芻議電子聯機實時報告對會計的影響
時間:2022-03-23 04:02:00
導語:芻議電子聯機實時報告對會計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影響著企業財務報告的方式。在可預見的將來,電子聯機實時財務報告將取代傳統的手工財務報告系統。實時報告對傳統的財務報告方式產生革命性變革的同時,也對傳統的財務會計理論提出了挑戰。與傳統的財務報告相比,它具有很多獨特的優勢。
關鍵詞:電子聯機實時報告信息技術會計假設會計原則
查特菲爾德在其《會計思想史》中有一句名言:會計的發展是反應性的。面對洶涌而來的信息技術浪潮,會計是如何反應的呢?我們看到,信息技術的發展不但極大影響了企業的信息生成方式,而且也使信息的報告方式發生重大的變革。在可預見的將來,電子聯機實時財務報告(On-lineReal-timeReportingSystem)將取代傳統的手工財務報告系統。實時財務報告也被稱為“同步財務報告系統”或“全天候財務報告系統”,是指企業通過計算機網絡實時將企業所發生的各種生產經營活動和事項反映在財務報告上,并將其存儲在可供使用者查閱的數據庫中,供使用者隨時查詢企業的經營成果、財務變動狀況以及其他重要事項。它的出現,在極大地改變了傳統的財務報告的生成方式和傳播方式的同時,也對傳統的財務會計理論提出了挑戰。
一、信息技術的發展與電子聯機實時報告
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是實時財務報告發展的技術基礎?,F代信息技術的主要表現是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技術包括國際互聯網(Internet)技術和企業內部網(Intranet)技術。國際互聯網是通過TCP\\\\\\\\IP協議將全球的計算機聯結在統一的網絡中,世界各地的用戶均可共享網絡上的信息資源。它使人類活動極大地突破了時空限制,數據的遠程傳輸與查詢成為輕而易舉之事。通過Internet,會計信息能便捷快速地從一地傳送到另一地,從而使實時報告在技術上成為可能。企業內部網技術的核心是:(1)以Web(網頁)為中心的信息及數據庫存取;(2)利用“群體軟件”實現企業各個部門的協同工作。Intranet在企業中的使用,使得各個業務部門可以方便地互相、交流與共享信息,會計信息系統成為其中的信息樞紐。通過Intranet,會計部門可以對企業的各項經濟活動進行實時跟蹤、反應、處理,這種處理方式可稱作“實時核算系統”。正是有了Intranet和Internet,才使企業的各種交易和事項在發生時即可實時記錄、實時處理、實時報告。
另一方面,信息技術的發展也使信息用戶對會計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網絡經濟時代,產品的生產周期縮短,企業原有的市場份額或競爭優勢可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喪失殆盡,加上衍生金融工具的廣泛運用,一些表面財務狀況良好的企業可能在短期內出現財務困難,甚至破產清算。在此環境下,信息用戶對會計信息相關性的要求越來越高,而作為相關性重要組成部分的會計信息的及時性的地位也越發突出。以英國巴林銀行為例,1995年2月巴林銀行因投機日經指數期貨失敗而宣告破產,但此時銀行連1994年度的報告都尚未完成。
正是信息技術的發展和信息用戶的需求成了電子聯機實時報告的“催生婆”,但實時報告時代的到來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到來大致可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建立一個或若干個全國性的計算機化的會計數據中心,要求公司將通用會計報告采用聯機或脫機的方式報送到該中心,以便信息使用者利用計算機網絡和遠程通訊技術查找和提取數據,使跨公司、跨行業的分析與比較更為便利,加速信息的流通,從而促進資本市場效率的提高。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于1983年開始建立一個全國性的會計數據庫,名為電子數據收集、分析和提取系統。經過9年的試運行,該系統于1992年正式投入運行。從1995年起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要求所規定的公司用磁盤、光盤或計算機網絡接口向該系統提交財務報告,而該系統又與Internet連接,使每個進入Intertnet的用戶都能便捷地獲取財務信息。
第二階段是個報告公司均與如Internet之類的計算機網絡聯網,自己直接向信息使用者提供信息。所提供的信息主要是通用財務報告,但有的開始允許部分信息使用者查詢和接觸其明細信息。目前日本的一些銀行和德國的一些公司的主要債權人銀行已經開始這樣做了。
第三階段是各報告公司均與如Internet之類的計算機網絡聯網,通過網絡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明細的以及綜合的會計信息。這又可能經過兩個時期:先是定期報告時期,后是實時報告時期。
二、實時財務報告對現行財務會計理論與實務的沖擊
(一)對財務報告目標的影響
傳統的財務報告著重為投資者和債權人提供反映管理人員經管責任的信息,這種目標的形成主要與但是的社會、經濟和技術環境有關。隨著社會和經濟的迅速發展,信息使用者的需求越來越受到重視,傳統的“反映經管責任”逐漸被取代,以提供有助于使用者決策的相關信息為目標的“決策有用性”,成為財務報告的主導方向。但我們知道,不同的信息用戶的信息需求是不同的,他們據以決策的決策模型也是千差萬別的。傳統的技術手段生產的通用財務報告并不能很好地滿足不同使用者對“決策有用”信息的需求,因此也就限制了會計目標的實現,而實時報告的出現則朝此目標的真正實現邁出了關鍵的一步。因為在電子聯機下,信息提供者與信息用戶的雙向交流成為可能,企業可以在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大目標之下,根據不同使用者的要求,提供能夠靈活滿足不同決策模型需要的差別財務報告。
(二)對會計假設理論的沖擊
同其他理論體系一樣,會計理論也是建立在一系列的基本假設基礎之上的。傳統的財務會計理論便是建立在會計主體、持續經營、會計分期和貨幣計量這四項假設基礎之上的。實時報告的出現對這四項假設均產生了影響。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1.對會計主體假設的影響。會計主體假設是對會計報告的空間范圍所作的限定。然而在網絡化經濟時代中,經濟組織的結構和功能都具有極強的變動性。有些經濟學家認為,具有自己的現金流量和負債的單一產品就可能形成一個公司。網絡公司可能只是一個“虛擬公司”,組成公司的各獨立企業借助計算機網絡分組迅速,可隨時根據實際情況需要增加或減少組合方,也就是說,公司作為會計主體,可能時而膨脹,時而縮小,還可能立即解散?!疤摂M公司”使會計主體具有可變性,使對主體的把握變得復雜。
2.對持續經營假設的影響。持續經營的觀念是由股份公司的興起而促發的,它是對17世紀以前的一次性的合伙商業活動中,要求在每次冒險活動后即計算損益觀念的一種否定。隨著網絡化企業的出現,那種即分即合式的商業冒險又有了可能,因為網絡公司可根據市場需要靈活地重構和分合,具有臨時性和不可預測性,從而對傳統的持續經營假設提出挑戰。
3.對會計分期假設的影響。會計分期假設,是指為了定期總結企業的經營狀況,人為地將企業的經營時間劃分成一個個相對獨立又相互連接的期間并將其作為編制財務報告的時間范圍。顯然,這一假設的提出與會計信息的加工和傳遞技術受到限制有關,而電子聯機實時報告的出現,使企業在任何時點,都可將已發生的經濟交易和事項反映在財務報告上,信息使用者則可從網絡上隨時獲得最新的財務報告,而不必等到某個會計期間結束才可獲得,從而大大提高了會計信息的及時性。從另一方面說,在電子聯機狀態下,將交易期間作為會計期間更合理。因為這樣就不產生成本費用的跨期分配問題,從而使收益等會計信息更真實、可靠。
4對貨幣計量假設的沖擊。貨幣計量假設內涵包括:貨幣計量、幣值不變、幣種唯一。從財務報告的發展趨勢來看,單純的貨幣信息已難以滿足使用者的信息需要,而電子聯機使信息的大容量、高密度傳輸成為可能。另一方面,電子貨幣的出現使傳統的貨幣計量增添了新的內容。
(三)對會計原則的影響
1.對權責發生制的沖擊。在會計分期的前提下,為合理計算各期的經營成果,需運用應計、遞延、分配等程序,這是權責發生制的存在基礎。然而在日益發展的網絡經濟中,電子貨幣將廣泛應用,現金流動將大大加快,因而有關現金流量的信息對使用者的決策更為相關,而實時報告也使及時有效的傳遞成為可能。所以,在電子聯機實時報告下,收付實現制比權責發生制更合理。
2.對歷史成本原則的沖擊。歷史成本原則因其固有的缺陷一直倍受爭議,但在傳統的技術方法下,卻沒有更好的替代。電子聯機實時報告的出現使現行價值、可變現凈值等公允價值的廣泛應用成為可能。
三、實時財務報告的優點
(一)提高了會計信息的質量。會計信息的一個重要質量特征就是它的及時性。電子聯機實時報告對提高會計信息的及時性無疑具有革命性的進步。因其及時,避免了等到分期報告出來之后再去獲取那些業經整合的、歷史的信息,使信息更為可靠,對使用者的決策也更為相關。
(二)可以滿足不同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偏好和信息處理方式。網絡技術的發展使信息提供者同信息使用者的雙向交流成為可能。企業可以根據使用者的要求,提供不同決策模型所需的會計信息,使不同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得到更好地滿足。企業可通過在實時報告系統中預先設置計數器,了解到什么樣的信息使用者最需要,從而按其所需,改進會計信息的生成和提供方式。
(三)可以更好地實現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在數據上的“同源分流”的關系。建立實時報告系統后,企業的財務、人事、銷售、公關等部門提供的信息集中存儲在企業數據庫中,管理者依據其實施有效管理和控制,企業股東及債權人則可上網查詢,使其成為共享同一信息系統下的數據但又分別服務于企業的外部信息使用者和內部管理者的兩大子系統。
(四)電子化信息的披露可帶來商譽和企業價值的增加。實時報告的優點除了及時以外,它還使企業跨越時空和人力的限制,加快和擴大與顧客、關聯企業和部門的聯系,在提高企業知名度,展現管理人員和員工的素質方面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