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醫療風險評估論文

時間:2022-04-23 10:03:20

導語:醫院醫療風險評估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醫院醫療風險評估論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調查對象為牡丹江市某三甲級醫院(以下簡稱“該院”),實行院長負責制,設施齊全;共有員工1430人,其中:博士生導師9人,碩士生導師29人,全院正高職136人,副高職164人,中級技術人員485人,初級技術人員595人;全院具有博士學位專業人員5名,碩士學位專業人員50余名。選取2013年醫院152名具備代表性的臨床工作者、16名相關管理人員、10名老專家和教授,合計入選178人。

1.2研究方法

發放自填式“醫院醫療風險調查問卷”,調查問卷采用Likert李克特(低、較低、中度、較高、高)五級量表,運用描述性統計方法對結果進行分析。

2討論

醫院醫療風險評估,是指患者在整個就醫過程中可能或已出現技術風險、服務風險、管理風險以及法律風險,且該風險超出患方或醫方可承受的期望值;避免醫院醫療風險,需要醫方通過加強診療技術、提高服務質量、強化管理等手段來預防或消除醫療糾紛和事故的發生,保證醫療安全,和諧醫患關系。該院主要風險因素有內部風險、外部風險、綜合風險,其中內部風險所占比例最大,為43.58%,主要包括學習成長風險、戰略風險、人力資源風險和財務風險;其次為綜合風險37.74%,主要包括醫療風險和社會責任風險;信譽風險、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風險等外部風險僅為18.68%。從表2、表3可以看出,該院手術各種穿刺損傷及并發癥、告知不得體、違規操作、濫施輔助檢查等風險時有發生,門診醫療風險形勢比較嚴峻,2013年檢查、診療風險已達到276起;住院醫生、護士治療風險形勢不容樂觀,2013年已經達到181起,占92.82%。表5顯示,醫療風險、學習成長風險、人力資源風險排序主要風險因素前三位。

該院工作人員對醫院醫療風險的認知程度與入職時限有正比關聯,入職5年以內的被調查人員對醫療風險認知程度低,可能是因為剛畢業獨立開展診療服務不多、只限于參與急診和住院的查房,獲得的臨床經驗少等原因;入職5~20年及20年以上的被調查人員認知程度逐步增高,他們逐漸適應了新的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和當今醫療環境的變化給他們帶來的沖擊和影響,在開展診療服務與患者溝通過程中,大多得到患者的滿意和認可。目前,該院內部還缺乏醫療風險評估的有效預警和應急系統,對醫療風險的認識還不夠全面,尚未構建風險識別與評價系統,缺乏有針對性的風險防范措施。

作者:李月馥孫宏單位:哈爾濱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