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標準建立

時間:2022-11-07 03:19:00

導語:電子商務標準建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電子商務標準建立

一、電子商務介紹

電子商務是一種基于因特網、以交易雙方為主體、以銀行電子支付和結算為手段、以客戶數據為依托的全新商務模式,它是繼因特網之后IT行業的又一熱點。在網絡環境下,基于不同交易平臺的貿易各方欲完成交易過程,就必須對數據交換和流程交易進行規范定制,實現系統交互及貿易平臺的互通互聯,這種現實需求導致了電子商務標準的應運而生。國外大型的標準化組織及相關貿易組織如ISO、IEC、ITU、OECD、WIPO、IETF、W3C、EU等,都在積極地制訂或推廣應用有關電子商務標準,如IOTP、SET、XML等;一些國外大型企業如IBM、微軟(制訂非XML格式數據進行XML的轉換和傳送標準BizTalk)等,更是在電子商務標準的實施方面引導國際潮流。我國的有關機構如IP標準化研究組、上海信息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下設的電子商務分專業委員會等,也在積極開展國外電子商務標準的跟蹤研究,并為我國電子商務標準的制訂出謀獻策。1999年5月,北京市技術監督局主持召開了“99北京電子商務標準化國際研討會”,這是我國第一次以電子商務標準為主題的國際性學術研討會,標志著我國對電子商務標準的研究水平及國際交流的積極性。2001年3月30日,“首屆中國電子商務技術及標準研討會”在杭州隆重舉辦。此次研討會是在信息產業部信息化推進司、科技部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司、國家經貿委經濟信息中心、中國電子商務協會、外經貿部國際電子商務中心、浙江省政府等主管機構的支持廠,由中國信息經濟學會、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浙江省信息產業廳、中國電子商務年鑒編委會聯合主辦,由8848公司鼎力協助舉辦。然而,我國至今未出臺一部由本國自主制訂的網絡電子商務標準,與電子商務標準的有關洋名詞如RosettaNet、CommerceNet、CommerceOne(均為國際性標準化機構)等,尚未被處于電子商務應用初級階段的國內企業所認識和接受,這表明我國電子商務標準的研究遠未形成規模,有關研究成果的應用性、適用面、系統性都存在不足。因此,抓住國際電子商務標準尚未成熟之機,大力加強電子商務標準研究與制訂,建設我國電子商務標準體系,以期最終能夠參與國際化電子商務標準的制訂和推廣實施,是我國標準化事業及IT產業當務之急的必然選擇。

二、國外電子商務標準的發展動態、結構與特點

(一)國外電子商務標準的制訂動態

從世界范圍看,有關電子商務的標準均沒有完全成熟,但標準化在國外電子商務的發展中得到了相當的重視,特別是電子商務安全方面普遍呈現標準先行的局面。如美國政府很早就致力于密碼技術的標準化,從1977年公布的數據加密標準DES開始,就由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研究院(NIST)制定了一系列有關密碼技術的聯邦信息處理標準(FIPS),在技術規范的前提下對密碼產品進行嚴格的檢驗。1998年7月,在美國政府的電子商務綱要中,明確提出要建立一些共同的標準,以確保網上購物的消費者享有與在商店購物的消費者同等的權利。目前,國外涉及到電子商務信息流、資金流的標準化組織及其制訂的標準主要有:

1.IETF制訂的因特網開放貿易協議IOTPV1.0IETF是ISO中專門制訂與因特網協議和應用相關的標準的松散型標準化組織,它所通過的標準被全世界廣泛采用。1998年該機構成立了一個專門進行與電子商務相關標準的研究工作組(開放貿易研究組),并提交了開放貿易協議IOTPV1.0,同時進行了一些相關試驗;該協議提供了因特網中電子商務的互操作框架。

2.W3C推出的可擴展標記語言XML可擴展標記語言XML是國際性標準化組織W3C(WorldWideWebCommittee)于1997年12月推出的用于規定、認證和共享文件格式的數據交換標準,它提供了一種以標準方式互換多媒體文件的機制。XML是一種能夠創建標記語言的語言,其特長在于描述任意層次結構的數據,或賦予原本雜亂的信息一種清晰而通用的結構,使得數據在網絡上進行交流和處理更加方便快捷。目前,美國已經有許多商業和非商業網站應用了XML技術。聯合國有關機構也加入了推廣應用XML標準的行列。

3.聯合電子支付項目JEPI該項目由W3C與CommereeNet合作開發,目的是規范在購物之后和實際付費之前進行的業務處理,主要是提供客戶和商家之間選擇支付協議并完成其接口功能,具有自動支付處理、協商等功能。

4.安全電子交易規范SETSET是由MasterCard和Visa兩大國際信用卡組織于1996年伙同GTE、Netscape、IBM、TefisaSystems、Verisign、Microsoft、SAIC等一批大型跨國技術公司開發的解決電子交易安全的開放性技術規范,主要功能是保證用卡支付的安全性。由于眾多企業的參與和使用,它已成為事實上的工業標準,并被IETF認可。

此外,國際電信聯盟ITU、國際信息處理聯盟IFIP、世界消費者組織WCO等都在致力于制訂與電子商務有關的標準。

(二)國外電子商務標準的結構

1997年6月,ISO/IECJTCL成立廠“電子商務業務工作組(BT-EC)”,BT-EC確定了急需建立電子商務標準的三個領域:

(1)用戶接口,主要包括:用戶界面、圖像、對話設計原則等;

(2)基本功能,主要包括:交易協議、支付方式、安全機制、簽名與鑒別、記錄核查與保留等;

(3)數據及客體(包括組織機構、商品等)的定義與編碼。

這三個領域基本覆蓋了電子商務的信息流與資金流業務范圍,但電子商務標準的實際制訂情況在這三個領域中的分布既不均衡也不系統,許多方面尚處于研究、試驗過程中。就目前已出臺和使用的電子商務標準來看,主要集中于電子商務安全方面,大致可劃分為兩類,一類是網上安全支付標準,如PKI(公共密鑰體系)、SSL(安全套接層協議)、SET(安全交易協議)、X5.95(帳戶數字簽名標準)、X.509(電子商務證書發放標準)、X.500(電子出版物目錄查詢標準)等;另一類安全認證標準,如ISO9594-8(密鑰鑒別標準)、ISO10181(開放系統連接中的安全架構標準)、正在制訂中的ISO13888(有關存證標準)。

從當前的市場應用情況看,國外電子商務標準則基本上分為兩層:底層的數據交換標準和高層的面向流程的標準。可擴展標記語言XML是目前用來做數據交換較有效的語言之一,它可以讓網絡間傳送結構化資料變得和今天在網絡上傳送HTML頁面一樣簡單。在電子商務領域,隨著B2B的發展,企業間的數據交流將日趨頻繁,XML正是解決異構數據庫交流的理想方法。在實踐中,不同行業的人們根據自己應用數據的習慣定義了不同的標記,形成了諸如cXML、ebXML、XCBL等一系列具有行業特性的數據描述語言,基于這些標準規范的數據,都能通過XML解析器相互通訊。

有關商務流程的標準大致分為兩類,一類來源于由多家企業自發組織的非營利性行業標準化組織,如RosettaNet、CommerceNet等;另一類來源于電子商務及解決方案供應商,如CommerceOne等。鑒于B2B商務過程中出現的經營方式各自為政的局面,RosettaNet制訂了“開放式電子內容和交易標準”,以電子方式連接制造商及其供應商最終提高貿易效率。

當然,電子商務標準類型還存在其它多種劃分方法,如有人提出,目前電子商務的標準分為:關系體系結構的標準:這種標準關心的是整個電子商務的體系結構,包括通用XML消息的標準,Schema庫等。功能相關的標準:這類標準關系供應鏈中各個環節的數據交換。業界相關的標準:這類標準與所涉及的行業相關,是某個行業的數據交換標準。

(三)國外電子商務標準制訂的特點

從發展現狀看,國外電子商務標準的制訂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1.進行合作或聯合開發ISO、IEC和UN/ECE(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都在致力于電子商務的標準化工作,三方曾就EDI及有關貿易單證標準領域進行合作,1998年11月三者又簽署了一個電子商務領域有關標準化的理解備忘錄MoU,MoU包括總體部分、三個附錄及注冊表;2000年3月,ITU加入MoU,增強國際合作力量。國際化組織CALS和NATOCALS也參加了MoU的實施。1997年11月由國際商會舉辦的世界電子商務會議,則提出了一個電子商務規則文件——國際數字保證商務通則(GUIDEC)。而有些標準化項目如JEPI、SET,則是國際性標準化組織及技術企業聯合開發的結果。

2.標準內容廣泛電子商務是一項綜合性的新興商務活動,涉及信息技術、金融、法律、市場等多種領域,相關的標準必然呈現跨學科、跨行業特點,因而電子商務標準體系十分龐雜。可以預見,電子商務標準集的建設將是未來階段的主要任務。

3.企業參與程度高目前國際上廣為采用的電子商務標準(包括已正式成為標準和尚處于試行中的草案等),有許多都是由一些信息技術公司首先制訂,并通過市場的開拓而由企業標準一躍成為事實上的通用標準。據悉,世界最大的計算機硬件公司美國國際商用機器公司(1BM)最近同意采用由世界最大的軟件企業美國微軟公司設計的電子商務標準,從而解決了長期以來兩家企業間的電子商務標準爭端。一個受IBM支持、名叫“綠洲”(Oasis,具體負責電子商務標準的開發工作)的組織表示,同意采納由軟件巨頭微軟開發的一種電子商務標準,這表明微軟和IBM在這一問題上長達一年多的爭執終于告一段落。IBM和微軟希望,通過把相互不兼容的標準合并到一起,它們將可以向企業客戶提供在互聯網上從事商務活動的一個通用格式。“綠洲”開發的標準名叫“ebXML”,是一系列定義企業在網上買賣商品時相互間應該如何溝通的規范;微軟開發的標準為SOAP(簡單對象訪問協議),并在2000年5月份向W3C協會提交了它制定的這—電子商務標準。據稱,吸收了SOAP后的第一版ebXML標準,計劃于2001年5月份推出,W3C協會將會在同一個時間批準微軟的SOAP標準。

當然,國外電子商務標準發展中也存在一定局限,盡管較多的標準化組織和企業已在EDI基礎上更多地關注基于因特網的電子商務標準制訂,但諸如網絡服務、交易方法的標準尚未得到足夠的重視。

三、我國電子商務標準的建設原則與方式

近年來我國信息技術標準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截止1999年10月,我國已頒布信息技術標準500多項,為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奠定了較好的基礎。然而也應看到,我國電子商務相關標準的制訂工作相對薄弱,目前除一些EDI標準及部分有關網絡標準是從國際相應標準等同或等效轉換而來外,由我國自主制訂的、直接與因特網電子商務相關的標準幾乎空白。但可喜的是,國家有關部委已經開始有所舉動,據悉,我國信息產業部目前正在加緊制定電子商務標準,此次制定的標準,是由信息產業部電信傳輸研究組承擔起草,主要參照了IETF的RFC2801及相關的國際標準文案。該技術體制主要規定B-C類電子商務的總體框架結構,包括總體結構、交易的通信流程等環節,制定該標準將促進我國電子商務向產業化發展。此外,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電子商務研究中心與國內一些企業建立了cnXML聯盟,旨在建立標準的形式并通過技術手段,逐步創造一個與國際化接軌的電子商務標準化環境。鑒于電子商務的飛速發展和經濟全球一體化態勢,我們認為,應在一定原則指導下,采取靈活方式,加快我國電子商務標準的制訂步伐。鑒于電子商務的飛速發展和經濟全球一體化態勢,我們認為,應在一定原則指導下,采取靈活方式,加快我國電子商務標準的制訂步伐。

建設電子商務標準的原則應包括:

(1)理清電子商務標準與技術法規的關系;

(2)在電子商務領域改變標準工作的滯后性,至少應與相關技術同步發展;

(3)相關標準要與國際接軌,應做到等同采用而不只是等效采用;

(4)從體系化角度建設電子商務標準集,包括網上支付、電子報關、文件傳輸、通信協議等方面的標準,網絡安全、IP電話、IP網絡中的設備規范與測試標準等。

與此相適應的電子商務標準制訂方式可以包括:

(1)適應電子商務發展要求,改革標準工作管理機制,推動標準化編制部門深入研究網絡經濟,有針對性地開展電子商務標準制訂工作,并建立標準維護機制。

(2)開放電子商務標準的制訂體制,吸引更多的企業(包括吸引外資企業)與用戶加入到標準研究與制訂工作中,增強標準的實用性與適用性;

(3)積極選用國外先進電子商務標準,選用時應把握國際性、公共性、可測試性、安全性等原則,提高我國電子商務標準的整體水平。

四、結論

國內外電子商務標準的制訂客觀上存在著差距,但世界范圍內因特網電子商務標準的應用還處于剛剛起步的階段,例如,世界上第一個因特網商務標準(TheStandardforInternetCommerce,Version1.0)于1999年12月才剛剛出臺。因此我國的電子商務標準化建設走向全球化國際化,尚有較多的機遇和較廣泛的應用領域,目前的關鍵環節是推動企業加快電子商務化步伐,確定自身的內外業務流程規范;加強對國外電子商務標準的跟蹤分析,及時掌握國外有關研究動態;在借鑒國外電子商務標準的基礎上,制訂適于本國又具國際化的電子商務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