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評估法在煤礦企業的應用
時間:2022-01-03 14:59:41
導語:風險評估法在煤礦企業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比較兩種職業健康風險評估法對煤礦企業重點工作場所粉塵危害評估的應用,探討其適用性。方法2019年1—12月,利用職業健康風險指數法和國際采礦與金屬委員會(InternationalCouncilonMiningandMentals,ICMM)定量評估法對四川省15家煤礦企業的重點粉塵作業崗位進行職業健康風險評估。結果15家煤礦企業8個崗位的120個風險評估結果中,職業健康風險指數法評估結果風險等級為4級以上的36個,占總數的30.00%;ICMM定量評估法評估結果風險等級為4級以上的99個,占總崗位數的82.50%。結論兩種評估方法均能在一定程度上評估和預測粉塵的職業健康風險,ICMM定量法評估結果更為嚴格,風險指數法考慮了工程防護、個體防護等作業條件更能反映企業的實際風險。
關鍵詞:煤礦企業;粉塵;職業健康風險評估方法
我國是世界上塵肺病危害最為嚴重的國家,接觸粉塵的人數、新發塵肺病人數及現患塵肺病人數均居世界之首[1]。截止2018年底,我國累計報告職業病97萬余例,職業性塵肺病87萬余例,約占總數的90%[2],其中煤工塵肺占職業性塵肺的50%以上[3]。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發布的《2018年煤炭行業發展年度報告》[4]顯示,截止2018年底,我國煤礦數量約有5800處左右,大型煤礦從業人員268.32萬人。2009—2016年煤炭行業職業病發病人數位列行業第一[5],長期接觸粉塵可引起塵肺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一系列病變。探討煤礦企業粉塵職業健康風險評估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我們按照風險識別、風險特征分析、職業危害因素接觸評估、風險特征描述4個步驟,應用職業健康風險指數法[6]、國際采礦與金屬委員會(InternationalCouncilonMiningandMentals,ICMM)職業健康風險評估法[7]對四川省15家煤企業的煤塵和矽塵進行健康危害風險評估,探討其適用性。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選取15個四川省小型采煤企業,于2019年1—12月對其井下接觸粉塵崗位進行檢測,并開展粉塵職業健康風險評估。15個煤礦中有10個投產于2000年以前,5家投產于2005年以前,年產煤(1.5~2.6)×105t。
1.2方法
1.2.1職業衛生調查根據風險評估方法,主要調查內容包括企業基本情況、生產工藝、原輔料及使用量、勞動定員及工作制度、勞動者工作日寫實(工作內容、作業方式、接觸時間、接觸頻度)、工程防護措施、職業病防護用品和職業衛生管理措施等。1.2.2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根據GBZ159—2004《工作場所空氣中有害物質監測的采樣規范》[8]的要求,結合GBZ/T192.2—2007《工作場所空氣中粉塵測定第2部分:呼吸性粉塵濃度》[9]、GBZ/T192.4—2007《工作場所空氣中粉塵測定第4部分:游離二氧化硅含量》[10]的要求對重點粉塵作業崗位進行呼塵濃度和游離二氧化硅含量測定;粉塵職業衛生限值標準按GBZ2.1—2007《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第1部分:化學有害因素》進行判定[11]。1.2.3職業健康風險指數法林嗣豪等[6]參考英國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標準和美國接觸的評估和管理策略建立了職業危害風險指數計算公式:職業危害風險指數=2健康效應等級×2暴露比值×作業條件等級。健康效應等級根據游離二氧化硅的含量不同劃分為4級,分別為0級(<10%)、1級(10%~<50%)、2級(50%~<80%)和3級(≥80%)。暴露比值=粉塵濃度實測值/職業接觸限值;作業條件等級=(暴露時間等級×暴露人數等級×工程防護等級×個體防護措施等級)1/4,等式各項劃分標準見表1。風險等級劃分為5級,分別為無危害(0~6)、輕度危害(7~11)、中度危害(12~23)、高度危害(24~80)、極度危害(>80)。1.2.4ICMM法采用ICMM中的定量法,其計算公式為RR=C×PrE×PeE×U。式中:RR—風險等級;C—健康后果;PrE—接觸概率;PeE—接觸時間;U—不確定性。粉塵的健康后果為塵肺賦值15;PrE賦值分別為10(長期超標)、6(間斷性超標)、3(有超標的可能)、1(超標可能性極小)、0.5(幾乎不可能超標);PeE賦值分別為10(每班接觸時間8h)、6(每班接觸時間2~4h)、3(每班接觸時間1~2h)、2(每月幾次)、1(每年幾次)、0.5(每年1次)。風險等級分為5級,分別為可容忍風險(RR<20)、潛在風險(RR為20~<60)、高風險(RR為60~<200)、極高風險(RR為200~<400)、不可容忍風險(RR≥400)。1.3統計學分析采用IBMSPSS21.0進行統計學分析,使用Wilcoxon秩和檢驗對2種風險評估方法的結果進行比較,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2.1職業衛生調查及檢測結果
15家煤礦井下工藝為掘進(打眼、爆破、裝巖機裝矸)→采煤(打眼、放炮落煤、刮板)→運輸(原煤、矸石運輸通過機車運輸)。15個煤礦企業生產工人數、生產班制、工程防護、個人防護等調查情況見表2,檢測結果見表3。
2.2風險評估結果
2.2.1風險指數法評估結果健康效應等級煤塵取值為1,矽塵(游離二氧化硅含量10%~50%)取值為2。風險等級為5級(極度危害)以上占15.00%(18/120)。見表4。2.2.2ICMM法定量評估結果煤塵和矽塵的C值取值15,U值取1。風險等級為5級(不可容忍風險)以上的占66.67%(80/120)。見表5。
2.3結果比較
2種方法的風險等級均為5級,秩和檢驗結果顯示,2種方法差異有統計學意義(Z=-3.127,P<0.05)。
3討論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12]明確指出,“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應當組織開展重點職業病監測和專項調查,對職業健康風險進行評估,為制定職業衛生標準和職業病防治政策提供科學依據”。目前國外應用較為成熟的方法主要包括美國環境保護署(EnvironmentalProtectionAgenly,EPA)吸入風險評估法[13]、新加坡化學物質職業暴露半定量風險評估法[14]。前期我國針對粉塵制定了《工作場職業病危害作業分級第1部分:生產性粉塵》[15],但尚不是真正意義上基于風險定義的評估標準[16]。2017年我國頒布《工作場所化學有害因素職業健康風險評估技術導則》[17],其適用更偏向于化學有害物質,國內尚未單獨制定粉塵職業健康風險評估技術導則。我國粉塵危害嚴重,每年新增塵肺較多,建議國家能及時研究制定粉塵職業健康風險評估技術導則。根據風險指數法評估結果,風險等級為4級以上36個,占總數的30.00%,其中5級(極度危害)的崗位(18個)分別為采煤單元的打眼放炮工(4個)、攉煤工(5個)、采掘單元的打眼放炮工(9個)。根據ICMM法定量評估結果,風險等級為4級以上的99個,占總數的82.50%,其中5級(不可容忍風險)的崗位(80個)分別為采煤單位的打眼放炮工(15個)、攉煤工(15個)、刮板機司機(5個),采掘單位的打眼放炮工(15個)、出渣裝矸工(15個)、支護工(15個)。15家煤礦企業粉塵評估顯示,ICMM法定量評估的風險等級結果較風險指數法高,與文獻[18-21]的研究結果相似。兩者之間的差異原因是風險指數法將工程防護、個體防護、暴露人數納入了評估要素。當企業采取了較好的工程防護或個人防護用品配備和使用規范,企業接塵人數較少時其風險等級就可能降低。在評估的過程中我們發現,風險指數法中當工程防護等級、個人防護等級或暴露人數等級越高,其風險評估結果和ICMM法越接近。ICMM法定量評估中C值的賦值存在一定的爭議,PrE值的賦值難以量化,評估人員的經驗和主觀認識對評估結果有著較為明顯的影響,國內有學者對ICMM在矽塵中的應用進行了改良[22],但仍需更多的數據支撐和案列驗證。ICMM法定量評估側重于危害的健康結局、暴露濃度、暴露時間,對于指導企業篩選重點危害因素和關鍵崗位有較好的指導意義,對企業開展工程防護、個體防護、職業衛生管理有較好的指導價值。風險指數法在評估時將崗位的工程防護、或個人防護等納入了評估范圍,更能反映企業的實際風險,但其評估需要做更為詳細的職業衛生調查。在煤礦企業粉塵風險評估時,評估人員可根據評估目的和掌握的資源選用不同的方法。
作者:邱樂平 葉萌 陰旅寧 張成云 單位:四川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職輻所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職業衛生與中毒控制所
- 上一篇:計算機網絡智能診斷技術分析
- 下一篇:鋼結構在土木工程的應用