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型活塞機械加工研究
時間:2022-08-14 04:04:06
導語:190型活塞機械加工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90活塞為筒形活塞,其上部主要用于接受氣體壓力及安裝活塞環,稱頂部;下部傳遞推力或啟閉氣口,稱裙部。如圖1所示。頂面上有氣閥的避讓凹坑。190活塞是非冷卻式活塞,頂部吸收的熱量通過活塞環向氣缸散去。為使熱量均勻流向各道活塞環,要求散熱面要大、路程要短,頂面做成錐形且大圓狐過渡,其內腔環帶的過渡圓半徑大,這樣既可保證散熱良好,有可使頂部有足夠強度和剛度。由于溫度過高會使材質氧化燒蝕,機械應力和熱應力過大,活塞頂部會產生圓周裂紋和網狀裂紋,機械加工應保證其基本形狀、尺寸和表面粗糙度要求。活塞環槽的尺寸和形位公差直接影響與活塞環的裝配精度。不良的加工將加速環槽的磨損與斷裂。由于材質分布的關系,活塞工作溫度和熱膨脹量由上而下遞減,故190活塞上部直徑在冷態時要求加工成梯形,環槽處為189.1,而環槽以上為188.8。
190活塞裙部,由于活塞銷座金屬較多,銷孔軸向熱膨脹量較橫向大,氣體壓力使活塞變形,也使銷孔軸向較大,因此裙部制成短軸在銷孔方向的橢圓形,即中凸橢圓。活塞頂面制有四個氣閥坑,其凹面表面粗糙度為Ra=3.2μm,頂面則為Ra=1.6μm,要求精銑。190活塞內腔為避免與連桿相碰并保證壁厚,沿長度方向用R40圓弧相連接,要求進行內腔加工;同時寬窄開檔需進行粗精加工;在裙部下190活塞與活塞銷的配合系浮動溫度升高,其配合間隙為正常的配合隙要求嚴格控制。因活塞膨脹冷縮故在冷卻或常溫下,活塞銷與銷孔的配合。因此活塞銷孔的尺寸精度、形面粗糙度質量要求很高,加工時應于銷孔內有卡簧槽,用以防止活塞軸活塞是冷卻式整體活塞,其冷卻方式此裙部和銷座上開有噴油孔,應按要
2現行機械加工工藝規程
190活塞是我院附廠傳統產品,生產歷史。現行工藝是在通用機床基高度分散原則制定的,符合當年工廠水平不高的狀況。該工藝共有33道械加工工序23道,見圖2。
3對現行工藝的分析與改進意見
現行工藝符合機械制造工藝學“基準先行、先粗后精、先面后孔、先主后次”的基本原則。但經過30年的發展,我廠的情況發生了巨大變化。為提高產品質量,提高經濟效率,190活塞的生產工藝也應有所改進。為此作如下分析,并提出相應改進意見。
(1)關于粗基準。毛坯在進行液態擠壓時,沖摸與沖頭兩者軸線會有所偏離,正像箱體等零件加工一樣,一般以內腔為粗基準。但現行加工卻以外圓為粗基準,雖然加工時對活塞內腔圓面進行了找正,規定跳動量小于0.5mm,還是無法保證加工后的止口與活塞內腔軸線重合。止口是后面一些工序的基準,它的偏移勢必使內腔形狀相對與外形產生扭曲,給產品質量帶來負面影響。因此加工過程應以活塞內腔形狀為粗基準,粗車頂部端面和外圓,再以外圓和端面為精基準車出止口。這樣可以保證活塞內腔形狀相對外圓和止口軸線的對稱性,并保證加工后活塞外形與內腔形狀的同軸性。
(2)現行工藝未完全貫徹先粗后精原則。粗加工階段要切除大量加工余量,切削用量大,切削過程中會產生較大變形。先粗后精有利于消除變形,保證精加工精度的穩定。現行工藝把銑避碰狐放在精加工外圓之后,銑削過程產生的塑性變形會破壞精車已獲得的精度。原工藝之所以把銑避碰弧后置,是擔心銑避碰弧會使止口不完整,影響定位精度。實際上止口是調節活塞重量的部位,適當增加止口深度不影響產品性能。因此把銑避碰狐放在粗加工階段之尾、精車止口之前,并適當調整止口尺寸,即可解決這一矛盾。
(3)現行工藝工序過于分散。安裝次數過多,生產輔助時間、轉運時間多,安裝誤差大,工資性支出比例大,經濟效益差。現行工藝大部分工序內容簡單,有些工序安裝方式、加工設備、加工方法相同,可以創造條件使之合并。如粗銑寬開檔、銑窄開檔、精銑寬開檔三工序,都以頂部外圓、端面和銷孔定位,都用X53T,都是立式銑削,只是刀具不同,在通用機床換刀比工件多一次安裝還難,故分為三道工序。如果用一把組合刀具,并適當選擇切削用量;或者根據產品使用要求,調整過渡圓弧半徑,用一把端面圓弧半徑相同的立銑刀加工三道工序的工藝內容,這樣一次安裝即可完成較多工藝內容。
(4)加工方法有改進的余地。如銷孔的粗加工,一直采用先鉆φ60孔、再鏜銷孔。鉆削刃長、鉆削速度低,切下金屬全成鋁屑。如果把占孔改為套料,采用硬質合金套料刀,切削刃短,刀齒數可增多,可以提高切削速度,從而提高生產率,而套下的料便于回用。
(5)現行工藝中有的工序,可以取消,將其工藝內容分散到其它工序之中。如平頂面工序,包括油槽倒15°角。此道工序之所以必要,是因為擔心精車燃燒室之后的多道工序使頂面表面粗糙度下降;同時精車外圓是用靠摸加工,不可能車15°角。其實在精切槽時車出15°面,把精車燃燒室工序后置,并同時平頂面,這樣便省去了一道工序。
(6)現行工藝所使用的機床絕大多數是通用機床C630、X53T和一些自制專用機床。生產能力的提高受到限制,產量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并受到后起工廠的擠壓,日顯落后。采用一些先進設備,如數控機床,很有必要、活塞外圓是重要部位,根據其受到熱膨脹及與缸套相對運動的需要,整個外圓長度分成三段。靠活塞頂直徑為188.8;其下至油槽為189.1;而裙部為中凸橢圓。在頂部還有四道環槽,油環槽上車有15°錐面。除中凸橢圓外,非常適合使用數控車床加工。在一次安裝中可以加工出活塞的所有表面,包括活塞外圓、頂面、室燃燒、環槽等。在一次安裝中可以加工出活塞的所以表面,產品精度高,一致性好。銷孔是另一重要部位,技術條件要求很高,在加工中多次作”自為基準”和加緊作用面。因此無論粗加工或者是精加工都應嚴控制,都在金剛鏜床上鏜銷孔。金剛鏜主軸回轉精度高、剛度高,但每次只能用定尺寸刀具加工一個孔徑。因此鏜銷孔,鏜孔內卡簧槽、鏜孔端圓弧必須分成三道工序。如果采用數控鏜銑床,一次安裝可完成上述三工序,大大簡化生產過程。同樣的理由,可用立式數控機床,在一次安裝中可完成活塞內腔、開檔、油孔、避碰狐和4-6油孔等加工。
(7)部分夾具定位誤差過大,操作不便,工人勞動強度高。如鉆10-8夾具,活塞重10余公斤,每件加工工人需徒手安裝,分度10次鉆孔。另外,專用刀具類型多,制造成本高。改進工藝裝備很有必要。
(8)改進加工方法、減少機械加工余量。工藝中車外圓、切槽均需用頂針孔。因此毛坯上需作一工藝凸臺,最后切去。如果僅加工出尺寸形狀較準確的燃燒室,再用反頂針盤支承,讓它起到頂針作用,就不必設置工藝凸臺,簡化毛坯、減少機械加工量。
4工藝改進的參考方案
4.1改進方案一根據上述分析和改進意見,提出以下參考方案,見表2。
4.2改進方案二
采用Jcs-018A小型立式加工中心或功能類似的數控機床,將方案一中的07~11等五道工序合并成一道工序。以A、B、D為定位基準面,一次安裝,通過編程和自動換刀,完成鉆忽4-6油孔、銑避碰弧、銑內腔、銑寬窄開擋等加工。方案二中的其余工序與方案一種的01~06、12~16工序依次對應不變。以上方案與原工藝相比,該方案充分考慮了機械制造工藝學的基本原則,保留了原工藝中的合理工序,采用了部分數控機床。(1)毛坯上無工藝凸臺,不僅簡化了毛坯形狀、減少了材耗,也減少了機械加工量。另外,銷孔將鉆孔改為套料,套下的料可直接回用,也減少了材耗,還改善了加工條件。(2)粗基準的選擇更加合理,保證了活塞內腔與外形的同軸性和對稱性。(3)先粗后精的原則得到徹底貫徹;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的加工階段的劃分更加分明。(4)工序過于分散狀況得到改善,安裝次數由原來23次減少至16次或11次,大大減少了輔助時間,減少了工序運轉時間和安裝誤差,提高了勞動生產率,減少了生產人員和工資性支出,提高了經濟效益。(5)采用了部分數控機床,提高了產品質量,簡化了工藝裝備,簡化了產品檢驗過程。
5結語
對190活塞工藝方案的改進,其要點是采用數控機床或其他工藝措施,將工序高度分散的工藝改變成工序適當集中的工藝,從而提高產品質量,減少了安裝次數,減少工資性支出,提高經濟效益。
- 上一篇:工商局大走訪指導方案
- 下一篇:質監局轉型發展實施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