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財務管理教育完善論文

時間:2022-06-19 10:27:00

導語:高職財務管理教育完善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財務管理教育完善論文

【摘要】高職院校自開設財務管理專業以來,對于該專業的專業定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設置、教學模式及教材建設等問題仍存在困惑和爭議。這些問題已經成為高職院校財務管理專業能否健康發展的關鍵。

【關鍵詞】財務管理;專業定位;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教學模式

自1998年教育部正式批準財務管理被列入本科專業目錄以來,許多本科院校陸續開設了這一專業。但作為高職院校,開設這一專業的院校不多,時間也不長,對于該專業的專業定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設置、教學模式及教材建設等問題仍存在困惑和爭議。這些問題已經成為高職院校財務管理專業教育亟需解決的問題,本文就此進行一些探討。

一、關于專業定位

把財務管理專業定位于管理學還是經濟學,近年來爭論頗多,莫衷一是。在國外,通常把這一專業設在管理學下的金融院(系);在我國,這一專業卻往往在管理學和經濟學之間搖擺,有的設在經濟學下的金融院(系),但更多的是設在管理學下的會計院(系)。目前在我國高職院校,財務管理專業則基本上設在會計系或經管系下。

在財務管理學尚未獨立之前,一直被認為是經濟學的一個分支。西方財務理論界認為,金融經濟學由金融市場學、投資學和公司理財學三部分組成,從理論淵源上認定了財務管理屬于金融學的一個分支。在我國,很長一段時間內,財務管理學游離于會計學、財政學、金融學、管理學等學科之中。在1992年11月《企業財務通則》前后,我國的企業還很少涉及財務問題。當時無論是理論界還是實務界,對財務管理與會計之間的關系認識也不清晰,更談不上研究財務管理與金融學之間的關系,流行的依然是將財務管理納入在會計之內的“大會計觀”,財務管理自然只作為會計專業的一門課程,研究企業資金運動,為計劃經濟下的企業理財服務。1998年,中國教育部的高校本科專業目錄中,把財務管理作為管理學下的二級學科規定為一個獨立專業,這標志著財務管理專業從會計學專業中分離出來,作為管理學的一個分支而另立門戶。

二、關于培養目標

專業培養目標的確定對于任何專業來講都是極為重要的。由于財務管理長期置于會計學專業之下,致使我國許多高校在財務會計學與財務管理學之間存在著一些嚴重的錯誤認識。雖然目前已經將財務管理專業獨立出來,但其培養目標卻始終是模糊和混沌的,更多的還是套用會計學專業的教育目標。

現在較為統一的認識是,本科階段與碩士階段的財務管理專業在培養目標方面可以基本保持一致,即致力于基本財務觀念和理財技術的訓練,以培養一流的CFO為直接目標。博士階段的財務管理專業則應以學術研究為基本導向,致力于對財務理論發展的推進。但是,對于高職財務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目前還存在爭論,爭論的焦點在于如何區分高職教育與本科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如何使高職財務管理專業培養出來的人才更具特色。

高職教育是現代高等教育一個獨立的體系,它更強調學生從事專業實際工作的基本技能和應用能力的培養。因此,高職財務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應該是以培養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具有扎實的現代財務管理理論和方法以及法律、會計、金融理論基礎等相關學科知識,能夠勝任各類工商企業、證券和金融機構的財務分析、決策、規劃與控制工作以及資本市場運營的組織工作的管理型、應用型的中級財務管理人才。

三、關于課程設置

財務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可根據其學科范疇,按照厚基礎、寬口徑、強技能的原則構建成三個層次: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專業核心課。

“厚基礎”是指設置的公共基礎課不僅能承前(與高中課程的銜接),而且要啟后(為后續專業課打基礎),旨在訓練學生的邏輯推理思維、縝密分析和運用數據的能力,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財經應用文的寫作水平,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其課程內容主要包含大學語文、大學英語、高等數學、法律基礎、財經應用文、職業道德與就業指導、計算機基礎、心理學、體育等。

“寬口徑”是指專業基礎課和專業核心課的設置要考慮培養的專業人才在知識、能力結構上不能過分單一,既要精通所學的專業知識,又要能很好地理解其他相關的經濟管理活動。具體地說,財務管理專業應以金融學為理論基礎,以會計學為商業語言,以管理學為工具或手段,以滿足執業需要為目的構建專業課程體系。其中專業基礎課主要包含經濟學、管理學、財政與金融、經濟法、稅法、基礎會計學、市場營銷學、統計學基礎等。專業核心課主要包含財務會計、財務管理學原理、中級財務管理、國際財務管理、財務分析、成本管理學、金融市場概論、投資學、稅務會計與納稅籌劃等。

“強技能”則集中體現高職教育的特點。無論是公共基礎課,還是專業課,在課程設置上都要注重專業技能的培養。公共基礎課的教育目標應使學生達到四個一:培養一種良好的職業道德觀、能寫一手好文章(主要是財經應用文)、能說一口流利的外語、擁有一副強健的體魄。專業課的課程設置還應有與專業培養目標相適應的實踐教學體系,主要包括財務管理專業見習、專業實訓和專業實習、會計綜合模擬實習(手工、電算化兩部分)、上市公司財務分析專題等。

四、關于教學模式

(一)注重理論教學

理論聯系實際是當前財務管理教學中一個極為敏感的問題。目前,一談到高職教育,特別強調的就是“壓縮理論教學,增加實踐教學”,以為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適應社會需要的實用型人才。受此影響,有的教師為自己的理論深化有可能脫離實際而疑惑,也有的教師既無勇氣詳細地講授財務管理理論,又無能力將理論融入實踐,從而導致當前財務管理理論課堂講授的徘徊與心虛狀態。雖然高職教育的重點不在理論研究,但是絕對不能忽視理論教學而單純地強調實踐教學。理論對于實踐而言,其作用就在于為實踐提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一個框架、一個原理或一個思想。同時,理論教學還能為高職畢業生以后備考會計專業技術資格(中級)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強化實踐教學

財務管理是一門應用性學科,是一門實踐的藝術。當前,大多數高職院校建立了手工模擬實驗室、財務軟件實驗機房,有的甚至還有ERP實驗中心,這些都是保證財務管理專業進行實踐教學的必備條件。但目前大部分實踐教學的內容仍局限于財務會計,與企業財務管理實踐活動差距太大。因此,學生在完成會計綜合模擬實習外,還應走進企業進行實地見習或頂崗實習,進一步縮小理論與實踐的差距。在實踐教學中,可實行實驗、實訓和實習的方式,以此加深學生對財務管理的感性認識,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檢驗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整合相關課程

財務管理學科體系具有極強的邊緣性和交叉性,如何解決財務管理學與管理會計學和成本管理學交叉重復的問題,同樣是極其重要的。由于管理會計學既無研究的特定對象,又同樣是資金、成本的決策、計劃和控制問題,因此,管理會計學就顯得沒有獨立存在的必要。將管理會計學中的資金時間價值、投資決策、存貨決策、全面預算和責任會計等內容納入財務管理學,其他內容(如變動成本法、標準成本管理等)均可并入成本管理學。

五、關于教材建設

目前,高職財務管理專業尚無一套自成體系、前后呼應的財務管理教材。現在使用的教材,大多是本科教材的翻版或是全國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輔導教材的復印件,既面面俱到,又毫無特色。所以,為使高職財務管理專業教材走上科學化、規范化和制度化的軌道,要認真組織制訂高職財務管理專業教材建設目標。教材建設的原則就是既要有別于本科教材,又要充分體現財務管理課程的精髓。筆者認為,必須改變目前財務管理教材內容混雜的局面,將其一分為二,分別編寫財務管理學原理和中級財務管理。有條件的學校和學生基礎較好的學校可酌情編寫并講解高級財務管理;國際財務管理教材可選用通俗易懂的“十一五”規劃教材,財務管理案例教材也可選用較為全面介紹中外企業財務管理成敗典型案例的、社會認可度較高的教材。

【主要參考文獻】

[1]劉淑蓮.關于財務管理專業課程構建與實施的幾個問題[J].會計研究,2005(12).

[2]向德偉.關于財務管理專業學科體系和課程設置問題的探討[J].會計研究,2003(3).

[3]李志斌.高校財務管理專業課程設置及教學模式創新[J].財會月刊(理論),2008(10).

[4]章鐵生,席彥群.關于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設置[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5).

[5]朱丹丹.高職財務管理專業課程設置構想[J].云南財貿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3).

[6]汪平.財務理論(修訂版)[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8.

[7]王志亮,牛如海.本科財務管理專業學科建設亟待創新[J].財會月刊(理論),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