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資金財務管理問題透析

時間:2022-02-16 03:28:00

導語:社保資金財務管理問題透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保資金財務管理問題透析

摘要:社會保障資金的籌集與使用中存在著籌資渠道單一,催繳力度低、保值增值功能弱、使用的社會效率地底下等問題,筆者提出了拓寬籌資渠道,增強催繳力度、增強投資于回報功能、實現保值增值、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等設想。

關鍵詞:社會保障投資效率

社會保障資金主要來源于居民上交的社保費用、企業上繳和國家財政撥款、特定的稅收等,由于當前社會保障資金籌集與運用的成本比較高、使用效率比較低,筆者從財務管理的角度進行了如下探討:

一、社保資金籌集與使用中存在的問題

(一)籌集渠道單一,催繳力度較低

改革前,我國的社會保障主要是與就業相關聯,1997年,以《關于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為里程碑,社會保障制度改革開始,并于1999年作出了保費由地稅征收的決定,逐步得到了規范,但是,由于占人口75%的農民和非公有制組織成員尚游離于社會保障體系之外,不利于廣泛籌集社會保障資金。稅務部門的征收依據和標準有賴于其他部門的配合,且由于沒有上升到法律的高度,其基本制度、資金管理、權利與義務等都沒有按照法律形式予以明確,缺少強有力的約束,再加上企業效益波動和認識問題,足額、及時收繳困難重重,拖欠現象嚴重。在那些仍然由勞動部門負責征收的地方,征收力度更加削弱。

(二)社保資金的保值增值功能比較弱

1.社會保障資金管理混亂

目前,社保資金管理政出多門,難于協調,如人事部門負責城鎮事業單位的養老管理,勞動部門負責城鎮企業的養老和失業管理,民政部門則負責農村養老和醫療保險。婆婆太多,自然影響了資金的利用與協調,其科學性、規范性、安全性等必然難以統一和保證,增加管理成本,降低了資金的使用效率,上海社保大案就是因為相互缺少制約機制,造成資金被非法挪用和占用,嚴重打擊了社會保障的形象和公民信心與認同感,必然加劇了資金收繳難度。

2.社會保障資金的保值增值能力低下

目前,社保資金使用效率低下,其增值保值功能低下,以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為例,它是由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負責管理的、由國有股減持劃入資金及股權資產、中央財政撥入資金、經國務院批準以其他方式籌集的資金,及其投資收益形成的、由中央政府集中的社會保障基金。按照《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投資管理暫行辦法》,由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直接運作的全國社保基金的投資范圍限于銀行存款、在一級市場購買國債,其他投資需委托社保基金投資管理人管理和運作,并委托全國社保基金托管人托管。

由于上述條條框框的存在,以及目前通貨膨脹率的居高不下,社保資金的增值保值功能非常低下,甚至很難完成保值增值功能。

轉(三)社會保障資金使用的社會效率相對低下

由于各地的社會保障資金的收繳與使用存在差異,難于在全國范圍內隨著人員流動進行調撥,限制了人員的流動和有關保障費用的收繳,同時也就不能對流動人員形成有效保障。何況投保人在獲取社會保障資金的過程中,存在操作上的很多難題。

二、關于社保資金財務管理問題的思考

社會保障是對社會收入的再分配,其資金籌集、使用都涉及到社會公平、成本控制等問題,其保值增值涉及到能否讓公民發家致富,滿足和諧社會保險收益性的要求,意義重大,筆者認為其資金的財務管理問題可以從以下方面采取措施。

(一)拓寬籌集渠道,增強催繳力度

社會保障應該針對全民,因此,應該擴大收繳的范圍,針對整個社會開征社會保障稅,而不僅是針對國有企事業單位、私營企業等,也應該包含農民,應該像身份證一樣,每人建立一個終身使用的社會保障賬號,該賬號下設幾個子賬號,用于對應不同的保障內容和繳費情況,也有利于稅務機關的核實與稽查,在全民納稅的情況下,資金的籌集自然比較廣泛,由稅務機關按照稅法的要求來征收,其收繳力度也相應得到了加強。

對于有相應的義務和權利對應關系的賬戶,其收支一目了然,有利于公民加強社會保障意識,對于義務和權利對應關系不明顯甚至是根本不對應的子賬戶,有利于稽查富有階層的社會責任的履行情況,保證國家統籌運用,救助社會困難階層。

(二)增強投資與回報功能,實現保值與增值

1.集中管理與協調

有關社會保障資金的統籌運用,應該由各個相關的部門制定有關的征收標準或者征收基數,由稅務機關統一征收,再由金庫轉入到專門的社保資金賬戶,進行集中管理,加強協調與監督,防止非法占用與挪用。

2.加強其投資功能

投資范圍應適當放開,可以考慮直接辦理有關的福利企業直接讓殘疾人享受到社會保障帶來的利益,也可以考慮直接投資于那些風險比較小的行業,如國有壟斷行業、國家大型投資項目如京九鐵路等比較穩妥并且收益比較高的行業,也可以考慮對抗通脹行業加大投資,抵御社保資金的價值縮水,對于銀行存款的比例可以適當降低,而對于國債則沒有必要限制那么高的比例,應允許進行投資優化組合并加大投資。

(三)提高社保資金的社會使用效率

實現社保資金的全國化管理,實現社保資金國內無差異轉移,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人才流動現實,是人人享受社會保障、人人認同社會保障、人人愿意加入社會保障的一個基礎。

在保證社會保險的前提下,應該加大社會福利型投入,使這個社會都能體驗到社會保障帶來的利益,認識到納稅與享受社會福利之間的關系,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增強社會認同感。

參考文獻:

[1]蘇小和.中國養老體系是一個有預謀的騙局.

[2]朱琳.社會保障會計問題初探.時代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