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金融危機下財務管理
時間:2022-04-15 10:35:00
導語:小議金融危機下財務管理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對金融危機給我國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帶來的沖擊進行分析,提出如何加強財務管理的對策,以期我國中小企業能在金融危機下生存與發展。
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對于促進經濟增長、增加財政收入、擴大城鄉就業、維護社會穩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然而,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使中小企業的發展受到了嚴峻挑戰。
認真分析金融危機對企業造成的影響,尋找金融危機背景下中小企業的財務管理對策,依靠國家出臺的各種扶持政策,讓企業平穩地度過“嚴冬”,具有鮮明的現實意義。
一、金融危機下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金融危機背景下,中小企業較之于大型企業、壟斷行業而言,市場前景變得更為渺茫,其供應鏈系統會突然分化、瓦解、甚至崩潰,產品阻滯、人員流失、財務困境等問題接踵而至,中小企業各種弊端和問題也隨之凸顯出來。
(一)缺乏明確的財務管理目標和科學的財務分析方法。中小企業的財務報表一般都是為了應付稅務檢查,往往缺乏真實性和準確性,其財務分析也常常流于形式,不能利用科學規范的分析方法對企業的生產經營及其結果進行有效的總結、分析,從而找出問題的癥結點,并對癥下藥,使企業獲得繼續前進的動力。這也是中小企業難以同大企業相抗衡的關鍵所在。
(二)成本費用控制不力,抗風險能力削弱。不少中小企業重錢不重物,對原材料、半成品、固定資產等的管理不到位,出了問題無人追究,資產浪費嚴重。生產經營過程中也缺乏對原材料采購、產品生產等方面的預算控制,導致一些不合理的消耗。另外,我國的中小企業對人員利用率低或不恰當造成的人力資源浪費、負債結構問題造成的利息損失、各種非必要性支出增加的成本費用過高等問題尚沒有清晰的認識,在市場情況樂觀時,掩蓋了這些問題,當經濟不景氣企業經營陷入困境時,這些問題就會顯現出來。
(三)融資難,擔保難,資金緊缺。中小企業注冊資本較少,資本實力有限,同時很多中小企業都處于成長發展時期,這一階段的資金需要量是企業生產周期中需求量最大的,資金短缺問題成為其發展瓶頸。在金融危機背景下,中小企業融資困境更加凸顯。中小企業貸款難問題由來已久,即使是在國家放松銀根、信貸增長的情形下,這種局面也沒有改觀。中小企業受資金規模、技術支撐等條件所限,融資渠道本身就少。近幾年,國有商業銀行推行集約化經營和授權經營,實行嚴格的責任追究制,貸款審批權限逐漸上收。
(四)危機面前盲目投資。面對突如其來的金融危機,我國中小企業中出現了兩種不同的投資觀點:一種認為目前市場蕭條,前景不為樂觀,因此大量縮減投資,甚至主動破產、倒閉,以規避風險;另一種觀點則認為金融危機下競爭對手的壓力相對較小,國家政策的扶持相對較多,因此大膽地擴張,甚至還以低廉的價格收購一些瀕臨倒閉的企業、已經倒閉企業的設備等資產,或低價囤購生產資料。
二、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對策
在金融危機下,企業生產經營環境發生了變化,企業必須建立相適應的管理機制,采取切實有效的財務管理策略,加強現金管理,控制成本費用,變壓力為動力,提高企業競爭力。
(一)建立科學規范的財務分析機制。中小企業應摒棄憑經驗管理的落后方法,將財務分析納入到企業管理的正常軌道中去。首先,用比較分析法對報表中的各項數據進行前后期對比分析,找出差距,并分析產生差距的原因,以便改進工作;其次,用比率分析法來分析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并通過橫向比較和縱向比較,找出本企業與行業先進水平的差距,以及企業不同年度財務比率的增長變動趨勢,從而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再次,用趨勢分析法來分析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發展變化趨勢,以便更好地把握企業的發展方向。
(二)預防資金鏈斷裂,加速現金周轉
1、對現金流量進行動態控制,預防資金鏈斷裂。編制現金預算表,確定現金收入,計劃現金支出,要時刻了解企業的資金狀況。企業每天要將收入和支出及時編制收支日報表,月末形成月報表,及時將現金收支的實際情況與預算數進行分析比較,找出存在的問題,及時反饋調整現金預算,提早做好資金的統籌安排。
2、減少預付款項,提高預收賬款比例,加強應收賬款管理。首先,在應收賬款的事前管理方面,要對客戶信用度以及經營狀態進行事前全面調查。不僅要調查客戶提供的會計報表,還應調查客戶的電費單、稅單、海關進出口單。此外,還應調查與客戶有往來的企業對其信譽的評價。企業根據調查的結果制定賒銷政策,并盡量要求客戶使用銀行承兌的應收票據以減少壞賬的產生;其次,加強應收賬款的事中管理。在應收賬款發生后,企業要積極采取各種措施,減少企業的壞賬損失。
3、加強存貨管理,努力防止資金沉淀。企業要適時關注分析市場動向,科學制定內部存貨數量,堅持以銷定產,調整產品結構,以有效平衡與控制存貨的風險。比如,原材料的采購周期可以由原來的定期采購改為根據生產的安排進行靈活的不定期采購,并積極降低采購成本,以此降低存貨的成本,節約資金。
(三)控制成本費用
1、拓寬進貨渠道,降低外購成本。面對金融危機背景下的市場價格波動,業務人員在采購前必須充分利用各種信息工具了解進貨渠道,爭取合理價格。對采購價格的審核人員,應該加大詢價的密度和力度,通過電話、網絡等信息手段貨比三家,制定基準價,對采購價格偏離基準價一定限額的進貨,要求供貨商作出解釋或價格折讓。對大宗商品要采用公開招標等方式,增加進貨的透明度,盡量消除價格波動等不利因素的影響,降低采購成本。
2、全面預算,加強對成本費用支出的控制。生產部門編制標準用料設定表、標準人工設定表和標準制造費用設定表時,要依據產品的市場價格、目標利潤和原材料、人工、制造費用消耗定額等確定目標成本。把目標成本分解到產品開發和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目標責任落實到人,嚴格考核成本指標,嚴格兌現獎懲。
職能部門應采用零基預算,不受以往預算安排和預算執行情況的影響,將一切預算收支都建立在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礎上,根據需要和可能來編制預算。各部門每月應對當月費用預算的執行情況進行分析,及時發現預算執行中的各種問題,并總結經驗提出建議,為企業決策提供依據。
3、改進技術,降低成本。成本控制并不是一味地壓縮成本支出,不能因急于削減成本而忽視了某些重要的技術改進機會。引進新技術、開發新產品、改進現有產品的功能成本率,是降低成本的主要途徑。大量的實踐證明,通過技術創新,在產品質量、款式、性能和工藝裝備上不斷改進,以達到技術成本領先的戰略,是企業得以長足發展的一大法寶。此外,在籌資管理中,雖然融資環境不佳,中小企業仍應密切關注并利用政府出臺的各項扶持政策,積極主動地與中小銀行以及非銀行金融機構建立銀企合作關系。
(四)以對內投資為主,加強投資風險防范。根據我國中小企業投資決策中存在的缺陷,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大環境下,筆者主張中小企業投資應以對內為主,面向市場,進行科學合理分析,努力降低投資風險。
主要參考文獻:
[1]尹建榮。淺談我國中小企業的財務管理[J].商場現代化,2008.9
[2]謝榮雄。金融危機考量下的中小企業財務模式創新[J].發展研究,2009.6
[3]蔡榮芝。在金融危機下,中小企業應對財務困境的幾點建議[J].消費導刊,2008.9
- 上一篇:小議政府采購第三方管控
- 下一篇:企業財務控制的基本內容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