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金融安全與風險控制論文

時間:2022-05-27 04:53:20

導語:網絡金融安全與風險控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網絡金融安全與風險控制論文

網絡金融的發展和操作的便捷建議是分不開的,也是大環境下信息技術空前普及的結果。而網絡金融發展了普遍了也同樣會產生更多的覬覦,從而導致更多的風險發生。在之前的發展期內并非沒有問題,而是發展掩蓋了問題的存在。現在的網絡金融已經面臨著多方面的風險挑戰,從各個角度威脅著其健康的發展。如果沒有比較合理的防控機制,那么必然是很難完全做到卓有成效的應用的。

1.網絡金融安全分析

網絡金融一般而言包括網絡銀行、證券、期貨以及支付結算等業務,總體而言因為借助互聯網作為平臺進行金融業務,因而被稱為網絡金融。網絡金融的進行都是依靠互聯網上的電子數據進行傳輸,因此具有結構簡單和快捷方便的優點,而依靠電子信息傳輸這個特點,也成為了風險高發的原因之一。金融業本身就是高風險的行業,由于本身的變幻不定以及需要足夠的信用作為保證,再加上一般各個方面之間的資金網絡互相連通,一個方面出現問題往往牽扯到整個資金鏈,從而導致風險爆發的嚴重后果。而網絡金融除了上述的一般特點之外,還有自身的弱點,那就是其通道和聯系都是建立在電子數據方面的,這方面相對于一般的資金融通,更容易出現信用危機(因為不容易追責),而更加快速的資金流動和不穩定的網絡狀況,也進一步給了破壞者可乘之機。高技術條件下的網絡金融一方面提高了技術門檻,另一方面也給了更有技術的人進行投機行為的空間。而金融活動本身就是有一定的債務風險,一旦連續出現斷裂和壞賬的情況(網絡金融環境下更容易出現,由于違法成本更低),也必然的會給操作者難以承受的后果[1]。

2.網絡金融風險的主要類別

2.1計算機硬件方面的風險。硬件方面是指一般性的計算機硬件性能,現階段由于網絡信息化技術的高速發展,計算機硬件的更新換代也非常的頻繁,往往為了能夠運轉新開發的軟件導致不過幾年前的硬件淘汰過時。而現在進行網絡金融操作的計算機理論上基本合理運轉的比較多,但是比較陳舊的也不少,硬件的不過關可能導致金融軟件的運行不暢,從而增加危險。而且當計算機一旦發生故障,就可以導致正在進行的網絡金融活動瞬間中斷,乃至于出現可能被他人利用的可乘之機,而且突然地中斷對于業務而言可以說是非常大的損失了,因此也是不可能不謹慎對待的問題。

2.2計算機軟件方面的風險。網絡金融也是需要依靠一定的金融軟件進行操作的,而軟件本身就是存在可能被利用的漏洞的(這個是天然缺陷,不可能完全避免,只不過或多或少而已)。對于金融軟件而言,一方面對于操作者的技術要求有了一定的限定,另一方面,對于信息技術的高手來說,對其進行攻擊和破壞也總能找到相應的方法。而其所依托的計算機系統,本身也具有一定的不穩定性,系統一旦受到攻擊,那么就非常容易導致所有的軟件的損壞[2]。更何況運行過程之中本身就處于一個不斷的克服軟件風險的過程中,一旦運行中發生數據錯誤,那么也會帶來不可估量的傷害。對于網絡金融而言,軟件方面可能的風險,還要更大。

2.3網絡情況方面的風險。網絡金融需要依靠互聯網,而互聯網本身是全球聯通的,也就是說這樣的數據即使經過加密,也完全可能被有心人搞得到,更何況全球性也注定了危險可能來自四面八方,是注定的防不勝防。在交易和結算方面,因為完全依靠電子數據傳輸,其覆蓋面和風險比較大,而正因為網絡環境的不穩定性和安全脆弱性,也容易由于范圍過于廣泛而受到損害,而這樣的結果必然是牽一發而動全身,造成大片區域的問題。對于網絡風險而言,傳染性的網絡病毒和特定的網絡攻擊都是很難完全抵擋得住的,對于這些東西而言,網絡安全措施往往只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被動得難以完全抗衡。因此,在網絡金融風險方面,網絡風險為其中最容易出現狀況的一環。

2.4交易操作的風險。由于網絡金融的交易和操作都在網上進行,因而其本身的存在具有一定程度的虛擬性。虛擬下的操作不容易進行更好的追責,從而降低了信用違法的成本。在網絡金融中的許多風險案例中,信用危機都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對于金融業而言,信用環節一旦有問題就是全面的崩盤。網絡虛擬環境下雙方身份不夠透明,信息交換程度更不對稱,因此優勢方一旦出現信用問題,對方往往根本沒有反應和追究的機會,即使能夠做到,也一般只能承受更大的損失(敢于信用違約,自然是看到了違約的損失小于其收益而已)。

3.針對網絡金融安全進行風險控制

3.1完善立法,加強政策調控。網絡金融風險之所以屢屢出現人為因素,主要還是鉆法律的空子,針對在這方面沒有明確的規定,而地方有部分規定又不能統一的狀況。所以必須要完善法律對于網絡金融安全的規定,制定健全和統一的法律規范,來完善網絡金融參與者們明確的權力和義務,保證對于責任的判定能夠切實的執行。同時應當適當的引入政策的調控,固然政策多變,而且政治調控多了也影響正常運行。但是在規范化沒有完全建立起來的階段下,適當的進行政策調控,對于網絡金融秩序的保障,也未必沒有好處。

3.2改進技術,防控信息技術漏洞。同樣針對網絡和軟件方面的風險,則是需要進行比較完善的技術改造,來避免過于頻繁的遭受侵害。而硬件方面,則是需要盡快的進行更新換代,保證技術的及時更新,雖然不一定能夠完全避免網絡風險的發生,但是對于風險的控制和抵御還是有很大的作用的。對于技術漏洞的填補一般而言都是亡羊補牢,但是補上總比不補強,完善已經出現問題防御,自然就是為了避免在已有的風險上再次出錯,能夠有這樣的彌補,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遠離大部分問題了[3]。

3.3建立完善的內部監控體系,增強自身責任意識。很多企業出現網絡金融風險問題都是由于自身的內部風險管理方式不穩定,也沒有很好的防控措施。因此在進行針對建議的時候,必須要考慮操作者自身的問題,只有自己用心去避免,才能夠最大程度的規避風險。而在企業內部顯然需要有針對網絡金融風險的管理和監控,需要自身專門的針對,然后配合外部的監控防治體系,才能夠在其中取得比較明顯的效果。對于操作人員需要進行有效的監督管理來避免問題,也需要培養和強化他們的專業水平,落實責任問題,進而建立起完善的監管體系,才是從自身做起的最好方式。

4.結語

總的來說,由于網絡金融安全具有全方位立體化的特征,因此在風險控制方面也必須從各個方面加強防控。通過建立起一套綜合的防御網,從各個方面進行自覺地控制和監管,才能夠保證網絡金融有效的運轉。

作者:王迪單位:內蒙古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