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特色性電子商務分析探究論文

時間:2022-12-04 11:35:00

導語:我國特色性電子商務分析探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國特色性電子商務分析探究論文

關鍵詞:中國特電子商務策略

摘要:隨著世界電子商務的發展,我國的電子商務應有自己的特點。在和美國等發達國家的政治制度、社會制度、經濟模式等國情的比較之下,我國應該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電子商務。并應采取電子身份證、網上聊天和專業化經營模式等策略,加快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

一、引言

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始于9o年代初,1997年才逐漸成為人們關心的熱門話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Et益提高,人們將會越來越重視電子商務的發展。我國電子商務發展較國外尤其是和美國比較發展緩慢,起步比較晚,因此我國不能完全照搬美國等國家的電子商務,而要建成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電子商務。這是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一個目標。

二、電子商務的概念和實質

狹義的電子商務就是電子交易,是指各種具有貿易活動能力的實體利用網絡和先進的數字化傳媒技術進行的各項商業貿易活動。而廣義的電子商務,是計算機網絡化的結果,與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趨勢一致,甚至可以說,電子化已經成為世界經濟一體化的體現形式,電子化極大地推動了新的世界經濟秩序的建立。電子商務的實質是使用電子工具為手段、以信息交換為中心的商業革命,是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新生產力。

三、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

我國電子商務是以國家公共通信網絡為基礎,以國家金關工程為代表,以對外經貿管理服務為重要內容的電子商務工程的基礎上逐步發展起來的。它經歷了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以四大網站(分別是新浪、搜狐、中華網和網易)等網絡公司為代表,所從事的電子商務。由于評價這些公司的標準是創造利潤的能力,所以人們認為投資互聯網不需要贏利。由此產生了一系列的問題“圈錢”、“燒錢”屢見不鮮,導致了四大網站至今仍未盈利。

第二階段有些網站,例如8848、阿里巴巴、卓越等,嘗試把網站變成電子商務手段,試圖由網絡企業主導的電子商務模式。它們把電子商務的對象定位三類:一般消費者、工商企業和其他組織。

第三階段是傳統產業紛紛涉足電子商務,由傳統企業主導的實業型網站開始崛起。對電子商務的認識由熱浮躁到冷思索,理性加強,發展戰略開始轉變。在這個轉變的過程中,傳統行業的態度大體上經歷了二次轉變:一是從保守的觀望到理性的關注。這一階段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在這一時期,電子商務從信息產業提出的一種新型商務理念,逐漸擴展成一種新的商務模式并在理論上逐漸成熟。對此,國內傳統行業一開始采取了觀望的態度,認識停留在了解一下的程度。二是從理性的關注到試探性參與。這一階段也大約經歷了一年多的時間。在這一階段,電子商務在高科技產業及進出口貿易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更是在資本市場上受到青睞。這迫使傳統行業的決策者們不得不對這種新的商務模式給予前所未有的關注。

四、中國特色的電子商務

二十多年前,鄧小平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句話影響了中國人生活的眾多方面。對社會制度需要打造中國特色,那么對于電子商務何嘗不需要打造中國特色呢?

現在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的電子商務走過了十多年歷程,取得了一定成效并呈現出旺盛的發展勢頭的時候,中國的企業家們也受到了啟發,于是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一部分人已經先走一步,想在中國創造出網絡經濟的神話。但幾年下來,有成效者寥寥。盡管如此,企業家們仍然繼續為尋求電子商務發展的道路而努力奮斗著。革命的胸懷、革命的策略、革命的方法問題,這是建設中國特色電子商務獲得成功的必要條件。

所謂革命的胸懷,是指任何一個參與到電子商務領域的企業家都要知道,這是一場競爭,是傳統方式和網絡方式的較量,必然會遭到傳統商業模式的猛烈反擊。所以,在確定要進入這一領域之前,必須有可能犧牲的心理準備。但是,革命又是一種要求絕對投入絕對徹底的行為,腳踏兩只船是無法集中優勢取得突破的。所謂革命的策略,是指電子商務并不是一把萬能鑰匙,所有的行業所有的商品都不一定適合網上銷售。比如一雙皮鞋,如果不親自到商店里試穿,人們是不會購買的。所以,建設電子商務首先要知道我有什么,要賣給誰,想怎么賣。我有什么就是企業在經營什么商品,這種商品是否適合在網絡銷售?這種商品在網上銷售是否有優勢?要賣給誰就是指市場細分、目標客戶確定和市場定位工作。這部分工作如果不做,就無法做出行之有效的怎么賣的策略。此外策略還應該具有專向性,不能見利忘“意”。所以,電子商務的網站,如果不能堅決推行網絡工作模式,就意味著同時要開支傳統和網絡兩部分費用,就意味著兩頭都做不好。所謂革命的方法,是指電子商務公司在工作的各個環節所采用的思路。具體工作盡管各有千秋,但必須圍繞策略展開,盡量體現模式的優點,盡量回避模式的弊端。

什么是中國特色?中國特色就是我們跟電子商務的發源地相比所不同的東西。電子商務群體的發源和發展是在美國,所以至少我們要比較中美兩個大國國情的不同。首先是政治制度的不同。美國是號稱自由平等民主的資本主義國家。企業的自由度比較大,對自身發展的控制能力比較強,對市場的適應能力和結合度較高。所以,一旦一種新模式產生并且可以節省社會交易及企業內部交易成本的時候,就會被迅速推廣開。而我國雖然在改革開放以后強調了開明政治方向,但總體上說,一元化領導沒有變,先政治后經濟的排序沒有變,由此產生的以宏觀調控為主的國家政策目前在社會活動中仍然占最主要地位。企業更喜歡看政府的眼色行事,更希望得到政府的支持,因此,一些帶有行業革命模式的發展必然要受政府態度的影響。所以在中國,形成電子商務的大規模應用的條件是政府的態度,政府不一定投資,但政府可以給政策,可以對交易加大監管力度以保證買賣雙方的誠信。

其次是經濟模式不同。社會制度決定經濟模式,中國目前走的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不同以往的是減少了計劃經濟的成分,加大了市場經濟的成分。因此雙軌是中國經濟運行的基本格局,任何想在單軌上發展的企業,都要受到另一根軌道的牽制,被動的受制和主動的利用,是不同企業的選擇。目前國內民營企業積極參與到國家計劃項目中來,就是一種積極的姿態。

第三點是經濟發展水平和技術發展水平問題。目前中國有十三億人口,而城市人口只有三億左右。因此,實際上在中國可能參與到網絡經濟和電子商務中的人口實際上與美國比較相近,也許比美國還要小一些。但在三億左右的城市人口中卻大約有7000萬網民,這個數字比起美國并不算悲觀,但兩國之間網民的購買力卻有比較大的差別,由此也決定了網絡購買的商品價格定位問題。同樣,盡管中國的網民有7000萬,但鐵桿網民比之美國卻少的多,而鐵桿網民又多是在經濟基本沒有獨立的新新人類,所以電子商務的發展就無法達到預期的狀態。

最后是文化。如果想做電子商務,完全采用DELL的那種在網上自助配置的方法,提交定單在中國是不太可行的,美國人可以接受跟機器交流,但中國人還是愿意接受跟人面對面的交流,所以在中國購買者跟銷售人員進行一對一的交流是必要的。因此在電子商務中怎樣解決這個問題,是比較關鍵的。

五、在中國發展電子商務的策略

中國特色的電子商務要結合中國本身政治、經濟、文化條件來制定戰略。目前,政府已經開始為電子商務的發展做前期準備工作了,電子身份證已經在某些大城市納入了建設規劃并有個別城市已經開始啟動。電子身份證既有社會管理功能,當然也對電子商務有積極作用,這件事是中國社會發展中的一件大事,就如同二十年前的身份證對改革開放起了積極作用一樣,電子身份證對網絡經濟的促進也將是劃時代的。所以,現在我們看電子商務已經不再是五年以前的概念了,如果企業需要網絡,產品可以電子交易,那么現在起步是一個好時機。

中國人喜歡在做生意之前溝通,這顯示了人情味的一面,但目前在網絡上絕大多數電子商務網站都沒有設計銷售人員和顧客之間的溝通和交流的渠道。所以,如果在網站上能加入聊天室,可以采用文字、語音甚至視頻聊天功能,一定會對改變顧客的內心感受有幫助,也一定會對客戶對商品進行體驗有幫助。對于中國企業目前發展情況來看,在經營戰略上應采取專業化的經營模式。專業化戰略是指企業通過從事符合自身資源條件與能力的某一領域的生產經營業務來謀求其不斷發展。專業化經營戰略的優勢在于:企業可集中各種資源優勢于最熟悉的業務領域,從而開發培育出具有競爭力的產品;便于企業整合戰略的運作,實現規模化生產,取得行業內的成本優勢;有利于CIS戰略的貫徹實施,使企業品牌與產品有機融合。從競爭的角度看,企業業務的專業化能夠以更高的效率、更好的效果為某一狹窄的戰略對象服務,從而在較廣闊的競爭范圍內超過對手。對企業來說,正確認識所處的經濟環境和所在行業的狀況。面對現實,選擇講求實效的商業模式,制定切實可行的經營戰略和策略,堅持做下去。一定會取得成效的。國內許多企業已經這樣做并取得了一定的業績。當當網上書店、卓越網等一批企業都已在2001年底實現盈虧平衡,以提供旅游項目服務的攜程網和以提供域名服務的3721,也都在此前后開始盈利,它們的成功之道并不神秘,就是堅持從創立到至今的這幾年里專注于一個領域。沒有搖擺,也沒有變換商業模式。公務員之家

六、結束語

基于我國社會信用制度不健全的現狀,曾在武漢召開了“中國國際信息技術與電子商務應用博覽會004電子商務黃鶴樓峰會”。可以預測,隨著“誠信體系的建設,同城交易、本地服務、網絡營銷和同盟合作”等形式將成為中國電子商務發展的四大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