度是“1+1雙證畢業”政策的全面升級,它進一步完善職業學校設置標準,持續更新專業目錄、教學標準和頂崗實習標準,是全面提升職業學校人才培養質量的全新的制度設計,包括了證書開發、技能等級標準開發和培訓資源開發等三項基本任務。一是X證書的開發。基于行業技術更新換代和經濟轉型升級的需求,對職業技能進行分析,遴選出具有行業先進性、適用性和持久性的X證書。從崗位能力需求出發,分析工作領域的工作任務,制定職業技能需求,進而根據學歷教育層次、職業崗位層次、技術復雜程度和技術熟練程度,劃分職業技能等級的初級、中級和高級。機械產品三維模型設計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開發流程如圖1所示。二是X證書的技能等級標準開發。比如在機械產品三維模型設計職業技能等級標準開發中,分析解構了機械產品三維模型設計職業技能等級對應的工作領域、工作任務及職業技能要求,整合重構了零件建模、裝配建模、機械產品數字樣機、結構有限元分析等知識、技能,面向制造業崗位群的職業技能要求,制定了證書等級標準規范。機械產品三維模型設計職業技能等級標準開發整體思路設計如圖2所示。三是X證書的培訓資源開發。職業資格證書培訓內容與職業院校專業教學標準相通,比如高職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有3門核心課程的教學內容:機械產品CAD/CAM、數控銑削加工和產品數字化設計,分別對應機械產品三維模型設計職業技能的3個培訓包:機械零件設計、機械部件仿真加工和機械產品裝配設計。針對初級、中級和高級的標準要求分別開發難度不同的技能培訓資源。

二、書證融通的原則和要求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職業教育要大力推進“書證融通”,探索實施1+X制度改革,實現學歷教育與培訓并舉、校內與校外培訓結合。方案要求,將1+X證書制度試點與專業建設、課程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等緊密結合,推進“1”與“X”的有機銜接。書證銜接和融通是1+X證書制度的精髓所在,實施“書證融通”的原則是與崗位需求對接,滿足工作崗位(群)職業技能的要求〔4〕。

(一)與崗位需求對接

機械產品三維模型設計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對接的相關工作崗位(群)眾多,包括應用技術研究所的數字化設計、數字化制造、工藝編制、程序編寫、有限元分析等相關工作崗位(群)。職業技能崗位匹配度高,能從事CAD三維造型、CAE有限元力學分析、產品設計與開發、數控加工自動編程、產品工藝文件編制、生產運作與管理等相關工作。重構專業課程教學內容,嵌入職業技能證書初級、中級和高級標準的工作任務,對標工作崗位。

(二)與職業技能對接

以內嵌的方式將“X”職業技能等級標準融入專業課程教學,重構專業課程內容,消除不同專業不同課程間的壁壘。“1+X證書試點”對學習者的專業并沒有限制,采用的是學分銀行形式,要求學習者設立個人賬號,針對“X”證書所體現的學習成果予以學分登記和存儲。學習者以“X”證書的學分銀行為目標,開展學習成果認定、學分積累和轉換。比如,依據機械產品三維模型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要求,分三層實現與職業技能的對接,初級標準要求學習者能夠完成基本幾何體的三維模型設計及數控程序編制和驗證,中級標準要求學習者能夠完成機械部件的三維模型設計及數字化制造,高級標準要求學習者能夠完成數字樣機的設計及多軸數控加工程序編程。按照書證融通的原則和要求,構建了機械產品三維模型設計書證融通的邏輯圖,如圖3所示。

三、書證融通的模式與方法

(一)書證融通的模式

書證融通的模式分為兩種,即“完全融合”模式和“對接融合”模式。兩種模式在模式界定、運行基本方法以及總體成效上是有區別的。“完全融合”模式界定是:“X”全部融合到“1”中,是職業教育經過1+X試點,逐步成熟和進入新常態后的最基本模式,采用課程置換、內容強化深度拓展等方法,重構內含“X”的人才培養方案,實現同時滿足“1”和“X”的要求,畢業生同時獲取“1”和“X”的證書,這種模式適用于校內學生考證的需求。而“對接融合”模式界定是:“X”沒有完全融合到“1”中,只有部分領域、任務、內容與“1”融合,“X”具有相對獨立性,總體成效是調整后的“1”能夠支撐“X”培訓的有效實現,這種模式顯然只適用于對社會開展“X”證書的培訓。

(二)書證融通的方法

書證融通的具體實施分四個步驟:一是熟悉X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的要求,了解職業面向、崗位面向、職業技能等級劃分的邏輯關系。二是實施對口培訓,將“1+X”書證融通工作與“三教”改革同步推進、融合進行。三是梳理對接內容,對“1”中相關的課程內容按照確定的融通方法進行完善,確保學習目標滿足“X”證書的標準要求。四是確定融通方法,將“X”證書中初、中、高級要求的知識、技能和能力與現有課程內容、課程目標進行逐項比對、分析,針對已學項和未學項,分別采取“免修”“強化”“補修”等策略,實現“X”證書與課程體系有效銜接。實施機械產品三維模型設計課程書證融通方法如圖4所示。

結束語

為契合智能制造的需求,裝備制造類專業以培養高水平的制造業技術技能人才為目標,精準對接,同頻共振,形成校企合作命運共同體,校企共育技術人才。而機械產品三維模型設計書證融通的流程構建和方案研制,對優化裝備制造大類專業的課程體系和教學模式,改進人才培養規格,提升技術技能人才的專業能力,推進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李壽冰.高職院校開展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的思考〔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10):25-28.

〔2〕孫善學.對1+X證書制度的幾點認識〔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7):72-76.

〔3〕鄧澤民,陳森森.1+X證書中X證書的雙屬性與三作用〔J〕.職教論壇,2019(5):78-82.

〔4〕柴草.職業教育“1+X”證書制度推進路徑探討〔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6):4-7

作者:曾文瑜 曹樹祥 單位:九江職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