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擔保公司風險控制論文

時間:2022-08-10 02:41:23

導語:投資擔保公司風險控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投資擔保公司風險控制論文

一、河南省投資擔保公司的發展現狀

近年來,隨著國民經濟迅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公眾的保險理財意識增強,很多人為了規避通貨膨脹和出于資產保值增值的目的,紛紛被高收益吸引到投資擔保公司,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民間借貸和投資擔保行業的發展,投資擔保公司的利潤激增,進而使得投資擔保公司數量和規模迅速擴張。資料顯示,河南省投資擔保公司數量由2008年初的190多家發展到2010年底的164家,占全國擔保公司數量的四分之一,3年增長了將近9倍,注冊資本從50多億元增加至560多億元,從業人員由不足4000人發展至10萬人。河南投資擔保行業的迅速發展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例如,相關法律法規的缺失、政府監管不到位、從業人員業務素質低下、缺乏有效的信息管理渠道、內部風險控制不健全等;河南省投資擔保行業非法集資、超額擔保、非法債轉、違規放貸、以假亂真等現象層出不窮。繼2011年鄭州誠泰事件、洛陽盛歸來事件之后,河南省金昌投資擔保有限公司、河南金聯投資擔保有限公司、河南嘉誠投資擔保公司等融資性擔保機構經營許可證被作廢,在一定范圍內出現了擠兌現象,引發了擔保行業的倒閉潮。

二、河南投資擔保行業面臨的問題

(一)外部風險

1.法律風險

1996年6月,國家經貿委《關于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試點的指導意見》,隨后又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法律法規,諸如《關于鼓勵和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中小企業促進法》等。上述規定在規范中小企業市場準入、從業人員資格審查、業務規范、風險控制、行業自律等方面做出了相關的規定。但是這些法律在運用過程中還存在一些漏洞,一旦發生了一些難纏的案件很難找到具體的法律依據,缺少針對性的法律法規來規范擔保機構的行為。為了規范擔保機構的運營及發展,河南省也相繼出臺了一些有關擔保機構健康運營的規范性文件,但是大多數都是對國家法律或規章的完全照搬,廣泛而空洞,缺少針對性和操作性,并不能切實有效的解決河南擔保行業自身獨特的問題。擔保行業是一個新興行業,沒有大量的經驗可尋,只能摸著石頭過河,這就導致了河南擔保行業法律制度建設的滯后性,往往以犧牲一些出資人的利益來換取法律的逐步完善。

2.信用風險

由于擔保行業普遍存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這就為擔保機構的健康發展埋下了定時炸彈,誰也無法預料信用缺失將會造成怎樣的損失。河南省目前信用體系尚不完善,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都存在信用缺失現象,擔保機構無法通過直接渠道了解借款人的實際還款能力及資金信用狀況,很多時候獲得的信息不夠真實有效,甚至是虛假信息,這就為日后的持續發展埋下了隱患。擔保公司作為中介機構,在將資金擔保借給中小企業和個人時,時刻面臨著因信用缺失而要無條件代償的風險,出資人在將資金給擔保機構后,時刻面臨著因擔保公司信用缺失而血本無歸的風險。

3.監管風險

無論在全國還是在河南省,擔保行業都存在監管不清、監管缺失的風險。目前全省的投資擔保行業迅速發展,投資擔保機構數量不斷增加、但是卻存在監管資源嚴重匱乏、專職監管人員少、監管人員業務素質不達標、監管力度不夠等問題。據有關資料顯示,在鄭州市中小企業服務局,擔保辦大約只有3間辦公室,工作人員寥寥無幾,監管機構形同虛設,試問這樣的監管機構及防御措施怎么能夠保證整個河南省的擔保行業有效持續發展呢?2009年9月2日,河南省工信廳和工商局聯合《備案通知》,要求全省的擔保公司必須先獲得工信廳的審批,才能到工商局辦理營業執照,然后在登記注冊后30日內,到同級信用擔保行業準管部門備案,并報送省工信廳。據不完全統計,現在河南省在工商系統注冊的擔保公司大概有500多家,但是拿到擔保機構備案證的不到300家,將近一半的擔保機構處于無政府監管狀態。

(二)擔保機構自身內部風險

1.注冊資本風險

(1)擔保公司注冊資本不均衡。其注冊資本規模從一千萬到上億的都有,規模參差不齊,很多擔保公司規模小,實力偏低,卻偏偏非法債轉,超額放貸,最后引發倒閉浪潮。(2)存在虛假出資或資金出逃現象。河南省工信廳對擔保公司的審批只是一些程序性的操作,很難做到對其真實資格的嚴格審查,也缺少相關專業人員的跟蹤調查,這就容易造成渾水摸魚現象,出現一些虛假出資或資金出逃的行為。(3)注冊資金與擔保規模不匹配。例如某個擔保公司的注冊資本不到兩千萬,但是在2010年就承包了10個項目,如果其中某兩個項目還發生代償,那么就會引發其他擔保項目的流動性和安全性,進而引發整個擔保行業的信用危及,造成公眾恐慌,增加社會不穩定因素。

2.內部風險控制不健全

由于很多擔保公司專業人才匱乏,導致公司信用評價體系和風險評估制度建設嚴重滯后,很多擔保公司和借款人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現象,擔保公司不能準確及時的獲得借款人尤其是中小企業的真實信息,從而也無法對其還款能力做出準確的風險評估,以致后來一旦出現代償問題,極易引發道德風險,以致引起資金鏈斷裂現象。

3.高息吸收存款,非法集資

根據2010年7部委聯合下發的文件《融資性擔保公司管理暫行辦法》,融資性擔保公司不得充實吸收存款、發放貸款、受托發放貸款、受托投資等活動。目前一些投資擔保公司罔顧國家規定,直接從投資者手中高息吸收資金,利用虛假合同、虛假項目、資產連續重復抵押等手段違規操作,再設法以高息貸出,以賺取更高的差價。

4.從業人員素質不高

由于河南擔保業發展時間不長,缺少優秀的專業人才儲備,尤其是專業技能嫻熟、行業經驗豐富的從業人員嚴重匱乏,很多從業人員既不具備金融、法律、風控方面的知識,又沒有豐富的從業經驗,缺乏最基本的風險識別能力和管理能力,更有甚者不具備大專文憑,很多擔保公司的從業人員是一些30~45歲的家庭婦女,擔保公司希望利用其豐富的社會經驗,廣泛的人脈和社交圈為自己招攬客戶,很多從業人員為了自己的業績,都會拉攏自己的親朋好友作出資人或者借款人,這在一定程度上也破壞了業務規避原則,容易造成以公謀私現象。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很難為擔保業的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三、河南投資擔保行業應對風險的對策

(一)加強擔保行業法制建設

由于投資擔保行業屬于近年來的新型行業,相關法律法規還不盡完善,立法部門要結合行業實際發展情況,加快擔保行業法制體系的建設,盡快出臺一系列相關法律法規。河南省政府也要結合本省的地方特點和擔保行業獨特的發展模式,在不與國家法律沖突的情況下,出臺適合本地區的規章制度。

(二)加強政府監管力度

政府部門要努力從風險的根源抓起,提高擔保行業的準入門檻,按照“統一指導,分級管理”的原則,把對擔保機構的監管落實到各個部門。河南省工信廳在進行審批時,對即將成立的擔保公司要進行實地考察,嚴格調查,建立嚴格的市場準入制度,切實保護投資者的利益。河南省工商管理局要認真審核擔保機構的執業資質,努力將經營風險降到最低,各部門應該聯合起來,多管齊下,切實提高監管效率和質量。

(三)建立投資擔保風險預警機制

投資擔保公司應主動規范各項業務的操作流程,建立事前、事中和事后的調查和監督機制,設置專人負責跟蹤借款人的資金運用情況,隨時跟蹤調查借款人的還款能力。利用數據庫建立客戶的風險預警系統,全面實時的記錄客戶的各項信息,定期對客戶進行風險評估與測評。風險預警系統對借款人的風險評估要采取定性定量相結合,靜態動態相結合的方法,資產狀況與信用狀況主要取自上年的數值,屬于靜態數據,負債與利潤的考核主要參考企業當年的經營成果,屬于動態數據。

(四)提高從業人員素質

從業人員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擔保機構的后續經營和持續發展,擔保公司應建立完善的員工培訓制度以及激勵競爭機制。定期集中開展培訓,引進一些新技術、新方向,不斷豐富從業人員的專業知識,提高其業務水平;經常舉辦行業交流、專題討論等活動,增強員工的實際工作能力,同時進行法律知識和職業道德觀念的灌輸,強化其服務意識和法律觀念。

作者:李敏 李欣 馮娟 單位:河南財經政法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