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經濟大學生消費觀念思考

時間:2022-04-02 09:58:59

導語:低碳經濟大學生消費觀念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低碳經濟大學生消費觀念思考

【摘要】培養高校“和諧人”是高校教育的目的,高校培養人才以成人為起點,對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在恰當時間給予正確的思想指導,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本文系統論述了低碳經濟視域下引導大學生消費觀念形成的必要性,并且分析了大學生群體特征以及存在的問題,結合低碳經濟視域下消費觀念的不同形式,闡述了如何有效引導大學生正確消費觀念的形成。

【關鍵詞】低碳經濟;大學生;消費觀念

一、低碳經濟視域下引導大學生消費觀念的必要性

在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的背景下,大學生群體的消費需求不斷的提升,除了一些基本的學習與生活方面需求之外,個性化以及多元化消費需求也比較多。在日趨復雜的社會背景下,如何對大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防止大學生出現盲目消費或者是非理性消費的現象,不單單對大學生價值觀的樹立有促進作用,同時對于我國低碳經濟以及和諧發展理念的貫徹落實也有重要的意義。在低碳經濟背景下,大學生群體的消費行為更多存在非理性以及盲目性的問題。引導學生產生正確消費觀念,可以改善大學生的生活質量,使其能夠將健康的消費行為與消費理念融入到生活與學習當中,有效避免在錯誤消費理念下所產生的各種實際問題。除此之外,對大學生正確消費理念的積極引導,對于構建校園環境以及和諧社會的穩定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二、大學生群體的消費特征

(一)消費感性化。相較于其他群體來說,大學生本身帶有較多的感性因素。由于他們不單單希望商品可以滿足自身的使用要求,還希望在觀賞以及使用商品的過程中,獲得心理的滿足感以及精神上的愉悅感。(二)消費多元化。大學生群體更加容易接受各種新生事物,注重追求時髦以及新穎。伴隨著社會與經濟的持續發展,群眾的物質生活得到了滿足,其消費構成當中的穿戴以及飲食等消費比重逐漸降低,表現出了多元化態勢:比如學習、生活、人際、娛樂、運動以及休閑等方面的消費。(三)消費超前化。超前消費逐漸在大學生群體中普及,很多大學生已經接受了信用、借貸以及透支等全新的消費模式,更多的大學生擁有了信用卡,刷卡消費成為一種普遍現象。特別是現在在大學生中慢慢流行起來的針對大學生的一系列借貸平臺,如果對大學生的消費觀念不加以正確的引導,大學生的消費行為都將會對個人和家庭引起十分嚴重的后果。(四)消費不平衡性。因為大學生家庭背景以及所處區域不同,各個行業以及地區發展不夠均衡,造成了家庭收入存在差異性。差異化的家庭結構,使得大學生消費出現了不平衡。相關資料表明:月消費水平高的那部分群體主要來源于大城市以及省會城市,其次是那些來自于地級城市的學生,消費層次最低的大學生群體則主要是農村貧困學生。

三、大學生消費觀念存在的問題

(一)存在嚴重的人情消費。當前,大學生消費觀念缺少有效的確立以及正確引導,使得其消費觀念中存在諸多缺陷以及問題。首先,從消費觀念上,大學生喜歡用消費維系同學之間以及師生間、朋友間的關系。借助物質消費體現出感情的深厚,同時也利用消費滿足自身對人情的需求。這種錯誤的觀念影響下,同學之間單純的友誼會使用金錢以及物質來作為橋梁,最終導致情感的喪失,人情也停留于表層,對于學生樹立三觀以及其今后的社會生活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與此同時,人情消費的問題也會從大學生群體當中不斷向以后社會環境中蔓延,導致了傳統社會問題被無限的放大,低碳經濟追求下的綠色消費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這不利于我國低碳社會的有序發展。(二)時尚消費占比較大。很多學生為了跟隨潮流,追求自我與個性,用來滿足自身虛榮心與自信需求,耗費大量金錢用來購買時尚物品,比如手機、衣服與電腦,追求知名度以及品牌效應,時尚消費逐漸占據了可支配資金的絕大部分。這對于那些家庭生活條件相對落后的大學生來說,不單單會對其產生巨大的生活以及精神壓力,同時也會為家庭帶來資金上的壓力。消費理念的偏移,對大學生以后的消費理念與消費習慣也會產生不利影響。(三)攀比消費問題突出。大學生因為價值理念還在成型階段,認知水平以及社會經驗欠缺,消費上的問題以及缺陷也相對較多,攀比消費則是其中比較大的一個問題。學生之間都存在消費需求,消費的時候因為品牌、性能、價格等方面的差異性,就可以彰顯出學生的差異性。在大學生不夠成熟的理念下,他們認為這種不同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高低貴賤之分。為了體現出自身的高層次,很多學生開始進行攀比消費,除了攀比產品的價格,還要攀比品牌以及功能,并將大量的金錢、精力都放在了攀比消費商,造成了金錢浪費,同時也使得時間資源持續流失。

四、基于低碳經濟視覺下大學生消費觀念的類型

(一)新型節約觀。新型節約觀并非指關注與生活方面,而是貫穿于生活與生產等領域,降低生產中對于環境所產生的污染以及資源的浪費,有效緩解環境以及資源壓力。培養新型的節約觀念,能夠讓學生更加理性消費,使得學生消費行為以及消費決策更加滿足社會公德。只有確立了新型的消費觀念,對個人消費消費行為進行理性安排,才能夠推動學生不斷成長,并且使其能夠低碳社會建設過程中充分發揮節約、勤儉的示范作用。(二)綠色消費觀。綠色消費觀是低碳社會、經濟的實踐要求。當前,大學生要確立綠色消費的觀念,有綠色消費的習慣與意識,不購買對環境以及自身產生危害性的商品,自覺維護人和自然之間的和諧發展。同時,盡量充分使用物質消費品,對消費品進行分類處理,有效降低消費品所產生的損耗,降低資源的浪費。(三)發展消費觀。發展消費觀作為一種將開發智力作為關鍵的理念,需要大學生確定物質消費雖然對人體的生命存在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但是決定人體人格發展以及智力水平的卻是精神消費。大學生作為低碳經濟社會建設的生力軍以及現代化的建設者,需要將消費的核心放在提升精神素質層面,提升精神消費所占的比重,不斷提升精神品味。所以,大學生需要以個人長遠發展作為著眼點,合理化的處理以及安排生活、學習、娛樂以及發展消費的比重。

五、基于低碳經濟視覺下大學生消費觀念的引導策略

(一)強化低碳經濟教育。作為未來社會人才的重要儲備群體,大學生的行為以及觀念將會直接影響低碳經濟的發展。以低碳經濟以及消費理念之間的聯系出發,在幫助學生構建正確消費理念的進程中,要注重強化對學生低碳經濟層面的教育工作。總體來看,強化低碳教育工作需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首先,將課時設置引入教材當中。為了充分發揮低碳經濟教育作用,高校需要引入高質量的經濟教材,將其作為低碳經濟教育的關鍵材料。除此之外,如果條件允許,學校還可以邀請各所高校的經濟學專家,構建編制低碳經濟教材的小組,為低碳教育工作涉及教材。在課時安排上,為了防止課程過于頻繁,造成學生出現逆反的心理,可以按照每周一節課程的形式,開展低碳經濟教學工作。其次,設置教學內容。低碳經濟教育需要將教材作為重要依據,引入目前溫室效應以及霧霾天氣等真實的案例,加強學生對于低碳經濟的關注力度,幫助學生逐漸養成綠色的消費觀念,避免出現不恰當的行為,為后續可持續低碳經濟發展貢獻力量。最后,實踐教學。除了一些理論教學內容以外,高校教師還能夠使用實踐教學的方法使得學生充分認識到低碳經濟,產生綠色的消費理念,并且將其拓展成綠色消費行為。學生親身感受低碳經濟的相關信息,更加容易深化學生對于低碳經濟的了解,從而使得學生產生綠色的消費觀念。(二)塑造良好消費風氣。良好的消費風氣不僅受到學生的消費理念、心理以及行為等內容的影響,同時也受到校園消費風氣的影響。教師消費表現將會對學生產生引導作用,特別是隨著年輕教師比重的增大,這種影響也更加的顯著。所以,教師自身的示范作用,結合教師道德建設,有助于校園文化、學風以及師德建設的協同發展。高校需要以校園文化建設為平臺,開展大學生消費觀念樹立的專題講座,充分發揮社團的作用,實施低碳生活討論會以及消費知識競賽等相關活動,使用微博、校刊等大眾傳播工具,開展形象而又直觀的消費觀教育,從而在校園內部產生良好消費氛圍,有助于大學生消費理念的正確引導。

培養高校“和諧人”是高校教育的目的,高校培養人才以成人為起點,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學校的目標始終應當是:青年人在離開學校時,是作為一個和諧的人,而不是作為一個專家。”所以對大學生正確消費理念的積極引導,對于構建校園環境以及和諧社會的穩定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張甜甜.上海高校大學生低碳消費觀調查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4(7)

[2]王慧麗.基于強化管理消費能量下的大學生踐行“低碳生活”思路[J].管理觀察,2014(10)

[3]解曉燕,段素革.低碳經濟視域下新型消費倫理思考[J].齊魯學刊,2013(5)

[4]趙燕.消費社會視域下大學生消費行為的思考———基于D大學學生使用APP訂餐的行為剖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5(15)

作者:吳莎 單位:貴州大學人民武裝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