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制造多元化教學探索
時間:2022-06-07 03:48:36
導語:機械制造多元化教學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高職院校是我國重要的教育機構,擔負著為我國社會輸送專業人才的重要任務。機械制造專業是高職院校的重要專業,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建立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是提高機械制造專業教學水平和質量的重要途徑。高職院校要從實際出發,開展以人為本的多元化教育,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的提升。本文對高職院校機械制造專業教學的現狀進行了分析,提出了構建多元化教學體系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高職;機械制造;多元化教學
一、高職機械制造專業教學現狀
1.機械制造專業課程設置不合理
我國機械制造最早是手工作坊的形式,到現代已經發展成為數字化,集成一體的先進技術,科技的發展使社會對于機械制造人才的要求更高。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和培養機械制造人才,各高職院校紛紛開設機械制造專業。但目前,部分高職院校的機械制造專業課程設置不夠合理,課程內容不夠豐富,理論教學知識較多,實踐教學開展較少,課程主要以計算機設計和繪圖、CAD、CIMS機械設計軟件教學為主,教材不夠深入,理論教學與實踐存在脫節現象。
2.教學模式過于傳統,理論與實踐教學聯系不夠緊密
目前,部分高職院校機械制造專業教學模式較為傳統,仍停留在教師獎、學生聽的傳統課堂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較低。學校較為重視專業理論教學,偏重于學生對機械制造理論的掌握,忽視了對學生技能和能力的培養。機械制造專業教學理論與實踐聯系不夠緊密,理論是單獨的理論課,實踐是單獨的實踐課,教師在實踐指導時沒有做到將專業理論與實踐結合進行講解,導致學生對于已經學到的知識不會應用,理解和消化程度不夠,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
3.教學方法過于單一,有待創新
目前,部分機械制造專業教師重視自身的主導作用,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學時學生處于相對被動的地位,理論教學時,教師講,學生聽,實踐教學時,教師做示范,學生模仿,教學方式始終停留在這種層面,導致機械制造專業教學水平難以提高。其次,教師“粉筆+黑板”的教學方式,導致學生的學習熱情大打折扣,“填鴨式”的教學已經不能適應職業教育的要求,而且壓抑了學生主動性的發揮。再次,由于部分高職院校沒有建立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沒有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或者采用了這種方式,但是校企合作深度不夠,也是制約機械制造專業教學質量提高的重要原因。
二、構建機械制造多元化教學模式的策略
1.建立完善的機械制造教學體系
高職院校要秉承著以人為本,教育為先的理念,建立完善的機械制造教學體系,根據社會崗位的實際需求,完善課程設置。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選擇適合的教學內容,深入挖掘機械制造技術的價值,拓展教學內容與形式。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出發點,合理調整教學結構,適當壓縮理論教學內容,合理增加實踐教學內容,促進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在具體課程設置上,增加工業自動化、工業設計等知識,增強教學的時代性和實用性。專業教學立足實際,突出實用,當把機械制造、金屬切削機床、數控加工、PLC控制技術、CAD/CAM技術等內容有機結合。
2.積極拓展機械制造專業學生的知識結構
隨著科技的發展,機械制造技術發展十分迅猛,社會對于機械制造技術的創新性、節能性、環保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職院校要積極拓展機械制造專業學生的知識結構,促進其對于現代技術的掌握。如教師在講解鑄造工藝相關知識時,可以以不銹鋼表帶為話題,拓展注塑成型和粉末冶金的工藝,將精細鑄造的知識帶給學生,讓學生理解這種制造技術的原理,起到拓展學生知識面的作用,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機械制造專業教學質量的提高。
3.創新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興趣
高職院校要本著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轉變觀念,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創新教學手段和方法,積極探索適合現代教育的方法,充分利用互聯網和計算機技術,提高機械制造專業的教學水平。要積極探索適合高職教師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例如采用小組討論法,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課堂討論,使學生加強互動和交流,提高其人際交往能力。教師要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像朋友一樣和學生相處,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對待不同學習能力和性格的學生,推廣現代教學方法,突出教學的直觀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4.構建多元化的實踐教學模式
高職院??梢蚤_展多元化的實踐教學,加強校內外實訓基地的建設,建立實踐項目,促進學生機械制造設計能力的提升。其次,開展校企合作的實踐教學,鼓勵學生積極參加企業一線鍛煉,掌握機械制造核心技能,促進其就業能力的提升,提高其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其將來順利就業打下基礎。
三、結語
總之,高職院校機械制專業教學要體現多元化,要構建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提高基礎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創新教學手段,進一步促進職業教育事業的發展。
作者:郭力 單位:商洛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朱紅波.高職機械制造與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創新[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4).
[2]劉利均.論中職院校機械專業教學的改革[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35):46-47.
- 上一篇:機械制造中機電自動化的運用
- 下一篇:高職機械制造基地建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