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宏觀財務經濟監測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17 09:37:00
導語:我國宏觀財務經濟監測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財務經濟監測與預警是從宏觀的角度,以指數的形式,對財務經濟運行過程進行監測,對監測結果進行識別,判定監測到的財務經濟過程特征屬于何種景氣狀態以及預示著何種景氣狀態,并預報財務經濟運行過程將要走向的景氣狀態。財務經濟監測與預警在我國還是一個空白,亟待我們認真地加以研究。本文所要討論的財務經濟監測和預警系統,試圖將微觀財務比率分析擴展到宏觀經濟領域,通過建立我國財務經濟指數,來綜合反映國民經濟整體和各行業的財務經濟狀況,有效監測財務經濟的運行態勢,科學進行財務經濟預警。
一、財務經濟監控與預警:一般原理分析
財務經濟監控與預警的一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一)財務經濟指標的選擇
財務經濟指標的選擇就是從復雜的財務經濟過程中,選擇能夠反映財務經濟運行中主要方面的運行特征和各個方面關系特征的財務經濟指標,這些指標主要由現行會計系統提供。財務經濟景氣狀態在性質上的差異會表現為數量上的差異。不同景氣狀態下單一變量和綜合數量指標的取值和走勢均有所不同,因此,不同景氣狀態下指標之間的數量關系特征和變動傾向也有所不同。財務經濟過程種類繁多,關系復雜,不可能—一進行觀察,而且—一觀察結果也不會有助于人們對總體運行特征進行把握。所以,監測系統中只包括反映財務經濟運行特征的指標。
(二)財務經濟變量的預處理
各個特征變量的具體觀察值有其產生的客觀條件,也存在著觀察誤差的可能性。財務經濟監測所依據的是財務經濟變量循環波動相互之間關系的穩定性,財務經濟過程受季節性變動的影響也不利于反映變量之間的穩定關系。所以,有必要運用數量分析方法如多元統計分析方法,對依據邏輯關系選擇的指標進行篩選,經過篩選后的財務經濟變量作為特征變量。對特征變量的預處理通常包括兩個方面:對極端值的剔除和修正;時間序列的季節調整。
(三)景氣狀態數量特征的確定
根據歷史經驗劃分各個時期所屬的景氣狀態,確定不同景氣狀態的數量特征。景氣狀態的劃分是數量分析和經驗分析相結合的產物。根據特征變量的歷史數據進行聚類分析,把景氣狀態相同的時期合并為同類,這樣處理就是把各個歷史時期分為若干個不相同的類別,然后計算每一類各特征變量的取值范圍和集中趨勢、離散程度,從中找出各類之間差異顯著的數量特征,以此作為確定具體時期景氣狀態歸屬的依據。
(四)財務經濟景氣狀態的評估
利用建立的預測模型對財務經濟運行狀態進行估計,并結合狀態變量的數值,對其所屬的景氣狀態進行評估。
二、基本構思:對幾個問題的討論
如前所說,宏觀財務經濟監測和預警系統是以指數的形式,從宏觀的角度,綜合反映財務經濟狀況的經濟監測和預警系統,它是整個經濟監控預警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作為財務經濟的一種晴雨表,其主要功能一是監測,二是預警。所謂監測是指通過反映財務經濟運行特征的指標對財務經濟運行過程進行觀察,對觀察結果進行識別,判定觀察到的財務經濟過程特征屬于何種景氣狀態以及預示著何種景氣狀態;所謂預警是指預報財務經濟運行過程將要走向的景氣狀態。在這里,我們主要討論財務經濟監測與預警的幾個主要問題。
(一)財務比率的設計和選擇
財務比率的設計和選擇是建立財務經濟監測和預警系統的重要前提。預警離不開監測,監測離不開財務比率。財務比率的經濟內容就是財務經濟過程的數量特征和財務經濟過程之間的數量關系特征。因此,建立財務經濟監測和預警系統,必須首先在分析系統的環境、目標、結構。功能及其與整個經濟監測和預警系統之間的關系的基礎上,通過嚴格的理論和實證分析,科學設計、合理地選擇宏觀財務比率。
財務經濟指標的選擇應遵循靈敏性、超前性和穩定性原則。靈敏性是指被選擇的財務經濟指標要能夠比較靈敏地反映財務經濟運行的主要方面;超前性是指被選擇的財務經濟指標應當有一定的先進性;穩定性是指對被選擇的財務經濟指標的變化幅度進行不同狀態劃分后,劃分的標準能夠保持相對穩定。應特別注意的是,計人財務經濟指數的宏觀財務比率不在于數量的多寡,關鍵是要具有相關性和可靠性。所謂相關性,是指宏觀財務比率與財務經濟現實之間內在相關的一種特性,這種內在的相關性是確保財務經濟監測和預警系統具有科學性的先決條件;所謂可靠性,是指宏觀財務比率本身應當是如實的、不偏不倚的、可以驗證的,這種自身的可靠性是確保財務經濟監測和預警系統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重要基礎。
為了保證宏觀財務比率具有科學性和實際應用價值,構成財務經濟指數的主體財務比率,應包括有關財務經濟的償債能力、盈利能力、營運能力和社會貢獻能力四個方面,以便于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側面綜合反映財務經濟狀況。具體地說,評價債權人所關注的資產負債水平和償債能力,應選擇流動比率、資產負債率、應收賬款周轉率和存貨周轉率;評價投資者所關注的盈利能力和資產保值增值能力,應選擇銷售利潤率、總資產報酬率、資本收益率和資產保值增值率;評價國家和社會所關注的社會貢獻能力,應選擇社會貢獻率和社會積累率。
(二)財務經濟指數的制作
為了分別反映國民經濟整體和各行業的財務經濟狀況,財務經濟指數應包括宏觀綜合財務經濟指數和宏觀分類財務經濟指數兩大類。
宏觀分類財務經濟指數的制作。應當分制造、商品流通、金融、房地產等行業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公司作為“樣本”,采用適當的權數,將各個“樣本”的財務比率相加,得到行業平均財務比率,再選定一個行業平均財務比率的基期數,將以后各期的行業平均財務比率與基期數相比,計算出百分數,便可得到以后各期按行業的宏觀分類財務經濟指數,據以反映各行業的財務經濟狀況。建立宏觀分類財務經濟指數的方法有加權平均法、幾何平均法等等。分類財務經濟指數除采用基期數表現形式外,還可采用當期數表現形式。
宏觀綜合財務經濟指數的制作。綜合財務經濟指數的建立有兩種可供選擇的方式:一種是在分類財務經濟指數的基礎上,通過選擇合理的權數,將宏觀分類財務經濟指數相加,從而得到綜合財務經濟指數,據以反映國民經濟整體的財務經濟狀況。另一種是在國民經濟整體中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公司作為樣本,直接建立宏觀綜合財務經濟指數。
財務經濟指數的制作有三個問題值得進一步研究:
1、樣本的確定。國民經濟中的企業千姿百態,紛繁復雜,決定了財務經濟指數的制作需要從為數眾多的企業中選取具有代表性的企業作為樣本,通過這些企業的財務經濟狀況來反映國民經濟整體的財務經濟狀況。因此,樣本的選取就顯得十分重要。2、權數的選擇。無論是建立分類財務經濟指數還是綜合財務經濟指數,都存在著一個權數選擇的問題;權數的選擇會直接影響到指數的科學性。可供選擇的權數有財務比率的重要性程度(計分確定)、被選取樣本的資產規模等等。
3、綜合評價。計人財務經濟指數的財務比率往往具有不同的量度,這就使財務經濟指數的宏觀綜合評價變得比較復雜,不過,這一計量問題在計量經濟學界已經得到比較圓滿的解決。從我們要建立的這一系統考慮,似乎最佳的選擇是,用多目標規劃的原理進行綜合評價。其思路是:把各種不同量度的宏觀財務比率通過一定的函數關系轉化為同度量指標,然后再將這些同度量的指標加權平均,得出一個綜合指數,并用這個綜合指數去評價綜合經濟效益和財務能力。這種方法的基本原理來源于“系統工程”和“多目標規劃”。
現實地看,財務經濟監測和預警系統的建立應有計劃地逐步進行,首先可考慮建立上市公司財務經濟指數,這是由于上市公司的財務資料相對比較規范、完整,且容易取得。由于上市公司數量較多,可以先建立“100家上市公司財務經濟指數”(簡稱“財務100指數”),據以反映上市公司整體的財務經濟運行態勢。當條件成熟時,再建立以國有經濟為主體的完整的財務經濟監測和預警系統。
(三)系統的運行和調控
1、財務經濟指數的主體和時間。分類財務經濟指數應由國家統計局、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共同,綜合財務經濟指數應由國家統計局和財政部共同,上市公司財務經濟指數應由國家統計局、財政部會同中國證監會共同。的時間應當按月至少按季定時進行。
2、財務經濟指數的運行軌跡和合理界限。財務經濟指數在長期的運行中客觀上會形成一個合理的數量界限,這一界限是判斷財務經濟狀況的重要依據,指數的運行軌跡一旦偏離這一界限,就發出了財務經濟的預警信號。
3、財務經濟指數的失真、誤判及其修正。財務經濟指數可能由于某些突發事件或由于“權數墊高指數”的現象而出現失真或者誤判,這需要對指數進行必要的修正,以便使指數能夠如實地反映財務經濟狀況。
三、系統有效性的假設與檢驗途徑
財務經濟變量之間的內在聯系,決定了選擇適當的財務經濟指數來反映財務經濟運行動態的可能性,因此,建立我國財務經濟監測和預警系統有其理論上的合理性和技術上的有效性。
(一)財務經濟指數能夠提供更多的有用信息
與一般統計信息系統相比,這一特性是十分明顯的。用統計信息系統的信息建立的模型來解釋宏觀經濟狀態或行為時,存在著一定的“殘差”(Residualerrors),當引入財務經濟指數后,更易于消除隨機波動因素,對這一部分殘差具有一定的解釋力。因為制作財務經濟指數的先行宏觀財務比率是在對財務會計信息進行再加工的基礎上建立的,信息的再加工過程實際上是消除隨機波動因素干擾的過程,從而有利于提高財務經濟指數的精確性,增強財務經濟指數的解釋能力。
(二)財務經濟指數不會出現高頻波動
財務經濟指數的方差發生在可以接受的范圍內,一般不會出現高頻波動的現象。當我們取若干連續季度或月度的財務數據,計算出財務經濟指數,進行時間序列分析,可以對這一假設作出經驗檢驗。
(三)財務比率的宏觀“加總”具有經濟意義
這是由于我們可以提供前面已經提到的概念上的理論基礎,即用多目標規劃的原理,把各種不同量度的財務比率通過一定的函數關系轉化為同度量指標,然后再將這些同度量的指標加權平均,得出一個綜合指數,并用這個綜合指數去評價綜合經濟效益和財務能力。而且,在合理選擇宏觀財務比率的條件下,我們還可以證明財務經濟指數與其說明的財務經濟現象之間具有重要的相關性。
財務經濟指數的效力可能在于解釋長期趨勢,因為它不像價格指數那樣具有短期的敏感性。
四、對現存理念的挑戰
財務經濟監測和預警系統賴以建立的信息基礎主要是財務信息,財務信息的質量直接影響系統功能的發揮。為此,有必要對現存財務理念和會計理念進行更新。
(一)對現存財務理念的挑戰
人們一般把財務看成是一個純粹的微觀范疇,這是一種誤解。由于這種誤解,現有財務理論研究注重研究微觀財務問題,忽視宏觀財務問題。事實上,財務是具有層次性的,微觀財務和宏觀財務就是財務的層次性在范圍上的一種體現。雖然我們對宏觀財務存在著不同的理解——有的將其理解為國家對財務的宏觀調控與管理,有的將其理解為宏觀財務主體的財務問題,但無論如何,宏觀財務作為一種經濟現象是客觀存在著的。因此,從建立財務經濟監測和預警系統出發,也是從財務發展的戰略高度出發,有必要重新審視財務的范圍問題,確立“財務不僅具有微觀屬性,而且具有宏觀屬性”的觀點。確立這樣的觀點,就是要求我們既要研究微觀財務問題又要研究宏觀財務問題,這對于拓展財務學的研究領域,促進財務理論和實務的發展是極其重要的。財務經濟監測和預警系統就是宏觀財務研究領域中的一個問題,是微觀財務向宏觀領域擴展的一種具體表現。
(二)對現存會計理念的桃戰
宏觀財務指數是在微觀財務經濟分析的基礎上制作的,而微觀財務經濟分析基本上屬于會計信息分析利用的范疇,因此,宏觀財務指數的建立必然對“重信息生成,輕信息利用”的現存會計理念提出挑戰。長期以來,我們將會計系統狹義地理解為會計信息的生成系統,把本來屬于會計系統重要組成部分的會計信息利用系統排斥在外,其結果,會計理論研究注重研究會計信息的生成系統,忽視會計信息利用系統的研究;會計實務注重單純地提供會計信息,忽視會計信息的再加工及其分析利用。事實上,會計信息利用系統是會計信息生成系統的邏輯擴展,會計信息生成系統生成信息的局限性客觀上要求對會計信息進行再加工和分析利用,以便進一步增強會計信息的有用性。因此,從會計發展的戰略高度看,有必要重新審視會計系統的本質,確立“會計系統是會計信息生成系統和會計信息利用系統有機統一”的觀點。確立這樣的觀點,就是要求我們在會計理論研究中應當加強會計信息分析利用的理論研究,包括會計信息分析利用的視角選擇,會計信息再加工的主體、目的、對象、原則和方法,以及會計信息再加工及其分析利用的行為規范;在會計實務中,努力造就會計信息分析利用的合理機制,進一步增強會計信息的有用性,從而保障財務經濟監測和預警系統所需要的信息供給。
- 上一篇:黨風廉政建設述職報告
- 下一篇:商務局綜合治理工作述職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