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觀念發展論文

時間:2022-02-25 11:40:00

導語:財務觀念發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財務觀念發展論文

1財務觀念的創新

1.1泛財務資源觀念

知識經濟對企業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影響是改變了企業的資源結構,并豐富了資源的內容。面對知識經濟的挑戰,企業必須確立新的“泛資源”財務觀念,泛財務資源概念是對傳統財務資源概念的延拓,從形態上劃分,泛財務資源可以分為硬財務資源和軟財務資源兩大類。其中,硬財務資源是指客觀存在的,在一定技術、經濟和社會條件下能被企業利用的有形資源,其構成主體是自然資源和傳統的財務資源;軟財務資源是以智力為基礎的或無形的資源,包括知識資源和時間資源等。

1.2融智比融資更重要

從一般意義上說,軟資源對硬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決定性作用,這個作用的結果又反饋于整個泛資源系統。軟硬資源的這個關系在知識經濟時代表現得更加明顯。知識經濟將戰略性資源轉移到知識、信息及其創新能力上來,軟資源或知識資源成為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首位資源。有鑒于此,企業在理財時應確立“軟資源第一”的觀念,并通過合理的資金運作,培育和擴張軟資源,以此優化企業資源結構,順應知識經濟發展的要求。

1.3人本財務觀念

人本管理是知識經濟的客觀要求。企業的每一項財務活動均由人發起、操作和控制的,其成效如何也主要取決于人的知識和智慧以及人的努力程度,因此,在財務上貫徹以人為本的觀念是必然的也是可行的。貫徹“人本財務觀念”要求做到:第一,增加人力資源投資,提高企業領導和員工質量;第二,推行財務分層管理和全員財務管理,實行民主式和參與式財務管理,提高員工對財務的參與意識;第三,加大軟資源投資力度,為培育企業文化和良好人際關系創造優良環境。

2財務目標的創新

從一般意義上說,財務目標就是通過合理地分配資源使其利用達到最優化。這里涉及三個問題:一是配置什么資源,二是將資源配置給誰,三是如何判斷配置優化的實現。在知識經濟條件下,財務目標體系結構的基本框架如下。

2.1財務資源配置

隨著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硬財務資源在企業發展中的作用和相對價值下降,而軟財務資源的作用和相對價值在上升。因此,企業的理財應在尊重硬財務資源在整個泛資源系統中的作用的同時,重視軟財務資源的戰略作用及其對硬資源的調控作用。

2.2利益相關者——財務資源配置主體

在知識經濟時代,財務資源配置的主體應是企業的所有“利益相關者”而不僅僅是股東。不同的利益相關者對企業有不同的財務利益要求,投資者期望其資本有效增值最大化,員工期望其薪金收入最大化,政府期望企業的社會貢獻最大化,公眾期望企業的社會經濟責任與績效最大化等等。企業的理財應兼顧和均衡各利益相關者的財務利益要求,這樣定位財務目標,既考慮了出資人的利益,又兼顧了其他利益相關者的要求和企業的社會責任;既適應知識經濟的要求,又體現可持續發展財務的特征。

2.3財務資源配置規則

財務資源的配置、開發利用與分配時應遵循一定的原則,這種規則最基本的思想應體現公平與效率的統一。然而在現實中這兩個方面又難以兼顧,要么忽視公平去獲取效率,要么犧牲效率去實現公平。財務資源的配置規則可以作為一個體系來設計,包括社會規則、人的規則、經濟規則、資源規則和環境規則等方面,為了便于操作,每一類規則還可以細分為若干細則。如果資源配置規則缺失,必然會發生利益相關者過度“擁擠”和“摩擦”的問題,最終將危及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3財務治理結構的創新

企業治理的核心是財務治理權的配置,面對知識經濟的挑戰,企業財務治理結構也應當進行相應的變革與創新。

3.1利益相關者共同參與財務治理

利益相關者都應有參與企業財務治理的資格和權利。這個原則在實踐中的貫徹方法,就是利益相關者共同組成企業財務治理結構,尤其是讓員工、債權人等第一級利益相關者進入財務治理結構,分層管理。鑒于銀行是我國企業資金的最大供給者和企業風險的最大承擔者,建議在設計企業財務治理機制時也不要忽視銀行的參與作用。

3.2人力資本最大者擁有最重要的財務控制權

利益相關者共同參與企業財務治理,并不等于控制權要平均分配,主要的財務控制權總是由經營者掌握。企業經營者經歷了一個從“財務資本最大者”向“人力資本最大者”的演進過程,并且這一過程與從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的轉變過程是相吻合的。

3.3財務相機治理

人力資本主導企業財務治理并不是一成不變的。當經營者治理財務無效時,財務控制權就會向非人力資本或財務資本所有者轉移。財務資本所有者主導控制的選擇依據,是對企業貢獻和風險的大小,這對不同類型的企業是有差別的。如在股權分散的公司或銀行資金占主導的公司里,貢獻和風險承擔最大者通常是銀行,財務相機治理的含義也被解釋為一種在銀行舉債條件下的控制權配置。

3.4知識和信息專家參與財務治理

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財務治理結構應當是知識型的。要做到這一點,董事會成員中除各類利益相關者代表外,還應吸納外部的知識和信息專家參加,如有知識和經驗的相關公司的領導人、大學教授、律師、咨詢專家和社會知名人士等,這些專家的職能是參謀型而不是控制型。

4財務內容的創新

工業經濟時代的戰略性資本是財務資本,這個時代的財務學以財務資本為核心。伴隨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財務學的內容應該進行調整與拓展。

4.1將知識資本納入財務學范圍

企業要把知識資本作為對未來發展起決定性作用的戰略資本來培育,需要財務的有效配合。一方面,企業應把培育知識資本作為理財工作的內生性要素來看待,主要研究知識資本的構成、知識資本的培育、籌措、分配、運營及效率評價指標體系等問題。另一方面,財務在運作資金時要有利于知識資本的培育,并將其作為最重要的理財戰略。財務所籌措的資本,應當既有財務資本,又有知識資本。

4.2將資本經營納入財務學體系

在知識經濟的條件下,企業應善于尋找和開拓新的盈利空間和機會。資本經營是對資本的籌劃和管理活動,其類型有三種:一是資產重組,即通過調整資產存量和增量結構和資產功能來提高資產運作效率的經營活動,如多元化經營、兼并與收購、剝離與分立、對外投資和跨國經營等;二是負債經營與債務重組;三是產權重組,如股份制改造、產權轉讓、合資與聯營、租賃制、授權經營、托管、破產等。資本經營活動中,收益、成本與風險并存,因此,應研究對資本經營進行科學決策和有效控制的程序和方法,并將其納入財務學的體系,同時還應研究制定一套資本經營的效率評價指標體系。

4.3建立利益相關者財務學體系

利益相關者財務學體系主要研究利益相關者與企業的社會責任、利益相關者對企業的財務要求、利益相關者對企業的財務權利及行使方式、企業對利益相關者財務要求的回應等問題,以此來拓寬財務學的視野,將現有的“股東財務學”和“股東一經營者一財務經理”三位一體式財務學,拓展為為所有利益相關者服務的“社會財務學”和“可持續發展財務學”。

4.4改革成本管理的內容與方法

知識經濟對企業傳統的生產工藝技術和經營管理方式產生了重要影響,“信息及時反饋系統”、“作業流程電腦化”、“特別作業班組制度”、“靈活制造”、“零倉儲(JIT)管理”及“網絡經營”等一系列新的生產和經營管理制度和技術的出現,都要求研究和建立相適應的新型成本管理制度。同時,產品壽命周期的縮短以及知識產品的大量出現,也要求對傳統的成本管理控制的內容和方法進行重大改革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姚順明,趙新順,何存花.財務管理[M].北京:中國物價出版社,2004(6)

2劉軍.網絡經濟下的財務管理創新[J].世界經理人周刊,2005(2)

3黃躍輝.淺談現代企業制度下的財務管理[J].財務與會計,2005(7)論文出處(作者):

摘要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使得形成并發展于工業經濟時代的公司財務在許多方面顯示其不適應性,例如財務觀念、財務目標等,從財務觀念、財務目標、財務治理結構和財務內容等方面論述了其創新與發展。

關鍵詞財務管理財務觀念變革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