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財務審計構思

時間:2022-07-15 11:41:06

導語:內部財務審計構思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部財務審計構思

企業內審部的財務審計人員,其工作職責是檢查、監督財務核算辦法的合規性,財務報表及會計信息的真實、合法、完整性,以及監督對外投資,審計被投資單位的財務狀況。

一、做好日常監控,查錯糾弊

什么是內部審計?內部審計有什么作用?要達到怎樣的目的?財務審計跟內部審計的關系又是怎樣?財務審計能解決哪些問題?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在《內部審計實務標準》中,以及我國《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等對內部審計的定義指出:內部審計是一種獨立、客觀的保證工作和咨詢活動,目的是為組織增加價值并提高其運作效率。作用在于幫助實現組織的經營目標。財務審計,是內部審計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實現內部審計目標的一項重要手段。狹義的財務審計是按照國家法律和企業規章制度的要求,運用審計準則規定的程序和方法對企業資產、負債、損益的真實、合法、效益進行監督和評價,揭露和反映企業資產、負債和盈虧的真實情況。按照這一要求,財務審計人員可以進行每月財務跟蹤分析,即以月度財務報表為切入點,進行各類報表中財務信息的動態比較,對當期效益的真實性和盈虧的主要影響因素進行分析,針對異常變化再延伸到賬務檢查與核實,建立財務審計的基本雛形,有了基本雛形之后,再進行逐步完善,增加對利潤影響重大因素的反映,和對被投資企業基本財務狀況和效益情況的跟蹤分析。此時的財務審計工作,可以起到以下作用:(1)通過對報表中反映的會計期間內財務狀況、經營成果以及資金變動情況與其他會計期間的分析對比,檢查當期會計信息的完整性、合法性、準確性、一致性和公允性,重點是對會計政策和核算方法的合規性進行了監控,對會計核算及基礎規范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給予揭示;(2)對當期經濟效益產生重大影響的因素,給予真實、客觀、及時的反映;(3)為對被投資單位的規范化管理提供基礎信息。

二、建立內控評價機制,逐步實施財務風險管理

審計的對象主要是會計報表、賬簿、憑證及相關資料,由于財務審計的特殊性,對一些重要的核心會計資料的取得存在較大難度,工作中往往很大程度上要依賴于以往對財務工作的敏感和經驗,如果不建立系統的工作方法和機制,其弊病是很有可能疏漏對重要控制點的監控;其次,財務審計應服務于企業管理,對經營審計的方向應起到指導作用。雖然很多企業都在開展專項管理審計,為規范企業的資金管理、物資管理、采購及銷售管理,被投資單位管理等,均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但其計劃的制定,主要來源于企業管理流程的不順暢使許多管理問題急需解決,并非源于財務審計的指導作用,再次,目前多數企業的財務審計工作僅僅停留在內部審計的初級階段,針對“增加組織價值并提高其運作效率”這一內部審計的最終目標而言,沒有對企業財務管理做出分析、評價和提出有利于“股東利潤最大化”的管理建議。因此對財務審計工作提出一點設想。

1.建立內部控制的分析、評價機制,規范財務審計工作程序。按照財政部關于內部控制規范的要求,結合企業的生產經營實際,應盡快設計出有針對性的內部控制測試方案,建立內部控制的分析、評價機制。在內控評價的內容中,應盡量涵蓋:銷售及收款、采購和費用及付款、固定資產管理、存貨管理、資金管理(包括投資融資管理)、財務報告、信息披露、關聯交易控制等內容。由于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核心內容,是企業管理的高度集中,因此對內部控制的分析和評價應該更關注內部管理控制以及內部環境控制的評價。只有建立了系統、完善的分析評價機制,通過分析性復核,才能找準關鍵的控制點,發現線索,有的放矢,節省審計成本,提高審計效率。面對企業管理和內部審計環境的復雜性,為了提高審計工作的實效,還應逐步規范財務審計工作程序。按照“環境分析→企業經營狀況分析→內部控制評價→風險評估→確定風險控制點→對重點環節進行審計”的程序進行財務審計,會大大提高財務審計的工作效率,同時對專項管理審計也會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

2.逐步實施財務風險管理。財務風險作為一種經濟風險現象,越來越成為現代財務理論的核心內容。廣義的財務風險包括籌資風險、投資風險、現金流量風險、利率風險及匯率風險。籌資風險來源于債務籌資和資本性籌資風險,投資風險來源于對外投資(被投資單位)和對內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的風險,現金流量風險來源于企業日常生產經營中的現金凈流量風險,如:現金收付風險、信用風險、存貨資金占用風險等,利率風險來源于利率水平的不確定性,匯率風險來源于匯率變動的不確定性。毋庸置疑,識別財務風險、衡量財務風險、有效地規避財務風險是財務審計的一項重要內容。建立、健全內控的分析評價機制,是對以上財務風險進行有效識別和合理評估,建立財務風險危機預警機制,從而達到理性地管理、有效地控制財務風險的發生和損失程度。實施財務風險管理是高層次財務審計工作的境界,同時也是內部財務審計的發展方向。

三、強化服務意識,實現從發現型、監督型審計向服務導向型、增值型審計的飛躍

隨著企業管理的不斷規范,內部財務審計工作得到了逐步完善。財務審計工作的提升,風險管理機制的建立、健全,最終是為了幫助企業實現利益最大化目標,從這層意義上說,財務審計不應該僅僅是查查賬,算算數,提點建議,寫份報告;而是要立足于企業內部管理的需要,為企業管理和效益服務,將監督和評價寓于服務當中。而財務審計人員應該不斷地強化服務意識,更新觀念,突破財務領域,在內審實踐中不斷拓寬審計領域,幫助企業實現價值的再增值。這一服務的層次和作用要遠遠高于常規審計項目,同時也是對內部財務審計人員新的挑戰。由此,財務審計可以適時開展成本控制審計、全面預算管理審計、投資項目效益審計、降低籌資成本審計等多項管理審計,通過對企業財務管理做出的合理分析和評價,提出有利于“股東利潤最大化”的管理建議,使我們的審計工作回歸于其最終的審計目標,實現從發現型、監督型審計向服務導向型、增值型審計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