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類創業素質提升措施
時間:2022-09-09 10:51:03
導語:機械類創業素質提升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目前社會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提高全民素質,培養創新、創業人才,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思想,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創新型人才培養和具有創業能力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是當前高等教育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高素質優秀人才的培養,是社會賦予高等學校的歷史重任,也是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高校培養人才是實現社會服務功能、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只有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施創業素質教育,培養創業型人才,才能適應社會和經濟發展對人才培養的要求。
一改革創業培養理念,提升大學生創業素質
1.借鑒國外創業教育經驗,深化創業培養理念
我國長期以來受傳統的教育觀念束縛,社會上普遍認為大學生是天之驕子,畢業后選擇一個穩定和安逸的工作就業,畢業生為將來謀一個好職位選擇考研、考博、出國留學深造,但整個社會和家庭缺乏對子女創業意識的培養教育,導致自主創業和創業意識淡漠。雖然我國各高校也相繼開設創業教育課程,但缺少創業基礎設施和系統化的創業教育基地,培養的目標也僅局限于研究型和應用型。隨著社會的變革和經濟的發展,我國的大學創業教育在日益沉重的就業壓力和教育部的推動下,正在經歷從知識教育到素質教育、從擇業教育到就業教育、從創新教育到創業教育的發展過程。因此,必須盡快轉變我國傳統的教育理念,借鑒國外創業教育經驗,改革高等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比如:美國創業教育的內容呈現出多樣化的形式,其內容不僅只是教育和研究二元化的傳統結構,在結構中增加了外部拓展活動部分,學校倡導創業活動的理論教學法,簡稱TBA法。歐盟各國形成和推動了創業教育的共識,在中小學時期就開始鼓勵創業思維;讓學生和教師充分了解創業家的獨立性,鼓勵學生、教師創辦企業,讓學生通過創業的實例進行實習;而政府出臺多項政策推廣創業教育與培訓。加拿大的辦學非常靈活,專業設置始終盯著市場,根據市場需求調整專業,根據社會急需來制定培養目標和教育內容。
2、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
培養創新和創業型人才,全面提升大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讓更多的大學生在未來的事業發展過程中具備獨立發展與抗擊風險的能力。培養大學生創業意識,就得著重培養他們有開拓創新的改革意識、銳意進取的競爭能力和勵精圖治、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高校應以開展創業教育為切入點,不斷優化教育方式和創新方法,把創業意識和創業精神深化到學生思想中去,滲透到教學實踐中去。以學生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的培養為重點,以學生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全面素質塑造為基礎,以學生主體性和個性潛能的發揮為根本,通過全過程、多方位和多種形式的學習、實踐和指導,引導和幫助部分學生在大學階段完善創業知識體系,培養學生堅忍不拔鍥而不舍的毅力。要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公平競爭意識,樹立法制觀念,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角色意識,成為具有創新精神、創業能力和現代經營管理素質的創業型復合型人才,這樣的人才越多,說明這樣的高校是優秀的人才搖籃。
二、培養目標與培養特色
1、培養目標定位創業思維培養定位:目前我國創業素質提升教育正在發展過程中,從教育的實際來說,創業素質培養只是在提高學生的商業價值認知力,在創業思維模式培養中還需要長期摸索和積累經驗。許多學生在實踐中遇到失敗就對創業想法失去信心,加上社會對功利性的價值判斷也障礙了學生的創業視野,使學生誤以為創業培養是直接帶來經濟效益的商業活動,忽略了創業素質提升的真正意義和塑造職業品格的本質作用。因此,培養學生從思想上有一種創業傾向、創業激情;培養學生從心理上具有一種創業欲望和具有一種識別與抵御風險的能力;培養學生具備高屋建瓴,全局思維并進行戰略規劃和運用綜合知識的能力;讓他們有一種創新的理性思維來正確對待創業過程中的不同認知和實踐知識的不足,突破創業心理障礙因素,克服創業中遇到的困難,使他們在大學畢業以后成為我國所急需的理性的創業者。創業能力培養定位:創業能力的培養是創業教育的核心內容之一,具有很強的社會實踐性。培養學生具有認識機會把握機會能力、決策事物能力和團隊協調能力;培養學生以較高的質量和效率獲取知識;培養學生具備從業與創業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學習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具備適應社會交往、社會活動能力;培養學生具備有一定的經濟目標,對所從事的經濟活動,實施計劃、組織、指揮、監督和調節的經營管理能力;培養學生洞察形式創造機會的綜合能力;培養學生具有收集信息、處理加工信息、綜合利用信息,適應變化和利用變化、駕馭變化的能力;具備對社會環境和社會關系的綜合開發和運籌能力等。創業知識培養定位:大學生在具備創業思維、創業能力的同時,還要培養學生具備一定的社會創業知識。首先是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社會知識,其次是具備相應的經營、管理知識。再次是應具備多種專門的綜合性知識,如法律、法規、政策、工商、稅務、金融、保險、人際交往、公共關系、知識產權保護以及各種風險預測和評估等知識。2、以專業為優勢的培養特色大學生素質提升計劃以第二課堂活動為主要載體,開展各種素質教育活動,結合學生的不同專業背景,充分體現實用性、新穎性、通用性的特點。它
與第一課堂教學活動相互補充、相互促進,促進大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平衡發展。該專業大學生素質提升培養,依托機械行業為研究活動背景,增加創業教育的相關課程,通過課堂教學、實踐教學和科學研究的有機結合,強化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提升大學生了解社會、適應社會的心理與綜合能力,提高學生創新、創業的可能性。教學組織以課堂講授、講座、研討、參與競賽、社會調查與實踐等多種形式,強調“引導式”、“啟疑式”和“體驗式”教學,強調學生的自主性學習與師生互動,強調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根據學生個性和實際情況自主定位,培養一技之長揚長避短,全面提升學生的文化素質、文化品味、道德素養,通過一系列的培養,使學生的創業精神與創業能力和科學素質明顯提高。
三、大學生創業素質提升的實施與保障
1、以專業為依托的創業素質課程設置
依托專業優勢開展創業教育,培養大學生的創業思維,構建創業所必備的專業知識結構,提升大學生的創業素質與能力。針對學生創業素質提升教育采用三種形式:⑴開設跨專業的理論課程講座,邀請專家學者、成功的企業家來學校進行專題授課,設置比如人際溝通與社交禮儀、現代管理知識、投資與理財等課程,將各專業的創新教育和專業教育有機結合起來,作為創業教育著重向學生介紹創業經驗體會,鼓勵學生互相交流。采用集體授課形式,學生不限年級,有興趣的學生可以自由報名,然后由班級導師組成面試小組,根據筆試和面試成績進行綜合評價,全面考查學生素質。分學期進行開課安排,根據不同的課程安排不同的課時,統一由教務部門歸口管理,保證一至四年級學生均可參加。⑵機械類專業可讓學生參與學術活動、社會調研、鼓勵學生走出學校,參觀考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同時,還增加實踐教學的學時比例,整合和優化實踐教學內容,利用學校現有的教育資源開設一系列專業素質提升類課程,比如:有經營與管理類、創業研究類及學科前沿知識課程等。⑶為讓學生更好地走向市場,學校在創業素質培養過程中與企業鏈接,帶動學生進行實用項目創業訓練,通過專門化的創業教育,學生更進一步掌握了創業項目的企業化、市場化運作。同時,根據學生的興趣進行各類創業計劃競賽、學科競賽,鼓勵學生積極申報科研項目,培養學生的科研興趣,同時通過科研帶動創業激情,提升創業能力。
2、加強創業型教師隊伍建設
提升大學生創業素質,必須具備較強的創業意識并選派能夠培養創業人才的教師對學生進行有效指導,通過有效教學來提升創業型人才培養水平和培養效果。基于此,學校在創業型教師隊伍建設中組建了一支既注重有理論知識又有實踐經驗、專兼職結合的創業型教師隊伍。在這支隊伍中既有企業兼職的教師也有自己成立了工作室的教師,還有長期從事科研工作的博士教授,按照學科交叉的形式聘請了知名企業的老總和創業成功人士來當兼職教師,邀請自主創業成功的校友來現場傳授經驗,同時還組織有創業激情和有創業才能的師生一起交流,通過開展一系列創業型師資隊伍建設活動,在教學過程中由原來的主導地位變成了引導地位,針對學生個體差異,運用啟發式、實踐式、探究式等教學方法,開發學生創業潛能,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具體安排如下:⑴課堂講授,主要由校內教師主講,可采取同一門課由多個教師共同主講。⑵講座,主要聘請專家學者、企業家、杰出校友主講,對學生進行案例教學和深度交流以拓展學生的視野。⑶參與科研、創新實驗等,選配學院教授、博士進行指導。
3、利用產學研優勢為提升大學生創業素質作保障
學校充分依托地域優勢,以株洲工業行業為主體,先后在校外企業中建立了科研、教學實踐基地,與多家大中型企業及高新技術企業建立長期穩定的產學研合作關系。學校依托專業優勢和優質教學資源,充分利用校內實驗室平臺、導師的工作室、學科性公司、博士教授工作站等資源,成立了大學生創業素質提升班,并取得政府扶持、政策支持。通過這些模式的運作,真正為學生提供了“學有所用、為用而學”的大舞臺,提高了大學生創業實踐能力,培養了大學生科研和創業意識,為提升大學生創業素質提供了可靠保障,搭建了創業平臺。
4、利用競賽促進大學生創業素質提升
為培養和提升學生創業素質,學校將專業特點與創業需求相結合,組織學生積極參加各種競賽,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創業過程,并且通過競賽來促進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為激發學生參賽意識,鼓勵有經驗的老師以導師制形式來帶動學生,形成團隊精神,同時提供參賽平臺并給予了經費支持。比如組織大學生參加機械設計創新大賽、數控技能競賽、三維數字化創新設計大賽、大學生先進制圖技術與技能大賽、“芙蓉”杯工業設計創新大賽、大學生工程訓練綜合能力競賽、全國大學生智能汽車競賽等。通過優秀獲獎作品來推選適合創業的項目,鼓勵與支持有條件的學生組建創業團隊并在校內創業孵化園進行全真實踐,讓學生在實踐中不斷發現問題并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正達到了培養學生創業素質提升的效果。
- 上一篇:副書記在交通運輸推進會講話2篇
- 下一篇:交通局職位競爭實施方案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