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資本收益確認論文
時間:2022-08-16 08:57:00
導語:國有資本收益確認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依法取得國有資本收益,是國家作為國有資本投資者應當享有的權利,也是建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基礎。國有資本收益確認是國有資本收益收取的基礎,它包括對國有資本投資企業的會計收益進行確認和對國有資本應當分得的收益進行確認兩部分。加強國有資本監管的目的是保證國有資本收益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關鍵詞:國有資本收益確認國有資本收益監管
黨的十七大指出,要加快建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依法取得國有資本收益,是國家作為國有資本投資者應當享有的權利,也是建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基礎,而準確確認國有資本收益是國有資本收益收取的第一步。國有資本收益是指國家以所有者身份依法取得的國有資本投資收益,《中央企業國有資本收益收取管理暫行辦法》界定的國有資本收益包括:(1)國有獨資企業按規定應當上交國家的利潤;(2)國有股股利、股息;(3)國有產權轉讓收入;(4)企業清算收入;(5)其他國有資本收益。其中,應交利潤是目前國有資本收益的主要形式。
一、國有資本收益的確認
國有資本收益的確認包括對國有資本投資企業的會計收益進行確認和對國有資本應當分得收益進行確認兩部分。兩部分收益確認的程序、方法有很大不同,而且企業會計收益的確認是國有資本應分得收益確認的基礎。
1.企業會計收益的確認。國有企業會計收益的確認實際上是根據會計準則和相關法規,確認會計利潤的真實性,防止利潤虛增或虛減。國有企業按照規定,年末需依據有關會計賬簿記錄和相關財務會計資料,編制上報財務決算報告,反映企業年末結賬日財務狀況和年度經營成果、現金流量、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等基本經營情況。中央企業于2008年1月1日起全面執行新企業會計準則。執行新準則,相同的經濟業務采用不同的會計政策處理,將影響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進而影響國有資本收益。
2.國有資本應分得收益的確認。國有資本應當分得收益的確認是指根據有關財務法規確認國有資本應分得的利潤,防止同股不同利。在確認國有資本應分得收益時應貫徹以下原則:(1)等量資本獲取等量收益。防止企業在內部人控制下,采取各種手段侵蝕國有資本股權收益,如同股不同權、同股不同利、國有股低價轉讓、剝奪國有股配股權等。(2)統籌兼顧,適度集中。要統籌兼顧企業自身發展和國民經濟宏觀調控的需要,合理確定國有資本收益分配的比例。從既有利于繼續支持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又有利于國家宏觀調控、規范企業收入分配秩序出發,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初期,國有企業稅后利潤收取比例的確定,應以“適度、從低”為原則。(3)循序漸進,分類處理。我國不同行業企業由于受不同條件因素的影響,稅后利潤水平差異很大,不宜采取“一刀切”的辦法,統一確定一個上交比例。因為企業的現金流和資本結構不同,對不同行業的不同企業需要一個不同的比例。二、國有資本收益的監督管理
國有資本收益在管理上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國有資本收益的確認不正確。二是國有資本管理過程存在層層授權、鏈過長,導致信息層層失真。因此,構建一個有效的國有資本收益監督管理機制,是防止國有資本收益的流失和轉移的必要措施。監督主體包括企業、社會中介機構和國家。
1.企業監督。國有資本收益的企業監督主要是指公司治理結構、內部審計及內部控制系統。(1)公司治理結構。內部治理主要是通過一定的制度安排,使出資者(股東)能夠運用自己享有的監控權來建立對其人(經營者)的監督和約束機制。這種制度安排包括以下幾方面:①促進股權多元化,引入更加積極的股東,提高公司內部治理結構的有效性。②增強董事會的功能,建立對經理人員的有效約束機制。③強化監事會權威。現實中,上市公司監事會的權威和受重視程度往往不夠。④以股權激勵方式建立市場化、動態化、長期的激勵機制。(2)內部審計。在企業決策、執行與監督組成的企業管理體系中,內部審計處于監督位置上,代表經營者對本企業和基層單位進行經濟監督評價。在我國的審計體系中,內部審計發揮著基礎性的作用。(3)內部控制。設計合理并且執行有效的內部控制可以保證財務報表的可靠性,減少財務信息失真,保證國有資本收益確認準確。
2.社會中介機構監督。國有資本收益的社會中介機構監督主要指會計師事務所對國有資本收益實施的監督。在現實中,會計師事務所在國有企業年度財務決算、國有企業改制及國有資產評估中均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中,注冊會計師受托對國有企業財務報表進行審計,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企業會計收益的準確確認。為保證企業年度財務狀況及經營成果的真實性,根據財務監督工作的需要,國資委統一委托會計師事務所對企業年度財務決算進行審計。
3.國家監督。國有資本收益國家監督是指由國家審計部門、財稅部門及外派監事會等對國有資本實施的監督。(1)審計監督。在我國審計監督體系中,國家審計處于最高層次和主導地位,它的重要職能之一就是對國有資本進行宏觀和微觀的監督。從宏觀角度看,政府審計部門要在審查監督國有資本配置與使用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方面、重大投資項目的監督方面、在國有資本收益分配的合理性與合法性方面要發揮應有的監督作用。從微觀角度看,政府審計部門對企業財務狀況和經濟效益狀況也要進行監督。與注冊會計師審計共同形成防止國有資本收益流失的防線。(2)外派監事會。2000年3月,國務院頒發了《國有企業監事會暫行條例》,進一步明確監事會以財產監督為核心,對企業的財務活動及企業負責人的經營管理行為進行監督,確保國有資本及其權益不受侵犯。
參考文獻:
[1]宋文閣:國有企業利潤及利潤分配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國有資產管理,2005.05
[2]陶友之:破解國企利潤上繳的十個難題.上海市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年第6期
[3]劉繼紅:淺論國有企業當前的利潤分配.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4年第6期
[4]胡蘇:國有資本投資收益征繳制度的重建.發展研究,2006年第7期
- 上一篇:語文和平文化管理論文
- 下一篇:現代財務管理體系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