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管理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1-01 16:28:4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經濟管理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經濟管理論文

循環經濟視角下旅游經濟管理論文

循環經濟利用生態學規律指導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建立在物質基礎之上,遵循的是生態學和經濟學原理。旅游循環經濟追求人和自然的和諧發展,使旅游資源得到科學利用,實現經濟和環境的共贏。

一、循環經濟的含義

循環經濟不過分依靠資源來尋求經濟增長,而是要在資源循環利用的基礎上實現增長,并且要能在經濟的增長過程中綜合利用資源,讓經濟系統能夠與整個生態系統相融合,使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循環經濟能夠實現資源的合理利用與配置,并且要求在經濟增長中綜合利用資源,讓經濟能夠融合于整個生態系統的循環當中,從而實現物質資源的重復利用。循環經濟是一種高效、無污染的經濟發展模式,能夠實現經濟的快速穩定增長,是遵循自然規律和能量流動方式的,其目的是資源循環利用,實現低污染、零排放,以此保護環境,實現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從本質上而言,循環經濟是一種生態經濟,要求人們能夠以生態學規律來指導人類的經濟活動,促進人類能夠得到更大的進步。循環經濟需要遵循如下原則:首先是要有新的經濟觀,不能超過資源的承載力,只有在承載力范圍內實現良性循環,才能使生態系統平衡發展。同時,循環經濟要形成新的價值觀,不僅要考慮對自然的開發能力,還要考慮到自然的修復能力,在滿足人們需要的同時還要考慮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能力,以不斷促進自然的和諧全面發展。在傳統的工業中,人們的觀念是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資源,這使得自然的負荷越來越重,因此必須要形成新的生產觀,遵循3R原則,即資源利用減量化原則、產品的再使用原則、廢棄物的再利用原則,力爭做到排放無害化,保證生態的平衡。

二、我國旅游經濟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的旅游經濟在體制上是不完善的,無法做到資源的高效運用,典型特征就是低投入、高利潤。旅游景點一般是以國家壟斷的方式進行保護的,這就導致了旅游市場的封閉性,阻礙了資源的循環利用。再加上旅游經濟管理工作涉及部門較多,需要多個部門通力合作,由于我國的旅游經濟管理體制不夠完善,各個部門合作起來有一定難度,制約了旅游經濟的增長,間接影響了旅游資源的循環利用。同時,還存在經費投入不合理,基礎設施落后,資源浪費現象比較嚴重。許多地區對旅游服務設施的投入很小,導致設施配套不完善,景區主要的道路和綠化工作不到位,制約了旅游經濟的高效運作。旅游開發部門也缺乏長遠的目光,經常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促進經濟的發展,嚴重違背了循環經濟的要求。再加上旅游相關部門缺乏創新理念,旅游產品都是以往的主題和方案,難以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導致游客的數量逐漸減少,使旅游行業信譽受損,與循環經濟的發展理念背道而馳。

三、創新旅游經濟管理的思路

查看全文

知識經濟管理論文

人類社會從工業經濟時代邁入知識經濟時代,這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革命。這場革命必然會帶來社會經濟環境的巨大變革。各種新技術、新思維層出不窮,經濟發展日新月異。而會計的發展史告訴我們,會計總是存在于一定的社會經濟環境而發展的,知識經濟所帶來社會經濟環境的巨大變革必然對會計產生巨大的沖擊和挑戰。

一、知識經濟環境下會計面臨的挑戰

(一)對會計對象、確認、計量及控制體系的挑戰。這是由知識經濟的無形化所引起的。知識經濟的無形化是知識經濟時代最顯著的特征。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種表現為投入資產的無形化。在知識經濟形態中,知識、智力等無形資產的投入起決定性作用。其經濟的增長主要依*知識、智力的拉動。這與傳統物質經濟中依*大量機器、設備、土地等有形資產投入相比,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另一種表現為知識產品及資產的無形化,如信息科學技術中的光纖通訊、衛星通訊、遙感技術、網絡技術、多媒體等信息產品。

1、對會計對象的挑戰。現行的會計模式是以企業的價值運動即G—G的運動作為自己的對象,對財富的認識主要局限于有形財富,對獲利驅動力的認識主要局限于有形資產。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資源和人力資源成為公司最重要的資源。企業的無形資產在整個資產總額中的份額將大大超過有形資產。會計對象中的會計要素外延加大。在知識經濟條件下資產的定義必須修改,否則將無法適應時展的要求;相應地,其他會計要素定義也要作出修改。

2、對會計確認的挑戰。作為無形資產主體產品的人力資產,在傳統會計并不重視知識資源,人力資源一直游離在財務會計之外,會計準則也不要求將人力資源信息納入正式財務報表。而我國實務中運用單項評估和整體評估的無形資產只有12項,列入財會系統的只有6~7項,多數企業甚至上市公司資產負債表的無形資產一欄均為空白。但在知識經濟形態中由于人力資產構成資產的主體,如果不將它確認為資產,不僅不能如實反映各經濟主體的規模,還會對企業收益的分配造成障礙。而如果將它確認為資產,其屬

性如何定義、相應的會計權益類要素如何設置、資產發生變動如何記錄等,都是新問題。

查看全文

產品設計經濟管理論文

20世紀90年代,人類已邁入了“新經濟”時代。正如西方經濟學家所言,體驗經濟已成為繼產品經濟、商品經濟和服務經濟之后的一種新型的經濟形態。

派恩與吉爾摩的《體驗經濟》和謝佐夫的《體驗設計》為新世紀的經濟界和設計界展示了一個嶄新的理論和設計方向。

產品設計是工業革命的產物,它是時代經濟、技術和文化的內在反映。作為經濟提供物的基石——產品的屬性也隨著經濟形態的變化而變化,相對于產品經濟、商品經濟、服務經濟和體驗經濟,它的屬性也由自然的向標準化再向定制化以及人性化發展。以消費經驗為設計核心的體驗設計是體驗經濟理論與商品市場戰略結合的產物。體驗設計的理論逐漸成為現代企業開發產品的重要依據。比如:耐克公司、迪斯尼主題樂園、主題性餐廳等??傊?,體驗經濟、體驗設計目前在世界上處于發展階段,本文將以體驗經濟、體驗設計以及體驗為基點,對體驗經濟時代下的產品設計特征作深入剖析,在新經濟領域中,對于中國的制造業和設計業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2、體驗經濟與體驗設計

《第三次浪潮》的作者托夫勒曾談到這樣一個現象:有一次,他在東南亞一帶旅行,途中他看見人們排著長隊進入小木屋體驗真“冰”的感受。于是他預言,未來的經濟可能轉型為體驗經濟。

那么什么是體驗經濟呢?正如美國經濟學家約瑟夫?派恩和詹姆斯?H?吉爾摩在《體驗經濟》一文中所言,體驗本身代表一種已經存在的,先前并沒有被清楚表達出來的經濟產出類型。是自20世紀90年代繼服務性經濟之后的又一全新經濟發展階段,它是一種開放式互動經濟形式,主要強調商業活動給消費者帶來獨特的審美體驗,其靈魂和核心是主題體驗設計。

查看全文

農村三農經濟管理論文

【摘要】:當前農業、農村、農民中存在相當突出的問題,原因主要是農村經濟結構不合理,體制、機制、政策、環境以及農業天然生產要素不適合現代農村經濟發展的要求。“三農”問題是我國建設事業成敗的關鍵,關系到改革開放的全局,是能否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要解決的問題,要解決好這個問題,就要減輕農民負擔,搞好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村管理體制的戰略性改革。本文就如何破解“三農”問題和發展農村經濟,提出了一些想法。

【關鍵詞】:三農問題;農村經濟;破解舉措

一、“三農”問題的概念、地位

1、“三農”問題的概念

長期以來我國的農業、農村、農民都比較落后,制約著國家的經濟發展,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已經成為現實社會較為突出的問題,我們把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簡稱為“三農”問題。

中國農業歷史悠久,以精耕細作為特征的傳統農業,養育了中華民族和中國古代的燦爛文明。但近二三百年來,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統治下,農業和農村長期停滯和衰落。沒有得到很好的休養生息,至20世紀40年代,中國農業不僅遠遠落后于經濟發達國家的現代農業,而且國內民不聊生,農村凋敝,絕大多數農民掙扎在死亡線上。建國前的戰亂和國民黨的統治,使原本就很羸弱的農村、農業、農民處境更為悲慘。建國后,為了發展工業,不得不采用剝奪農業的方式來進行積累,使農村經濟發展明顯落后于工業,農民生活與城市有極大差距。這種差距的存在,使我們的改革首先從農村開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一度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使農村經濟得到了一次飛躍性發展,很快它的弊端也顯露出來。一家一戶的小生產方式,使農業機械化的實現受到了限制。如何在不觸及農民利益的情況下解決農業現代化問題?如何改善城鄉差距?都成為當前研究的熱門話題。

查看全文

山茶植物經濟管理論文

一、世界三大飲料之一的茶葉

原產于中國的茶葉C.sinensis和普洱茶C.sinensisVar.assamica是山茶屬植物中最具世界性經濟意義的作物,茶樹與屬于熱帶植物的咖啡和可可有所不同,無論在溫帶或寒帶都可生長,從南緯33度的南非共和國以北地區至北緯42度附近格魯吉亞共和國高加索山區都有引種栽培,而且隨著經濟的發展,國際茶葉的出口貿易量迅速增長,由70年代的55.5萬噸猛增至1994年的101萬噸。到2005年預計將達145~150萬噸。中國是世界主要產茶國之一,1995年全國茶園面積111.54萬公頃。全國茶葉產量55.7萬噸,茶葉也是云南省的重要產品之一,1995年全省栽培面積為16.62萬公頃占全國面積的14.7%,年產量6.41萬噸,占全國11.5%,居全國第四位,茶農120萬戶,年產值6.2億元,加工產值4.2億元,是農村的重要產業,而且存在巨大潛力,因為在現今世界上有40余個國家出產茶葉,沒有一個國家象中國這樣擁有眾多的品種及制茶方法。云南省更是得天獨厚,植物資源極為豐富,省內分布的許多民族都有制茶、飲茶的習俗,值得大力開發、挖掘。

中國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文明古國,關于對茶葉的記載,可以追溯至公元前2000多年有關神農氏的傳說"神農為民嘗百草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茶,原為藥茶,而非嗜好品。在西漢初年(公元前206年)成書的中國最早的詞典"爾雅"中,已有了有關茶的文字記載,在三國時代(公元222~280年),茶已開始成為日常的嗜好飲料。到了唐朝時,茶已相當普及,唐朝元年陸羽所著《茶經》對茶的性狀、品質、產地、采制烹飲方法及用具作了詳細的論述,是我國第一部關于茶的專門著作,陸羽也被人尊為"茶圣"。

關于茶的原產地有種種說法,比較可靠的說法認為茶出自西藏高原的東部,即云南和四川一帶,最早被看成是一種藥茶,后來,逐漸繁殖到內地,一是順黃河而下,二是順長江而下,到公元3世紀,已普及到民間成為嗜好品了。進入公元8世紀,茶葉已成為農家的專業或副業而大面積種植起來。公元8世紀初,茶由派往唐朝的日本僧侶引入日本,17世紀80年代被移植到印度尼西亞,1788年傳到印度;1869年進入斯里蘭卡,1833年已廣泛地被移植到俄羅斯等國家。在云南,有一條始于唐代,從云南西部經西藏、印度到中亞的"茶馬古道",這條古道在宋朝達到鼎盛時期,是中國西南與中亞地區經貿往來的重要通道,同時茶也一直是內地與西藏地區的大宗貿易貨物。

與茶葉近緣的同組(TheaSection)野生種類,據載共有12種,5變種,大多分布于中國南方,其中不少種類當地百姓長期采制作茶飲,如貴州普百縣的"炒青茶"為四球茶(C.tetracoca)云南文山、紅河一帶的"苦茶"為厚軸茶,鳳慶、大理一帶的"野?quot;"感通茶"為大理茶C.taliensis(C.irrawardiensis),明末旅行家徐霞客到云南時,就曾記錄為"感通茶"的采制工藝。

據現代藥理研究,茶葉內含物主要有維生素、蛋白質、咖啡因、茶堿、茶多酚、單寧、揮發油等,其中茶堿、茶多酚有強心利尿作用,咖啡因對心血管和神經系統有興奮作用,過量攝入對健康不利,目前國內外都在對降低咖啡因的含量進行研究,希望能培育出保健作用強、對人體刺激小的優質保健茶。

查看全文

事業單位經濟管理論文

一、新形勢下事業單位經濟管理的主要目標

(一)新形勢下事業單位籌資管理目標

新形勢下,事業單位目標已經不再僅僅局限于社會公眾服務領域,而是以社會公共服務為重點,在凸顯事業單位社會公益智能同時降低國家財政負擔。一般來說,提高事業單位服務,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加大成本投入,但是在投入既定的前提下加大服務質量,就需要強化事業單位經濟管理質量,縮減不必要的經濟支出。除此之外,事業單位也需要不斷擴大資金來源渠道,實現資金來源的多元化與效率化,充分利用市場環境開拓更多的經濟來源,例如轉化科研成果為收益、利用社會援助或是在部分服務性項目上收取少量手續費用,以更好的維持事業單位社會服務的質量與效率。

(二)新形勢下事業單位投資管理目標

事業單位投資管理的主要目標是針對一系列資金的使用與管理,包括單位辦公樓的采購或是修建、相關辦公用品、設備的采購以及人才、技術等等領域的投入。近年來,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許多事業單位經濟管理質量不斷上升,使得事業單位每年結余資金越來越多,這樣更多的資金可以被用于投資管理,既不會對資金造成浪費也能夠獲得較好的經濟收益,為事業單位的日常運轉提供了不竭動力。

(三)新形勢下事業單位成本管理目標

查看全文

地質勘探單位經濟管理論文

[摘要]地質勘探單位的經濟管理措施往往不能是一成不變的,必須要與現代市場經濟發展狀況相適應,遵守市場經濟運行的規律。因此,地質勘探單位的經濟管理手段應該有所發展和改革,實現質的提升。文章主要從地質勘探單位的經濟管理現狀、經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入手,從而提出加強地質勘探單位的經濟管理有效合理的建議。

[關鍵詞]地質勘探單位;經濟管理;問題;建議

1地質勘探單位經濟管理的現狀

當前我國國內的地質勘探單位從主題上來說基本上還是一個事業單位,但是由于發展,它們往往也會進行一些企業經營的活動。建立地質勘探單位的最主要目的在于完成一些國家規定的勘測項目,也可能是一些相關的延伸拓展項目。由于地質勘探單位的最根本性質,也就決定了它的經濟管理不是那么的簡單,而是更加需要具備現代企業的某些功能。因此,地質勘探單位在進行開發、探索和建設等工作的同時,需要擴大和完善各種操作、加強對單位的經濟管理,只有這樣才能夠實現利益最大化,同時促進單位更好地發展。目前我國地質勘探單位的經濟管理工作主要有:對其內部進行有效控制、資金籌備、成本費用控制等幾方面的任務。我國盡管近幾年經濟呈良好迅速發展的狀態,但是由于地質勘探單位受到我國傳統計劃經濟的影響十分深遠,所以其在進行經濟管理工作時,仍然存在許許多多的問題,為了促進地質勘探單位的進一步發展,必須要建立一個強有力并且高效合理的經濟管理體系,提高地質勘探單位的經濟效益,保持地質勘探單位的健康發展。

2地質勘探單位經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2.1財務管理混亂,缺乏統一標準

查看全文

國企改革經濟管理論文

一、國企改革中的經濟管理背景問題如下:

1.粗放式的經營管理模式。

一些國有企業的經營管理未形成系統的、精細的管理模式,仍然停留在傳統的粗放式管理模式上,沒有合理的優化配置資源,沒有用較少的投入獲得較大效益的意識,在“做大做強”的企業目標下,往往只是注重“做大”,甚至犧牲效益來擴大企業規模,給企業帶來了很高的財務風險。不少企業在經濟管理問題上存在誤區,部分國有企業領導盲目認為經濟就是積累起來的金錢,因此對企業的總體規模和總體收入相當重視,甚至把經營收入作為企業運營過程的核心價值和最終目標,但對如何形成企業在技術或管理方面的核心能力卻不甚關心。所以很多國有企業都存在這樣的問題:盲目擴大企業規?;蜻M行多元化投資,短時間內營業收入提高很快,但是利潤率出現了下降,經過幾年發展后發現在有些領域的投資完全失敗,企業開始出現虧損。

2.忽視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

眾所周知,人才對企業發展所起的作用巨大,而創新型人才尤其寶貴。但是在不少國有企業中,高中層管理人員更加青睞執行力強的人才,也就是聽話的人才,能夠不折不扣地執行管理人員的決策。而對于創新型人才,在國有企業的管理文化與氛圍中,得不到重視與培養,他們創新的積極性和才能都受到了極大的抑制。

3.國有企業人員分流。

查看全文

信息化經濟管理論文

一、信息化在金融經濟發展中的應用

1.信息技術創金融行業神話。

信息技術成為金融業務的基石,是提高控制和管理的基礎。某銀行建行之初,就提出科技興行的戰略,就是統一管理、統一需求和統一系統等研發原則。其他銀行忙于開發本區域金融信息化時,該銀行已建立統一的開發平臺。由于站在統一高度,采用先進的管理方式,該銀行電子一卡通,才能率先實現各個柜臺通存通兌等,被譽為銀行業在理財方面的創舉。信息技術銀行業務中效益巨大,初步樹立該行技術領先的社會形象。金融全球化是金融企業的一大趨勢,而全球化實現前提是信息技術,如數字化與網絡化等構建。經濟全球化拉動下,金融服務要不間斷提供。我國早在02年已經邁出全球化第一步,02年6月,銀聯是VISA和MasterCard的主會員,其清算系統與這兩大組織清算網絡連接,銀聯成員機構通過清算系統可完成國際交易。經濟發展今天,世界上最大金融企業,一半以上都在全球開展了業務。

2.數據集中提高金融企業的管理效率。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金融行業基本完成數據集中建設,經過單機批處理、聯機處理和管理信息化等階段。金融行業信息化發展到銀行再造和虛擬業務,走在國內行業前列。SAP公司金融服務業副總裁認為,整個業務流程可實現信息化,金融服務要有信息化支撐。各類系統激發傳統金融業獲利,為企業向巨頭轉型奠定基礎。

3.電子商務提高金融業服務效率。

查看全文

房地產經濟管理論文

一、當前我國房地產經濟管理的現狀分析

1.對房地產經濟管理存在不足的分析。

其一,是在會計基礎工作環節比較薄弱,進而導致會計信息的失真以及隨著而來的混亂的秩序。

其二,房地產經濟管理中法人內部監督作用發揮的不夠突出。監事會以及董事會監控力度特別薄弱,他們的監督作用發揮得不夠有效。

其三,管理人的法律意識比較薄弱,常常投機取巧、有法不依、姑息將就、執法不嚴,一些給面子拉人情的現象比較普遍,故而管理必然松弛,造成了一些經濟犯罪的出現。

其四,房地產企業經營層次的員工在素質上的不夠高,其人力資源制度的不夠健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