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消費防范論文

時間:2022-02-23 10:49:00

導語:電子商務消費防范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電子商務消費防范論文

只要是商務,就存在有風險。電子商務所依存的工具是計算機、互聯網絡、電子數據、各種繁多的認證等。它特殊的運行模式可以使欺詐行為人將其欺詐行為掩蓋得天衣無縫,而被侵害者往往卻無可奈何。這主要會牽涉到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隱私權等。更嚴重的,如使用不當,消費者的貨物、資金安全也會存在相當程度的風險。因此,作為消費者,在新技術的載體下,充分了解電子商務的各種模式及交易形式,明了風險的來源,才能最大限度的規避風險,從而利用電子商務為自己提高效率、享受便捷,才是消費者充分融入電子商務的正途。

一、電子商務的各種交易模式

電子商務有著各種形式,一般由B2B(企業對企業)、B2C(企業對消費者)、C2C(消費者對消費者)等。無論哪種形式,都是以Intetnet為載體的買家、賣家、服務機構一體化的商務活動。只不過服務機構在交易過程中擔當的腳色有一定的差異,就形成了三種交易模式。

第一種模式是買賣雙方的直接溝通。如圖1所示,有的服務機構除圖中所示出的認證中心、銀行、配送中心外,還有海關、檢驗檢疫機構等機構。

圖1電子商務交易形式一——買賣雙方直接溝通

第二種模式則帶有交易平臺,即日常商務中的“交易中心”。買家和賣家完成交易須經過這個中心完成。但是,資金流不通過交易平臺。圖2是帶有交易平臺的電子商務的信息流、物流、資金流的過程圖。

第三種交易模式則是在第二種交易模式的基礎上,資金流發生變化,除貨款外,物流配送的資金流也通過交易中心,這時,交易中心還承當買賣雙方擔保人的角色。

二、電子商務存在的風險概覽

1.網絡安全——三種交易模式下消費者的共同風險

Internet本身就是開放的網絡。網絡產品本身就隱藏著不安全隱患,加之受技術、人為等因素的影響,不安全因素更顯突出。比如:系統及應用程序的安全漏洞造成的非授權訪問、冒充合法用戶、破壞數據完整性、干擾系統正常運行等,還有各種病毒與惡意攻擊、線路竊聽等。

2.合同風險——第二種交易模式下消費者風險

帶有交易平臺的電子商務模式的進行中,交易中心只是擔負著交易撮合的交色,具體商務合同的制定一般是由賣方擬就的統一格式,對消費者來說,不同的商品其合同的條文應該是有明顯的差別的,例如退換貨、索賠等詳細的規定。因此,在第二種交易模式下,合同陷阱是消費者的重要風險。

合同風險帶來的間接風險是支付結算風險和物流配送風險。支付結算的方式一般是在合同中載明的,但是這種合同的公證方或者擔保方在這種交易模式下是模糊的;同樣,該模式下的物流配送一般都是由賣方指定或者賣方的合同方完成的,因此,消費者在這一方面沒有任何監督的可能。

3.商家信譽——第一種交易模式下消費者風險

電子商務的基石就是誠信。它不像傳統的交易方式,消費者可到實地觀察賣方的經營場所、聯系人、直接挑選自己的商品。消費者購買在電腦的瀏覽器里看到的商品的安全性,完全憑借的是商家的信譽度,這是對電子商務的真實寫照。當傳統的購物方式引發的各種糾分還在“3.15”消費者權益日頻頻曝光的環境下,消費者如何信任互不照面的網上交易?

4.退賠風險——第三種交易模式消費者的風險

退賠風險是交易完成后產生的。交易完成后“貨款兩訖”,網絡上的交易結束,但是消費者拿到的商品不能滿足在交易過程中所呈現的商品的功能,就必須重新和賣方進行下一輪的交涉,這就牽涉到后一輪的交涉成本,無疑這個風險對于消費者來說也是需要防范的。三、風險的防范措施

1.網絡安全防范

首先要使用正版的操作系統,并設定為隨時更新。這樣系統會在第一時間檢查更新系統的漏洞并自動的打上相應的補丁。在重新安裝系統后,在驅動程序、防火墻、殺毒軟件沒有安裝或者安裝后但沒有正確運行時,千萬不要上網,因為有些木馬軟件就是在這個時間乘虛而入的。首次上網要做的工作應該是啟動防病毒軟件并進行更新,然后,設定防病毒軟件為全監控狀態。謹慎使用外來軟件和外來拷貝,在使用前一定要進行病毒掃描。其次,密碼要夠一定的復雜度,并定期更換密碼。除非是在所有時間內電腦的使用權屬于自己,否則不要設定瀏覽器保存cookies,這會給其他使用者留下個人登錄信息。再次,盡量不要在進行交易的電腦上下載、使用在線游戲,很多木馬軟件都是通過這種途徑傳播的。另外在使用聊天工具時尤其注意盡量不要與陌生人進行文件傳送,這種傳送極易感染對方文件中隱藏的病毒。

2.合同風險防范

首先要保證電子單證的秘密性、證被傳輸的業務單證不會丟失,或者發送方可以察覺所發單證的丟失、確定電子單證的內容未被篡改、保證存儲信息的安全性、解決或者仲裁收發雙方對交換的單證所產生的爭議,包括發方或收方可能的否認或抵賴。其次,詳細研讀合同條文,其原則是:條款詳細無遺漏、項目明確不含糊。必要時可以咨詢有關方面的律師。

(1)支付風險防范。要合理使用銀行卡,在網上交易中所使用的銀行卡,一定要使用“附加卡”,這里的“附加卡”的含義是:僅僅是為了網上的轉賬而使用的銀行卡,在沒有轉賬業務時,該卡上的余額盡量保持為零。只有在轉賬時才從其他卡將許轉賬的進額快速劃入該卡。凡遇有網上支付時速度較慢需要較長時間等待時,應中斷操作不要繼續進行。即使需要花費一定時間申請也要盡量使用第三方支付工具,如:阿里巴巴的“支付寶”、易趣的“安付通”等。

(2)物流風險防范。即使是賣方指定的物流公司,也要詳細查證其業務信譽及理賠條款,一般的物流公司均有其自己的網上信息系統,例如順風快遞公司,可以根據運單號跟蹤所有的業務過程。如果沒有網上信息跟蹤系統,也要在物流開始前取得對方的聯系方法及聯系人,以便于及時地監控。很多消費者的所購商品的傳遞是通過郵局完成的。目前我國郵局的物品傳遞有三種:平郵、掛號和特快專遞(EMS),要盡量使用EMS方式。有些商品體積較大也可能通過鐵路、公路的直接運輸,在這種情況下也要有相應的監督辦法。

(3)商家信譽風險防范。確定交易中的貿易伙伴的真實性、有效性。作為消費者的通常做法,要求在交易前通過各種渠道確認賣方的身份、貨物的可靠性,一般情況下,賣方除了在網上展示產品外,一般還有其他的聯絡方式,如手機、QQ、POPO、誠信通等專門的聯絡工具,所以,網上交易也不要放棄傳統的聯絡手段。另外,還可以進行消費者之間的交流而獲得其他消費者對該賣家的評價。有些交易網站有對賣家的信譽評級,當然信譽等級高會越安全,但是這些評級也僅能作為參考,還不能排除進行獨立的訪查、確認。

(4)退賠風險防范。退賠的依據是合同。所以首先要對重要的合同引入認證中心(CA)進行認證,并將備份發至CA保存。這是爭議的仲裁依據。對于無合同的商務活動的退賠那就要建立在商家信譽和消費者自己的交涉手段與技巧了。

四、結語

網絡安全還是電子商務中的最大威脅。另外,在三種交易模式中,第三種模式對于消費者來說,是比較安全的一種模式。在電子商務交易中盡量要選擇帶有交易平臺,并且該交易平臺擔當擔保角色的網上購物模式。盡量使用由交易中心擔保的支付方法進行。目前,使用這些方式還基本上處于免費階段,可以預見,將來使用帶擔保模式的交易可能會額外支付一筆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