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財務管理產業組織分析論文
時間:2022-07-14 09:31:00
導語:綠色財務管理產業組織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從市場上各類企業的經濟行為特點入手,分析了政府制定綠色財務管理政策對企業行為的影響。指出:作為經濟主體,企業的目標就是為了獲取經濟利益,只有在保證其有一定經濟利益的情況下來改變其行為以利于解決生態問題才是可行的。
當前的生態問題使人們越來越認識到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對人類的重要性,由于自然資源定價的困難,以及污染程度補償量度的難以確定,使得企業的外溢成本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造成了當前全球關注的生態問題。由于前兩個難以解決的問題使得對于企業生產造成的生態問題不能通過市場來解決,也就是在這個問題上市場失靈,這就需要在保證政府不失靈的前提下,由政府來干預解決,從而提出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問題。生態問題是人類自身的行為所造成的,所以必須要改變人類對自然的消費,作為微觀經濟主體的企業的行為首先要加以改變。人類要拋開目前的一定的經濟利益,做到觀念和行動同步,全員協調一致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可持續發展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各國都相繼進行綠色GDP的計算,這就使得企業的綠色會計和綠色財務管理應運而生[1].
當前,對于綠色會計的研究很多,卻很少有對綠色財務管理的深入研究,企業進行綠色財務管理一方面需要綠色會計提供相關的數據,另一方面綠色財務管理的實行對企業進行綠色會計核算提供了管理的大環境。對于企業來說,首先要在管理上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觀念,這樣才能保證實行清潔生產,才會緩解生態問題、直至達到經濟效益、生態效益與社會效益統一。對于企業的管理,財務管理是其核心,所以實行綠色財務管理勢在必行。
一、不同類型市場上企業行為及政府職能的分析[2]
因為長期內企業的經濟利益與生態效益、社會效益是一致的,所以不存在企業不愿意實行綠色財務管理的問題。同時也是因為,待企業認識到以后,所造成的生態問題已無法挽回,所以,當前政府必須采取措施,加快綠色財務管理的實行,為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基礎。
根據哈佛學派的產業組織理論,市場結構決定市場行為,那么,在不同類型的市場上,企業的行為是不一樣的,本文想通過對不同市場結構中,企業行為特征及政府的職能分析,找出各類市場上實現綠色財務管理的途徑。
(一)完全競爭市場的企業行為與政府職能
完全競爭的市場上,存在著大量的買者和賣者,每一個行為者只占極小的市場份額,以致于沒有人能夠獨自影響市場價格,市場上所有的人都只是根據自己的利益獨自決定如何行動,這些行動匯集起來共同決定了市場價格。對單個的參與者來說,他只是一個價格接受者。市場上的商品是同質的,即在同一市場上所有的生產者都提供完全一樣的商品;而消費者對購買哪一個生產者的商品不存在偏好,唯一影響消費者選擇的因素是價格;所有生產要素都可以自由流動,每個企業都可以依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地進入或退出某個行業;買賣雙方都能得到有關現在和將來市場情況的全部信息,不存在供求以外的因素對價格和市場競爭的影響。所以,對單個生產者來說,要考慮的只是所處地域范圍內的消費量。
對于這類市場上的企業來說,經濟實力很弱,如果靠企業單獨進行綠色財務管理來進行經營活動,企業沒有那個能力,也不會產生效益,因為企業沒有定價權,進行綠色財務管理的成本無法彌補,唯一的辦法就是政府進行干預。使得實行綠色財務管理企業生產的產品能與市場上其他產品區分開來;通過對不進行綠色財務管理生產的企業的產品以平均可變成本定價,使其無法繼續經營下去;而對于實行綠色財務管理的企業進行合理定價,這個定價既要考慮到生產者的成本,又要考慮消費者的支付能力,那么這個定價,要以居民的平均收入程度及其消費需求的比例進行定價,對于生產者來說,在銷售收入抵補生產成本且加有同行業以前的利潤水平的差額由政府進行生產補貼。
(二)壟斷競爭市場的企業行為及政府職能
企業在市場上進出比較容易,資本不多,規模不大;不同企業在市場上出售的產品相互有差別,即不同企業生產的同一類產品有不同之處。這就使得不同企業的產品不能相互完全替代,從而使他們各自具有一定的壟斷力量。不同企業的產品相互差別越大,單個企業在市場上的壟斷程度就越高。但是,許多不同企業的產品屬于同一類產品,彼此之間有相似之處,從而這些企業之間又存在競爭。它們的產品相互替代的程度越高,競爭程度越高。
所以,政府可以利用企業間的這種特點促進綠色財務管理的實行。即通過綠色產品標識使得通過綠色財務管理生產出來的產品明顯地區別于同一市場上的其他產品;通過政府對實行綠色財務管理的企業進行生產補貼以及對不實行綠色財務管理的企業實行政府限價;這樣實行綠色財務管理的企業能夠獲得一定的經濟效益而不實行綠色財務管理的企業無利可圖。這就使企業間為追逐利益而競相實行綠色財務管理。
(三)寡頭壟斷市場的企業行為及政府職能
市場以少數幾家企業提供某一行業的全部或大部分產品為特征。每一家企業對市場的價格和產量都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企業在做出價格和產量決策時,不僅要考慮本身的成本和收益情況,還要考慮到這一決策對整個市場的影響,競爭對手做出的反應,因為其他企業的反應又決定了本企業行動對它自己所帶來的后果。而其他企業的反應程度和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不易捉摸。所以在寡頭壟斷條件下,對企業的價格和產量決策很難得出確定的結論。但其價格的上下限可以確定。這是這類市場上,市場機制作用的結果,但對于實現綠色財務管理而言,市場失靈,政府必須要履行其職能。首先,政府要制定出各類企業實行綠色財務管理的標準包括對資源的利用及對環境的污染方面,同時要限制住各企業間串通;第二,關注企業在實行綠色財務管理后所增加的投入及帶來的收益,從而調整市場價格。
(四)壟斷市場的企業行為及政府職能
市場上只有一家企業,企業是商品價格的制定者,它沒有自己的供給曲線,對這類企業,政府可以通過法律約束和價格管制及綠色產品標識進行管理,使之實現綠色財務管理。
二、政府制定綠色財務管理政策對企業行為的影響分析
政府制定綠色財務管理政策后,如果企業實行綠色財務管理,在進行綠色投資時,必然增加成本;如果政府不對其綠色產品給予保護,使其能區別于非綠色產品,且不在生產資金上給予一定的補償,必然會使企業產品的生產成本上升,產品價格提高,而且,自己綠色產品的特色難以體現,導致消費者不愿或沒有能力購買,而使企業產品銷售量下降,收入下降,從而經營成果下降,最終致使企業無法繼續經營[3].
如果企業不實行綠色財務管理,它的生產投入保持不變,但政府為了使其政策得以實行,政府對于不實行綠色財務管理的企業進行價格限制,同時對實行綠色財務管理的產品進行綠色標識,對實行綠色財務管理的企業進行生產補貼,這樣,使得實行綠色財務管理生產企業的產品價格上升幅度不大,且消費者通過標識能夠與非綠色財務管理生產的產品區分開,這樣,消費者會轉向帶有綠色標識的產品的消費,而使非綠色財務管理企業的銷售量下降,且由于政府對其實行價格管制,價格較低,導致這類企業的經營成果下降嚴重,直至虧損,而無法繼續經營。
由此可見,只有在政府支持下,實行綠色財務管理的企業,才能獲得好的經營成果,才能在本行業中發展壯大。
對于不同類型的市場上,政府的干預及市場上其他企業的反映是不一樣的。對于完全競爭市場上,完全符合前述的情況。對于壟斷競爭市場上,由于廠商間存在著由于產品差別而帶來效益的問題,所以企業會利用政府的綠色標識形成的差異來創造效益,從而自動形成企業間的對于綠色財務管理的相互監督,利于推動綠色財務管理的實行。而在寡頭壟斷市場上,政府要加強對廠商間串通而實際上不實行綠色財務管理的監管和檢查。對于壟斷市場上,政府的措施就是價格管制和綠色財務管理的監督和檢查以及對實行綠色財務狀況及程度的資料給予公布,如果不能很好地執行下去的話,國家可以考慮收回國有進行經營。
三、保證綠色財務管理在各類市場上得以實行的措施
(一)制定實行綠色財務管理的標準
1.進行注冊登記。企業需到相應的管理部門申請并提交體現其綠色財務管理的文件(如實行綠色財務管理的規劃書、綠色財務管理的規章制度、組織結構等),通過管理部門審批后,得以注冊登記。
2.定期向相應管理部門報送經營活動的資金資料。
3.以環境保護法及自然資源有效利用法進行規范[4].
(二)制定政府對各行業的生產補貼標準
可以根據各行業的平均水平作為標準進行補貼,對于實力弱的企業可以進行重組。補貼的計算方法有以下幾種。
1.差量成本法。對于進行綠色財務管理而使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所耗費的成本與非綠色財務管理進行經營所需成本的差額。
2.影子價格法。從數學意義上講,影子價格實際上是最優化的線性拉格朗日函數的拉氏乘子,即目標函數發生的增值;從經濟學的意義上講,影子價格不是價格,是某種資源投入且每增加一個單位所帶來的追加效益。影子價格實際上是資源投入的潛在邊際效益。影子價格反映了產品的供求狀況和資源的稀缺程度,資源越豐富,其影子價格越低,反之亦然,即資源的數量和產品的價格影響著影子價格的大小[5].
3.模糊數學法。模糊數學是利用模糊思維建立的數學的一門分支學科。環境資源的價值系統是個復雜的系統,它是自然、經濟、社會相互影響、相互結合的系統。當系統的復雜性增大時,精確化的能力減少,在達到一定程度時,復雜性和精確性相互排斥,在此引入了“模糊”的概念,來解決綠色財務管理中計量問題。如進行綠色財務管理補償的測算。設A為成本的價值因素,A=(風險,投資增加,管理成本,收益,價格),Q為評價向量,從而得出評價矩陣,求出補償總額[6].
4.供求定價差額法。包括(1)賣方定價模型Ps=[E1(C+V)—R1]/Q+P0.Ps為生產者的定價;E1為進行綠色財務管理需增加的額外投入的系數;C為物化消耗;V為活勞動的消耗;R1為由于進行額外的綠色投資而帶來的收益;Q為產量;P0為非綠色財務管理時同行業的平均單位利潤額。(2)買方定價模型Pd=P1+Ki.P1為原購買價格;Ki為對綠色產品的偏好(是差別定價的基礎)。(3)政府補貼———買賣雙方定價的差額。
(三)監督和管理企業綠色財務管理的實行
1.定期進行綠色審計。
2.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使得綠色財務管理的經驗及資源在一定的程度上得到共享及相互支持,同時也會引起企業間的重組。
3.管理部門對實行綠色財務管理企業的業績給予公布及宣傳,對于非綠色財務管理的企業名單定期公布引起消費者及投資者的注意。
[參考文獻]
[1]吳向東。芻議綠色財務管理[J].北方經貿,2003,(7):111-112.
[2]余永定,張宇燕,鄭秉文。西方經濟學[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2.
[3]張友國,鄭玉歆。一個關于“綠色壁壘”的一般均衡分析[EB/OL].www.202.199.170.80:8080/paper/150.doc,2004-06-10.
[4]閻曉紅。芻議綠色財務管理[J].生產力研究,2001,(4):54-56.
[5]徐怡紅。淺議環境會計和綠色財務管理[J].林業財務與會計,1998,(3):6-7.
[6]王鳳羽。淺探綠色會計的確認、計量和報告[J].財會月刊,2001,(14):13-14
- 上一篇:公司財務信息披露分析論文
- 下一篇:新經濟時代企業財務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