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工業情報機構面臨的問題

時間:2022-09-30 08:36:30

導語:機械工業情報機構面臨的問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機械工業情報機構面臨的問題

作者:沈繼維單位:安徽省機械情報所

進入21世紀,已經走過近半個世紀歷程的我國機械情報(信息)研究機構正面臨著一系列生存與發展無法回避的問題。隨著市場經濟以及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區域機械工業為發展和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對情報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由此探索建立和完善新的機械情報服務體系就成為重要課題。

1地區機械工業情報服務存在的主要問題

1.1縱向支撐不夠

自地區行業主管機構體制改革以來,政府職能及管理方法和模式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地區機械情報機構原有的許多職能逐漸被弱化,缺乏有效的運行機制,已有機構之間又缺少聯系和互動,情報工作發展緩慢,其發展很難得到主管部門的重視。從政府決策咨詢系統的地位和作用來看,情報機構支撐能力與政府決策需求間存在著缺口[1],出現了階段性情報服務的斷層。有關方面對地方機械情報機構和競爭情報的重要性缺乏深刻認識,放松對情報機構信息資源的依托,使應有的機械情報服務功能和決策支持功能無法得到有效發揮。

1.2橫向服務資源滯后

目前,隨著信息化和網絡化的發展,基于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建立起來的地區機械情報體系,已經遠遠不能適應機械行業發展的需要。機械情報機構原有的信息資源收集、研究和保障等功能在逐步退化,失去了許多對大中型機械企業競爭情報服務的功能。

1.3人才資源匱乏現有的機械情報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老齡化和知識老化特別突出。通過調查發現,有的地區機械情報機構10多年都沒有進情報專業人才。原班人馬逐漸步入中老年,人才資源匱乏十分突出。

1.4經費緊張,服務手段落后地區機械情報機構都為公益性單位,工作以定向研究和無償服務為主,僅靠自身力量難以滿足資源配置的需要,經費緊張、館藏情報資源不足影響了情報的搜集和深度加工,服務手段落后已很難滿足本地區機械工業快速發展的需求。2依托行業優勢,創新服務內容地區機械情報機構組建以來,一直擔負著為地區機械工業發展而服務的特殊功能,過去靠上級的支持和自身的不斷努力,已同本地區的機械工業科研院(所)、企業,建立了相互依托、互相信任的特殊關系。因此在推進機械情報服務創新和地方工業情報發展的同時,要充分利用這一特殊關系,整合資源、發揮行業優勢,在建立地區機械工業情報服務體系時必須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1)依托地域資源的優勢,積極加入國家機械行業資源平臺,組建地區機械情報機構的資源平臺,承擔起地方特色信息資源建設的任務,積極開發建設地方特色情報資源數據庫。

(2)依托地域人緣的優勢,積極組建省級機械行業情報機構的情報服務網絡,作為機械情報服務體系的基層服務站點,依托國家有關情報機構的資源和地區人才,深入開展基層情報服務,為地區機械工業的科技、經濟發展解決實際問題。

(3)做好機械情報信息資源和服務平臺的企業宣傳和推廣應用工作,讓企業信息用戶了解機械情報和機械情報服務的作用和意義,致力于提高企業用戶的情報素養,讓用戶學會應用機械情報信息資源和服務解決實際問題,讓機械情報信息資源和服務輻射到各大、中、小型企業。

(4)拓寬同有關研究院(所)、大中型企業情報部門的合作和聯系,充分利用相互資源,使服務范圍和內容更具有可行性和權威性,從而推動雙方和多邊的共同發展。要重點抓對中小企業的情報服務,充分利用機械情報機構在本行業的優勢,推動和引入競爭情報,聚焦當前技術、產業、市場的熱點,真正發揮情報的預警、競合、戰略等作用,確保和促進本地區機械企業健康和可持續性的發展。

3建立服務體系,提高服務功能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地方機械情報信息工作提供了很好的發展契機。同時,我們也要認清目前地區機械情報服務工作面臨問題,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努力促進傳統的機械情報服務向深層次發展,要在組織體系、支撐體系、管理體系等方面創新機械情報服務內涵,全面提高服務功能,促進地區機械工業的全面發展。

3.1組織體系

組織體系的建立必須強化研究團隊,建立地區機械行業情報發展聯盟。根據機械工業發展中的重大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需求目標,開展技術跟蹤和技術預見性研究,對信息進行深度加工開發和充分挖掘,形成有價值的信息資源。要確立組織體系重構的主要環節,建立和利用地區機械行業情報發展聯盟的優勢,創新情報服務鏈,強化各環節之間的聯系,通過對體系主要環節的集聚、協調、整合,不斷消除運行障礙,形成強大、穩定而持久的運作動力機制[2]。

3.2支撐體系

支撐體系是服務體系的重要基礎保障,貫穿于機械情報服務活動的全過程。因此在支撐體系中必須聯合運用多種技術手段,包括構筑服務管理平臺體系、資源管理平臺體系,實現強大的知識發現、數據挖掘、標準信息處理能力和協調處理架構,提高經濟情報信息集成和深度開發的效率。在支撐體系中運行的支撐系統接受機械情報服務體系管理指令,與其它系統有機聯系,相互促進,創新信息流通和反饋的技術路徑,實現機械情報的快速跟蹤、及時獲取和迅速跟進,占領情報信息的前沿陣地,依據管理和服務不斷提升的需要,有序調整自身系統流程并推進核心技術的研發和實現。以滿足對可能出現的機遇和危險提供早期預警、戰術決策、戰略決策和戰略規劃的支持,實現對競爭對手的動向進行監控、評估和對企業提供競爭情報服務。為此須建立以下平臺:

(1)服務管理平臺。服務管理平臺是通過服務流程把需求轉換為系統內各個工作階段,最終提供機械情報服務的過程。其主要環節是:①明確區域內行業范圍服務主體,以達到提高情報服務的針對性和快速服務的能力,記錄情報服務運行軌跡,去廢留新,使機械情報服務從被動走向主動,從封閉走向開放。②建立運行及反饋工作系統,該系統是將服務管理系統內接收到的用戶提出的服務請求進行分析,及時提交給情報服務體系,進行機械情報資源配置、加工后向用戶傳遞,消除創新過程中獲取所需信息資源的障礙。③服務績效的統計和分析是指經濟技術情報實施取得預期的效果,強有力的情報服務及服務方式與情報用戶接受度達到了必要的契合,服務對象與機械情報服務體系產生互動作用,機械情報的核心業務和多元化服務得以穩步推進和拓展。

(2)資源管理平臺。資源管理平臺主要任務是整合資源,構建機械信息資源的采集、加工、保存、整合、查詢、檢索平臺,達到互通有無、相互補充與完善、實現雙贏或多贏的目的。因此,資源管理平臺系統除了接受機械情報服務體系管理指令,還應具備自我運行、自動識別和清理、整合機械信息資源共享價值鏈上的不同功能,按其信息資源、活動主體、過程、產研領域、區域等給予先進的功能、條件等方面配置,以提高情報資源的配置效率,滿足創新主體多元化的信息需求。

3.3管理體系

管理體系是要制定并一系列改進、規范工作流程、明確工作要求、提升服務效果、提出情報研究質量的指導意見。推進和建立“整體規劃、集體檢查、互動分析、集體評價”的質量控制機制[3];制定和搭建完善的調整管理體系,把質量管理貫穿于情報服務的組織和執行全過程。

3.4調整管理系統

調整管理系統是對機械情報服務體系的整體結構與行為進行控制與調整,滿足機械情報的服務內容、服務方式、服務手段和服務方法。統籌協調各環節之間與整個系統之間的關系,統籌協調信息資源、數據加工、技術保障、情報服務等各部門和各利益主體的責、權、利,出臺一系列有關機械信息共享的管理制度、管理辦法,完善運作機制,發揮每個環節的作用,并與每個環節相互關聯、相互依存構成有機整體。調整管理系統是機械情報服務體系重要的協調、保障系統,應加強系統運行機制的優化控制,通過制定、合作各方共同發展機制,調整管理合作各方平等參與的利益分配和服務收益補償,保障機械情報服務體系的協調規范、良性循環和持續發展。

總之,在市場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建立適合于市場競爭和持續發展的機械情報服務體系,對地區機械情報機構的發展顯得非常重要,它需要地區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和應有支持,更需要自身的不斷努力和創新;要加速機械情報人員的知識更新,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完善人力資源配置,采用健全的規范化的工作程序與步驟,為早日實現具有完整現代化技術裝備手段所支撐的機械情報服務系統這一目標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